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55期)
讲 解:无央老师
文字整理:Jelan Wang
中文校对:心怡
英文校对:慈悦
藏文校对: 慈悦
编 辑:自由自在
审 定:xiaolan
目录
(提示:提示:按住ctrl键,把鼠标放在目录标题上单击,便可以直接进入标题单元的内容。另外,讲解中引用《无上之源》原文不全,请大家对照《无上之源》阅读无央老师的讲解文字,利益不可言说。)
(金刚歌 略)我们今天应该是从49章开始继续讲,电子法本的116页,实体书的205页,第49章。这本书一共有八十四章,我们已经讲到49章。当然,现在讲的是它的精要、精髓的部分,并不是原文从头讲到尾,因为通常我们学习原始的密续,实际上就跟我们看大部头的佛经一样,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比较艰涩、深奥、费力,所以我们大圆满总是以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去讲解教法的精髓,我们并不总是长篇累牍的去学习这些原文,有的时候学原文,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反而会陷入到冗长的经文当中而迷失。那我们讲解精髓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下子明白它所表达的要义,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上一章是第48章)“揭示万法的基础何以是普作王的章节”什么叫做万法的基础?为什么是普做王?我们之前一直在说:一切万法的本基就是普作王,在大圆满的教法中,所谓的本基指的是一切众生的本性,但是当我们说到万法(也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基础的时候,现象是对谁显现的?是对所有的这些众生显现的,所以当我们了解众生的本性的时候,我们就了解了万法的本性、万法的本基,实际上万法的本基就是我们心的本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觉性。
“谛听,大士!我,无上之源,作为觉悟之本质安住在一切之中。清净圆满识之体性是在实相之究竟层面之宫中:在此心之广大界中安住了一切三世诸佛与三界众生,无一例外。此体性是超越一切分与合之局限和安住者的安住处于共同层面。因此,它不能被认为是一个通过修持而达成之目标,否则行者便会有修正其心的风险。修正其心,就不能圆满成就。(念诵原文 略)”
我们注意它这里用的一些词语,当我们这里说所谓的“作为觉悟之本质安住在一切之中”,因为它是从英文翻译过来,所以会有这样的语式,就是说无上之源也就是一切显现的源头,就是觉性本身,当然它的本质就是觉悟之本质,所以它安住在一切之中,这个“一切”就是由觉性而显现的万事万物、三界众生等等,所以一切现象它的本质实际上都是觉悟的。
“清净圆满识之体性是在实相的究竟层面之宫中”这个“宫”就是“层面”的意思,在这个宫殿当中,“究竟层面之宫”也就是说,清净圆满识(我们的明觉、本性)实际上它是处在究竟的层面当中。“在这个广大的境界当中安住了一切三世诸佛、一切三界众生,无一例外”我们通常会觉得诸佛是安住在心的本性当中,但是一切众生并没有安住在心的本性当中,实际上这是我们世俗的见解,在究竟的大圆满见解当中认为,一切众生的本质仍然是跟诸佛没有分别,只是说,之所以叫“众生”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本质、这个体性、这个三身本具的真实状态。假设我们认识了一切众生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他们的业力的幻相的时候,诸佛和众生并没有任何的分别。
“此体性是一切超越分与合之局限而安住者的安住处与共同层面。”所谓超越分与合之局限,我们这个所谓轮回层面当中的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万法,它的本质总是在分和合之中。比如我们有一个桌子,它当然是由桌面和抽屉、还有各个面还有桌腿构成的,对不对?当你把这些因素拆开来的时候,没有桌子,所以它都是各种因缘和合。当因缘和合的时候构成一个现象,当拆分的时候构成另外的现象,任何的现象都是由其他的因缘组合起来,这就叫做“条件性的存在”,这就叫做“缘起法”,轮回当中的一切万法都有这样的局限。所以“它(清净圆满识)不能被认为是一个通过修持而达成的目标”,因为究竟的状态当中没有这样的局限,没有这样的缘起法的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可能通过修行来达到这个状态。(我们要)发现本来就具足这个状态,否则没有别的可能,否则你就要一直在修正这个、修正那个,就是所谓的修行,但实际上大圆满的修行可以说是一种无修之修。无修之修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什么都不做,你也可以说是什么都不做,但是这个什么都不做、这种无为的状态,指的是你安住在心的实相当中,没有任何的攀缘散乱,没有任何的二元分别,是在它本有的、赤裸的心的本性当中。所以我们不会去修正任何的东西,修正就不会有圆满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一切众生、一切诸佛的共同的安住处、共同的的安住层面。
“因修行有六种证悟层面,分别名为:普光、具莲、金刚持、密严、文字轮大资粮地、金刚持地、超越因果之普贤王无分别地,然而因为心之本性超越因与缘,并不存在作为修行所得之果。实际上,‘此六种次第’只是心之本性显现的众多方式而已。”当我们提到这些所谓“证悟的层面”的时候,这些证悟的层面在显宗当中通常是看不到的,因为显宗说五道十地之后的最后的究竟层面就是成佛,但是金刚乘讲十三地,这里提到了普光地、具莲地、文字轮大资粮地,然而在其他的教法当中,包括阿底瑜伽大圆满等等教法当中还会提到别的层面,比如说这里提到了金刚持地、还有密严。“密严”这个词很多人很熟悉,密严境界,密严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奥明”,显宗当中有同样的一个词汇,从字面上来说是一样,就是所谓色究竟天,显宗佛经里面说色究竟天是成佛一生补处,也就是说成佛之前最后要在色究竟天中修行、修学,最后一世就在色究竟天当中,然后再显现就是成佛了。但是“密严净土”通常指的是报身的层面,或者叫“奥明净土”等等,藏文叫“俄明”,这些层面当中都是跟所谓的成佛有关系的,还有就是所谓“超越因果之普贤王无分别地”,都是有各种说法。但大圆满总是讲:其实究竟证悟只有一地,那就是大圆满地,没有别的。这些都是种种的名相、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描述而已。
“然而因为心之本性超越因与缘,并不存在作为修行之果。”所以没有一个因和果,这六种次第只是心的本性显现的诸多方式而已,显现给谁啊?显现给众生。比如显宗的这些修学者,还有金刚乘的修学者,还有大圆满的修学者,心的本性根据他们修学的教法,他们证悟的次地等等,它有种种不同的显现形式。在这个教法当中提到了修行的六种证悟的层面,实际上都是心的本性根据不同的修行的众生显现的不同的方式而已,这六个层面分别叫做普光地,具莲地,金刚持,密严地,文字轮大资粮地,金刚持地、超越因果之普贤王无分别地。
“事实上,通过五个根门显现为明性这一切都指向了无间断的自生智慧,所以说是‘普光’。”这里解释这六个层面。为什么叫普光?因为通过五个根门(眼耳鼻舌身)显现为明性的一切都指向了无间断的自生智慧。“明性”这个词在大圆满教法当中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光明,这是相对于空性来说的,一边是空性,空性的潜能显现出来就叫做明性。但是“明性”这个词,我们一定要注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一切的显现都可以被认为是明性的一部分,比如六道轮回都是明性,三界众生都是明性的显现,一切的大千世界都是明性的显现,都是光明的显现,但是这个明性有高有低,南师甚至说过,黑暗也是明性的一种,这是比较低的明性,也有比较高的明性。狭义的明性指的是:比如我们在大圆满的修法当中,我们在根尘的显现当中(例如你眼睛看到了有些东西的显现、耳朵听到了、鼻子闻到了等等五根接触五尘的时候)不去分别、判断、思维、不去追逐,只是放松而已,这样情况下的显现我们都可以叫做明性,就是意味着你没有用头脑去分别、思维、判断,这就是我们禅修当中说的明性。普通的广义的明性,一切显现都可以叫明性,明白了吧?这个词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你想深入修学大圆满教法,一定要明白“明性”这个词。明性跟明觉是两码事,明觉指的是一切众生的心的本性,现量发现这个真实状态、这个实相,这个经验叫做明觉。明性跟明觉是两码事,记住!
“五根显现为明性这一切……”,我们说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实际上包括意啊,只是这里没有提到心意。因为心意(第六意识)它通常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轮回实际上就是在这显现,涅槃也是通过心的解脱而显现,所以我们通常说“明性”的时候就不说第六根,只说五根就行了,所以五根当中显现的一切都是明性。“它们都指向了自生智慧”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们的本质都是自生智慧,所以叫普光。比如金刚乘的十三个证悟的层面,除了显宗当中的五道十地菩萨以外,还有普光地、具莲地、金刚持、密严、文字轮大资粮地等等这其中的三种(即普光地、具莲地、还有文字轮大资粮地),这里面六种当中的三种(英文原文当中是有七个名字,此处说是六个层面,这个先不管,我们接着往下看)。
刚才我提到了普光地、具莲地、还有文字轮大资粮地是金刚乘在十地菩萨之上还有三个证悟的层面,所以他们说证悟有十三个层面,有的时候大圆满里面可能又加了一些别的层面,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同的说法,包括金刚乘一些其他的密续当中也会加上这样一些不同层面的名字。我们这里看具体的解释,刚才说了为什么是普光地,因为五根显现的一切都是明性、都是光明,所以说都是普光,就是普遍光明。
“因为在此状态中没有客体判断,或者形成对其起贪执,所以说‘具莲’。”什么叫“具莲”呢?莲花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没有这种执着,没有客体的对待、判断。
“因为清净圆满识超越了生灭,所以说‘金刚持’”,叫做vajra holder金刚持。然后,所谓的密严地又是怎样的?
“因为各自的真实本性中,即无边自然状态之中,自身智慧显现为无散乱之平等的层面,所以说密严”,刚才我跟大家说了,“密严”它的英文叫dense array,它是类似一种报身的净土,比如我们说的“密严净土”或者“奥明净土”,在显宗当中叫“色究竟天”。但是有两种色究竟天:一种是在色界的层面,所以叫色究竟天;还有一种实际上是一种报身层面,是一种内在的境界,是觉者的证悟的境界,所以它并不存在于所谓客观的世界当中,不是所有的众生都能体验到的层面,但是所有的这些色界天人或者进行色界禅定的人,他有可能更能体验到色究竟天,因为他在色界的层面。所以有两种(色究竟天),“密严净土”这里当然说的是第二种,比较究竟的状态。
“因为清净圆满识的本性为包含一切觉悟之法坛城,所以‘文字轮大资粮地’”这个我在讲解《妙善宝瓶》的时候把这些内容稍微的解释了一下。文字轮大资粮地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处在这个最究竟的圆满觉悟的层面当中,这个时候,尤其这些教法它会以文字的形式自然地自显现,自圆满地显现教法的文字。有些觉者,比如南师在他的很多净相的境界当中都自然地获得了很多证悟、教法的文字这些大圆满的最究竟教法的显现等等。
“因为身语意无始无终,所以叫金刚持地”为什么说身语意无始无终?觉者的身语意才可能是所谓的无始无终,凡夫的身语意怎么可能是无始无终呢?都是有始有终的。觉者的身语意其实指的就是他们超越了这个身语意的本质,也就是化身、报身、法身层面,这就是所谓的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这是金刚持的层面。
“因为清净圆满识超越因果二元,且从中显现的一切诸法永远超越善与恶、取与舍之思量,所以是‘无分地’”无分地就是上面说的“超越因果之普贤王如来无分别地”。这个在第213个注解里面列出了7种,是吧?最后两个被认为是一个,(注解里)龙钦巴也提到了“rdo rje chang dbye ba med pa”就是金刚持无分别地,龙钦巴尊者他把这两地合在一块儿了,因为“金刚持”藏文叫“rdo rje chang”,“无分别地”就是“dbye ba med pa”,所以他就放在一块儿了,把两个一起提到的。金刚持地就是无分别地,所以最后两个应该是同一个。这样就合理了,不是有7个,而是有6个。
“于是,三世诸佛与三界有情从清净圆满识究竟层面升起并且安住其中。因此,清净圆满识之究竟层面被称为‘普真地’”。“kun spyod sa”普真地,这都是不同角度的解释了。
刚才说的这个地那个地,可能有的人会理解成:“哇!一层比一层高”,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刚才已经说了,都是心的本性的不同的显现方式。比如有的时候显现为空性的方面,无分别的方面,那就是无分别地;显现为光明的方面,显现具体的教法的话,有的时候叫文字轮大慧地(大慧地和大资粮地是一回事);有的时候显现报身光明叫密严净土;有的是说它没有这种主客的对立,没有任何的贪执,出淤泥而不染说的是具莲;或者说完全的光明就是普光地,指的是它的明性持续显现,所以都是不同的说法而已。但实质上大圆满真正的最重要的说法就是大圆满没有一个渐进的证悟次第,或者说大圆满只有一地。
“谛听,大士,所谓‘智慧之智慧’是从一开始就有的真知。自生智慧即本初之真知。判断客体对境之智慧,因其源于客体自身,所以非‘自生’。”所谓的“智慧之智慧”就是一开始就有的真知the wisdom of wisdom,“真知”这个词在佛教里面用的很少,是吧?但是我们这里大量的使用这个词,英文就是用knowledge,但这个knowledge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我们的本性的认识,这种经验、这样的智慧,叫真知,这就是自生智慧本身,这叫做智慧之智慧,就是“智慧之王”或者“最究竟的智慧”。因为智慧有不同的层面,有世间的智慧、有出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有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说也有分好几种,比如五智慧、六智慧等等。但当我们说“自生的智慧”指的是一切智慧的源头,所以叫做本初之真知。
“判断客体对境之智慧因源于客体自身,所以非自生。”判断客体的对境,作为不同于你自身的一个事物而显现的一个客体对境进行判断、思维、分析,这个叫世间智慧,所以它不是自生智慧,就不是究竟的智慧。
“明性不会仅仅通过保持在一个没有对境的状态中就显现而出。因此,自生智慧即为有关本初真知之智慧。”这里说并不是没有一个对境的状态就会显现出你的明性。究竟的教法总是强调没有对境、没有能所对立、没有主客对立,因为我们认为所谓的主体、客体都是业力的幻相,没有一个独立实存的所谓的真实而固有的主体,也没有一个真实固有的坚固的存在的客体,这都是业力的幻相,都是能量的显现,一切都是觉性的能量的显现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关于这个究竟状态仅仅是强调没有对境,这是不够的。我们是怎么样描述心的本性的?——没有对境的觉知,这个是心的本质,或者叫心的本性,而不能说只是没有对境。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说到阿赖耶的状态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阿赖耶识,还有阿赖耶Alaya),这个状态,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传统有不同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关于阿赖耶的状态大部分的传统都是类似的,共同认为阿赖耶是无善无恶、没有分别的状态。所以你以为没有分别、没有对境就好了,这是不够好的,为什么?(因为明觉是)没有分别的觉知。所以大圆满用一句话,叫做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不二。本来清净就是空性的方面,本自圆满就是光明的方面,所以你可以叫空明不二。有的人说:“空就好了嘛,没有对境就好了”那阿赖耶也有可能没有对境,因为它没有分别、无善无恶,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污染的状态,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细微的概念,也是心意识层面的一个状态,所以你不要以为阿赖耶就是什么究竟的状态。
当然,关于阿赖耶和阿赖耶识有很多的不同的说法,龙钦巴尊者也说过这些事情,比如他认为,如果你安住在阿赖耶的状态,那就成为往生无色界之因;如果你安住在阿赖耶识的状态,因为有个识,梵文是Alayavijnana,它是有一个“识vijnana”在,那么这个还是有一个心的,但这个心是色界之心,所以他说是往生色界之因,这是龙钦巴的说法。那么在大圆满的教法当中,比如南师他是怎么说的?他一般不用Alayavijnana这个词,他用的是藏文,“贡习”(kyun zhi),“贡习”就是普基,共同之基,共同之基实际上就跟我们一般说的阿赖耶识是一个意思。阿赖耶识它有净和染的两个方面,有的传统、有的上师会说阿赖耶识实际上就是如来藏,但这说的是它的净的方面;它的污染的方面,如果你没有认出这个真实的状态,就处在它的这个阿赖耶的状态当中,而不是如来藏的状态,所以它是一体两面的,所以要转识成智,不能处在心意识的层面,必须转化它,有这些不同的说法。但总的来说,这都不是大圆满的原始的内容,原始大圆满当中不说这些东西,没有卷入到这些什么“八识”的说法当中,因为关于这些都是后期宁玛派跟不同的教派交流辨论产生的一些语境(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龙钦巴尊者的这些陈述),从大圆满来讲,原始的这种知见是非常单纯的、清晰的,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简单但是也很深奥。当然,如果你明白就并不觉得很深奥,所以叫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原始的大圆满,比如大圆满心部当中,我经常讲的三种无明:原始无明、俱生无明、遍计无明。比如说认出了原始无明(超越了原始无明)就是所谓的认识了心的本性,就不处在原始无明这种无明的潜能当中,这个我以前讲过很多次。
我们现在回到正文当中。我们现在要知道所谓的“没有对境”,你不要只是强调这一点,一定要有两个因素。比如很多人说:“怎么能判断我是不是处在明觉当中?”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明觉就是无分别的觉知”,所以一方面你通过“无分别”来判断是不是没有分别,当然你在明觉当中是不可能去分辨的,因为你一旦分辨肯定不是明觉,因为明觉不是思维的状态,不是心意识的状态,但在之后(可以去分辨),比如你现在安住放松在心的本性当中一会儿,然后禅修结束了,你之后再回忆这个状态:“我刚才这几秒钟这几分钟是不是无分别的觉知?我刚才的确没有念头,也没有什么概念,我是完全放松”,很好,已经达到了第一个标准:无分别或者没有对境(因为一旦有分别,分别主客对立,这就毫无疑问的是有对境)所以这个是赤裸的。但是,有没有觉知呢?有的人说:“有,因为我还有一个单纯的知,我并没有睡着,我也没有变一块石头”——这就可以了——无分别的觉知,或者叫赤裸的觉知,或者叫没有对境的觉知,或者叫做纯粹的觉知,而不是二元的有主客对立的觉知——这就可以了。所以你不能只是没有对境就好,明白吗?之所以我提到了阿赖耶这些事情,因为有的说阿赖耶状态也是没有分别的,有的人处于阿赖耶的状态,就像睡着了一样,这是一种昏庸的无记的状态,那是不好的,是不够好的,对不对?你要是执着沉迷于这个状态,很可能就是往生无色界,没有什么意义,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所以你看这些根本的知见总是跟我们的实修相关联的,你如果没有具备这些知见,你也无法去检验你是否所谓发现了明觉,是吧?
“自生智慧就是有关本初真知之智慧”,这个“本初真知”就是这个赤裸的单纯的知,没有任何的判断思维分别、没有概念、没有标签,单纯的(此刻老师拍掌),就像你们听到拍掌,单纯的知道这些声音,我说错了,不是知道这个声音,而是单纯的知。比如我刚才拍了掌,你就单纯的知道,对不对?你甚至没有说“我知道是声音”,如果你知道是声音,你已经有一个概念了:“哦,这个是声音”,“我,知道,这是声音”主谓宾都有了,这当然不是明觉。但是在这个状态之前,(此刻老师拍掌)就这么简单,你就单纯的知道,对不对?什么叫单纯的知道?没有分别主客,这就叫纯粹的知、单纯的知、赤祼的知、没有分别、没有对境的知,是不是非常简单?很多人把明觉想象得非常的高大上,一辈子都在找、都在去悟(笑),所以,这就叫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这可能是你们听过世界上最简单的直指了。当然,传统上的大圆满,巴珠仁波切(也叫华智仁波切)的《椎击三要释》里面说:一开始先放松,这个是大概的放松,因为真正的完全的放松就是明觉,一开始就大概放松一下你的身语意,放松一下不要太紧张,不要执着,不要想这想那。然后突然“PHAT”,猛喝一个“呸(PHAT)”,因为你一开始是放松的,然后我猛喝一个PHAT,把你从那个状态当中斩断了,你处于惊愕当中,就是被吓了一跳。但是你应该怎么做呢?很多的传统的直指不会告诉你怎么做,因为“传统”的意思就是“我的上师的上师的上师都是这么教的,所以我也这么教”所以没有解释。
但是,如果是我,如果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些汉族人一个比一个聪明,我不能光一个“呸”就好了,我不能光是像巴珠仁波切说的“先放松,然后PHAT,然后一片惊愕,然后那个状态当中空明赤裸”,光是这些描述是不够好的,我得说得更详细些,比如刚才“呸”的那一刹那就跟我拍掌是一模一样的,当下那个单纯的“知”就可以了,没别的。我们以前还会说得更传统一点,比如南师他会说“‘呸’的那一刹那,是叫空性的直指”,因为我们有空性、明性、乐受,分别跟我们的意、语、身(或者叫意、语、身三门)有关,身、语、意三门当中最重要的经验就叫做空、明、乐或者叫做无念、明性、乐受三种经验,然后反观是什么知道这个状态。
比如我刚才“呸”这一个刹那,如果我猛烈地尤其是没有预告突然喊的话,所有的人都会被吓一跳,好多人就说“您喊‘呸’的那一刹那,我之后一直能够安住在那个状态当中很长时间,一两个小时……”有的人说甚至几天。你就是安住一辈子也是不够好的,为什么?因为我不是要你安住哪个持续的状态。我“呸”的那一刹那,可能由于这种很猛厉的作用斩断了你的心意识,给予你一个很强烈的能量、一个非常清晰的所缘,所以你的心可以很清晰地的攀缘在这个境界当中,以至于主和客合一,这就是一般的禅定状态:由于空性的经验导致的一种空性的禅定,但这不是明觉!明觉是什么?(老师突然大喝一声“PHAT”)空了吧?那一刹那是断开了吧?——是什么知道这个空?明白吗?这个才是珍贵的东西。所以重要的不是空啊、明啊、乐啊给你带来这些经验,这些经验都叫二元的禅修的经验,这都是一个指月亮的手指,明白吗?大多数人在这儿就晕掉了:“我要找一个空、我要找一个明、我要找一个乐”,所以大多数人修行都是失败的,(原因)就在这儿。所以,在我的这个讲解当中,我可能比这种传统的空明乐的方式还要更直接一些,那就是单纯的知道、单纯的知。为什么叫单纯的知?我没有分辨“我”、“知道”、“声音”,没有这些概念,那第一个刹那就是单纯的知,是吧?(老师突然拍了一下桌子)我突然拍一下桌子,你是不是那一刹那就是单纯的知道啊?你没有说第一个刹那你就知道我在拍桌子,不可能啊,因为你根本来不及分辨呢,你过了可能不到0.1秒开始判断:“啊!他在拍桌子、他为什么又拍桌子?又拍桌子好烦……”各种念头就出来了。这就是第一个刹那、第二个刹那、第三个刹那,是不是很清楚?听明白了吗?
一般南师他会说所有的直指都是空明乐,然后那个经验产生的那个刹那,去发现是什么知道这个空?这是非常非常好的,大部分的大圆满上师连这个都不会告诉你,不会给你总结出来,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听到。大圆满同修会很多人听我这个课,我已经讲了至少50到100遍,但是假设你没有接触大圆满同修会,没有听过我的课(有的人听过南师很多课,但是南师他10次直指心性,10次讲阿底上师瑜伽,如果你很幸运的话,可能最多一两次你会听到他说“观想明点白阿,然后放松,然后发现是什么知道这个状态”)我直接把最后那个精华提出来,然后把它强调。这些东西(很少有人着重地讲),就像金刚乘(南师经常讲金刚乘各种上师瑜伽),比如萨迦派的上师瑜伽,修了几个小时,最关键的那一下“上师融入我的心间,然后在那个状态中安住”这个状态是整个上师瑜伽最重要的,但是传统的法本里面只在一个角落里不起眼的地方打了个括弧说“上师融入自心,在这个无别的状态当中安住”,南师就这么评价这个法本,他说“整本书里最精华的部分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括弧里说明了一下”就是这样的。这就叫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方式就是让你自己去发现,可是我们不能再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这个时代如果再用这种方式,绝大部分的珍贵的教法都会失传。这个“失传”指的是它的精髓失传了,可能一代又一代的人再也不明白这个要点是什么,也许作为一个传承可以一直传下来,因为传承对于藏传佛教来说有一个“陇”这就是传承,我念一个藏文,我念一个椎击三要的注释,你就得到了这个传承,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的传承就是我让你明白你的心的本性,其他的传承都是次要的,灌顶,念“陇”——这些藏文的经文、密咒、仪轨,都是次要的传承。
所以“旺”“陇”“赤”,真正重要的是第三个“赤”——引导,引导传承。大圆满讲直指,直指代替了灌顶,直指跟引导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我刚才也(拍掌)直指了或者我“PHAT”这就是直指了,但如果我不给你讲解,你能明白吗?绝大部分人是不明白的,所以讲解和直指必须结合起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时代是必须非常明显地把它提出来。很多人限于传统的各种局限,那些根器最差的人他们总是找一些传统当中强调的这个那个,但是你要知道,这种真知灼见在传统当中都是藏在某个角落里、在括弧里面没有被强调出来。但在这个时代,莲师预言在这个铁鸟升空、铁马奔腾的时代,大圆满一定会广传,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精神或者灵性非常黑暗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在极其散乱和粗糙的心识的状态当中,他们没有福报听闻那些赤裸的教法的精髓,所以当你有机会听到这样的教法,真正听懂,并且升起这种赤裸的没有对境的觉知的体验的时候,你就知道你已经遇到了,你不需要只是从我这里得到一个确认,你可以带着这份认识,你再去看那些我们这个时代公认的大圆满上师、证悟者(比如说祖古乌金仁波切,因为他们家族都是秋吉林巴的后代,所以是公认的大圆满的家族)你会发现讲的完全是一样的。但你现在不用得出这个结论,因为是我告诉你的,你去看看他们讲的是不是跟我讲的一样,如果是,你就感到幸运吧,因为,我会用最最直白的方式跟大家讲,用你们的母语,我觉得这对所有的人是最重要的事情。
祖古乌金仁波切有4个儿子,明就仁波切是最小的,然后他的哥哥是措尼,上面还有慈克秋林还有秋吉尼玛。祖古乌金仁波切他这一代,他几乎是一个独苗,然后再往上一代有好几个,包括丹增加措等等,再往上就是旺秋多杰那一代,再往上就是秋吉林巴,所以这个家族非常重要的。历代大宝法王、历代DL’喇嘛都向他们家求授大圆满三部的教法,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大圆满的传承的家族。你们不要以为大圆满最重要的是那些寺庙(比如某某佛学院、某某寺庙),在大圆满这个传承当中,你如果了解历史的话你就知道,最重要的是开创这些传承法脉的祖师,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秋吉林巴(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大圆满上师之一),还有昂藏珠巴(南师的前世),蒋扬钦则旺波等等,这些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在这上面要多了解一点,关于大圆满不要只是看到一些网上搜索到的东西,这方面台湾出了不少书你们可以去阅读一下,当你印证发现他们讲的这个精髓,你在《无上之源》当中反复地清楚地听见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要发现明觉,你要确信这个状态,通过《无上之源》一定可以做到。
“因为智慧从其自生,行者不该对其禅修”就是说不用去修什么东西,证悟大圆满并不是什么修的,而是说你得通过有真知灼见的、有经验的过来人给你直接指出来,这就叫直指心性。你是本具这个状态,每个人如果没有第一刹那这个单纯的觉知,就不是一个众生了,根本就是一块石头,之所以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个生命,就是因为有这个赤祼的心的本性本具的灵明觉知,赤裸的觉知。所以我们不是说要去修什么,修这个、修那个。这个时代很多围绕着大圆满展开的共同外前行、不共五加行、五部大论、这个书、那个书,搞来搞去,大家都以为自己在学大圆满,但实际上真正的、单纯的大圆满教法并不存在于这些层面中,当然不能说是毫无关联的,前行是积资净障,做一个准备,但是你永远不要认为这是主要的,所以叫前行。正行和前行是不一样,正行就意味着直接跟明觉相关的状态打交道,对不对?
“无修,行者就不会积累禅修之串习”很多人在多年的佛教修学当中积累了很多的习惯,有的是好的习惯,但是大部分都是有各种概念、各种成见,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要了解到这样一个赤裸的教法的精髓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他们会高推圣境,认为怎么可能大圆满是这么简单的?实际上并不简单,我如果不这么跟你讲,你一辈子通过自己去想是想不出来的,因为我们的习惯是不会这样子想这些事情,我们只是往外去找而已。所以,一开始听说大圆满是非常非常高的、是所有的教法中最精髓、最高的、最直接的,然后当遇到有经验的人给你引导,你会发现这么简单,但是如果你没有碰到这个人,你一辈子可能都想不清楚,就是这样。
“根本状态没有串习,是三世诸佛真知的真实状态”它不是通过串习来的。所谓串习就是反复修、反复修。我们这里指的是什么?就是你这个明觉、这个本来的赤裸的觉知不是通过你修出来的。我刚才拍手掌的那一刹那,我PHAT的那一刹那,你那个单纯的觉知,难道是你修出来的?不是的,是你本来就有的,是不是?但是,是不是我给你直指了一下,你这辈子就不用再修了?也不是这样的,你需要反复熟悉这个状态。如果不是这么直接指出来,你可能一直被覆盖、被包裹在其他的意识的粗大的层面当中,有的时候是一些细微的禅定的状态当中,但是一直是有能所对立的,那是一定的,否则就叫明觉了,明觉是能所双亡的、赤裸的、本来的状态。
“三世诸佛真知之精华不依对境,因为从一开始它就住于定中”我一看到“定”这个词就高度警惕,因为我很不喜欢这个词,不是说我不喜欢它,而是这样的翻译经常是错的。它的原文是rest in a state of equanimity“安住在平等的状态”被翻译成“定”,这里可以改成“一开始就处于平等状态中”,把“定”改成“平等状态”(我说过这是我校对的书,但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一个字一个字校对不如我自己从头来翻译,因为这样我花的时间更少,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所有的书都是我最终校对,所以大家理解一下,我们总是有机会就来更正这些东西)当我们说“定”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可能是世间禅定,专注一个东西越来越深入,深入的禅定,这个不是解脱的状态。大圆满一开始就是解脱的状态,这叫明觉,是诸佛之真知精华,它没有对境,就像刚才我拍掌那一刹给你们直接指出来,这个“知”没有“我”知道“什么”——不存在。
“谛听,大士!从一开始即超越戏论之三世诸佛自生智慧之状态不能以心意来构筑”这个不是心意可以制造出来的,“构筑”就是建造、制造。
“它超越了一切判断分别之对境”它也不是一个判断、、分别,没有判断思维分别,凡是判断思维分别这个叫分别心、二取心,能取所取、能分别所分别等等。
“阿底瑜伽的遵循者,安住在离戏状态之中,证得了诸佛之真知状态”我们也一再说“离戏”就是“超越概念”的意思,“概念”意味着你通过思维、判断、分别形成对事物的一个看法、一个见解,比如说“这是一个桌子”,这当然就是一个概念。但是阿底瑜伽的修行者,他们安住的不是这样的状态,是超越概念的状态,证得了诸佛之真知。
“谛听,大士!觉悟之状态在于自生智慧。事实上,通过不判断对境,此智慧就不会被散乱念头之习气而染污”所以不判断、不分别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大概一个星期前给大家做过一次引导,你现在看到的房间、桌子、手机,它都是你的本性的能量的显现,现在你在这显现当中不要去判断、思维、分别,不用说这是这个、那是那个,你是完全地尽量地放松而已,这样的放松之下的显现,我们称之为明性,但这还不是明觉。什么是明觉呢?你看到了房间、看到了空调、看到墙壁、看到手机、看到了桌子、看到了你自己,是什么知道了这一切?有人会说:“是我呀!是我的第六意识、我的心知道了这一切”,但是我刚才说了你放松,放松之下的这个心,你还确定是第六意识吗?放松意味着不再去判断、思维、分别,而我们第六意识的这个凡夫心一直在判断、思维、分别。你现在放松在这个状态当中,然后我告诉你说:“是什么知道这个放松的状态?是什么知道这一切的显现?”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去观察是什么在知道,这就是一种觉知,然后你单纯的注意到这个觉知本身就可以了,明白我的意思吗?比如我刚才说一切都是显现明性,因为你放松了,所以一切不再去分别、判断、思维,没有概念,没有标签;第二步,是什么知道它?好,这个时候你会去观察是什么知道这一切;第三步,单纯的发现觉知本身,所以就是你在觉知这个觉知本身。明白我的意思吗?
因为轮回的状态就是你的心在攀缘一个对境,现在我只是让你发现是什么知道这一切,我没有让你去一个一个攀缘对境,我让你发现你自心而已,是吗?发现、观察你的自心,这个叫“以心观心”、这个叫“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当你的心细微到能明白我的这个意思,并且能真正地处于这个现量的发现这个觉知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没有在任何对境当中,只是一个单纯的知道,跟之前我(拍掌)这样简单的直指是一样的状态。你非要去想;要去做!记得我说的:想永远是想的境界,实修或者所谓经验性地去体验、去发现,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人受了一些佛教的训练(比如中观、因明),然后他听什么课唯一的态度就是用大脑去分别判断,就算我在直指心性、在引导的时候,他还是在判断:“那还不是第六意识在观察一个对境吗?”你错就错在这儿!因为我现在不是让你用头脑去分析这个过程,我是让你去按照我的引导去发现、去做,当你去做的时候,你觉知这个觉知本身的时候,你的觉知不是在任何的一个对境当中,因为心本身无法成为一个对境,明白我意思吗?像镜子前面有个东西,镜子当中会显现它的影像,可是,你发现这个镜子本身的时候,你发现镜子真正的本质是什么?——不断反射任何一个对境的潜能,这是真正的镜子的本质。就像我们的心一样,我们的心、凡夫心、轮回之心是怎样的?总是有一个东西在作为它的对境,喜欢的就是贪执,讨厌的就是憎恶,这就是轮回生起的原因。所以当这个对境没有的时候,你在这个心本身的时候,你以心观心,你直接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因为心的本质就是觉知,至于它是什么样的觉知你去发现就好了。有的人处在粗大的二元对立的觉知、凡夫的觉知:“啊!我在这个、我在那个”,就像市场上走出去,所有的人都是普通的人的觉知;那稍微的有一点训练的人,在讨论“我在做什么”这样的觉知;再进一步的,再把这个破掉,觉知这个觉知本身。这个心它的本质就是觉知,当你觉知这个觉知本身的时候,你的心没有攀附任何的一个对象,它是在发现自己,由于心本具的明性,当它没有对境的时候,它只是在发现自己的时候,(老师一拍掌)成了!所以你一定要按照这个方式发现、去试一下,好吧?
我这样讲,你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打个“1”,嗯,有很多的“1”,很好!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有一个坚固的轮回之心,心是单纯的,心是无辜的,为什么?它自己本具心的本性,我们先说心有一个原始状态,这叫心的本性,它就是单纯的知,这就是它的本性,但是它具足这个潜能,它有这个能量,所以我们总是会往外攀缘,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二元的层面当中,我们已经处在人类身体的短暂的生命期间,这就是我们的助缘,让我们的本性显现为这个样子,显现为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这是人类的共相,人类的共业导致所有的人类有相同的业相,这就叫“业力的幻相”,但是,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反闻闻自性,回到这个心的本身。心的本身,我说了,心是无辜的,它去攀援一个对境,它就成为凡夫的轮回之心;它回到它本身的时候,就像镜子不断反射的这个本身,没有分别判断,镜子前面出现任何的东西,它都单纯地反射而已,就像我们的心的本性,我们心的本性不去追逐任何的对境,而是回到它本身。所以是什么发现了心的本性?心的本性自己发现了自己,这就是自知自明,明白了吧?什么叫自生的智慧?自知、自明、自显、自证。所以,大圆满根本的知见,都在这个“自”字当中,叫本自圆满,不观待任何的对境,本自具足。
(有人说)“能听懂,做不到,发现不了”。我刚才拍掌的时候,你发现不了吗?我不相信。你说没有发现,我就问你,刚才我拍手掌的时候,,你没有单纯地发现一个知吗?没有说“我在拍手掌”没有这个主谓宾,而只是单纯的有一个知道,有吗?你不可能没有啊,你又不是木头,你一定有的,没有人没有,是不是啊?我不相信你没有,你就回答我,(提问者回答“有”),有就可以了。所以你要发现这个单纯的知,这个知没有说“我在知道什么”。“我在知道什么”这是凡夫的知;单纯的知,这是所有一切众生的本心。一切众生的灵明觉知就是一个单纯的赤裸的觉知,没有对境。你说你没发现是因为已经到了第二个刹那,比如说“他在拍手掌、他制造了一个声音”,第三个刹那就开始有更多的散乱的想法、念头,是不是啊?没有人会不发现,我不需要用什么PHAT之类,有的时候PHAT的时候,由于这个东西太猛厉了,很多人就有点迷失了,他们会去寻求一个境界,然后安住在那个空的状态当中,还有一些人被吓了一跳,心脏一直在跳,然后各种念头起来,所以那个PHAT不如我这个拍个手掌更简单,是不是啊?
(又有人说)“这个明觉太普通、太没有特色”。这就是你的错误。很普通,为什么以前你没有发现呢?单纯的知你以前发现过吗?它没有特色吗?你有多长时间能处在这个单纯的知当中?你告诉我,你从现在开始,你试图处在这个没有主客对立的单纯的知中,你给我处于10秒钟,你试一下。你原以为要得什么境界,这个境界是你从来没有发现的,你为什么说它是很普通的?(提问者回答“做不到”),是啊,但是刚才我跟你讲解的时候,那一个刹那是可以做到的,你能发现,但是很快你总是在分别、在追逐,你的心不停地要抓一个东西,是不是这样?一般人不会超过几秒钟。所以不需要吓,有的时候我不喜欢用喊“呸”的一些传统的方式,很多人都会在这种方式当中迷失掉。但这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呢?像南师说空明乐三种经验直指,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因为他总结了这些直指的窍诀的一个特征,但我做的更直接一些,不需要那样。
比如,明就仁波切说“心的本质就是没有对境的知”,他说的英文原文是The essence of mind is the objectless knowing,就是“心的本质是一个没有对境、没有对象的一个Knowing(知)”,这个“知”就是我一直在说的“知道”,“知道”的“知”。因为说“觉知”有的人会想这想那,就说“知”就行,所以,莲师称之为平常心,为什么说是平常心?我一指出来,所有的人说“啊,原来是这里啊,明白了,很简单”但是,不这么讲的时候,你很难发现,因为几乎所有的状态都是跟着一个东西跑掉了,你做不到一个没有对象的状态,不但是没有对象,而且是还有一个“知”,这才是最关键的。因为没有对象,有的人通过某种细微的禅定,他处在类似于阿赖耶的状态或者无色界的禅定当中也没有分别,但是他没有那个赤裸的知,他实际上被某种污染的概念、细微的概念蒙住了,盖住了,这就是阿赖耶的状态。所以,所有的现象里面一定有这个“知”。
比如说我现在拿到一本书,你说这是一本书,这是一个物质。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你说这是一个物质,这是一本纸做的书,这件事发生在哪里?是不是发生在你的意识当中?换做不同的众生,是不同的境界,所以一切都是发生在我们的心意当中,或者是我们的心当中。这个心意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它的本质就是这个单纯的知,是不是?心意的实质是判断思维分别,这已经是在第二个刹那开始打上了标签:“这是书,这是电脑,这是笔记本”开始打标签了,可是,打标签之前你得“知道”吧?否则你怎么打标签?“我知道”得有一个“知”吧,是不是?一开始连个单纯的知都没有,哪来的标签?所以通过这个分析,你会知道其实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这个觉性,明白我的意思吗?从分析的角度能证明这一点。
有的人问:“老师,闭眼一段时间,然后睁开眼,眼前一亮,有画面,这是觉吗?”我没有说“觉”啊,我说的是“知”,或者说的是“明觉”,咱们用同样的词比较好,否则我不确定你说的跟我是一个意思。比如我现在闭上眼睛然后突然睁开,这第一个刹那的确是有一个单纯的知,但是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任何时候,你从某个心相续,比如某个念头当中,你在追逐一个念头,比如在想“哎呀!今天的股票又跌了……”,突然(老师拍了一下桌子)猛拍桌子,把你那个(念头)斩断,当下那个单纯的知,发现它。同样的,现在眼睛闭上,突然睁开发现这个屋子,第一个刹那,可能不到0.1秒也就那么短的时间,这也是单纯的知,因为你从一个惯常的心相续的状态当中断开来,明白吗?比如说你现在闭着眼睛呢,你是在你闭眼的这个状态当中,你在想别的呢,是吧?一睁眼,房间显现了,那第一个刹那是怎样?——单纯的知道,没有别的。可第二个刹那,可能不到0.1秒之后:“啊,这是房间,我坐在这个房间里”,这就是我们的所有人状态,都是这样的,第一个刹那、第二个刹那、第三个刹那。所以大圆满要发现的就是第一个刹那的赤裸的觉知、没有对境的觉知,这是心的最底层的、最原始的功能。当我们安住在这个状态的时候,这是究竟的智慧。
有的人会说:“安住明觉有什么好处?”你安住安住就知道是什么好处了,这是一切的功德究竟升起的地方,一切的源头。刚才我已经证明了,你的一切现象本质都是从它来的,所以无上之源说:“我是一切的始作俑者”,一切的众生,一切的世界,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三世诸佛,一切的三身上师,一切三身的弟子、眷属、教法都是“我的显现”,我们可以从现量经验当中发现这一点。这是我们真正的本性,此外都是我们附加上去的,都是我们贴的标签。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标签,就是我们现在看着自己的身体:“啊!这个就是我”尤其是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啊!镜子里面这个就是我”我们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这就是传说中的我执,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经过分析、没有经过真知卓见来验证的一个粗大的概念。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进入到人类的业力的层面当中所有人为这个身体服务,对吧?它饿了、它冷了、它热了,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做这个身体的奴隶:它要上厕所了,过一会儿又有这个需要、那个需要,一会儿又疼了,一会儿又累了,一会儿又病了;当身体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把情绪烦恼这个层面认同为我:我就是那个傻乎乎的人,我就是那个很单纯的人,我就是那个很烦恼的人;然后再高一点的层面:我就是那个很有智慧的人,我是那个懂中观的人……但这一切都是种种的标签、一切都是种种的概念,我们无始以来都是在这个概念当中挣扎、沉浮、生死,一旦我们还是在某种概念、某种二取分别当中,我们就一定会有一个所谓的轮回。为什么叫“所谓的轮回”?轮回不是真实的,它是对于我们这个我执来显现的,对于心的本性来说,从来没有轮回,是不是?轮回得有一个主体,有一个时空,在心的单纯的本质的层面,赤裸裸的觉知的层面,这一切都是浮云、这一切都是幻相。
所以,当我们认识这个本性的时候,我们安住在这儿,这是我们真实的状态,我们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恐惧、超越了烦恼。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这件事,这是你这一辈子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当你照顾了这个无上之源的时候,一切事情都会自动地得到照顾,你不需要太担心。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都不管了,生死什么都不管了,这个身体也不照顾了,身语意都不管,不是这样。什么叫大圆满?大圆满意味着我们找到这个源头,无上之源就是我们心的本性,我们证悟了心的本性,一切都会自然地圆满,所以叫大圆满。我们得承认这个身语意在短暂的生命的肉体的期间,在这一期的生命当中还是伴随着我们,心的本性我们也许已经找到了,或者至少我已经确定这个正确的方向,我只要去修持大圆满教法,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这个身语意时时刻刻在某种层面上看起来是非常真实的。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时间认为身体是最真实的;然后我们的语这些层面的感受、这些能量我们觉得是比较虚的,因为看不见,虽然能感受的到;然后我们的心意就更加的细微了,心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我们根本不在乎。大多数人就是认为这个(身体是)我,所以为什么有断法(决法)?因为要断除我执的这个最粗大的、最坚固的载体,就是这个身体。所以众生是颠倒的,究竟真理跟我们凡夫的这个轮回的意识,这个认识概念是完全颠倒的。包括我们很多的所谓的佛教的修行者,他们总是觉得“这个身体是真实的,然后语和意、尤其是心,是从这个身体当中生出来的,那这个觉性是在‘意’当中去发现它的一个精华、一个精髓,所以没有这个身体的话,这一切都是没有”这是完全颠倒的认识!包括我们有一些老同修认为究竟的觉性竟然依赖在一些身语意的层面,有的人甚至认为身体层面的精华是我们觉性的所依……这是完全颠倒的!觉性才是一切的生起的基础,一切的身语意都是从这个状态当中显现的。
所以,当我们把握了这个最根本的时候,你找到了最根本的东西,然后其他的会自动圆满,不需要特别去做什么,当然教法当中也有很多辅助修法等等都可以很好地融摄身语意。(不需要特别去做什么)并不意味着我们像出离道或转化道那样,出离道意味着根本不在乎这个身体,甚至不在乎这个世间,不在乎任何事情,但实际上大圆满行者不是这样的。并不是说我们多么的执着或者在乎,我们认为一切的显现都是觉性的显现,你的身体的确是虚幻的,但对于相对的层面这个心来说,它是真实的,这个当下它还是真实的,对吧?所以我们不会说只管这个明觉,其他啥都不管了,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根本方式是:发现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明觉,然后融摄我们的身语意,而不是不管它了,让它去,不是这样,融摄就意味着我们会继续用我们的根本智慧去指导我们的行为、指导我们的身语意。所以大圆满行者看起来不是一个特别的什么样的修行者,我们看起来可能是很普通,但是,大圆满行者总是有觉知的,也是比较放松的,这是一个特征。刚才讲的这些,大家都听懂了吧?所以这里说:“阿底瑜伽的遵循者安住在离戏状态当中证得了诸佛之真实状态。”
“谛听,大士!觉悟之状态在于自生智慧。事实上,通过不判断对境,此智慧就不会被散乱念头之习气而染污”刚才我们说了不去判断分别,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真知,自生智慧。
“业力由禅定习气所生,然而在非戏论之状态中不存在习气”这里“业力由禅定习气所生”指的是那些八乘佛法的修行者他们通常还是在修某种禅定等等,所以还是会处在各种习气当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业力。业力是所谓因果嘛,但是如果你还是在禅定的习气当中,有一个能修所修,禅定总是“我在专注着一个对境”这就是世间禅定的共性。除非是所谓出世间的禅定,我们称之为“禅观”,这意味着没有能所对立、没有主客对立,那么这种状态叫非戏论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这个状态中没有习气。所以,当你还是有这种禅定的习气的时候,当然你还在业力的境界当中。
“非戏论概念之五种自生智慧显现为心之五个自然之门、五根,它们无有间断”我们说的这个“超越概念的五种自生智慧”实际上就是显现为心的五个门,就是我们的五根。五个门,比如我们的眼睛实际上也是心的一个门或者一个窗户,耳朵、鼻子、嘴巴,眼耳鼻舌身实际上都是心的一个门,没有间断。实际上,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门没有判断、思维、分别,而是在它的赤裸的明性当中安住的时候,这个状态本身就会显现为五种自生智慧,就是我们说的五佛的五智慧。比如正中央的叫法界体性智、东方的叫大圆镜智、南方的叫平等性智、西方的叫妙分别智、北方叫做成所做智,这就叫五智慧。
“当清净圆满识之体性显现时,自生智慧无间断地、清楚地显露出。因为它们自然而现,它们不应该被否定:因此,行者不会累积由空定而生的业习”所以大圆满的禅修总是安住在所谓的心的本性的状态中,这就是我们自生智慧的显露,所以这样的状态不会累积修各种定、禅定、空定产生的一些业习。
“谛听,大士!在对纯然觉知(明觉)状态的觉受中…… (念诵原文 略)”我看一下它的英文,这个“纯然觉知”的英文是pure presence,它没有用knowing。我们一般说“纯然觉知”就是pure knowing单纯的知、纯粹的知,它这里是presence。我们得知道这个“presence”,我知道很多人学过英文,如果你们能知道它的英文是什么,会对你的理解有帮助。presence就是“显现”或者“在场”的意思,对吧?比如说my presence“我的在场”,比如“我们在期待您的到场”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presence,这个presence就是“在场”的意思,一般的语境当中,就是世俗谛的语意是“在场”或者“呈现”的意思,有一种“呈现”的意思。presence为什么会翻译成“觉知”呢?因为在英文当中我们表示“觉知”有的时候也用这个词,比如说being present,presence的形容词是present,你们知道present是有“礼物”的意思、也有“在场”的意思,也有“呈现”的意思。所以你要知道,当我们说“觉知”的时候就有一个“在场”的意思,比如它的反义词“不在场、缺席”是什么?是absence而不是presence,所以说缺席了,所以当我们觉知的时候就有一个东西在场,什么东西在场?就是这个单纯的知在场。但是一般的觉知就是有一个对境,“我知道我在讲课、我知道我在听课、我知道我在看书”,这是一般的二元觉知;赤裸的觉知是什么?我只是在场,这个知单纯的在,也就是说它单纯地知道,没有说“谁知道什么”没有这个状态,明白吗?
我解释这个词,懂英文的人会更清楚,所以这个“pure presence”就是“纯然的知”或“纯然的觉知”。这个词很重要,因为南师一般说“觉知”,他就说“being present”,有的时候就说“presence”。这个词非常非常难翻译,因为有的时候它有“显现”的意思、它有“呈现”的意思、它有“觉知”的意思、它也有“明觉”的意思,要看情况。所以有的人觉得自己英文很不含糊啊,以前就是用英语的,说英语的,他觉得他可以不需要听我们翻译就直接去听南师的英文,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你英文虽然很好,但是很多词他用的时候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所以最好一开始听一些……当然前提是这个翻译是最好的翻译,如果是一个半吊子,这个也是很糟糕的,如果你英文很好,然后又听了一些比较纯粹、纯正的翻译的话,那就非常棒,这是特别跟那些懂一点英文的人说的。这个“纯然觉知”就是这个“明觉”,所以你要正确地领悟这番言语。
“自生智慧安住于五种根尘中,但是五智并不追逐五种根尘:五根尘显现为五智(念诵原文 略)”五根尘,“根”就是眼耳鼻舌身,“尘”就是色声香味触。眼根的对境就是色,就是各种显相,鼻根的对境就是各种气味,舌根的对境就是各种食物的味道或者各种味觉,耳根的对境就是各种声音,这就叫五根尘。如果我们不去追逐这些,五根不去追逐五尘的话,这意味着我们安处在智慧的境界当中,没有去追逐,它就会显现为五智慧。因为它们本身从一开始就是智慧,客体对境与智慧之间没有二元分别,所以实际上本来都是智慧的境界,本来都是大圆满。就是在我拍掌的那一刹那,大家如果发现了这个单纯的觉知,你得发现,你不能只是体验一下,“体验”跟“发现”不太一样,比如,(老师拍掌),你都体验到了这个单纯的知,但是你得注意到它,明白吗?“发现”的意思就是说它一直在,其实你这个单纯的觉知都在,但是你被重重的心意识的状态盖住了,它被包裹在各种层面当中,所以你得注意到它的存在,这个注意不是往外,不是往外寻找什么,而是直接观察你的心。我拍掌的那一刹那你注意到这个单纯的知,这就可以了,你安住在这个赤裸的觉知当中,没有去追逐眼耳鼻舌身意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它就显现为五智慧,所以说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它跟五智慧没有区别,明白吗?
所以一切的“客体”,所谓的“客体”在这儿翻译成“客体”不是特别的完美,英文是objects也就是对境、对象,因为object也有“东西”的意思,这个东西this object 、that object,某一个东西,我们认为的“东西”就是对我们来说的一个客体对境,就这个意思,是吧?其实对最究竟的境界来说没有一个“东西”存在,是不是?“东西”都是我们相对层面的一个概念,跟你的业相、跟你的认识、你的概念、思维、念头都有关系。所以当我们没有这样的戏论的状态、这种概念的状态的时候,它们本身就是自生的智慧。这是非常深奥的一句话,这意味着什么?眼耳鼻舌身意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它本身就是自生的智慧,它本身就是大圆满。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一些仪轨当中说器世间也是解脱的、也是觉悟的,我们就明白:啊!原来是这样。因为我们以前总是觉得有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的存在,经过唯物主义的熏陶的人都是认为:有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有一个所谓外在的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是脱离于我们的这个主体存在的,所以叫客体,叫客观世界,但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客观世界,一切世界的显现都是对于某一个主体显现的。比如,我们可以理解“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你要是说“一切世界也是佛、一切世界都是觉悟的(因为觉悟就是佛)”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他觉得有一个外在的一个东西、东西是没有觉性的,这个桌子有觉性吗?但是你别忘了你认为桌子的存在是在哪里出现的?——还是你的觉性当中,是不是?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所以当你明白这样一个看起来最真实、坚固的一个存在(这个桌子、这个房间)实际上都是你的觉性显现出来,你就明白了,啊!原来一切都是觉悟、一切都是自生的智慧。
“三种上师之弟子,根据他们对我的理解而对我之唯一体性进行了不同的命名,有人称之为‘清净圆满识’;其他的称之为‘诸法之究竟层面’;还有‘虚空之状态’(念诵原文 略)”其实不管他们叫什么法身、报身、化身、什么三、四、五种智慧、空性、本初智慧……不管叫什么,其实都是不同角度的一个命名,起的一个名字。比如我们这本书当中一直在说“清净圆满识pure and total consciousness”就是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觉性,这个“识”千万不要以为是八识当中的内容,不是!如果你一定要理解,你可以理解为第九识,所有的八识都是从第九识当中生起,这是粗略的说,因为以前禅宗憨山大师他就说九识、十识什么的。
其他的“称之为诸法之究竟层面”这些不同的说法,比如金刚乘、大圆满里面,密法当中都会说法、报、化三身,对于觉者来说是法身、报身、化身;对凡夫来说是意、语、身,对不对?所以觉者的身语意就是法报化三身。还有所谓的“遍知一切法”、“三种智慧”等等,既然有法报化三身就有三种智慧。“四种智慧”是什么?叫做“不变自性身”(四身),如果说“五身”的话,就叫“金刚身”等等,所以叫“五种智慧”。有各种说法都是起了不同的名字而已。
终于讲完了第五十章,今天就到这儿。我看看啊,还有十几页不到二十页就讲完,我估计7月初肯定讲完这本书,真的是不容易啊!讲了多少个小时,我已经数不清了。因为这个不仅仅是大圆满最早期心部的根本密续,可以说它是整个大圆满的根本经典。基本上所有真正的大圆满上师他们都知道《普作续》是最重要的密续。当然,你可以说“之一”了,对不对?但是因为它是原始的大圆满心部的密续,以及它里面总集了早期的五部心部的密续,包括《大鹏展翅》、《石中熔金》、《觉性杜鹃》、还有《不败圣幢(不落圣幢)》等等五部大圆满早期的心部密续、包括精要教言(也就是“陇”),所以它被认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总是在找各种各样的经典,有的人听说《声应成续》是大圆满第一部密续、最古老的一切教法之源,所以他们就期待着《声应成续》出来;听说《金刚萨埵大虚空》是嘎绕多杰朗诵的第一部密续,他们就期待着《金刚萨埵大虚空》;听说《六金刚句(觉性杜鹃)》是第一部分翻译成藏文的密续,那他们就期待着《六金刚句(觉性杜鹃)》。但实际上,可以这么说,直接去学这些密续本身是非常困难的,你要学的不是密续,你要学的是密续的论释,明白吗?因为密续是非常古老的东西,一千年、两千年、几千年甚至千百万亿年,比如说有一个密续的精要教言叫“耶西米基追马梅”(藏音)意思就是“唯一的智慧眼是清静的”,就这样一句话就是一部大圆满的教法,关于这个教法可以写一部论释,可以写一本书。所以你要学的是论释,就是讲解;你去看那些密续,就像你去看一些佛经一样有的时候看不明白。我已经说过很多这样的话了,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总觉得自己不含糊,要这样、要那样。所以你不需要总是像其他的八乘佛法的弟子总是在期待、追求这些,实际上我们现有的这些这东西已经足够好了,你就当下你有什么就去学习,这就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不需要总是期待什么。当你期待别的时候,意味着你当下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你没有去重视,没有充分的去学习。比如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我已经花了上百个小时讲这个《无上之源》,以前没有人做过这件事情,这里面有无数的引导、无数的直指、无数的方法、无数的比喻、无数的翻过来翻过去的讲解,我觉得足以让大家明白大圆满的精髓,足以让大家发现心的本性,证悟明觉,当你有了这个,这就是如意宝在手,不需要总去追逐这个追逐那个,否则是无穷无尽的,你的一辈子在追逐当中度过那非常可惜。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为什么金刚乘经常观想咒轮在心间的转动?”
咒轮一般是围绕什么转动呢?围绕着种子字转,种子字在哪里呢?通常在心轮或者脐轮这些关键的脉轮当中,这代表着我们的某种潜能,比如说心轮叫法身轮,喉轮叫报身轮,脐轮叫化身轮,所以它有一定的这种象征,这种功德。当咒轮围绕着种子字旋转,种子字就代表这位本尊、这位觉者的潜能或者他证悟的特殊因缘的这个特质,围绕它旋转就代表着这个种子字所生起的功德,这就是咒轮所象征的意思,通常会在愤怒本尊当中有这种咒轮旋转的修法,寂静本尊一般没有,这就是它的意思。这种咒轮的旋转通常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是这个本尊功德的展现、他的智慧的展现等等。这不是大圆满,听清了啊!这些都是金刚乘。大圆满意味着直接的来,大圆满有可能一个小时之内就开悟,不用一个小时,我刚才拍掌了,然后讲解了五分钟,有的人已经明白了。金刚乘,我跟你说,你要修成这个咒轮围绕着种子字旋转,你就慢慢来吧,你能三年之内修成也只获得了一小半的、一点点的成就,还早着呢。我不是教这个的,我对这个兴趣不大,尽管我偶尔也会教一些金刚乘的东西,我教的是大圆满,我们是大圆满同修会,搞清楚啊!
“请问奥修和克里希那穆提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呢?”
这就好比你跑到一个西餐厅里面说:“请问满汉全席是否是正确的呢?请问快餐是否是正确的?”这是不同的情况嘛,我们也不好去评论别人。以我的了解的话(以下是我个人的了解),奥修是很多人的灵性启蒙者,克里希那穆提充满着智慧和洞见,但是你想依靠他们获得一个这辈子的修行证悟之道,可能性是极低的,我都不推荐,尤其是奥修,这就是我说的话。克里希那穆提还不错,嘉瓦仁波切说他是当代的龙树,从见解的方面来说,可以这么说。但是我说了,你要依靠一个修行之道,这意味着这个修行之道要经过历史考验的,知道吗?不是说某某人说了几句,说了一些漂亮的开示,比如奥修一辈子有很多精彩的开示,我也曾经受过他的启发,但是又怎么样呢?有很多东西它不能成为一个究竟证悟的追随之道。大圆满已经有千百万亿年的历史,这个劫数的大圆满之前,还有十二位大圆满本师,法界当中很古老的,所以这才是可以依靠的,其他的那些导师多着呢,你去网上搜索,成千上万这样的导师。好了,咱们就不要花时间在这些上面。
“虽然每个众生生活的世界都是自生觉性的显现,但是我们互相影响着对方的世界,是否能理解为我们的相似的层面?”
当然了,我们有共同的业力,我们都在这个地球上。
“释迦牟尼佛的肉身并没有传授大圆满”
哎呀!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来发表见解的呢?你不需要在这里发表见解,我们现在是提问的时间。
“想再听听老师讲融摄,如何融摄眼前的一切?”
融摄,你首先你要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融摄的意思意味着,比如现在你眼前有一个房间,有一个桌子,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你之外存在,对吧?或者说你在这个世界当中存在,它就是你的一个对境,是吧?既然是对境,它就可能成为一个问题,事实上它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这种二元对立的状态,所谓的融摄就是你不再停留在这个二元对立的幻相当中。那怎么去融摄呢?很简单——是什么知道了这一切?我整个无上之源讲了几十个、上百个小时都是在讲这个根本。你说你在这个世界当中,这个世界是你的对立面,你有这个“我”和这个“世界”,但是,是什么知道了这一切?你发现这一切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所谓的“我”就是你心的本性的时候,这个就是真相,其他都不是,所以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发现是什么在觉知这一切?觉知这个觉知本身,这样你就总摄了一切,不再成为一个对立的状态,这就是融摄。因为你在这个觉知本身这个心的本性当中没有对境,它是一个单纯的知,单纯的知哪里有环境?哪里还有对境?这不就是融摄吗?或者简单说放松,但是光说放松,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这是不够好的。
“这两个月我已经学完了您的《妙善宝瓶》串讲,追完《普作王》全部的课,请问《妙善宝瓶》实修上面的量,是否够量?”
南师在《妙善宝瓶》这本书的末尾,他写了大圆满同修会基础教程《妙善宝瓶》的修法汇编这个章节,还有建议,比如各种法,这个修几天、那个修几天,算下来差不多要半年以上才能完成。在我看来,推荐的这些法,尤其是里面跟大圆满的明觉有关的三种根本的发现大圆满阿底瑜伽精髓的教法:《住心法》、《轮涅分别法》、《七种修心法》,这三个法从一天到七天,他都有推荐、建议你修。当然,你去这么做的时候,尤其是在我这个《无上之源》课程反复引导已经比较清楚之后,你再去修这些法,我相信你的明觉的经验就会越来越确定,这个状态会越来越确认,不会有任何的疑惑。所以这当然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这种方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我们说《妙善宝瓶》是闻思修的一个次第进行,它也有一些类似于前行的内容(不是我们的传统的五加行方式,但是里面一些精髓它也是有的)但是里面最最重要的精髓,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三种,发现明觉、区分心和心的本性的这些方法,轮涅分别法、住心法等等。所以我建议大家去修这些法,然后尽量地去处在确信无疑的这个明觉的经验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你问是否够量,这个东西不好说,如果你散乱地修,修一辈子也不够量,对不对?你按照要求去做,有觉知地放松地去修,一定是没问题,尤其是有我这个《无上之源》的引导,你搞定你的明觉绝对没有问题,这些修法是很传统的大圆满窍诀。
“在无相止的安住中,知道当下那个无取的知,就是觉性吗?”
对,是的。
“马哈希塔巴杰的知见是否属于大圆满见?”
哇,你们在考我的各种知识是吧?马哈希塔巴杰,我不知道谁是塔巴杰,马哈希我知道有几个,我知道缅甸的马哈希西亚多,十九世纪的不二论吠檀多的大师叫拉玛那马哈希,马哈希塔巴杰我不知道是谁。
“什么时候可以放下明觉?”
明觉根本就不是一个对境,你怎么放下?你打了那么多东西,最根本的东西你不知道,不要停留在知识当中,你刚才屏幕上打了这个、那个,打了各种英文,最关键的东西你没弄明白。
“埃及荷鲁斯的全知之眼跟大圆满唯一智慧之眼,讲的会是一个东西吗?”
全知之眼,你说的是共济会上的那个标志吗?美元上面的那个三角形,那个全知之眼吗?因为据我所知那个就叫全知之眼。不知道,也许吧,我不知道。据我的观察,共济会他们的一些跟那个克鲁斯好像有关系,就我观察是有一点关联的,他们的那个圆规和尺子,我反正研究过一段时间。这个世界上最究竟的这些真知、这些智慧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不二的智慧,在这个层面之外,你都不需要感兴趣,因为任何东西从觉悟的究竟智慧的定义来说,它必须是不二的,那种单纯的有神论的崇拜的宗教,你不需要去关注,没有太大意思。
“老师拍手的刹那是有不二的知,但只是刹那,如何使它逐渐增加呢?”
我刚才不是在建议吗,建议你去修那些法呀,刚刚说完。
“老师喊PHAT的时候,总是被吓住”
所以我不喊PHAT了,我现在直指只是拍个手掌,甚至更简单,我不知道,反正我总是有各种方法。因为喊PHAT的时候,很多人被吓到了,然后又散乱了,就是这样,并不总是管用,尽管华智仁波切在《椎击三要释》里面说的是这个方法。所以大圆满的窍诀是无量无边的,任何一个方法,只要你明白,有这个经验,有这个知见,你就知道怎么做。
“请问这个永恒的唯一的知如何深入理解本体空性?也就是知和空如何双运?”
刚才我不是一直在说吗,你这个明觉、你这个本来的知,空性的方面就是它没有分别,对不对?(老师拍手掌),这个刹那,第一个刹那,0.1秒的那个之内,你是单纯的知吧,但是你有分别吗?你没有分别“我在拍手”,没有吧?或者“我听到了声音”,没有这个概念吧?就是我拍的那第一个刹那你只是单纯的知道,所以这个单纯的0.1秒之内的这个,可能有的人可能时间长一点,有明觉经验的人他可以很长的时间,可能大多数人只能是一刹那体验到一个单纯的知道,赤裸的觉知。这个知本身没有分别,平等的,当然是空性了,对不对?空性不是说你想象出来一片真空,不是这样的,空性就是没有一个实质,没有一个实体,这个知当然是空的了,它没有一个对象,没有一个主体或者客体在那里,没有一个东西,但是它有一个单纯的知,是不是?这就叫明空双运。明就是知的方面,空性就是它的本质,所以叫本体空、自性明、大悲周遍或者叫能量在一切的层面显现出来。
“如何把明觉延长?”
刚才我已经说了啊,去修法,修那个大圆满的窍诀:住心法、轮涅分别法、益西桑特……南师教了一二十种,去请这些资料。你先要进入大圆满同修会才有资格请这些资料,所以你去找会员管理。我已经讲了一些直指,你已经跟大圆满传承相连,不用等我传阿底上师瑜伽,这个不是必须的,你可以直接找他们申请。但是当我讲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你最好来听,这样的话,你平常有一个简单的修法,对吧?“阿,放松,什么知道这个放松”对不对?特别好。一般我讲阿底上师瑜伽,我需要有足够的人有这个请求,一般要求100人,所以你们可以在群里接龙,接够100个,我就会讲,找一个良辰吉日,今天是6月23号,也许我可以在莲师生日的时候,藏历六月初十,那个时候有可能我还在宜春。好啦,我们看吧,你们接龙,不接龙我就不讲了,因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益西桑特就是藏文,益西就是智慧嘛,桑特就是透明、通彻。这是一个窍诀,一个直指心性的窍诀。
“修‘升起次第’的时候观想本尊和上师属于报化二身吗?”
不是、不是、不是。首先,生起次第的“生”是出生的“生”,不是上升的“升”。生起次第观想的是本尊,这个时候不观想上师,当然有的时候我们把本尊也叫上师,比如说“古汝仁波切”、或者“古汝嘉那达克尼”等等,有的时候也叫上师。这个时候不叫报身、化身,这个时候就是你观想出来,是你心意识的层面,当你生起次第成就的时候,有可能你生起了一个比较粗大的幻身,在你自观本尊坛城的基础上再修气脉明点,尤其是宝瓶气这些修法,你可能进入到一个更细微的幻身(细幻身)当中,但这都不是究竟的,最后生圆次之地不二的时候,没有一个二元的对境的时候,你发现修来修去原来最重要的是知道这个境界的那个你的心的本性。所以转了一大圈,发现了我们大圆满一开始就要直指的东西。明白了吗?所以要修大圆满不是修金刚乘,Ok,好了,就这样吧,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现在来回向功德(回向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