2020.7 拉陇巴多神山共修拉拢桑达
2020年3月30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16期)
讲 解:无央老师
文字整理:无住心
中文校对:圆慧 XIAOLANSHI
英文校对:XIAOLANSHI
藏文校对:慈悦
编 辑:晨曦
审 定:益西帕姆
目 录
2.4.2.3.12根本续57章(2)
2.4.2.3.12.1超越造作之圆满的十个朵陇
2.4.2.3.12.2确立知见的十个朵陇
2.4.2.3.12.3 概括了教法精髓的章节
2.4.2.3.13增进续12章
2.4.2.3.14末续15章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提示:讲解中引用《无上之源》原文不全,请大家对照《无上之源》阅读无央老师的讲解文字,利益不可言说。)
先修阿底上师瑜伽:阿——
好,我们继续我们的《无上之源》读书会。昨天我们已经讲到了第五十页,五十页的最下面,我们从最下面这段开始。
(念诵原文 略)记得我们之前讲的有三十个朵陇。一个方面是超越因果,一个方面是揭示真实本性,还有一个是关于本初显现的,它从这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讲。
2.4.2.3.12根本续57章(2)
2.4.2.3.12.1超越造作之圆满的十个朵陇
“31.六金刚句的章节:超越造作的本自圆满是普作王的体性(《觉性杜鹃》)”
这就是来自《觉性杜鹃》的“六金刚句”。我们要了解“六金刚句”和《觉性杜鹃》是什么关系。《觉性杜鹃》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藏文的大圆满密续,因为原文是乌金文,乌金国是古代印度西北方向的一个小国,是大圆满的最初缘起的国度。“六金刚句”是《觉性杜鹃》里面最精要的教言,所以我们称之为陇。现在讲的叫朵陇。
“六金刚句”我们已经讲过好多次了。就是说,一切显现的事物多种多样,相对层面各有特性,但是它们的本体是不二的。所谓本体不二就是说,它们是空明不二的。虽然有显现,但是它的本质是空性,这就是显现与空性不二,或者说光明与空性无二等等。当我们了解了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明不二的时,我们的禅修就应该处于同样的状态,就是自然地放松和安住,这就是所谓“自然安住即禅观”的含义。
“32.关于真知四偈颂的章节:无须造作而证悟究竟之义的教法。”这是所谓的四个偈颂,真知四偈颂。咱们虽然没有仔细地学习原文所有的内容,但是我们先从这些方面了解密续的特点,它的内容的主要的方面,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们再学习这个论释就会非常清楚它到底讲的是什么。
33.(念诵原文 略)
“34. 浓缩真知精髓的章节:概括了一切诸佛的真知状态的教法。”所谓一切诸佛的真知状态,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真如,我们有时候翻译成真如,但是这种所谓真如的意思就是真实的意思。“真知”叫Real knowledge(有时只是“knlowledge”),这就是我们的明觉,所谓真知状态就是明觉状态。
“35.说明大圆满体系的章节:佐巴钦波(大圆满)在其他教法中闻所未闻,它的方法超越了与因果相关的努力造作。”这一点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确。很多人以为显宗当中佛经讲的,或者金刚乘当中大手印、时轮金刚等等这些教法,都是究竟的教法,所以大圆满与它们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当你仔细观察这些教法的见修行果就会发现,它们分为三种解脱道:一种是出离道,一种是转化道,一种是自解脱道,大圆满属于所谓的九乘之巅的自解脱道。
大家不要认为,在其他教法当中有一些相似的见解或者观点,比如很多地方也会提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或者说空性与光明双运等等类似的说法,但是大圆满的教法实际上在其他教法当中是没有的,只是在第九乘阿底瑜伽当中有这样本自圆满的超越造作努力的教法。我们说所有乘的终点,或者说它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大圆满的起点,大圆满的起点就是直指心性的大圆满的状态,就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既然大圆满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所以没有哪一种教法会比大圆满更加直接。因为它是直接让你认识自身的本性,而且是超越因果,超越努力的。
因为一切心意识层面的状态的特征就是因果律,大圆满之外所有修道的见、修、行等等在圆满证悟之前,都是在所谓的因果层面,或者说心意识的方面,这意味着它们总是在某种努力和造作当中。比如金刚乘的生圆次第,在你最终证悟大手印之前,不管是生起次第观修本尊坛城,还是圆满次第观修气脉明点,这实际上都是二元的方式,直到最后在稳固的生起次第观修的基础上,业力之气融入中脉,成就了圆满次第,这个时候才最终完成了生圆次第的不二,这个时候当然就超越了二元的层面。
但是,即使是大手印这样的所有金刚乘最终证悟的目标,在证悟的最后阶段,它必须反观是谁处在大乐当中,这点仁波切经常强调。因为当大圆满教法进行直指的时候,所有的直指心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它不是让你的心攀附在某种对境当中,比如说某种境界是空性的境界,就是没有什么念头,很寂静,很安静,甚至处于某种禅定当中;还是说处于光明的比如说声、光、线,或者说光明的佛土、刹土、明点这些境界当中;或者是身体层面的乐受,或者说各种感受当中。这一切都是心意的对境,第六根——意根的对境,所以当心处于对境当中的时候,或者说心攀附、附着着一个对境的时候,这就叫二元的状态。
当然所谓大圆满的直指,永远不会是说我们的心处于什么样的一个空、明、乐,或者说任何其他的二元对境的状态。所有的直指都是通过空、明、乐的经验反观是谁处在这个经验当中,是谁处在这种状态当中,不管是空,还是明,还是乐的状态当中,这就是我们每次的引导都是同样的方式。这样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显宗、金刚乘的最终证悟的方式仍然是通过禅观达到目的。
有的人会说,显宗我们修止观,金刚乘我们修生圆次第,我们没有说修禅观。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当我们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的时候,“归元无二路”这个不二法门,或者叫无二法门那就是禅观,所以大圆满讲五根,或者佛教里面讲五根的时候,第四种根器叫做了解禅观的价值,这意味着我们了解超越主客对立、能所对立的二元状态的本来状态。
直指的时候就是将我们的注意力,从陷入对境当中返回到注意力的源头。什么是注意力的源头?注意力本身这个attention,实际上就是你自心本性这样的一种觉知所产生的力量,或者说明性。这种注意力,它是有方向的,当它朝外的时候,就成为二元;当它朝内回到它自身的时候,以心观心或者说觉知这个觉知本身的时候,或者发现这个觉知,或者放松安住于这个觉知本身,而不是处在觉知的对境当中的时候,这就成为所谓的直指心性的状态,就是禅观状态。
通过这样详细的解析,我们就知道大圆满的要点。其实在每一节课当中都会反复提到,我反复这么讲,你就要知道,你不但要明白这是最重点的部分,而且要去理解,理解的当下,你就要当时就这么去做。就在我讲课的当中,你就随时反观自心,而不仅仅是在听一耳朵,好像理解了就可以。理解是不够的,要生起实际的经验。当你了解这个方法,这个反观心的本性这种方法的时候,你任何时候都可以这么做。因为我们不是说一定要有一段时间来打坐,来专门这么做,当然我们有时间可以这么做。
大圆满行者,尤其在初期阶段也会进行一些固定时间的禅修,早上或者晚上,但是我们并不是所谓早晚课,念一个、唱一个什么东西就满足了,大圆满的修法一定是有安住禅观这个部分的,而且它一定是最主要的部分。比如我们进入南师的教法,我四月三号会给予阿底上师瑜伽的传承,它也是一个简单的直指心性的窍诀。我们大圆满教法当中,管这种直指心性的传法都可以叫做明觉力灌顶。
有四种大圆满的灌顶,有一些准备的,有一些仪式仪轨的,这叫有戏灌顶,有戏就是有概念。第二种叫离戏灌顶,这样的准备,这样的仪轨、仪式、加持,吃点喝点什么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减少,这就叫离戏灌顶。极离戏灌顶就是说,不仅仅是减少了,而是说几乎没有这些繁文缛节的准备,它是直接指出的,但是它还是会有一些方法,比如用“呸”,用益西桑特等等这样一些方法来做。南师大部分的直指都是第三种叫做极离戏灌顶。还有第四种灌顶叫最极离戏灌顶,就是说没有任何准备、仪式,几乎没有方法,最极离戏灌顶。当我们说如来密意直传的时候,密意直传就是说几乎没有做什么。
所以当大圆满里面说到灌顶的时候,我一再强调,你们要知道大圆满里面本来是不需要灌顶的,不是说本来,大圆满就是不需要灌顶,灌顶对于大圆满是没有必要的,但为什么刚才我提到大圆满四种灌顶?那是为了适应金刚乘这些行者的习气。因为很多人学了一点密法,学了一点藏传佛教,就一天到晚想着要灌顶,要追求各种灌顶,所以大圆满为了适应他们这种习惯,把直指心性称为明觉力灌顶,也叫做觉性妙力灌顶,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大圆满是直接认识心的本性,那些灌顶都是说给予身语意的某种加持,赋予你某种潜能,让你进入到一个本尊的坛城,也就是它的这个层面当中,所以这完全不是大圆满要做的事情。大圆满里当然不会排斥任何的加持,或者说仪式仪轨,只要对我们觉性的证悟有益的,我们都可以采用,我们都可以融入大圆满当中,但是这不是要点,这些是次要的,明白吗?也就是所谓你们追求的这些灌顶,这个灌、那个灌,在大圆满里面都是次要的。大圆满里唯一真正最重要的是直指心性,实际上后来的所谓椎击三要的第二要确信无疑,还是安住在这个心的本来状态当中,第三要只不过是在这个本来状态当中,在明觉当中融摄一切身语意。大圆满非常简单、清晰,也很好操作,就看你有没有听懂,有没有理解。
不管我讲一千遍、一万遍这些大圆满最重点的地方,你还是在想着显宗的那一套、金刚乘的那一套,就表示你真的是非常散乱,习气非常深厚。不要以为我在说别人,可能说的就是你,你自己想一想,你是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觉得:来这儿听这些课,这么容易就得到了,我去西藏,我求上师多少次,我修了那么多加行,我供养了多少万块钱,但上师没有传什么大圆满,没有直指什么,难道你这儿就比他更直接?有人无法相信这一点,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真正的大圆满的精髓,就是由那些真正领悟大圆满的修行者传递的,这些人也许不会依赖任何传统的方式,不会依赖任何的灌顶,或者说跟某种特定的文化和非大圆满的一些因素相关的内容上面,他们总是直接让大家进入教法的精髓。
我随时做这些引导或者解释的时候,大家要知道这些大圆满根本密续当中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说什么显现的方面,本初显现,超越造作的圆满,或者说超越因果,或者说揭示了真实本性,都是这些方面。这十个朵陇、各种精要教言都是讲同样的事情,只是它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讲。
“36.说明了一切皆包含在身语意之中的章节:万法的体性都含藏在普作王的身语意状态之中”普作王和普贤王是两码事,就是两个词,一个叫“桑曼达巴扎”,我们说普贤王如来叫“Samantabhadra”,普贤王如来叫“贡度藏波”( Kuntuzangpo ),普作王叫“贡觉迦波”(Kunjed Gyalpo ),不太一样。普作和普贤不一样,实际上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字面上不一样。普贤就是一切都是好的all good,就是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的,都是圆满的。轮回当中有什么事情是永远好的?不存在,所以它一定是超越轮回的,所以普贤王如来就是超越轮回的一切万法的本质——心的本性的真实状态。
当我们说普作王的时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解释的,指的是从显现的方面,一切都是它创造的,所以叫创造一切之王,这就是普作王。这里说“万法的体性都含藏在普作王的身语意中。”什么意思?什么叫做“说明一切都包含在身语意之中”?我们从这句话很难去理解,我们观察自身的状态,当我们说宇宙的一切其实都是你自身身语意的状态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摸不着头脑的,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大圆满知见的时候就会知道,一切万法都是通过心意显现出来的。你如果没有这个心,怎么会显现任何的东西?身语意也一样,如果你没有这个身体,没有这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怎么可能体察到这一切?然后把这一切通过六根捕捉到的信息,或者明性的展现,传递给第六根意识,然后判断、思维、分别,结合它的业力的幻相,这种助缘就显现出来一切万法。
从本质上讲,一切万法都在身语意当中,或者换句话说,身语意就是一个人的存在。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三个方面:身体、能量、心意,这就叫身语意。语就是能量的方面,包括气脉明点,包括我们的呼吸,包括我们的内气外气,这就是语。比如我在说话的时候,我既在使用外在的空气在呼吸,我又在调动内在的一些上行气、下行气这些各方面内在的精微之气,包括我的气脉明点都在这个层面,所以这就叫做语的层面。一切都是在身语意当中。
我刚才讲的是凡夫的身语意。其实一切万法对于一个凡夫来说,它的显现以及整个世界,都跟凡夫的身语意状态有关系。当他身语意完全净化,完全安住在本初状态的时候,这个状态就是真实的状态,就是法报化三身的状态,所以身语意其实它的本质就是法报化三身。只是凡夫处于业力的身语意的幻相当中,所以就呈现为我们现在所看到和体验到的这个状态。当我们的身体完全净化后,就是处于化身的状态;当能量完全净化后,就处于报身的状态;当心意完全净化后,就处于法身的状态,所以身语意相应于法报化三身。
为什么在金刚乘当中,一个最重要的观想就是观想嗡、阿、哄,这代表身语意三门,分别在额头、喉间、心间,这就是著名的三金刚——一切密咒之王三金刚——嗡阿哄,所以嗡阿哄就是身语意。一切的万法对于凡夫来说,也是通过他的身语意来显现的。从最究竟最本质的层面来讲,一切的万法都是通过身语意的本质,就是心的本性显现出来的,因为身语意实际上也都是从这个本初状态的潜能当中显现的。我们之前也说了,这个身语意是到底是怎么来的。先是有我们的本觉,或者有我们的这个本初状态,然后当我们有人类的业力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个所谓的神识,神识入胎,然后慢慢地形成一个脉轮——脐轮,然后慢慢地有中脉,然后长出各种支分脉,慢慢整个金刚身,整个肉身就这样孕育出来了。你就知道,其实一切还是来自我们的如来藏,来自我们的法性光明。这样我们就明白什么叫万法体性都含藏在普贤王的身语意当中。
“37.关于超越禅修(离修)的状态的精髓教法的章节:大圆满的本性并非可修之物。”所以通过这个词你就明白,超越禅修就叫做beyond meditation,因为一般我们说的禅修,至少在大圆满同修会当中,中文的语境当中,禅修这个词指的是我们的心处在心意识的状态的禅修。比如一般的禅定都是一个能观专注于所观,主专注于客等等,或者因为禅修不仅仅包括止观,还包括了观想,观想实际上就是想象,然后包括什么扎龙、气脉明点这些,从本质上来说,这里面都是包含心意识的层面。
但是当我们说超越禅修这指的就是禅观,所以关于超越禅修状态的精髓的教法,那就是关于禅观的精髓的教法。大圆满即心的本性并非可修之物,我们一切众生的本性就是大圆满,但它不是通过禅修。当我们说思维修,也就是说它也包括了思维,其实就算南传小乘的止观,一直到最终证悟之前,都是有思维的成分在里面。你开始进入一定的止,然后止的基础上修观、观察,然后你再往下一个阶段进展,都要通过你的心意去判断、思维、分别,它当然是在心意识的层面。很多人以为内观就是明觉,这是完全不相应的。
“38.指出与见和修有关的偏差和障碍的章节。”偏差和障碍就是,比如我们进行大圆满的修学总是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见”,见就是见地、知见,修就是禅修、修行。我们的见和修总是会有一些偏差。比如关于见,大圆满的见是什么?是心的本性的现量的展现、现量的证悟、现量的领悟,这是大圆满的见。大圆满的见地不是通过思维、分别、判断得出来的一个哲学性的、逻辑性的结论,而这样的见恰好是所有其他佛教八乘,或者包括外道的见解都是如此,都是心意识的产物。哪怕中观也好,唯识也好,如来藏也好,当它们形成这样的一个见解的时候,都是在心意识的层面。
大圆满见不是在心意识的层面。因为大圆满见指的是心的本性的真实状态被你发现了,被你见到了,这是真正的见,所以叫真知,明白吗?你看我们大圆满用的一些词,在其他乘里面有的时候都是不存在的,什么真知,什么禅观,你很少见到其他的乘用这些词,所以当你遇到这些特殊的词的时候,你就要很敏感地认识到、意识到大圆满的见修行都跟其他的不一样。不要以为你学了很多年佛,“我都知道,就跟我以前所学过的这个那个一样”,你总是在进行各种的对号入座,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我已经解释了,其他的见都是从心意识的层面来分析、判断、思维、分别得出的一个见解,所以叫见解、见地。大圆满“见”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见解、见地,它实际上就是真实的、现量的一种证悟,尽管不是究竟的证悟。一开始大圆满的见,因为还没有涉及融摄等等,只是认识了心的本性。
“39.关于胜利者本质的章节:”胜利者是什么?我们佛陀的十大名号,一位觉者的十大名号就包括了胜利者The Victorious One。什么叫胜利者?他战胜了一切的二元状态,这就叫胜利者,或者降伏了一切的四魔,四种魔就是四种障碍。
“由于普作王的本质即是诸佛的本体,它没有任何过失和障碍。”普作王就是创造一切之王,就是这个无上之源,它本质就是诸佛的本体。很多人不明白这些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本体啊?什么叫自性啊?本体就是实质的意思Essence,就是有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这就叫本体。你观察我们众生的心的本体有一个实质的东西吗?有一个实有的、不变的、固定的存在吗?没有。所以叫本体是空性,但这个空性当中并不是一无所有,是不是?这是我们说的本体,它具足一切的潜能,所以它没有任何的过失和障碍,因为它超越了这个缘起的层面。
“40.说明菩提心本质的章节:作为渐道的因果之乘偏离了大圆满并障碍了觉知当下。”你看看,当你觉得你以前学的显宗里面,禅宗跟大圆满是一样的,“我以前学的《法华经》、《楞严经》跟大圆满是一样的”。有些地方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是你不能说它是一样的,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作为渐道的因果乘偏离了大圆满并且障碍了觉知当下。”我想问你们,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楞严经》或者《金刚经》,或者任何一个经当中,直接就让你体验到心的本性的现量的状态?有哪一个经典这么做?它会讲一些甚深的见解,比如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心经》里的;比如《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等等等,但是它讲得更多的是见解,它没有直接给你直指心性的这样一个方式。
禅宗里有直指心性,但那也是后来发扬光大的结果,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到六祖慧能的时候,禅宗可以说有一个本质性的飞跃,之前其实都是用止观的这种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五祖弘忍的时代有两位大弟子,北方叫神秀大师,南方叫慧能。慧能就是著名的那两个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是慧能的见解。神秀的见解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见是完全通透的,没有任何的一个实有的见。而神秀作为北方传统的禅宗的代表,他认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然后这个明镜要时时勤拂拭,才会“莫使惹尘埃”,这就有一种净化,甚至有一点出离道的特点。他也知道心的本性像镜子一般,但是他觉得我们得时时地去擦这个镜子。
但是大圆满或者说六祖慧能这样的禅宗跟五祖弘忍,包括神秀大师的禅宗也都不太一样。他根本认为不需要去拂拭,本来无一物,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拂拭,它擦的是什么呀?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的情绪烦恼,我们各种散乱的状态。当我们处于这个状态的时候,你需要去把它给拿走吗?需要去强迫自己不要去思维吗?需要强迫自己不去进行任何世间的活动吗?不是这样的。我们只需要了解到自己如同镜子一般的这个本性,然后安住放松在这个状态当中。但是最强有力的方式就是时时反观,时时发现,不仅仅是发现,因为发现指的是一开始的时候,第一要的时候是发现,发现了以后就是安住在这个本位当中。真正的大圆满见,见到一切。龙钦巴尊者有一本书的名字《你是世界之眼》,这个“你”就是真正的你的本性,整个世界通过你的本性这种大圆满见显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融摄之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有的人以为大圆满的禅修就是我现在来花几分钟喊“阿——”,然后“呸”,然后怎么怎么样。当然这是非常珍贵的窍诀的一些方法,但是我们不是一天到晚一定要在某个禅修当中坐下来,然后怎么样,我们是有可能活在这个真正的大圆满见当中。这个见不是一个头脑的见,是活在那个“你是世界之眼”当中,明白吗?You are the eye of the world,眼睛的眼,你是世界之眼。这就是我们说的总是处在觉知本身,这就是你的本位,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你。
所有的你,关于你的存在,你的功能,你的作用当中,你作为一个人有各种功能,各种作用,各种状况,里面唯一一个永远不变的因素就是你的本性,而这就是我们直指要发现的。发现之后,你时刻安住在这个本位当中。为什么说本位?它才是真正的你,它才是真正的“我的本性”。那所谓的融摄就自然发生,用不着特意的“我在每一个现象当中都完全去放松”,这很难的,因为你开始造作、思维、散乱,你实际上已经不放松了。然后你当下又完全去放松,这个有一点刻意。但是当我们时刻处在这个本位当中去见一切的时候,就不太一样了。在一切的现象、一切的散乱当中,都有这个觉性在闪耀,就是看你有没有这个正见,这个正见就是大圆满的见。其实我讲的是最深的禅修,就看你听得懂听不懂。
因为显宗的这种因果乘的见道,它们偏离了这个本位,所以它障碍了这种当下的觉知。有时候明觉我们也会翻译成当下的觉知,昨天不是说了吗?明觉的英文是怎么说的?Instant presents。instant就是刹那间,就是当下的意思。当下就是每一个now现在,马上它就变成过去了,对吧?所以当下永远是在当前,每一个当前。当你当下这个觉知,这个心本来具备的觉知没有被概念污染的时候,这就是明觉。所以明觉有的时候叫当下觉知,因为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些概念。尽管有的时候我们会说现在,但是实际上当下并不是一个时间,当下是关于离戏,关于超越概念。
(念诵原文 略)这是龙钦巴尊者的补充说明。自生的智慧,也就是心的本性的这种功德品质,是本来就自然存在的,而且本来就是圆满的,已经是完美的了,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必要去寻求它,只需要完全放松。但是到底什么是完全放松?我一再解释,完全放松就是你的心没有去攀附任何一个对境、一个对象,你凡是跟着一个对象,那就在二元的状态当中,就这个意思。所以在这个状态就是你的真实状态,你不需要做任何的努力。所以大圆满我们称之为没有努力的禅修,无勤无作的意思。无勤就是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勤勇勤劳、精勤努力。无作就是没有造作,没有说我现在要这样或者要那样,没有,只是完全放松而已,所以这个本性可以叫如意宝。
2.4.2.3.12.2确立知见的十个朵陇
“41关于唯一本体的章节”,唯一本体是什么?那就是心的本性。
“42.关于不可被改变其状态的章节:万法在菩提心当中都是觉悟的。”很多人无法理解,觉悟说的都是“众生是觉悟的”,为什么说“万法都是觉悟的”呢?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个,你说这个桌子是觉悟的,墙壁是觉悟的,当你这么问问题的时候,就表示你认为桌子和墙壁都是一个外在的真实的固有的存在。但你别忘了,这一切都是通过你的心显现出来的,你的业力显现出来的,外境当中没有真实的存在,尽管我们当下很难相信这一点,所以说我们总是处在幻相当中。
你别忘记佛陀说的那句著名的话:“人生就是一场大梦。”你觉得现在如此真实,可是你记得吗?当你做梦的时候,你何尝又不觉得这个梦境如此的真实呢?在梦境当中,你曾经有过半秒钟怀疑你不是真实的吗?你梦中甚至有的时候非常的迷惑,非常的狂乱,非常的奇怪,非常莫名其妙的一些梦境,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一会这样,一会突然变成了那样,你从来没有怀疑过那是真的。你怀疑了吗?你怀疑了那你就是已经梦中有觉知了,是不是?
同样的,我们现在醒着的状态并没有比梦中的状态高明到哪里去,事实上各有各的高明。我们醒着的时候,我们的明性是很低的,你不要以为现在你思维清晰,你的明性很高,其实并不是很高。这只是你的大脑第六根在二元状态种种的身语意的束缚当中,你就这么回事儿,没有多高,而梦中的明性是白天的七倍。当然了,梦中因为我们一般没有觉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地去修行。而白天我们有这个所谓的逻辑,这个思维,有这个大脑可以控制自己,恰恰是由于这种控制,它本身也是一种束缚。但是它有好的方面可以让你去闻思修,去修学教法。
可是当我们的梦中如果有这样的一种觉知,能够控制自己的梦境,这就成为梦瑜伽的状态。梦瑜伽的状态意味着你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这个时候最好的状态,如果你训练有素的话,刹那间你可以转化成本尊,那比白天的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梦中有的时候非常短的时间,白天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或者有的时候是相反的,白天可能只有几十秒钟,梦中过去了很长时间,总之都是一些梦而已。人生是一场大梦,每天晚上做的是一场小梦,而事实上你每个当下,只要你每一次散乱,都在做白日梦,就是这样的。梦的意思就是虚幻的,所以梦中有的人看到这个看到那个,然后就特别激动,总是来问:“哎呀老师,我看到了这个看到了那个,我看到了上师,他怎么样怎么样。”别太在乎,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有的时候梦中有一些瑞相,比较清净的显现,那挺好,对吧?表示你这个当下没有太大的污染的状态,但是没有必要去在乎。
如果你梦中能生起觉知,知道自己在做梦,你梦中能够修法,那就恭喜你,这个是比较不错的,除此之外没什么好值得高兴的。好像梦中看到了一下上师,我觉得怎么怎么样,上师给我什么什么的,你怎么确定那一定是上师啊?所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一切都是梦而已,唯一不是梦的,唯一不是虚幻的状态,那就叫真实的状态,那就是明觉的状态。
所以说所谓的万法,一切的现象,实际上本质上都是觉悟的,在菩提心当中,在本来智慧当中,都是觉悟的。
“43.讲解了上师的本质的章节:万法皆是上师”。这是最高层面的理解,一切万法都是上师。因为我们昨天说了,上师你分四个层面来理解,外向的上师,这就是肉身的上师,这个外向的话,当然就跟身体的层面有关,比如有一个肉身上师,这当然跟我们身体的层面有关,身体层面的觉察。然后语的层面的话,就是变成内在,比如说我们会在语的层面,会念一些咒啊,我们念莲师咒啊,然后我们就在这个咒音当中来观修,咒本身就是在语的层面,所以有的时候上师是在这种能量的层面,语的层面,包括密咒的层面。
有的时候是在心意的层面,比如当你观想上师的时候,包括你接受第三灌顶的时候,也就是智慧灌顶的时候,这都是所谓的秘密上师。第四个层面最秘密的极密的上师是什么?那是超越身语意的心的本性,而一切万法本质上都是心的本性所显现出来的,结合一定的助缘。这个助缘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明白,你说一切都是心的本性显现,这个房间,这个桌子,这个电脑,那这个助缘是什么?就是你作为人类的一个业力,叫 secondary cause。一般我们就说缘和因,佛教词语里“因”的话是主要的,主因,缘是次要的,叫助缘,主因和助缘。这样我们就理解为什么说万法皆是上师,这是在最秘密的层面,最究竟的层面来讲,万法都是心的本性所现而已。
“43.说明大圆满对于那些不适合者不能得出结果的章节”,什么是不适合者?你要了解什么是不适合大圆满的人,就要了解什么是大圆满的根器。我们一再讲了五根,回忆一下,第一根:信心根,有了信心意味着你有兴趣,有了兴趣,你就会参与闻思修,去学习,去修行,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根,所以放在第一位来讲。第二根:精进根,就是努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嗮网。第三根叫做正念根,保持觉知,不要散乱,时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第四根叫做了解禅观的价值,叫禅定根,但是我们说的禅定在大圆满里面,最重要的禅定的方式是出世间的禅定方式,也就是禅观,而不是主客对立的禅修或者世间禅定。第五根叫做智慧根,智慧根指的是世间智慧,而不是根本智慧,包括你的一些世间的聪明等。所以具足这五根就是大圆满的根器,五根全部具足,而且都很完美,那就是最高等的根器。
所以一定要记住,尤其是那些刚进来听课的人,当大圆满里面讲根器,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五个方面都具足,最重要的是你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你的努力!说了两遍了,说明这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说第一根,你的闻思修,这当然是你的努力啦,对不对?第二根是精进,这都是跟你的努力有关。第三根是觉知,也需要一定的努力,因为一般的觉知是二元的,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努力。然后你通过努力才能明白什么是禅观,而禅观本身很有趣的是,它是超越努力的状态。所以要真正的懂大圆满是要经过一番折腾的,一番折腾之后,你可以处在完全不折腾的状态,这就是这样完全放松的状态。
刚才这一点要补充说明,对那些不适合大圆满的人,就是这五根不具足,或者说只有一根,或者说缺了好几根。比如刚才我提到的五根当中哪些不能缺?你学大圆满,第一根不能缺,一定是最重要的根,这就是有信心有兴趣去闻思修。第二根精进努力,这个都不是最重要的。第三,保持觉知,这个很重要。第四了解什么是禅观。可以说第一三四是最重要的,第二努力精进,在大圆满里面是次要的位置,你看大圆满里面讲闭关,都不像金刚乘里面讲一定要七年七个月零七天,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没有。南师说得很清楚,大圆满修行不会要求你做这些长年的闭关,几年几年,一般也就是两三个月这样密集的闭关一段时间,所以它并不是特别强调这种努力。
那有的人立刻就反应说:“不对啊,以前我们龙钦宁提的一些祖师们,他们就长年闭关。”没错,那你仔细看看,那是纯粹的大圆满的闭关吗?大部分都是在修金刚乘,所以要耗很长的时间嘛。像大圆满的黑关,最多也就是一次四十九天,最多最多,一般一开始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所以这不是说有多么用劲,用力,努力。然后第五根也不是最重要的,也是比较次要的,就是你世间的这种聪明智慧。比如你听我讲话,一听立刻懂了,然后去修,立刻生起体验,这就表示你的第五根这种聪明程度已经很好了。聪明程度也蛮重要,但我们说一、三、四是最重要的,二、五是相对次要的,就像爱因斯坦说的1%的天才加99%的努力,所谓这个天才就是我说的第五根有关系。
我反复跟你们讲这些,我知道很多人听过很多遍了,可是他们一旦说到根器的时候,立刻想到根器就是天生的那种很高等的根器,这就说明你习气深重,没有办法,我这么跟你洗脑都洗不过来——开玩笑啊,其实我们这不是洗脑,这都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事情。我非常了解我们尤其是这些学佛的人,佛教2500多年,那比基督教时间长,除了犹太教比佛教还要早一点以外,其他都不如佛教那么长时间,而佛教又有显宗,金刚乘,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小乘、大乘、金刚乘,九乘佛法相当的复杂,有的人折腾一辈子整不明白。整不明白还好,有些人学了很多年佛,染了各种的习气,很难很难让他们从旧有的观念当中摆脱出来。
你看我们大圆满要做的一切事情,就是要破除你的各种局限。你总是觉得要打坐,要这个那个,这是你的想象,你要了解大圆满是要怎么样做。当然我们也有打坐,但我们不会叫它打坐,我们是说我们要用各种方法让自己处于禅观的状态当中,但是我们有动态的跳舞,那不是在打坐啊,打坐一般要坐得那么安定的,要处于一个什么境界当中,大多数佛教徒都喜欢有这个习惯,“我今天来打一坐”,那究竟打了什么坐,大部分也就是修一个止,修一个定,但这已经很了不得了。如果你有真正的老师指导你,那修奢摩他,会修也是不错的。但大多数人是自己在指导自己,这就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他觉得“我很聪明,我来指导我自己怎么来修行”,如果你那么厉害,你那么有智慧,你还需要上师干什么呀?上师意味着他在见修行,他在各种经验、知识,智慧方面肯定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那才能叫上师呀。
所以你要明白,一个合格的上师、一个具格的上师,传达的是教法的精髓。比如说我给大家传达的,99%基本上都是南师讲过,也许有1%,也许比这个多一些,是我个人自己有的一些经验、一些经历,结合起来跟大家讲。但是很显然,我讲的都是南师反复讲的那些东西,你看我讲了三分钟话,就是南师怎么怎么说,那表示我是有根据的,是不是?我不是自己发明创造的。当然当我证悟之后,我想怎么说怎么说,因为那时候没有局限了,对不对?当我究竟证悟的时候,我超越了任何局限,我不需要说南开诺布说过,我自己说的就可以。但是我并没有究竟证悟,所以我们还是要遵照这个教法的精髓。
我的上师是怎样教的,现在我把南师教法的精髓再传达给你们,你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直接跟南师见过面,没有得到他的这个教法,所以你得通过我来给你传达,在这个意义上,我就是你的上师,如果你真正理解我所讲的,并且你有这样一种意愿的话,这就是一个师徒关系的形成。假设你只是觉得,他就是在这边搞一个读书会,也是免费的,也没有任何的要求,我进来听一耳朵儿,听完我就忘了,那这个传承跟你仍然没有关系,明白我的意思吗?所谓的传承的发生,是跟你的意愿有关系。首先你有这个发心,“我要来听法,听说他们这个大圆满的一个根本经典的读书会挺好的”。
最近有几十个人给我留言,我哪天可以截一些图,把他们的名字省去,让大家看到这些非常积极的反馈,很多非常棒的留言,给我的反馈,他们真正的获益了。这个就表示说教法的精髓在起作用,很多人非常的欢喜,很多人跟我说,每天晚上就像一场盛宴一般,有的人说又回到了小时候那种每天到晚上六点等动画片的那种喜悦当中,这非常好,我就很喜欢看到这些留言,因为这表示说真的是起作用了。所以当你有这个发心,有这个动机,要去获得教法获得传承,然后老师给你讲解,你理解了,然后给你引导,你明白了反观自心这些大圆满的精髓,这个传承就发生了。你不要以为传承总是那些神秘的因素,说这个上师念一个藏文,然后我不管听没听懂,我就获得了传承,那些叫陇,那是次要的传承,而大圆满主要的传承是直指心性,让你明白心的本性。
所以大家不要总是活在各种局限当中。有的人来学藏传佛教,学大圆满,结果学到的都是一大堆规矩,一大堆局限,你整个人被各种局限绑着。这个也不敢,那也不敢,智慧越来越少,学来学去变成了一个老油条。这个老油条就是知道各种规矩,各种禁忌,各种神秘兮兮的因素,一些文化的一些细节,比如说我的天珠啊,这个珠子多么多么好,我的金刚杵是某某上师加持过的,就变成追逐这些东西。你看禅宗里面跟你讲了什么传承?禅宗里面会说我们今天来传一个传承吗?从来没有过!禅宗里会说我现在来念一段藏文,然后你们就获得了传承,有吗?可是禅宗里大家都公认的六祖慧能就像佛一般的,这表示说这些东西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禅宗和大圆满共有的东西就是直指心性,这表示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不要天天就想着他有没有给我念一个陇啊,他把这个法本念一遍。我跟大家一再强调这一点,如果一位所谓的上师给他的弟子说“我现在认证你,你可以传这个陇”,相对的来说,这也是一种授权他可以传传承。说白了,这就意味着你跟这位上师的联系,这是一种开许,然后你听到上师给他的这个弟子一个授权,说你可以给弟子们传陇,比如金刚歌的陇,就是念一遍这个咒,这意味着有来自最初的这位上师的这种授权。因为传承里面包括许可传承,开许传承,包括结缘传承,包括灌顶的传承,包括直指的传承,我们现在讲的是最重要的传承。你看我这个课程当中反复地直指心性,反复地告诉你,什么是心的本质,怎么样发现,怎么样操作,你听懂了吗?这讲的是最重要的传承。
所以我这个人不喜欢天天去学一个什么跟西藏有关的东西,然后就变成了一个好像西藏文化的爱好者,或者说被这些旁枝末节左右的一个人,这就是拥抱了更多的局限。所以我一直在强调,有的人问能不能传一下金刚歌的陇啊?对我来说,南师是这么做的,比如说他会传一个陇,“我们现在来传一个陇”,一下子很快地念一遍,这是一种授权,这是一种开许传承,“你听到我这个以后,你就可以修金刚歌了”等等。但是他还提过更重要的一种给予传承的方式,这意味着,比如说一个修行者,他能处于禅观当中,他来唱金刚歌,然后他可以这样的方式给予你传承,如果他能处于禅观当中唱金刚歌的话,南师说过这样的方式就是一种真实的传承的给予方式。
你看这样你反过来就能明白,没有哪一个上师授权南开诺布可以传大圆满、可以给直指、可以给陇的传承,只是因为他证悟了,证悟了这些,比如说他修某一个法,有某种经验,实证的智慧,他就有了这个资格,他不需要任何人授权。这是了义的,关于传承的了义的说法。那些不了义的,就是一个上师的一个授权,明白吗?这是相对的,说白了是一种世俗社会的一种方式,说白了就像西藏认证活佛一样,你说认证的活佛有多少是真货呀?南师说了只有30%的是真的,我认为他已经很保守了,这个说法,实际上我觉得有10%的是真的就很了不起了。但是你不能说人家认证了,那都是假的,你不能这么说,因为你没有办法去分辨哪个是真的假的,所以这就叫做世俗的方式。
所以怎样去考验这个传承呢?像黄金一般这样的传承下来,那就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因为你是凡夫,或者你自认为是凡夫,你还没有真正的证悟,所以第一,你观察他是不是真正把教法讲清楚了,然后让你生起了真实的体验,这个是第一位的,这是了义的观察,了义的判断。第二个方面,就是他有没有上师的一些授权,这是不了义的方面,两个结合起来,相对来说是比较有保险。明白我的意思吧?
比如说我们去年夏天去所谓一切修行圣地之王的贝玛歇部,就是当初大圆满三部伏藏被发掘出来的这个宗萨寺附近的修行胜地,叫水晶洞贝玛歇部。在那边有一位常年闭关的出家人,当时更庆寺一位喇嘛叫乌金多杰带我们一起去的,乌金多杰差不多有30多岁,可能快40。他也没去过,我们一起爬了很久,大概三四个小时,终于到了那边,非常辛苦。见到那个出家人,他是长年在那边闭关,已经不知道自己呆了多少年,估计得二三十年以上。然后这个乌金喇嘛就问他这边的情况,说这位出家人,我忘了他的名字,好像是什么诺布,反正也有诺布这个词,然后当时他就询问了他的背景,什么时候来的,学过什么法,你的上师是谁,你在这边做了什么。他就如实说了,他在那边闭关很长时间,已经算不清多少年,上师是谁,修的是什么。然后大家做了一些交流,一起修了一些法,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起修了南师的决法。那个出家人不会,当我们这么唱,我们唱的是藏文,他也能听懂,也跟着一起摇一下铃,打打鼓什么的,很有意思。
之后他带我们去旁边的一个圣洞,说是另外非常重要的益西措嘉的一个山洞,在那边山洞里,乌金喇嘛就向这个个子小小的常年闭关的出家人说,请你给我们传你修的这个莲师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心咒,请你传给我们。当时我们有的人感到有点吃惊,就问他,你都不认识这个出家人,(他们也是第一次见面),你怎么就请他给你传承呢?乌金喇嘛就很自然地解释:在我们藏地修行的这种传统,我们的习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都在这边修行闭关,他的上师也是很好的传承,你跟他交流,你这么观察,发现他特别淳朴,特别单纯,又特别有慈悲心,你觉得是真正的一个修行者,那你就向他求传承,就这么简单。不是说他一定要有一个什么法帽,有一件衣服,有一个什么衣钵,有一个什么头衔,这些不重要,你追求那些东西,你往往就是上当的那一个人,因为有的人就是冲着的那个去的。
就像今天群邮件里有人发了一个可能是木马还是病毒的一个邮件,什么关于群聚会的通知,很多人请管理员把那个打开,因为他受到了标题的吸引,“关于群聚会的通知”。你看众生就是这样子,一个这样的标题,吸引人的东西,立刻就冲上去,明白我的意思吗?而管理员在群里说了两三遍了,那些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里面有很多病毒和木马,不要打开。他们不看,或者看了也不在乎,还是要求,至少有三个人要求打开,请你打开,打开那个屏蔽。我打开了你就中招了,因为已经有两个不同的同修发了那个邮件,根本就是病毒嘛。我不知道啊,这个具体怎么样到底怎么回事,但是最好不要随便打开这些附件。
回到正题,我想说的是不要被一些外表的东西吸引。你们可能没有怎么学过大圆满的教法,不了解应该是这样,但是我现在反复告诉你南师讲的,不要被这些头衔、名称、外表吸引,这才是真正的藏地修行人的传统,他才不是著名的什么大师,但是人家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这样的人有修有证,他不足以给你传承吗?那当然可以给你传承了。
有的人说到大圆满的传承,比如阿底上师瑜伽,4月3号我要我要传的这个法,我们管它叫明觉力灌顶,有的人不了解大圆满的传承,他说灌顶那能随便灌吗?他不明白阿底上师瑜伽就是明觉力灌顶的一种简单的形式,这是南师直接授权的,所以他就觉得那必须是什么法脉持有者或者说上师的儿子才能灌顶等等等等,那说明你根本不懂大圆满根本不需要灌顶,大圆满需要的是直指心性,只是为了安慰你们这些不懂大圆满的人,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明觉力灌顶。它的本意不是灌顶,叫塞尼俄特——直指心性,没有灌什么东西。(南师传授阿底上师瑜伽,就是讲解之后再一起共修而已。南师授权SMS老师讲解阿底上师瑜伽也是一回事。)
灌顶那肯定是灌了点什么,是吧?给你拿点吃的喝的,头上用那个灌顶的壶浇点水,然后是甘露啊,让你感觉哎呀好神圣啊,然后感觉到一种震撼。今天有人问问题,有的同修,有的修行者觉得,我见到一个上师感觉很震撼:哇,好庄严啊,好神秘啊,一进到藏地寺庙里面,那种神秘的那种震撼,发出那种藏香那种味道,好神秘,好殊胜,好赞叹啊,他们追求的就是这些。所以难怪你学这么多年佛教没有长进呢,你追逐的就是这些外向的东西。现在给你讲大圆满的最精髓的部分,你天天去拿那些外面的乌七八糟的见解来污染自己。您要了解大圆满,我们在学大圆满的原始的、最根本的经典,别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人在讲这些,你还要拿别的地方见解来加持我们自己,所以要确立自己的真知灼见。
所以这就叫做大圆满对那些不适合的人得不出结果,不适合就是这五根都不具足,或者说只具足其中一些次要的方面,比如他很聪明,他第五根已经具足了,然后他又很精进,第二根也具足了。可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根,还有禅观根,或者叫禅定根,然后就是保持觉知,这个三根比那两根要重要。精进我们会放到第二,因为其实精进根也很重要,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一开始是需要精进的,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说大圆满并不强调要多么的努力,因为心的本性时时刻刻就是你真正的主人,真正的状态就是你的本人,我们不需要努力去做什么,只要反观自照,然后完全放松,它就自然显现而已,自然显露。
我们说第四十五个陇,(念诵原文 略)。大圆满的见地并不是一个修出来的见地,(录音中断1:19:15--1:19:18)状态,发现它。修就是说要改变,修理、修改、修正,都是modify变一下,改变一下,修饰、修改一下。可是大圆满的见不是这样的,只是完全放松,然后发现它,发现这个一直存在的那个,有的时候甚至没有完全放松,你也有可能发现。为什么?因为已经发现了,然后之后就算你还有一些概念,你没有完全的放松,但是它一直在起作用,你也许没有处在完全没有念头的状态,有的时候大圆满禅观是有念头的。你会说明觉那个当下是没有念头,可是当你进行这样以明觉状态为主的动态的禅观,也就是说过了一会儿,你无法一直在明觉当中太长时间,过了几秒钟或者几十秒钟,几分钟,你开始生起念头、概念,或者你被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了,但是由于你一直在串习这种状态,并且你能觉察到自己的散乱,那你再次放松,再次融摄,或者再次反观,那么你的念头并没有影响你,这就是我们说的融摄运动。你不可能在运动当中一直处于没有念头的状态,那怎么可能啊?怎么可能一直没有念头?是不是?而且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要发现自己真正的主人,在这个基础上生起一些次要的波浪,何必在乎?就像大海泛起一些波澜一般,我们的念头,或者情绪烦恼,或者散乱的状态,都是如如不动的心的本性而已。这是第四十五个陇,不是要修什么。
“46.说明没有誓言可以持守的章节”,这一点令很多人感到非常震撼,“在佐巴钦波中并没有局限的誓言要去持守。”怎么大圆满没有誓言吗呢?不是说我们有大圆满的誓言吗?大圆满誓言是:无有、平等、唯一、任运或者叫做圆成,任运和圆成是一个意思。你观察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安住在明觉当中而已,没有别的,或者明觉的不同的方面。无有就是空性;唯一就是一味,平等,当然是平等的,因为连二元都不存在,能不平等吗?任运就是没有造作的,所以这些不是一个誓言,誓言指的是我发誓要做什么,所以南师给了我们这种要求。
因为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发现明觉,所以南师等而次之,让我们尽力保持觉知,说这是我们的誓言,应该做到的。有的时候我们会解释,这是南师要求我们做的,既然是一个要求,也可以理解就是一个誓言。尽管他没有要求你,没有让你发誓怎么怎么样,不像显宗说不杀生,“尽形寿不杀生,汝能持否?”他说能持,那就是一个誓言,这个就叫做戒律,戒律本身就是一个誓言,叫vow,但戒律是关于不可以做什么的誓言,而金刚乘和大圆满除了不可以做什么的誓言,还包括应该做什么的誓言,所以可见三昧耶(samaya),这个词金刚乘和大圆满翻译成誓言,在显宗当中,我们叫毗奈耶(vinaya),就是叫戒律,不太一样,是吧?不完全一样。
它在这里解释了,在这个冒号后面说,在佐巴钦波,也就是在大圆满当中,没有有局限的誓言要持守。局限的誓言,就是说二元的这种方式,我发誓我要怎么怎么样,这叫有局限,所以大圆满真正的誓言的状态,指的就是明觉的状态本身;从相对层面来说,我们做不到,只能说我们尽力保持觉知。南师也说过很多次,保持觉知是我们最终生起禅观的一个基础,保持觉知有的时候你会发现需要一些努力。以前我也经常跟大家说,其实发现明觉不是那么难,就是有一点对明觉的认识体验,这个不是那么难,保持觉知是挺难的,因为保持觉知是需要努力的。保持嘛,你想想,我一直端着一个杯子,那是要努力的是不是啊?所以我会这么经常跟大家说。当你把这两件事儿理解为一件事儿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因为保持觉知实际上就是安住明觉当中的一个替代的方式,所以南师会说,大圆满第一重要的禅修或者修行方法就是安住在禅观当中,或者说处于上师瑜伽的状态当中。他会说:你每天可以修阿底上师瑜伽很多次,当你无法处于禅观或者上师瑜伽状态的时候,那就应该保持觉知。
刚才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啊?什么叫要把两件事结合起来理解?就是我前两天跟大家说的,你时时反观是谁在经验这一切,这个状态有可能是明觉,也有可能是带有一些概念的接近明觉的状态,那实际上接近明觉的状态不就是一般的觉知的状态吗?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把这两个法总摄在一起,也是我们直指心性的最根本的部分:反观是谁在经历体验这一切,谁在体验这个空性的经验?谁在体验明性的经验?谁在体验乐受的经验?等等等等。谁在听课呀?谁在学习《无上之源》呀?我是谁呀?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像禅宗中说参话头,起疑情。你问自己“我是谁?”有的时候你可能突然就领悟了。
但是大圆满并不依赖这种偶尔发生的某一个灵感,或者某个突然发生的领悟,我们有踏踏实实的方法去做,那就是反观是谁在体验这一切。当你进行空明乐的这些细微的引导的时候,你没有太多的概念,因为当你有空性的经验,心很安止,很寂静,或者明性的经验,很光明,那时候你也是放松的,相对来说,只是说没有完全放松到明觉的状态,所以再让你反观这些经验生起的源头,是谁在经验?当你说是谁在体验或者是什么在体验这个空性,这个显现,你就不再处在这个二元的对境当中,而是返回到这个源头。
有的人总是会说,你说是谁,就又变成另外一念。没错,这是要通过另外一个念来做这件事,可是当你做了这件事的时候,它就不是另外一个念了。以心观心,这是麦彭仁波切就讲过的,很多人一定要找一个经典的支持的话。米庞仁波切也叫麦彭仁波切说过,跟各种一般的禅修来比,或者禅修的功德来比,以心观心是最殊胜的窍诀。你们去网上搜索看看有没有这句话,不是原话,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以心观心就是反观是什么,或者说觉知这个觉知本身,或者说发现这个本来的觉知,都是一个意思,只是用不同的语言去组织。
“47.说明没有要去求取的修行根器能力的章节”,这个有点绕口,求取就是寻求的意思——seeking(寻求),没有要去寻求的什么东西,这样的一种修行能力。所以“在佐巴钦波中,修行的根器能力并不是需要通过努力造作而去求取的东西。”就是说当我们处在真实的大圆满的这种禅修当中——什么叫大圆满的禅修,当然那都是跟明觉的经验有关,比如说你发现了明觉,一开始发现,然后去融摄,那么这个当然就是已经有明觉的经验了,这个明觉经验本身,这样的根器能力是最重要的,实际上都是跟第四根有关,这种根器就是禅观根。所以其实在这四根当中,禅观根是最重要的,只不过是说从次第的角度,一开始你要有信心,然后你会参与闻思修,然后你要努力,所以从顺序上是这样,越靠前就越重要。
只不过刚才我说第二个不是那么重要,是总体而言,但是从初学者来说,当然是遵循这五根了,所以初学者你不要说什么:“我以前没有学过佛教,我没有这个根器。”谁让你是有这个根器了?你不要自己想象好吗?谁让你先要学过佛教了?我要求你学过佛教了吗?有的时候恰恰因为你学过了佛教,给自己加上了种种的概念,我给你洗多少遍都洗不干净,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对你来说难受,对我来说没什么,我有这个耐心,一遍一遍地帮你洗,没关系,我不是洗脑啊,是让你明白真正的大圆满本来的方式是怎样的。
第48,(念诵原文 略)为什么说万法的基础就是普作王?这个我们已经讲过无数次了,是吧?普作王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菩提心,就是心的本性,就是本初状态。当你认识了这个本初状态,这种经验叫明觉。所以你们要区分什么是本初状态,什么是明觉,不太一样。
“49.说明在大圆满当中并没有渐进的证悟次第,一切都是在普作王的状态当中。”所以很多人说我们大圆满的修行次第是什么?严格说大圆满没有次第,只有一地,大圆满的修行只有一地,大圆满的证悟也只有一地,那就是明觉的地,没别的,一切都是在普作王状态中。
“50.皆是自生智慧的章节:菩提心的自生智慧了无障碍。”这叫自生的智慧。由于一切都是在菩提心当中生起的,所以菩提心是一切显现的始作俑者。这个菩提心指的是我们的本初状态,不是一般的慈悲心,那叫世俗菩提心。
龙钦巴补充道,“这些教法碾碎了诸下乘的错误知见之巨石,同时阐明了本性状态的真实含义,因而它们可以与钻石或太阳之光辉相比。”你看看龙钦巴是多么严重地赞叹大圆满,它跟其他的下乘不同,大圆满是九乘之巅嘛,最高最精髓最直接的教法的顶峰,那其他八乘都是它的下面,所以就叫下乘。有的人不喜欢听,“佛法无有高下,诸法平等”。没错,对于适合的人来说适合他的法就是最好的法,但是从揭示心的本性,揭示实相的这种直接间接的程度,以及证悟的直接和间接的程度,显然大圆满直接上来就是已经处于这个实相当中了,所以当然法有高下了。
至于说没有高下,指的是对于那些适合的人来说,比如说有的人就不具足刚才说的五根,他就能念阿弥陀佛,那也没有办法,是吧?那就念吧,他只对这个感兴趣或者说他就想偷这个懒,或者说他觉得一定要靠佛的力量拯救自己。实际上任何的一个佛教的方法都不是靠谁来拯救我们,就算是净土宗往生也是一样。往生净土必须是你自己的修行之力,结合阿弥陀佛的愿力,你还不要以为你念了就能往生,经典上说得很清楚啊!我再重复一遍:善男子善女人,称念阿弥陀佛,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就是不管你是男还是女,你称念阿弥陀佛,若一日,若七日,至少一到七天,能够一心不乱的念阿弥陀佛,你这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佛陀说的,不是我添加的吧?很多的各种大德的解释,解释得有的是天花乱坠,然后发明了各种说法,我们就不知道,总之关于佛教,我们以最根本的经典为主,所以叫依经不依论。
有的人说大圆满也不是佛经里的,大圆满密续就是大圆满里的佛经。因为什么叫佛经?就是佛所说,你以为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昨天有人说大圆满不在佛经里,大圆满当然不在释迦牟尼佛的佛经里,大圆满在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其他的佛经里呀。而且大圆满也可以放在释迦牟尼佛的佛经里,为什么?根据西藏的传统,佛经有四种,其中有一种就是佛陀的授记和预言,他曾经授记过:未来有一位如我一般的导师,教授超越因果的教法,那就是大圆满,他授记的预言的就是噶绕多杰——极喜金刚祖师。在这个意义上,大圆满与佛教完美地相融了,这是为什么大圆满也可以被视为佛教的一部分。可是当你看大圆满的历史,它的传承,它的见修行,你也可以把它独立拿出来看,实际上九乘佛法每一乘都是互相独立的,这才是大圆满真正的知见。你要学就学原汁原味的大圆满,不要学一些经过岁月的流逝已经变形了的东西。
(老师读某同修留言),我们不会要求大家成为会员,但是如果我是你,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成为会员。会员意味着跟上师教法传承更紧密的联系,因为教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不是被动的,你不是在那边拿,在那边得,你根本不为这个团体,这个教法做任何的事情,那怎么可以,是吧?当然我们不在乎,你成不成为会员,你供不供养教法,这个我们不会要求你。但是从你自己的角度,为什么古代求大圆满,不要说大圆满,任何一个密法在古代,比如说咱们前一段时间教的这个金刚铠甲,金刚铠甲的这个伏藏当中莲师本人说的话,没有供养大概是四钱黄金者,不可以把这个法传给他。为什么古代说要以黄金来求法,那就是说你只有付出,你才会珍惜。显宗寺庙里几乎任何一个寺庙都看到很多的善书,免费的搁在那个书架上,很多时候都积满了灰尘,为什么?免费的没有人在乎,如果你付出了,你得到了,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会珍惜,你会投入,实际上这是一种能量的交换。
就像我们的会员申请表里面说了,我们大圆满同修会会员,是支持这个由上师创立的大圆满的修学体系,帮助那些想获得教法传承的人跟同修会获得联系。因为有的人他觉得你也没有让我做,我就什么都不做,我只是来拿的,没有人要求我付出,我就不付出了。没关系,我们无所谓,我们说的大圆满完全是敞开的,但是为什么要有会员呢?假设没有会员,没有一个固定的收入,你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的团队,你们看到每天我们群里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人员在给大家服务,会员管理、中心秘书、流通处、中心课程管理,还有几个常驻的老师,我们这个团队,一个偌大的中心道场,加上中心的那些我们要付工资的后台服务人员将近有十个人。那你想想如果没有一些固定的收入,这个体系怎么运转起来,是不是啊?这个想都不用想。
但有的人就会有一个非常负面的想法,就说“收会员费,法本要收钱,课程要收钱,他们是在贩卖佛法”,那你把同样的批评发给莲师吧,莲师说了,金刚铠甲伏藏里面说的,不供养四钱黄金者,不可以给他这个法。你说莲师是不是在贩卖金刚铠甲这个法呀?所以不要总是拿一些显宗的东西来加到大圆满里面。我们这个系统就是南师创立的,30多年前就是这样做的,就是有会员费,法本也要收费。不收费的东西你根本不会珍惜,就这么简单。我问你,群里面那么多资料你都看过吗?免费的。但是如果你花了钱,哪怕40块,80块,50块,你花了钱的东西,我不相信你一辈子不会打开来看。所以我们古代的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不属于自己的,或者说我借来的,我会珍惜,我付了钱的,我会珍惜。南师的儿子益西南开就说过,不能免费,免费东西没有人珍惜,他亲口说的。
然后也不光是这些方面,会员的话,我们有一个会员平台,会员群等等,还有会员能进入共修群,然后每个月的四次荟供,平常的一些共修,都可以提问、交流、答疑,然后有的时候有一些讲课,只在这些群里讲,在外面不讲。你们在预备群,预备群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来,只要你回答了入群目的是什么,只要你回答跟教法有关的,我们都会让你进来。但是不是说所有的活动都在预备群里面有,预备群里面能看到万分之一的资料吧。
所以说龙钦巴这样的赞叹大圆满的教法,:它碾碎了诸下乘(就是大圆满以外的佛教八乘甚至包括外道)它们的一些错误知见之巨石。因为外道,在大圆满的九乘教法,不是九乘佛法,九乘教法的时候,第一乘叫做世间人天乘,就把所有外道放在第一乘里面。然后之后的八乘,声闻缘觉合为一乘叫小乘,这就变成了九乘教法,也就是世间人天乘,加上小乘大乘,然后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所以这当然就包括了外道。同时阐明了本性状态的真实含义,像钻石,像太阳一般光辉无比。
2.4.2.3.12.3 概括了教法精髓的章节
“51.说明了无可踏涉之道的章节:在佐巴钦波中没有以渐进方式而行进之道。”
这个所谓无可踏涉就是说,因为我们一般都会说一步一步走,大圆满不是这种方式,你看我讲来讲去,我哪里讲到别的,不就是直指心性,然后融摄一切嘛,我没讲别的。虽然这么说,但我不相信你们这听课的将近400个人都听明白了,我不相信。如果是这样的话,都听明白了,你们400个人里面至少有一半的人能生起明觉的经验,也不一定生起一个什么经验,就是能明白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就是这样。
“52.关于不可动摇,无欲状态的章节:无造作的圆满就是如如不动和无欲。”无造作圆满,处在不二的这种状态当中,当然就是如如不动。注意啊,显宗当中也会说如如不动这些话,比如说释迦牟尼佛要成佛的时候,不就是很多魔王,很多魔军攻击他吗?摩罗大军攻击他,干扰他、扰乱他,然后说佛陀处在如如不动的状态当中。但是大圆满里面说如如不动,更多指的是一种融摄的状态,就是内外都融摄在一味当中,不存在内外,这实际上就隐含了显宗跟大圆满的这种区别。
“53.说明万法之自性是不可动摇之状态的章节。”这都没有什么特别可以说的,不可动摇。
“54.说明了一切教法都含藏在普作王之本性中的章节”。“55.说明无一法不源自菩提心的章节”这些我都不特别解释了,因为之前都有类似的解释。
“56.金刚萨埵宣说他对于普作王的本性的领悟的章节”因为这部著作,《菩提心普作王》这部密续,它就是以金刚萨埵作为普作王的弟子,师徒之间的一个对话来进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表面的说法。实际上金刚萨埵是报身佛,根本不需要什么对他开示,但是他们就演一个戏给大家看,徒弟问师父什么什么,就这样。
“57.关于托付教法的章节”怎么样把教法传扬下去。
2.4.2.3.13增进续12章
“58.关于领悟的介绍章节”,我们来看一下第157个注解:“领悟”understanding,这个术语一直被译为“证解”(rtogs pa),多巴;然而,应该牢记的是,“领悟”所暗指的不仅仅是心智上的理解,而是一种完全经验实证式的知见状态,应该是真知状态,knowledge, state of knowledge和“证悟”(realization)是一个意思。所以我们说的领悟,有的时候就是证悟,但不是指的完全究竟的证悟。我的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叫做《大圆满见就是现量领悟我们心的本性》,它不是一个头脑的见,实际上是一个当下的证悟。
(念诵原文 略)59、60、61这些刚才都已经讲过了。
“62.关于领悟到坛城并非因观想而生的章节”,这一点要说明一下。大圆满讲的坛城或者轮指的是身语意的坛城,就是真实的普贤王如来本性的这个坛城,而不是某某本尊的一个坛城,一个层面,所以也不是靠观想而生的。因为金刚乘的转化道,本尊的坛城,你也可以说它是存在的,比如说,大威德金刚他有他的有坛城,他有他的眷属,显现的功德,本尊的宫殿等等,你也可以理解为有这么一个报身层面的,这样的一种显现,当然一切显现都不能说是实有的,但是在相对的层面,我们说在报身当中有这样的具五圆满的一个清净的层面,你也可以这么认为。然后修行者获得了传承之后,自观为本尊,然后自观本尊坛城,所以一开始是想象,慢慢地加上圆满次第气脉明点,它就成为真实的状态,也就证得了比如说大威德金刚,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大圆满关于坛城不是靠观想,甚至跟观想没有关系,虽然我们说,修阿底上师瑜伽观想,但我们这种观想实际上是一种持明表示,明点白阿象征着我们的本性当中具足的潜能不二。不是说我们现在来观想一个本尊,所以虽然都有观想,大圆满也有一些观想,但是大圆满里的观想是辅助的一个桥梁,不是主要的修行方式,而金刚乘的观想那可是主要的修行方式,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有大量的观想,不是大量的观想,主要都是观想。
“63.关于自身状态的领悟力的章节,明白无灌顶可领受。”看看,字体还特别弄得很大,大圆满里面没有什么灌顶要领受的,当我们说灌顶的时候,是为了适应那些改不过这个习气的那些人,我们安慰你说大圆满里面也有灌顶,叫明觉力灌顶,然后那些人就能睡着觉了,就这意思。真的,这一点是我见过最顽固的习气之一,我相信用棒子打他都改不过来,很多人是这样。
64.(念诵原文 略)刚才讲过了。
“65.关于领悟没有通过逐层证悟来取得进展的章节”,你看就是没有渐进的次第是吧?大圆满上来就是直指,哪来的渐次?当然你要说大圆满有没有次第?有,椎击三要:直指心性,确信无疑,融摄任运,对不对?
“66.关于领悟并没有要接受或者拒绝的行为的章节”,就大圆满讲的没有什么要去接受或者拒绝,我们一般翻译成没有什么要去迎合或者拒绝,因为接受accept和拒绝reject都是一种二元的状态。
“67.关于领悟无碍真知的章节”,无碍真知就是关于明觉的这种智慧。
“68.关于领悟到本自圆满并非希求之果的章节”,所以本自圆满也不是我们说,我们希望要得到一个果,它一直在那儿,才叫本自圆满,只是你发现与否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大圆满,甚至从最究竟层面来讲,我们甚至不会说有一个众生获得了证悟,有一个众生成佛了。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说最究竟的层面,我们不会说有一个众生成佛了。就好比一个演员,他去演一个角色,然后他入戏太深,他演一个角色里面充满着爱恨情仇,他执着太长时间,他也许拍一个肥皂剧,拍了70多集,他已经忘记了真正的自己了,然后这个当下他就陷入痛苦当中,有的演员甚至得了抑郁症之类的,你们也知道,他入戏太深了。可是一旦他突然醒过来,发现其实那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戏外的这个人,你说那个时候,他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吗?他成佛了吗?他没有成佛,他只是知道自己“原来”就是我,明白吗?这是大圆满的见解,懂不懂?
显宗当中说这个成佛了那个成佛了,哪有什么成佛啊?是吧?如果是佛是可以成的东西,那他也在时空之内呀,明白吗?说白了,最究竟的角度,只有我们本来是佛,我们才能成佛,或者说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真相,佛如果是一个可以通过修行,然后得出来的一个结果,那可能它也是无常的。其实大圆满讲的不光是最究竟,而且是唯一的真相,其他的都有种种的细微的过失,这就是刚才说的。你们还会说佛经里讲的是一样的吗?你们还会说金刚乘加行里讲的一样吗?你见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啊?你见过这样的比喻吗?谁给你打过这样比喻?没有吧?
69.(念诵原文 略)
2.4.2.3.14末续15章
马上就讲完了第一部分。70,(念诵原文 略)。
“71.关于见与真知状态不可分离的状态章节”,见,就是大圆满的见,明觉的经验,真知状态就是智慧,真如智慧不可分离,其实就是一回事儿。
“72.说明行者不偏离见和修的章节:安住在本性的状态中的方式,超越了‘保持’”。保持(keeping)。所以你看我们大圆满同修会的翻译,至少我翻译的时候,不会说保持明觉,我一般不这么说,偶尔可能会说一两次,我基本上不说,因为保持就意味着努力了嘛,我保持着什么东西,保持觉知可以说,因为觉知需要努力的,但是明觉本身是超越了努力的,所以我们会说安住。因为安住是一个单纯的词,就表示停留在那儿,稳固的住于那个状态就叫安住。安住这个词本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安住的是什么,世间禅定还是禅观,那不一定是吧?但是我们可以说安住在本性当中,这不叫保持本性。
“73.说明如何无造作与寻求地安住在‘如其所是’的状态当中的章节”,也就是我们这个本性状态,一旦你发现,你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只是放松安住而已,没有造作,也没有需要寻求什么,没有说我要打一坐,我来寻求空的这个境界。不存在。
74.(念诵原文 略)
“75.关于清净当下觉知(明觉)的力量的章节”,清净这里指的是纯粹的意思,超越了主客,所以叫纯粹。
76、77、78(念诵原文 略)
“79.关于真知无碍的状态的章节:自身本体并无要去除的障碍的含义”。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会说,我们成佛要去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对不对?因为小乘就是消灭了烦恼障,大乘在这个基础上还消灭了所知障,但是你看大圆满说的是什么?没有什么障碍要去除,自身本体,真知无碍,只需要发现自己的本性。
80、81、82(念诵原文 略)
“83.指出教法应传给何人的章节”,大圆满教法应该传给什么样的人?唯一的就是一点:感兴趣的人,仅此而已。不感兴趣,不应该传,只要他感兴趣,这就是我们佛教当中说的有意乐,很多人很执着这些佛教的术语。感兴趣就感兴趣,一定要说有意乐,那我想问你没学过佛教的人看你们说有意乐,什么情况,说的是啥呀?所以你们知道有的时候这些词是害人的,别以为有多么高尚,你不要总是执着于佛教的术语,你感兴趣就可以了,现代语言就说感兴趣,谁都听得懂。
那有的人说我没有修加行,我没有皈依,可以学大圆满吗?当然可以,因为你感兴趣就可以。大圆满讲的皈依可不是显宗的那种皈依的见解,大圆满讲的皈依,南师说皈依的本质就是你依靠、信靠、投靠一个教法,一个这样的修行团体,一个这样的上师,也就是所谓的佛法僧,显宗当中说佛法僧,大圆满教法当中说上师的真实状态或者上师瑜伽(录音中断2:05:51--2:05:56),僧团就是这些修行者一起协作的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所以你不要总是执着于显宗那一套佛法僧,一定要有出家人你才放心,我们大圆满最重要的祖师,绝大部分都是在家人。第一位祖师噶绕多杰也是在家人,第二佛莲花生也是在家人,南师也是在家人。所以我们就知道大圆满的方式是超越这些局限。
所以传给什么样的人,就是说他有没有这样的兴趣,你甭管他是什么样的兴趣,他学大圆满是因为什么,他为了身体健康也好,为了去除障碍,为了有福报也好,为了学知识也好,为了满足好奇心也好,为了想求解脱也好,我们都不拒绝他,我们都敞开大门。因为佛陀是怎么做的?“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那先还要用一些把戏来勾引你呢,对不对?先以欲勾牵,跟你的欲望有关,勾起你的兴趣,佛陀为了让众生解脱,用这些种种的伎俩手段,开玩笑的词啊,就是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那你现在有兴趣了,我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有兴趣,也许你一开始是因为想长寿健康,然后你来学大圆满,学着学着你发现,哇!宝藏啊,人生的意义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实现,那你就真正成为一个大圆满学习者,是不是啊?我们很多这样的人。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圆满是一种敞开的方式,我们不会搞得神神秘秘,给你设置重重的障碍。你知道很多地方,他们没有什么法,就那么一两个法,一个传承,然后一个法两个法,然后设置重重的障碍,你要念多少咒,然后要修加行多少遍,然后你千辛万苦,实际上加行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凑出来的数量,没有质量,那古代修加行都是密集闭关的,半年或多长时间,你现在没有那个质量,你修好了加行,然后就可以得法。所以实际上大圆满不是这样,大圆满只看你有没有兴趣,就是这样。
84.(念诵原文 略)
“藏扎寺版本的末页中说到,‘《菩提心普作王》,此密续之见犹如虚空而没有中央和边界,(大界无央),虚空本体的无上之意:八十四篇无上秘密的朵陇到此完成。由印度上师师利星哈.普拉巴和比丘毗卢遮那翻译、修订和最后定稿。’”
第一部分终于讲完了,太好了,今天晚上就先讲到这儿,看看有没有任何的问题?你们可以打在屏幕上。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请讲一下空性和明性的经验有什么不同?”这个很简单,空性的经验和明性的经验,首先它们都是二元的状态,或者说都是心的对境。空性的经验指的是,说白了就是空空的,就是这种感觉,比如说没有什么念头,比较空。但是不强调无念,只要是念头比较少,包括无念,本身都叫空性的经验,比较寂静,心已经静下来了,比较专注,比较寂静,这就是空性的经验。
明性经验的话,比如说你观想明点白阿,如果你一个“阿----”,然后观想明点白阿显现,就是你很放松,放松意味着头脑没有太多地去干扰,这个显现比较自然,这种状态我们认为是一种比较高的明性的状态。但是明性这个词,南师说过任何的显现都可以被视为明性的一部分,这是广义的;狭义的来说,就是受到头脑心意识干涉,概念污染比较少的这种显现就叫明性,但是明性都是关于显现的。空性是关于无,明性是关于有,就这个意思。乐受很简单,是身体的各种感受当中的快乐的部分,就叫乐受,所以叫空明乐三者,是身语意的经验当中最重要的方面。
“可以开示一下如何放松吗?”如何放松,很简单啊,你要是觉得很紧张,你可以去按摩一下,买个按摩椅,按摩一下就放松了吧?放松了一点。去泡个温泉,放松了一点;晒晒太阳,放松了一点;听听音乐,放松了一点。但这个都是相对的放松,我们没有让自己处在某种粗大的念头上,粗大的念头往往是一些情绪,特别强大。但是我们大圆满讲的放松,最重要的是说,我们的心没有抓着一个对境,就这个意思,没有说跟着一个东西放不下,就是我们说完全放下的意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重要的放松,是超越了二元。
那如何放松?刚才已经说了各种放松的方式,包括幻轮瑜伽,是比较深度的放松,身语意深度的放松,当你真正修得好,可以达到完全的放松,也就是明觉,也有可能啊。尽管我们一般不是通过幻轮瑜伽来发现明觉,但是有可能你有的时候修得很辛苦,后来一个摊尸,也许你就二元心超越了。但大圆满讲真正的完全的超越二元的放松都是跟各种窍诀有关,我们修的阿底上师瑜伽,我已经一再说了,4月3号,你们如果想获得这个传承,就来听,包括那些老弟子也可以重复听,这都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我会用明性的方式和空性的方式两种经验来直指心性,我认为这样效果是最好的。南师一般就用一种方法,要么是空,要么是明,我有的时候用一种,有的时候两种都用,也许以后三种都用。
还有什么问题?你们的评价就没必要打,只把一些问题打上。
“什么是根本上师?”这个我也讲过好多次。藏文叫“扎威喇嘛”。什么是根本?大圆满讲一切的根本,一切的显现都是心的本性的显现,肯定毫无疑问的,让你认识心的本性,让你证悟心的本性的上师,那就是你的根本上师。根本上师不是那些有着声名显赫的地位的上师,不是某某法王或者是什么,不一定是这样。尽管有的人从来没见过大宝法王,从来没见过某某法王,但是他心里觉得这个法王太重要了,所以我把他视为我的根本上师,这是错误的!大圆满教法永远不会说这样才是根本上师,而是说让你真正证悟心的本性的上师,也许他没有任何的头衔,什么金刚上师,什么活佛的地位,一点也不重要,不要活在这种标签当中。
所以根本上师就是让你证悟心的本性的上师,但这是大圆满里面是这样的见解,也是最正确的见解,在金刚乘里面可不是这么说。在金刚乘里面认为给你四灌顶的上师就叫根本上师,因为在金刚乘里根本没有太多的机会直接证悟心的本性,唯一跟这个有一点关系的就是第四灌顶,也就是念一些高深的关于心的本性的一些句子而已,所以叫句义灌顶,金刚乘的第四灌。前三灌是关于身体的、能量的、心意的,宝瓶灌、秘密灌、智慧灌,第四灌叫句义灌顶,也叫名词灌顶。传统上因为金刚乘的四灌顶里面没有太多的机会,或者包括传法,包括一般的引导指示,也没有什么引导,就是做一些解释,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直接领悟心的本性或者这种直接的证悟,不是没有太多,几乎没有这种机会,所以他们就认为最重要的上师就是给了第四灌的上师,懂吗?
但我们可不是在学金刚乘,我们在学大圆满,大圆满里面让你明心见性的上师,这是你的根本上师,他对于你来说比上帝还要重要。就是这样!阿秋喇嘛曾经说过,在藏地一般要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保密,为什么?他说因为在藏地如果你宣称你有根本上师了,就表示你已经是证悟的人,至少你已经有初步的证悟了。为什么?因为你宣称你有了根本上师,表示你已经找到了那个让你证悟了心的本性的上师,也表示你已经证悟了心的本性,就是这么简单,这个逻辑很清楚吧?
“念头生起觉察到了第二念,第一个念头生起了无数的影子,有一个知者,这样追溯对发现明觉是有用的吗?”不是这个意思,比如说你生起了念头,然后觉察到这个念头,觉察到这个念头你并不能称之为第二念。觉察本身是心的一个功能,比如说我现在觉察我的念头,你怎么知道我觉察到这个念头,我就是第二念呢?我也许觉察到这个念头,我当下就完全放松了。所以你这个陈述本身就不一定成立的。因为我们有觉知,我们就有可能放松,假设你没有觉知,就没法放松。所以你之后的陈述说第一个念头生起了无数的影子,这后面有个知者,当然了,比如我生起来一个念头,我觉察到它,一般来说这是一个二元的觉知,不是明觉。但是假设你觉察到了你的念头,然后你放松下来了,超越了概念。放松意味着什么?没有攀附任何的对境,这个就是明觉。
“保持觉知有用吗?”当然有用了,保持觉知对发现明觉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你只要能放松就可以有可能处于明觉当中。我发现大家总是陷到某种概念当中,就是不去操作。你要去操作,比如说你生起了念头,然后你觉察是谁在起这个念头,你这么去做,这么去修,你可能都不存在这些问题了,这是第一。第二是你一直在想,“我想,我想......”,然后你生起了好多影子,因为你之前第一个陈述已经不一定成立了,然后你在这个陈述之上又引出别的了,这就叫做概念,就是概念之上生起更多的概念。当你去这么做的时候,南师说我们保持觉知,这意味着我有念头我觉察到它,我有散乱我觉察到它,我有什么觉受,我也觉察到它,总是觉察到自己身语意的状态。但是一般来说,这是一个二元的状态,因为没有完全放松,说白了就是还有个对境。比如我在觉察一个东西,但是如果我觉察到,然后完全放松了,我甚至超越了念头不念头,这就不一样了。
所以保持觉知,既能帮助发现明觉,也可以帮助你生起融摄的状态,因为一旦你有了明觉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再保持觉知,你随时都可以处于彻却的状态当中。彻却是什么?持续的放松,比如我有了明觉,我有了一个基了,明觉就是大圆满修持的基础,否则那都叫相似的大圆满,不叫真正的大圆满。我有了明觉的真实的这种真知了,真知就是真正的经验,这不是一般的二元经验,我有了明觉的真知这种经验的话,我能随时保持觉知,“我现在散乱了”,“我现在有念头”,“我现在在跟别人说话”,我随时能反观自照,那么我只要有机会我就可以放松了,我就可以处于这种状态当中,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打成一片,这就叫持续的放松,这就叫彻却的状态。
所以南师说发现明觉、保持觉知,其实南师每一个法会都是讲这三点——明觉、觉知、根据环境行事,就是这三个,这一整个就已经是彻却的教授。你不要以为彻却一定要讲什么四安住,这种非常机械化的,一定要按照一个模式来讲的,那都不是真实的教法,那都是叫做生搬硬套。真正的活生生的教法和经验,是任何一个场合都可以自如地表达,毫无障碍,因为这是真正的经验的流露,那不是说在那边搬书本。
“觉察本身是中性的,如果放松就可能处于明觉,如果攀缘会成为下一个念头?”
对的,就是这样。觉察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心是无辜的,觉察或者觉知本身是无辜的,是中性的,它觉察到了一个对象,并且处于这种概念当中,它就是二元的,它完全放松,没有概念,比如眼睛看到一个对象,但是你的心完全放下了,没有在二元的对待当中,这也是明觉,不是说明觉就意味着六根不起作用,不是这样的,六根当然可以起作用,六根是敞开的。
“放松之后呢?”完全的放松就是明觉,还要之后吗?就放松在明觉当中安住就好了,不需要之后。大圆满只有一地。
“请问老师,这个专注的三角形是在面前吗?身体的两边是底角,面前的白阿是三角形的顶点。”对的,白阿或者佛像都可以。
“无造作的悲心,请解释一下无造作的悲心和智慧是什么关系?”是同一个东西的关系。没有关系,因为无造作的悲心就是智慧本身,当然你说的这个智慧指的是根本智慧吧,因为智慧有很多种,还有世间分别智慧。如果你问的是根本智慧(益西)的话,益西本身就具备大悲心的这种功德,而且是无造作的悲心,所以叫大悲心。一般的慈悲心是有造作的,因为它有一个主客对立,比如我为了一切有情众生的解脱,我来发心修行,这个叫做世俗菩提心,因为它是二元的,因为有众生的概念,有我的概念,当然是二元。
而真正的智慧,明觉的智慧,它是无造作,它具有无尽的悲心。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当你安住在这个明觉的智慧当中,你自然会了知这是最完美的状态,最圆满的状态。你当然会对那些不了解自己,没找到自己本性的人,觉得他们虽然本质是佛,但是他们一直处在世间执着于这个人的身心是我,所以他们在悲惨的轮回。你当然会自然而然的生起悲心,根本不需要说我去念一个仪轨,然后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不需要这样做。
所以南师会经常说,当你处于明觉的状态,或者说也叫胜义菩提心的话,这种世俗菩提心你自然具足,这就叫做根本智。根本的意思就是说,比如说一棵植物,它的根已经正了,已经稳固了,那它的这些支分的芽呀、叶子啊、花儿啊,都会长出来,是不是啊?这就叫根。所以根本智跟分别智,出世间事业和世间事业的关系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学任何的法,就算你想修一个什么长寿,或者健康,或者福报,我仍然一直强调还是要以大圆满为主,因为根本智慧具足,禅观具足,别的会自然的圆满。相反如果你只是为了某一个事业,比如说我想修金刚铠甲,闭关让这个咒起作用,那你就需要花很大的努力,而且这种效果也是那种造作的效果,说白了就是。虽然可能秘密咒会起作用,但是这不叫解脱功德,明白吗?解脱功德是跟证悟心的本性有关系。
“在您引导确信纯然的觉知才是真正的我,无比的大乐,执着此我是否导致轮回?”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这个“我”。我曾经好几次说过,当时佛陀说他证悟之后的境界是怎样的?叫常乐我净,那你说他的这个“我”会不会导致轮回呢?显然不会。但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的这个“我”,他指的是一切事物的真相,真如实相就是这个“我”。这个“我”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的“我”,一般说的“我”是一个小的“我”,当我们说大的“我”,或者说真的“我”的时候,它根本没有主客对立这种状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采纳了那种印度教婆罗门,或者说一般的世俗化印度教显宗这方面的说法:上帝是大梵(Brahma),众生的灵魂叫做JivaAtma,就是个体灵魂,小我融入大我当中。不是这个,这个不一样,因为它这本身就是在概念当中,可是当我们说常乐我净的这个我的时候,是超越了二元分别,它不是概念,我们念头都停止了,哪来的概念呢?是不是啊?所以你要明白,当我们说常乐我净的时候,这个“我”是一切事物的真相。
假设是一切事物的真相,为什么又说我呢?因为,我之前做了好多次引导,说起来有点长了,简单地说吧,为什么说“我”?你关于这个世界一切的体察,不都是通过你的本性生起作用吗?所以说万法唯心嘛,这个本心就是万法,这本心是真的“我”,所以这个“我”,不是那个区别于别的非我的“我”,不是一个主客对立的“我”,而是真如实相。我想这么说已经可以了。
“彻却是完全放松,托嘎呢?”托嘎叫现前。托嘎字面意思是现前,就是你的本性以可见的形式显现在你面前的虚空当中。他们翻译成顿超,顿超指的是能够迅速地让你融摄二元,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明觉经验,跳金刚舞没法融摄,这个阶段就是保持觉知,然后反观是谁在跳舞?”可以。
“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当下一刻你是谁?那一刻没有生起二元对立概念的状态,也是对明觉经验的引导?”后半句不是六祖说的吧?前半句是六组说的,你可不要打个逗号,打个句号比较好。我不相信六祖说过“当下一刻你是谁”。反正这不是原话啊。引导是我在引导你,手把手地教你,在回答你的问题,在解答你的疑惑,这叫引导。那你说佛经上一句话,你视为一个引导,你一厢情愿的认为它在引导你,当然也是可以的。
不思善不思恶,当下一刻我是谁?好像六祖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他说的是这个意思的话,这也是一种比较究竟的。什么叫究竟的?究竟的说白了就是非二元,因为所谓的轮回就是主客对立,能所对立的状态。那怎么样超越能所对立,或者能所双亡?不外乎就是回到这个主客对立的源头。这个无上之源是什么?我们大圆满一直在讲就是心的本性,就是反观是谁在这个当中,而不是陷入任何的对境当中。
“请您讲一下对放生如何看待,此地汉地法师们有不一样的看法,藏地上师是怎样看的?”放生在世间功德当中是最好的之一,有的论当中说放生是世间功德第一,但是咱们大圆满的修行者,不能停留在世间功德当中,对不对?我们要培养出世间的功德,对不对?出世间的功德就跟明觉的证悟有关系,跟明觉的经验——禅观有关系,所以我们最重要的积累功德的方式不是放生,而是荟供。大圆满的荟供不是一般的荟供,我之前讲解荟供多少次提到,这叫大圆满的荟供,里面有上师瑜伽,有大圆满的见解的词句,有金刚歌融摄一切的方法,包括我们在“阿吙玛哈苏卡吙,阿拉啦吙”这些的时候不都是在明觉当中安住嘛,融摄一切。所以这才是出世间功德的生起之处。
放生当然藏地是很普遍的,在大圆满同修会当中,我们偶尔也做这些事情,只是做得不多,因为我们更注重的是荟供这样的出世间功德的方式。而且放生一定要如法的放生,不要成为另外一个恶缘的制造者。有的人买了一大堆鱼,比如说海里的鱼放到河里,河里的鱼放到海里,或者是把一些毒蛇买来放到一个山上,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紊乱,这就叫做不如法。不如法不是别的,就是你没有起码的常识,你得观察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老师,有阿底上师瑜伽的传承就可以参加群里的荟供吗?”我们允许你这么做,我之前说了传承包括三个方面:直指,引导,还有陇。假设你没有荟供的陇的话,如果你对我有信心,当我领修荟供的时候,如果你认为我有能力处于禅观当中,修了这个荟供,你同时参加听到了,你也获得了这个传承。假设你认为我没有这个能力,那你没有得到这个传承,就是这么简单。因为南师说过,传统的方式就是有一种世俗的认证的方式,说我认证你给什么陇,然后我认证你可以,南师还说了一种,他说SMS老师讲解也是一种传承和引导。所以我有讲解荟供,你听我讲解荟供,也可以获得传承。但是最简单的就是你跟我一起参加荟供,对我来说你是可以获得传承的,假设你对我没有这个信心,或者我那个时候很散乱,也许你就得不到传承。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给予传承的一个最了义、最真实的方式,就是这个人能处于禅观当中,然后发出这个声音,你同步参加,同一时间修同一方法,然后你跟他获得这种沟通,你有这个发心,这件事就成了。你想想为什么我们管这种方法叫了义的方法?不了义的就是上师认证你可以怎么样。那你想想啊?比如说你给别人传一个咒,你从来没修过,你只是上师认证你可以传这个陇,你认为听到这个人的这种传承,它有多大程度的作用?我只能说它有一个结缘的作用,结缘传承,因为有上师这种授权或者许可,但是你得用因明逻辑去对待思考这件事情,你得传承是为了做什么?为了证悟,为了修行,那真正的传承是通过真实的证悟智慧来的,真知来的,不是说给了一个授权。
我跟你们说,南师授权了300多个老师,有的老师他之前甚至从来没见过,不认识,就是参加师资考试的时候认识。他就是通过法标老师他们几个,还有普瑞玛这些金刚舞幻轮瑜伽的总教师来认证的,他都没见过,你认为他对他们有多少了解?但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原因,他相信这些主要的老师,他给予这个认证。所以他的这个师资培训体系里面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也是有偶然性的。西藏有那么多人被授权为金刚上师,有的人根本就从来不修行,然后你说我跟你求一个陇,求一个灌顶,他也给你一个陇给你个灌顶,他从来不修不证,你认为这样的传承有多大的价值?
所以刚才讲的这些就是以最了义,最实际的方式来讲。大圆满讲的这三种传承:直指,引导,还有陇,陇就是说一些辅助的传承方式,而且我一直说陇是次要的,你不需要太在乎这个东西,但是如果你要参加荟供,如果你有这个陇的传承,当然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是你想南师以前有多少次公开法会当中修荟供或者修一个法,他也是网络直播,任何人感兴趣都可以来看,那你说他们也没有得到传承啊?那怎么能参加呢?明白吗?同样的道理啊,上师处于那个状态,他想获得传承,实际上他就获得了传承,只是说有的人没有这种信心,没有这种领悟,跟他的见解有关系,他就觉得一定要举行一个仪式,念一个咒,上师也会念一个咒,但是大部分的时候修荟供上师是不念的,他说你来参加就好了。
“荟供主要清净三昧耶,要不要得到三昧耶戒?”首先三昧耶不要说戒,三昧耶就是誓言的意思,你说誓言戒,是不是有语义重复之嫌?就说三昧耶,三昧耶就是誓言。大圆满誓言已经说了,安住在明觉当中,或者尽力保持觉知,这就是誓言,你说你得没得到?大圆满讲的都是关于这些,你当然就已经有了,自然具足了三昧耶呀。大家就是在概念里转呀转,还都不是很正确的概念。好了,不说了,我们来回向。(略)
我补充说明一句,因为南师说过SMS老师可以把那些他们有相关的知识经验,有修有证的这些修法,这些教法,可以传,可以教。还特别说过讲解本身也是传承和引导的一种,这都是原话。南师是一个真正大圆满的证悟者。你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南师圆寂之前不明确的指示,说我的传承法脉的持有者是谁,谁来继承我的法位,你看西藏的上师绝大部分都是这么做的,南师为什么不这么做,有没有想过?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圆满上师。他曾经说过,如果是一位真正的转世,他的智慧就一定会展现出来。当时是有人问他说,您对您的儿子钦哲益西南开有什么安排啊?南师说:如果他是一位真正的转世,他的智慧就会展现出来。同样,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有这种修证的智慧,那他当然会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