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WAP手机版 加收藏  设首页
大圆满三部

大圆满根本续论《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三十期)

   作者:无央老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界无央”   阅读:592   评论:0
内容摘要:这个觉知,好消息是它一直不会中断,就算死亡来临它也一直在,睡着了它也一直在,昏迷了也一直在,深沉睡眠的时候也一直在。它是构成你一切经验、一切现象、你所谓的宇宙,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根本,这就叫做菩提心普作王,它创造了一切。明白吗?我们大圆满有无数的窍诀,但没有人跟你这么去讲。

大圆满根本续论《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三十期)


2020年416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30期)

 

    解:无央老师

文字整理:Jelan.wang

中文校对:妙恺

英文校对:慈悦

藏文校对: 慈悦

    辑:晨曦

    定:xiaolan

 

目录

同时修法的重要性

2.5.4.28噶绕多杰

2.5.4.29六金刚句

2.5.4.30不被念头影响

2.5.4.31两种反射

课后答疑

 

 

提示:提示:按住ctrl键,把鼠标放在目录标题上单击,便可以直接进入标题单元的内容。另外,讲解中引用《无上之源》原文不全,请大家对照《无上之源》阅读无央老师的讲解文字,利益不可言说。

 

同时修法的重要性

 

我们以阿底上师瑜伽开始,然后唱金刚歌。每天总是有很多人迟到,这样就赶不上我们的上师瑜伽的共修,大家尽量早一点来。我也不会百分之百地准时,但是我尽力而为吧,因为生活当中总是有很多无常的因素,就算我再做准备也很难每次都完全准时。(老师领修阿底上师瑜伽,唱金刚歌 略)

 

我每次上课尽量地准时开始,一开始你们注意到我只修上师瑜伽,后来加上了金刚歌,有时甚至加上了九节佛风,为什么?我想等到更多的人一起开始,要不然,我一个“阿”就开始了。可是很多人进来发现我还在唱金刚歌,还没开始讲课,于是他们下次来得更晚。实际上真正听课的人有500~600人,但很少600人从一开始就都到了,几乎没有。所以这里面就体现了两件事情:第—,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他觉得不就是在唱歌吗?其实,这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传说中的大圆满教法的精华,也就是我一开始在做的这两件事情:阿底上师瑜伽和金刚歌。你们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子续》,它是大圆满最重要的密续之一,里面的精华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金刚歌。它又叫普贤王如来佛父母不二状态之金刚歌,它是真正的大圆满的金刚歌。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有其他版本的金刚歌,比如说佛父之金刚歌、佛母之金刚歌等,这大多是金刚乘的方式。大圆满是直接发现,并且安住在我们的本性的空明不二的方式,所以它是普贤王如来佛父母不二状态之金刚歌。在教法中,佛父代表着方便、显现、光明,佛母代表着空性、智慧、能量。

 

第二,为什么一开始我们要这么做?你们很少见到某一个上师法会一开始就在修法,对吗?这就是大圆满的方式。讲法的人,首先他自己应该身、语、意三门寂静下来,尽量地安住在自己本性当中,这就是通过阿底上师瑜伽和金刚歌所要做的。当我们修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我们就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这是一个直指心性的窍诀。当我们唱金刚歌的时候,就是融摄我们的身语意的二元状态。这两个修法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大圆满的彻却,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因为所谓的彻却,就是持续地安住在本性中。通过“阿”从心直接进入到心的本性,通过金刚歌融摄一切二元的状态,因为金刚歌是最根本的咒音,是法身显现在报身层面的最重要的咒音。一切万法都是从空性中通过声音显现出来,这个声音有秘密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声音,金刚歌就是秘密的声音,明白吗?所以我们尽量每一次同时开始,一起进入上师瑜伽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直指,为什么呢?南师经常说: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上师还是弟子,老师还是学生,在同一时间修持同一教法、进入同一状态。当然了,如果你真正要获得这个直指的内容,你要听我讲解阿底上师瑜伽。我经常有讲,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新来的人听回放音频时也总是会听到,你听懂了,照着去做,但你听的是录音,对不对?现在,我们每天同步进入这个状态,这本身就是所谓的直接进入心的本性。

 

直指不是说一定要别人给你指出来。直指英文叫direct introduction,直接引导,我们通过这个方式直接进入这个状态。所以,我总是说通过“阿”跟传承相连。什么叫跟传承相连?传承的上师们已经圆寂了,怎么能跟他们相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超越时空的心的本性,每一个众生都具备的这个本自具足的状态来实现,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是大圆满的方式。所以我希望大家每次尽量地跟我一起来修这个法。

 

2.5.4.28噶绕多杰

 

我们今天继续讲大圆满心部根本密续《菩提心普作王》,法王南开诺布和阿椎雅诺他们的论释,尤其是南师的口头注释,现在我们正在讲的就是他口头讲解的一部分。这是第三十章,69页。我们讲了快一小半了。

 

(念诵原文 略)这章主要在讲《金刚萨垛大虚空》,这是一部大名鼎鼎的密续。这个星球、这个劫数的(这个劫数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以及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噶绕多杰的时代,约距今2200~2300年前)第一个大圆满祖师是噶绕多杰。他念诵的第一部大圆满的经典,就是这部《金刚萨埵大虚空》。好多人搞不清大圆满密续的几个第一,我给大家梳理一下:法界当中显现出来的第一部大圆满密续——《声应成续》,“扎坦举”,它是最古老的密续,也是一切大圆满教法的源头;噶绕多杰朗诵的第一部密续——《金刚萨埵大虚空》;从乌金文翻译成藏文的第一部大圆满密续——《觉性杜鹃》,里面精要的偈颂叫《六金刚句》,大家搞清楚这三个第一。

 

“多杰桑巴南卡车”是《金刚萨垛大虚空》的藏文。根据传统的说法,也是历史记述,噶绕多杰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被带到他的祖父乌金国的国王面前,他的母亲是这位国王的女儿,一位出家人,比丘尼。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莫名其妙地生出一个孩子。她觉得很羞愧:一个出家的比丘尼怎么就怀孕而且生了孩子呢?她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她把他生在灶头旁边的柴灰上,这样别人不会注意。但实际上他的母亲不了解,这是最伟大的出生方式之一,就像耶稣是童贞女玛利亚生出来的,也没有经过一般凡夫的受孕过程。圣经上说,这是圣灵感动,圣灵让她生出这个孩子。释迦牟尼佛的出生方式也是很神奇的,摩耶夫人从右肋而生出了他。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些最伟大的圣者很多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生。

 

这个小孩子噶绕多杰一生下来就不同一般。我记得南师说,他大概4岁的时候就开始朗诵《金刚萨垛大虚空》,国王听了觉得非常的惊奇。因为他念的不是一般的儿歌,而是一部大圆满的密续。里面到处都在讲所谓的心的本性的状态、超越因果的状态、一切众生的本性的状态,没有造作的本来状态,这些内容既高深又罕见,他感到非常的惊讶。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很特殊的名字,叫Prahevajra,这是梵文极喜金刚或者甚喜金刚,指超越了一般的喜,不要翻译成喜金刚。

 

后来,噶绕多杰七八岁的时候要跟皇家的学者班智达们去辩论,为什么要辩论呢?因为他认为他们讲的那些教法受那烂陀寺瑜伽行派,也就是以唯识宗为主的印度显宗教法影响,他认为是不究竟的。结果母亲告诉他:你乳牙都还没换呢,乳臭未干怎么能够跟这些伟大的圣人们辩论呢?国王觉得他不同一般,许可了他。结果发现班智达们根本无法跟他辩论,噶绕多杰能够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他们无法回答噶绕多杰的问题。因为作为九乘之巅的大圆满祖师噶饶多杰非常清楚地了解八乘佛法、世间人天乘、世间法一般的凡夫大众们的思维,了知他们的状态。但正如众生都无法企及喜马拉雅的高度,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大圆满。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辩论过噶绕多杰。不光是这些皇家的班智达,包括那烂陀寺五百班智达之首——大班智达文殊师利友“蒋华西宁”,他带了一帮很有学问的班智达跟他辩论,想扑灭和镇压他的所谓超越因果的异端邪说,结果几句话就被他说服了,文殊师利友反而成为他的弟子。这种事情不是只发生过一次。那些擅长因果教法的班智达们被他们的学术信仰所封闭和局限,后来都成为了噶绕多杰的弟子。

 

其实这很正常,大圆满,尤其是南师的大圆满是纯粹的大圆满教法,这里不是在讲前行、加行,不是在讲显宗,甚至不是在讲金刚乘,我们是讲纯粹的大圆满。而且我们要加一个前置的定语,叫原始大圆满。为什么?因为在公元八世纪大圆满进入西藏以后,慢慢的地被包裹在越来越厚重的佛教的外衣里面。佛法当然也是解脱道,但是解脱道有渐和顿之分,对吗?有直接和间接之分。而大圆满实际上是整个一切佛法的所有的精髓,因为一切佛法最重要的解脱证悟、究竟证悟必须达到大圆满从一开始就指出的那个状态,也就是直指心性的禅观的状态,这个是解脱证悟的不二法门。

 

有的人在群里说,大圆满应该先闻思,修加行,积累功德,做好这些准备,然后我们才能学大圆满。我们一再说,你们进群后要尽量的把前面讲课的录音尽快补齐,这样你才有一个完整的画面,你了解大圆满的历史,了解大圆满在这个星球上这个劫数中最初出现时的状况,甚至不光是这个劫数,还有过去12位古远的大圆满本师,千百万年之前大圆满已经在这边传承了。今天有人问大圆满是不是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有什么关系?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被认为是大圆满的第12位本师,在他之前还有11位本师,其中第11位就比释迦牟尼佛早五千年,再往前的祖师更是早多少千万年。你所了解的只是一两个龙钦宁提传承,你只知道那个传承表里的内容,你需要一个完整的画面,完整的画面是什么?就是了解古远的大圆满,了解12位大圆满本师以及这个劫数的大圆满刚开始传承的情况,这可以通过大圆满心部的经典获得比较清楚的了解。

 

如果你只是学过龙钦宁提、龙萨宁提、康卓宁提、杰尊宁提或者贝玛宁提等等各种宁提,宁提是什么?就是心髓,这就是所谓大圆满窍诀部的内容,那你只学了三部中的一部。我们一再说这些话题,对于老同修来说可能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大圆满并不是只有一部,有三部。因为噶绕多杰祖师讲了椎击三要,每一要相应一部。虽然在传统中都有提到心部、界部、窍诀部,并且简单的说了一两句它是怎样的,然后说窍诀部是最殊胜的,心部偏空、界部偏明等等。但实际上,当你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大圆满心部,尤其是心部四禅观,什么是界部,界部四身印,以及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心部、界部的教法和传承细节、知见、知识内容的时候,你发现你所了解的大圆满连大圆满的5%都不到,超过1%就不错了。到底我说的是不是夸张,是不是事实?你把我的课从头到尾听一遍,然后你可以来跟我对话。否则信息不对称,我们怎么对话呢?有时我回答你提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你首先要做的是把你的画面拼全了,否则你知道的都是19世纪以来形成的这种前行、加行、大圆满窍诀部的某一个上师瑜伽的方式,你们告诉我谁有例外吗?

 

但是当你学习南师教法时你发现不是这样的,心部、界部、窍诀部每一部都是相对独立,有自己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心部、界部、窍诀部分别相应身语意的不同的特点,也分别相应椎击三要的直指心性、确信无疑、融摄任运,而且心部、界部、窍诀部每一步都有彻却,很多人以为只有窍诀部才有,实际上每一部都有,所以每一部都能够证悟。但是为什么又需要三部?因为它的三部又有它相对的一个逻辑,心部主要是认识区分心和心的本性,界部主要用实际的空、明、乐无别的禅修经验达到从经验层面上的没有任何疑惑的状态。当然并不是说必须通过界部才能达到,心部也可以达到,心部有直指,界部也有直指窍诀部也有直指

 

南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上师,给大家一个机会了解原本的大圆满是怎样。尤其是通过这样的非常珍贵的,当今没有任何一个讲汉语的老师在讲解古代大圆满心部的密续,我可能是第一个。以前可能有一些翻译出来的资料,比如我知道五明佛学院以前曾经有一个《大鹏展翅》讲解,《大鹏展翅》是心部早期的一部密续,夏措让周做了一个论释。但是那样的情况是非常少的,也没有什么人在讲解,并结合这些密续来传法的。只是讲一部经典,解释解释它的文字意思,也就停留在文字的层面,大圆满见非常少。我们有文字的般若,闻思,结合你的禅修,生起定解及真正的领悟,有实相的智慧,这些都是不同的层面的东西,以前看到过的很多讲经和续都没有结合这些。

 

南师的方式就是这样,比如说他以前讲过很多次大圆满心部的密续,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听说过的,比如说佛陀笈多的心部的《秘密藏》、索多巴.罗珠嘉参(17世纪大圆满心部上师)的教法、文殊友的《本初经验》、《觉性杜鹃》、《金刚萨垛大虚空》、《大鹏展翅飞翔》、《不落胜幢》等等,我可以不停的说下去。南师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上师,他不光学问是顶级的,而且他有顶级的能力,就是梦瑜伽的能力。任何他没有获得过的传承,没有弄清楚的问题,都可以在梦中刹那间一些上师、成就者、空行母,显现在他的梦境中给他讲解,传授教法;或者他本人去到某个层面、某个净土获得这些传承。你们可以去网上买这本书,南开诺布写的《梦瑜伽与自然光的修法》,这些你们都会了解到。

 

他也是一位不丹国大法王的转世,他最早是被认证为昂藏珠巴的转世,后来被认证为竹巴嘎举的大法王贝玛迦波转世的不丹国的第一位法王叫做夏度仑阿旺南乔或者叫夏度仑法王——不丹国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开创者。由于这样一些特殊地位、背景,他从小就被德格王保护起来了,因为德格王知道他前世被人下毒了,所以把他从小就保护在德格当时最大的寺庙更庆寺里,派了三个上师照顾他。所以他从小就得到了最好的藏传佛教传统的训练,他在佛学院里学了很多年,中间他一直在找当代最伟大、最重要的一些大圆满和金刚乘的上师。比如说昂藏珠巴的虹光身成就的弟子——多登邬金天增是他的叔公,他的舅舅钦则旺楚仁波切,这是蒋扬钦则旺波一世的身转世的再转世——就他们家亲戚就足够了;还有当时他佛学院的上师钦绕.秋吉俄色是蒋扬钦则旺波的另外一个化身;他最重要的根本上师是蒋秋多杰,蒋秋多杰是莲师的化身,当时最伟大的伏藏师之一;另外一个女性的根本上师是阿育康卓,蒋扬钦则旺波一世的直传弟子;宗萨钦哲.秋吉罗卓也就是二世宗萨钦则也是南师的上师;还有十六世大宝法王的根本上师贡嘎仁波切传给南师大手印、那洛六法等等。由于这些原因,不用说梦境,不用说他的学问顶级,就说他小时候受过的这种最完美的训练以及远传的这些传统的教法的各种传承……

 

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这里就这么特殊?当然是有原因的,南师是有背景的。要不然,海外藏人官方网站会认证他是藏传佛教最杰出的高僧大士以及首要的大圆满上师之一,那是有原因的,是不是?你们不了解,我们发给你们官方网站,你们不去看,然后(为)鸡毛蒜皮的一些事情在群里不停的讨论,浪费自己和别人很多的时间,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管理员看不惯,就把你们给禁言了,所以大家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你们进到一个宝库,要去发现这些珍宝。我把整体的背景介绍一点,因为总是有大批的新人进来,他不知道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南师就像这个时代的噶饶多杰一样,噶饶多杰那时候怎么教的,他就怎么教。那时候噶饶多杰是怎么教的?你们来看看。

 

2.5.4.29六金刚句

 

(念诵原文 略)。这句话是种种万物本性皆不二。就是说虽然轮回涅槃当中有种种的现象、万法生起,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现象,它们的本性是不二的。有的人说,不二是什么意思啊?什么跟什么不二啊?我们一直在说,不二是指跟我们心的本性不二,不是跟别的不二,不是它们彼此之间不二;它们彼此之间也不二,只是说如果你不了解它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说一切都是我们心的本性所具足的潜能的展现。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万法本质上就是我们心的本性,不是两个东西。

 

(念诵原文 略)。就是说万物的本性都是不二,都是我们心的本性的不二的显现。但在相对的层面,它们却了了分别,各自有各自的特性、特相、性状、相状等等,不一而同。这是在说两个层面,第一句话如果用显宗的语言就是胜义谛的层面。在胜义谛的层面,一切法的本质是没有分别的,没有两个,都是一样的,都是空明不二的显现。第二句话是世俗谛。但是在相对的层面,在世俗谛的层面,或者在凡夫的观察和体验当中,它们有各自的不同。

 

所以不管是学习大圆满还是佛教任何的教法都得明白:所谓的真理实相,如果用显宗的术语来解释就是有胜义谛和世俗谛;在金刚乘当中有清净相和不清净相;在大圆满状态当中我们说一切万法都是心的本性所现,所以我们不去做二元分别,但是我们知道虽然一切万法都是心的本性所现,但是否了知、认识、经验到这个本性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仍然可以认同和相应显宗所说的胜义谛和世俗谛,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大圆满虽然从根本知见上了解一切万法的本性只有一个或者说不二的,大圆满只有一谛,一切都是心的本性所现。但是你是否认识到这个本性,那是两码事。你认识到了你就是觉者,你没认识到你就是一个凡夫,或者一个朝外一个朝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都能圆融的理解整个显宗、金刚乘、大圆满关于事物的体性和它在相对层面的分别。

 

好,接着往下看。(念诵原文 略)我记得《水晶与光道》里面是这样翻译的:“万物体性虽不二,远离支分之戏论,真相虽然不可思,实乃普明普贤佛。”然后第五句是:“因断造作之弊病,自然安住即是定。”我改了一下:“因断造作精勤病,自然安住即禅观。”不要说“定”,因为“定”字太容易让人误解了。这是所谓的六金刚句,它是著名的大圆满心部密续《觉性杜鹃》(藏文叫“瑞巴库久”)的精华,它讲了一切万法的本质、相状和分别,并且讲了应该怎样去领悟万法的实相,就是“自然安住即禅观”。这句话是说在二元层面上颜色和形象都各有分别,但是你无法定义每个个体的显现,把它限定为一种颜色、一种形象。这样就让我们超越了所有的定义,超越了一切观念和概念上的局限,这就是法界的真正的含意。

 

所以说一切万法的本性是不二的,尽管没有这种二元的分别,但是一切事物都会分别地显现,但是你又不能够真正地一个一个去定义它,所以它的本质上是超越了这样的局限。

 

(念诵原文 略)“mi tog,米埵”是无思的意思,就是不能够去思考,不能够去概念化它,也就是说实相、真理本身是不能够通过思维的。“米埵巴”是大圆满心部四禅观中一个重要的词汇,大家最好能记住这个词。显宗说“内巴”,就是寂止的意思,梵文叫“奢摩他,samatha”,就是专注、寂静,这叫寂止。大圆满里面也有寂止,分为有相的寂止和无相的寂止,有的时候称为有所缘的专注和无所缘的专注。“mi tog,米埵”是非概念化,其实就是无念,没有去思维,没有处在念头当中。但它这里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念头,而是说不受念头的影响,这是心部四禅观的第一个禅观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词。

 

(念诵原文 略)南师经常这样表达:你认为你已经达到了究竟的领悟或心的本性的证悟,你认为它“是这样,不是那样;在这里,不在那里”,把它当做一个对象去思维、描述、表达的时候,一定是错的。这是第三句的含义。

 

“……‘Jizhinwa’是本自圆满的自然状况,但把它搞成一个概念就如同给一个没有名字的人起一个‘无名’的名字。”中文里叫无名氏,英文里有人起个网名为nobody,本来想说无名氏,结果还是起了一个名字。这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Jizhinwa,就是本自圆满的、本自圆成的,然后你又给它下一个定义:本自圆成是这样的、那样的,给它概念化。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说,任何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实相本身,任何思维都无法去思维实相本身,这就是我们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要勉强起一个名字也可以,但是它跟实相是不符的。

 

“……然而,这个句子的真正意思是,尽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承许或否定,但剩下的并不是绝对的空:一切都在相对层面显现而出,而它本身就是普贤王如来,‘永远良好’,‘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好的’。”这个好不是相对于坏来说的那个好,这个好是一切都是完美的,超越了好与坏之分,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永远是好的,而不是一个相对的好或不好,或者说比别的更好。这里是说,尽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承许或否定,但剩下的并不是绝对的空,在一些相对层面显现出来,本身就是普贤王如来。我们从佛教的知见角度来做一个解释,因为绝大部分人是都有佛教背景的。大圆满怎么去表达我们的见解?我们说真实的大圆满见是心的本性的现量的经验,这是真正的大圆满见。但当参与讨论的各方没有办法体验到心的本性的当下的现量的真实状态的时候,你说这句话对他来说就是空话,你说“明觉”对他来说就是空洞的词语,那怎么办呢?大家得交流吧?格鲁、宁玛、萨迦、噶举各派要交流讨论吧?有的时候还彼此看不上呢,讨论的时候得说说自己的见解,大圆满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这个在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里讲得比较清楚。

 

之前我们群里有一些人提了一些问题:我们到底是自空?还是他空?等等。凡是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的人,从因明逻辑的角度来学习、了解大圆满的人可以看这本书,麦彭仁波切这本书主要是满足这些人的。那么,在这本书里他是怎么样树立大圆满见?他把所有的从外道到佛教的小乘、大乘、金刚乘、外续部、内续部,一直到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他都做了一个大致的剖析,从见解的层面,麦彭仁波切提出两个方面,因为什么是大圆满呢?就是本来清净与本自圆满的不二,南师总是在说这句话。要跟大家表达什么是大圆满,我们先不从最究竟的现量经验的层面来说,我们等而下之,我们说大圆满是本来清净与与本自圆满的不二,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就是空性与光明的不二,这样就好理解了吧,这样大家就进入到类似的词语、概念的表达当中。空性与光明的不二,这里的空性是什么?麦彭仁波切经过种种的解释和剖析之后,他提出大圆满在空性的方面,他承许中观应成见,Prasangika  Madhyamaka,Prasangika 就是应成, Madhyamaka就是中观,就是应成中观见。我不知道是不是讲得太多了,但是我尽量把它简单地说一下,因为要满足那些有这些疑问和兴趣的人的需要。

 

我举一个例子,宗萨钦则仁波切说,应成中观派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一切法在究竟的层面不存在,一切法在相对的层面如幻的存在,这就是应成中观见解的核心的表达,听明白了吗?在究竟的层面、在实相真理的这个层面,究竟证悟的这个状态的当下没有任何法可立,轮涅万法都是思维概念,不存在,根本没有一法可。但是在相对层面,这个桌子、椅子,这个水,渴了肯定会喝的水,你不能否定这些东西的存在,但是他说了叫如幻的存在,意思是说它是幻相,业力的幻相,它不是真相。他还是承认这个幻相存在,但是它不是它看起来的那个样子,所以叫幻相。

 

回到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在光明的方面,你不是说空明双运吗?其实大圆满说的是空明不二。我们不说“松久”(双运),我们说是“尼美”(不二),“尼美”就不是两个东西,叫不二嘛,因为“松久”就是两个东西变成一个,二合一,这不是大圆满的本来的表达。可他是这么说的,他书里是说“松久”。那么在光明方面,他承许的是如来藏、大光明见,他加了一个“大”字,就是说他的中观应成上升到大圆满的层面是相应空性的方面,他不是说空明双运吗?光明的方面的,他用的是三转法轮的如来藏见,他又加了个大字,上升到大圆满的层面就变成了大中观与大光明见的双运。这就是《定解宝灯论》关于大圆满见解的一个表达,跟其他人进行沟通、解析引导的时候,就是怎么说的。

 

说了半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圆满在所谓佛教讲的空性的领悟方面,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层面。没有承许、执着任何的所谓的实有。刚才已经说了,究竟层面没有一法可立,相对层面也是如幻的存在。我们上课时天天在说,一切都是业相,业力的相的虚幻地显现,并不是实有地存在,对吧?光明的方面呢,我们说是大光明。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是般若空性,三转法轮是如来藏光明,所以可见三转法轮更胜于二转法轮,更加圆融。三法轮光明里面已经含了空性的见解,二转法轮虽然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代表,但它并没有充分地展现光明的面相,对如来藏的相状的功德没有深入地阐析和充分地讲解。

 

所以我们就知道,麦彭仁波切关于大圆满在光明方面的见解主要是采用了三转法轮的佛教的见解来理解,但是他加了一个“大”字,意思是说二转法轮也好、三转法轮也好,都是不究竟的。因为二法轮如果放在中观里面,中观应成算是最究竟的,三转的话就是所谓的如来藏见,二者的双运可以说是大圆满的见解。但是我在各种讲座课程当中,我都一直强调这一点:这是相似的大圆满见,不是真实的大圆满见。因为这是用来表达,跟大家沟通、解释,尤其是跟佛教的不同的派别进行解释、沟通、引导的时候这么做的。因为真正的大圆满见是对我们的本性的现量地领悟或者现量地证悟,我的公众微信号有专题的文章。大圆满见不是一个理论知识,是当下处在一直在作用的,从来没有被任何概念、任何对境污染的纯然觉知当中,这是我们真正的大圆满见,与前者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前者是心意识层面的理解,后者是现量的超越时空、超越二元层面的心的本性的状态。(录音中断1:05:46--1:0615

 

好,我们接着往下。第五句:“……‘Tsolwai ned pang’的意思是克服造作之病,也就是安住在自然的状态之中。”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应断造作精勤病,造作和精勤是一回事,造作就是人为的、添加的,后面加上去的,或者说它总是有一个二取的,能取所取、能缘所缘的攀缘的状态。精勤就是努力,努力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二元的状态,也有一个能做所做,所以精勤、造作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因为如果还有事情要做,就仍然是某种造作,这就意味着仍然被这种病所困扰。许多上师建议说要‘无修而修’,这就是确切的事实: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修。然而,这不应该成为无所事事的借口:没有概念可执着,但我们一定不要分心散乱。”这句话我要特别说一下,因为很多人落入文字的戏论里,觉得自己理解了,然后沾沾自喜。实际上不知道自己完全是头脑层面的理解。为什么?因为很多大师们都说最高等的禅修是“无修而修”,比如宗萨钦则仁波切就说过这样的话。很多人都听说大圆满是无修的状态。岗波巴的顿道大手印的第四个阶段,最后的阶段也叫“冈迈”,也就是无修的状态。大家都说无修,好像修点什么就很丢人似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最究竟的,可是到底什么是无修之修呢?

 

我们以前也讲过多次,无修并不是说,你现在是个凡夫,你来学了两天大圆满,连名相都没整明白,根本不要说生起明觉的经验,连普通的觉知跟专注都没有分清楚,就开始想象自己有无修的状态。“我什么都不用修了,因为大圆满说我们三身本具嘛,既然法报化三身在我内在已经本自具足了,既然大圆满说禅修是无修之修,那我还修啥呀?不用修了”,然后他就该干嘛还干嘛,该散乱还散乱,习气烦恼没有任何的变化,他没有任何的觉知,反而更差了。因为没有听到这个高大上的理论之前还修了点加行、修了点某种禅修,还有一点点改变、有一点点功德。现在听到这个最高的理论,实际上不是理论的错,是他误解了这个理论,他以为头脑知道这一点,他就是大圆满的修行者,已经不用修了。如果是这样,那你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为什么?你以前的功德被这样的一个虚假的闻思替代了,因为这根本谈不上修。你以前的一点点功德没有了,现在你开始散乱,啥都不做,天天说高大上的口头禅:“大圆满是三身本具,无修之修,所以我们啥都不用干,你们那些还在修的人都是低等的修行者。”可见,这样对修行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一种魔障。

 

他听到几个字说“放松”,“好吧,我就放松就好了,我就如其所是地安住就好了。”我们讲的真正的放松是什么样的放松?怎么样达到这个放松的状态?“如其所是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并且如何达到这个状态?我们说的“无修之修”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很多人关于这方面有非常多的误解,所以我现在必须指出这个问题在哪儿。因为大圆满教法的确是“觉知、放松”,这四个字基本上概括了全部的教法,但是一定要做非常详尽地解释和引导。

 

首先,得了解什么是普通的觉知,你知道“我在做什么”这样一个基本的对自己的观察,这就是一般的觉知。我们需要发现的不是一般的觉知,是“二般的觉知”,什么是这个“二般的觉知”?就是本来的觉知,本来的觉知是没有被主客概念污染的。因为一旦有概念,我们就被束缚住了,就是“彻却”的这个“彻”,就是被绳子绑住了,我们的智慧就有局限了。所以,你要发现本来的觉知,那就是明觉。我们这个课程一直在做的各种心性的引导,包括直指、阿底上师瑜伽、“呸”等等。

 

所以你首先得发现,发现是什么?不是你想象我三身本具就可以了,你本具个啥呀?如果不告诉你,你连本具这个说法都不知道,你的那个三身本具没有丝毫的价值。你得发现自己的三身本具的那个状态,那个状态是在哪里呀?那就是通过各种窍诀、阿底上师瑜伽心性引导发现了这个纯然的觉知,我们称之为本觉、明觉。它是心的本性的真实状态,它不是一个心的对境,不是一个你通过寻找、思维、想象可以找到的,因为那都是你凡夫心的一个对象,这叫缘木求鱼,永远没有结果。

 

所以我们说的“无修之修”就是你已经发现这个真实状态,那你就什么都不用做,你只需要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放松,享受这个你的真实状态。为什么说享受呢?因为这个状态是寂静的、和平的、没有烦恼、超越概念的,并且它里面具备无穷无尽的潜能,你的五智慧会迅速地生起。什么是五智慧?佛的所有功德合起来就叫五智慧。只有你发现心的本性那真实的状态,你才能谈得上无修之修,否则你在那边一天到晚唱这些口号,说白了你如果今生一直处在这种误区当中,说什么三身本具、无修之修,而你没有发现心的本性,这对你来说只有害处没有益处。所以南师说,虽然没有什么修的,但不应该成为无所事事的借口,没有概念可执着,但也不要分心、散乱。

 

就像我一直在跟大家讲的那个故事,修行者问大圆满的一个上师:你们大圆满行者好像没有去修禅定啊,好像没有特别地去修啊?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也不唱金刚歌,我们甚至也不凝视虚空、我们甚至也不“阿”,有可能我们什么都不做。因为不管是“阿”还是金刚歌,任何的这些修法总是有一个形式,对不对?当你真正成为一个非常高等的大圆满修行者的时候,你可能越来越多地超越了形式,你可能“阿”都不需要了。因为它已经成为你的真实的状态,它代替了你那些虚假的状态,它消融了你那些虚假的状态。虚假的状态就是你以为身心的这个结构就是我,所以有所有的烦恼。而一个高等的大圆满行者,对明觉状态已经纯熟,确立了那就是你真实的状态,并且你的身、语、意、二元业力的幻相越来越多地融入这种状态当中,这是高等大圆满修行者,这样的修行者就像虚空一般——虚空瑜伽士。

 

这个大圆满上师回答了这些人的问题:虽然我们什么都没有修,但是你又何尝见过我们散乱呢?这就是一个特征,当一个人说得再好,可是他自己的烦恼炽盛发作,贪嗔痴慢妒满满的,自己觉察不到,而且伤到别人,影响到大众,给别的众生带来了烦恼。这样的人,他说得再好,你也不要相信,因为行为说明了一切,嘴巴上说得再好、再漂亮,没有用。你观察他是不是一个放松的、有觉知的人,这个判断很简单。总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事不高兴,执着这个、执着那个,然后不要这个、必须要那个等等,贪嗔痴慢妒。从情绪烦恼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基本的修行状态,这在任何一个佛法之道上都能够判断。一般的佛教八乘里面,并不是跟大圆满一样的判断方式,但是刚才说的这些是一个共同的判断方式。

 

大圆满的判断方式就是看这人有没有觉知,这个是很多的佛教八乘不以为然的,他们甚至不觉得觉知是一种修法。他们觉得一个人长期的在山里面闭关,长期地念咒,那就是修行者。有的藏人甚至睡觉也拿着一个转经轮转,睡了半个小时起来又转了两下,又念几句,然后整个晚上就这样念,一直到天亮,他们认为这是精进的修行者。没错,是精进,但在大圆满里面,我们不认为这能判断这是一个很好的大圆满修行者。很好的大圆满修行者体现在他的觉知和他的放松,体现在他对这个世界不在乎,如果他这也在乎,那也在乎,那他说得再漂亮,你也别相信他。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觉知、放松有不同的层面,一开始是二元的层面,我们要处在我们本来的觉知,完全的放松的状态,这就是心的本性的状态。

 

“第六句也就是最后一句是‘lhungyi nepe zhagpa yin’:觉知自然地持续,这就是禅修。”这个觉知指的是不二的觉知。所以教法当中单纯的说一个觉知或者说“定”等等,很多时候你都要谨慎地去对待,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你就理解,一定要看上下文指的是什么。如果你光是看这个文字,你说:“哦,觉知自然地持续,这就是我们大圆满的禅修。”是,我们尽量的保持觉知,但这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超越这个普通的二元的觉知,回到那个我们本具的纯然的觉知当中,这叫pure knowing,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汇,我特别喜欢强调这个英文的单词,为什么?在中文里没有这样的单词。你听哪个上师、喇嘛说过:纯然觉知,好像没有人这么说。都说明觉、本觉、无上正等正觉、不二的禅观,听起来都很了不起。可是,当我说pure knowing纯然觉知的时候,如果你真正理解的话,这对于你的禅修有莫大的帮助。

 

因为这个know,这个知,谁都知道,现在你看着你的手机,看到了我在说话。你知道你在房间里,你知道你坐在椅子上,你知道你在思维,你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都是你在知道一个对象,是吗?这不叫做纯然的觉知,这叫二元的觉知。那是什么在觉知呢?这个不二的觉知,又是什么呢?没有陷入到对象的觉知是什么?往回看,当下一直在。不需要涉入到任何的对境当中。有没有感觉?同学们,有就打个1吧。说真话,不要说假话。

 

其实我们说了一些很简单的语言,不需要搞得太复杂,不需要搞一个什么高大上的灌顶、搞一个什么窍诀,那些东西被包装在各种花样当中,咱不需要。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很多时候复杂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很多时候复杂是因为传统上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们也得这么做。

 

没关系,没有打1的人,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总是会知道更多的东西。我再说一遍啊,其实没有那么难。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事情,你现在知道你面前有一个手机对吗?你知道你在听课,你知道你坐在椅子上,你知道你在思考。你的这个心可以知道无数的事情,对吗?可是它都是你的心的一个对象,没错吧?但是现在你的心不要跑到某个对象上,你反过来看这个心本身,它有没有在觉知?有没有可能你不涉入到任何对象的一个觉知?你去发现什么在觉知?就是这个心的本性,它本身在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在觉知。所以,你就反过来去觉知这个觉知。

 

语言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没有办法,你不得不说话,但是一说就容易有问题,因为听的人不一定是按照你说的去理解。我一直拿镜子当比喻,镜子前面可以放一千、一万种东西,但镜子里面都会同样的反射出来。现在我说的一千、一万种东西,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你的心知道一千、一万种东西,但是你能不能回到知道本身?你能不能回到镜子本身,而不是回到镜子当中反射的各种影像?镜子里面反射的各种影像就好像你的心知道的各种对象一样。所以你要做的是什么?不就是放松嘛。放松到哪里去啊?放松,然后不去往外攀缘。但这个放松当中有一个知,这个时候,由于你放松了你没有去攀缘,没有攀缘的觉知,没有分别的觉知,这就是明觉,有那么难吗?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细微的概念,但路是对的,你就这么修。你就尽量地去放松,你可以用“呸”,你可以用无数的方法。我们不用担心:“这个是不是有概念的,是不是不够纯?是不是还是有二元分别?”没关系,有又怎么样?我的方向是对的。我有概念、有念头又怎么样呢?我方向是对的,我一直这么修下去就越来越纯熟,我就超越了这个对境,不再跟着任何的对象跑,不再成为自心的攀缘的奴隶,我就从一切的现象当中解脱出来,这是大圆满说的当下的解脱。可是在我给你讲得这么清楚之前,你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因为我们的心总是往外去找,总是往外攀缘,所以我们有无穷无尽的痛苦、无穷无尽的散乱、无穷无尽的烦恼。

 

而且这个觉知,好消息是它一直不会中断,就算死亡来临它也一直在,睡着了它也一直在,昏迷了也一直在,深沉睡眠的时候也一直在。它是构成你一切经验、一切现象、你所谓的宇宙,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根本,这就叫做菩提心普作王,它创造了一切。明白吗?我们大圆满有无数的窍诀,但没有人跟你这么去讲。

 

那些不明白的人反过来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概念,很多很多的期待,没有纯然放下自己的概念,跟着我的引导和解释去发现、去体验,而是总在期待明觉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心的本性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学了很多年的佛,给自己戴上了很多很多的枷锁,这就是为什么真正觉悟的那些人,当他们发现原来心的本性如此的简单,一直在当下,一直在作用,只不过是我从来也没有发现到它的存在。开悟之后第一件事,他把他的法本、念珠扔到厕所里去。不是说不尊重,因为我已经达到了目的地,我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过去是修行的助缘,但本身也成为一种障碍。

 

“这是彻却吗?”你管它是什么?你还一定要彻却,这都是概念。当你发现了心的本性,你持续的放松在这个当下的觉知当中,你一直在它里面,你一直透过它体验一切,你在一切的现象当中发现它的存在,你成为它本身,你的一切的二元的幻相、身语意的所有二元的业力幻相融入到这个不二觉知的“觉性杜鹃”当中,你的幸福的日子就到来了,同学们!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获得幸福。

 

道理听懂了哈?道理听懂了就很好,然后去做,不要陷入到一个概念当中。你不确定也好、听懂了没体验也好、没听懂没体验也好,没关系,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保证你活着,第一保证你活着,第二利用、珍惜这个平台,因为在别的地方没有人跟你这么讲大圆满。实际上我也没在讲什么大圆满,咱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些名词?我就是在讲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的状况,我可以不用佛教的词语,我为什么一定要用佛教的词语?我为什么要一个什么教呢?噶饶多杰祖师最开始讲大圆满的时候被认为是邪教,他的弟子文殊师利友作为那烂陀寺的大班智达,带领一队班智达要消灭他的异端邪说,后来发现真正的真理实相竟如此的简单、如此的清晰。

 

我们每个人就活在这个镜子的影像当中,活在电视机打开以后的电视节目当中,我们没有成为自己本来的那个。我都忘记了自己本来是电视屏幕,插上了电、通上了电视节目源,无穷无尽的电视,我们就是电视当中的那些节目,我们跟着节目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可是,当我们看着这些电视节目的时候,请问你通过什么看呢?你不是看着电视屏幕吗?这个电视屏幕就好像你心的本性一样。因为电视屏幕本来是一片黑的,对吗?就好像心的本性当中没有任何的念头一样。咱不说什么黑、光,有的屏幕是白白的,无所谓,我只是说电视屏幕本来是一个单纯的表面,然后一通电,有电视节目源,无穷无尽的节目。现在我们所谓的轮回的众生就在电视节目的层面,但是你看着的是这个电视屏幕。只不过是节目一开始,你就忘记了屏幕。可是你一直看着这个屏幕,为什么呢?就像你一直有这个纯然的本觉、明觉、无染的本来觉知一样,你一直在这当中,否则你不会有任何的经验,你一直看着电视屏幕,否则你看不到任何电视节目,对吗?你看别的地方能看得到电视节目吗?你必须看着这个代表着你的心的本性的电视屏幕。理解了打个1,没理解的打个2。

 

2.5.4.30不被念头影响

 

好,我们看一下第三十二章(念诵原文 略)。这个Macho再解释一下,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无念。在显宗当中,修行者总是追求这种制心一处的状态,从小乘的传承当中,我们就开始把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凡夫心专注在一个东西上面,比如在释迦牟尼佛最早教的身念处中的安般守意,实际上就是呼吸念处的意思。呼吸念处的方法,专注在鼻孔出入息的这个区域,也就是鼻尖和人中的中间那块区域。因为你进气出气都会产生一个摩擦,总是会有一个觉受,把这个觉受作为一个所缘,把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所缘,一直专注在这儿。制心一处,如此训练慢慢进入寂静的状态当中,念头越来越少。当我们非常强烈的专注的时候就没有念头,但是不可能永远这么做,因为很快就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呢,念头就起来了,又再次强烈的专注,念头又没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慢慢达到一种状态——念头越来越少、越来越细微,念头生起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被它影响,因为不再是那个粗大、强烈的念头了。突然想到一件事,然后不停地去想想想,这就叫做粗大的念头。有的时候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我打了好久的坐了”,然后你接着打坐,接着专注,这就叫做很细微的念头,因为它没有影响到你。慢慢的念头越来越少,这种状态的持续就慢慢进入到不同层面的禅定当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等。这是显宗当中主要的修寂止、修定的方式,接着他们通常会在这个基础上修观,内观或者胜观等。但我们大圆满里讲的“密多”不是这个意思。“密多”主要是我们不被念头所影响,并不强调制心一处的状态,这一点我们大圆满心部四禅观当中第二个禅观中我们会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不太在乎这个念头有没有生起,所以这叫做“郎通米优瓦”,就是胜观、不动胜观,也就是它融摄了运动。所以大圆满里面的一些词的意思跟显宗里面的意思不太一样。

 

(念诵原文 略)我念的是很不标准的藏文,因为我不是根据藏文原文来发音,而是根据仁波切发明的一种“扎觉”拼音来发的,模仿藏文,但是他这种拼音特别好。这里讲不去做思考,也不去想着要制止念头、阻挡念头,只是不进入到心意的活动中,不去主动的生起念头,念头生起了也不去管它、不去修正、不去改变,放松在心的本性当中。这就是“chöku”的状态、法身的状态。

 

2.5.4.31两种反射

 

第三十三章“这一章讨论了‘莹’和‘森’也就是心意,以及‘耶西’即智慧之间的区别。”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莹”就是法界,法界是什么?一切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空性的层面。“森”就是心,心的本性叫“森尼”。“耶西”是智慧,但一定要了解“耶西”不是一般的智慧,“耶”是本来嘛,“西”是知道,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本来的知,纯然的知,pure knowing,知道吧,翻译成英文就是它,特别特别好的一个词,纯然的觉知。所以“耶西”其实就是本来智慧。你知道这些词的原始的意思,对你的修行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你知道“耶”就是本来,“西”有知道的意思,本来就知道的,“哦,那就是我的本來的智慧啊。”这就好办,对吧?否则你只知道智慧、智慧、智慧,那有啥用啊,没有任何用处。

 

“回到我们关于镜子的例子:‘森’或者心意,只对应出现在它表面上的反射”,记得吧?我们一直在说的,有一面镜子,“森”呢,凡夫心呢,普通人的心呢,或者叫心意,就是镜子里面的反射。“‘森尼’就是心的本性,相应于镜子自身的状态。而‘耶西’,即智慧,是指什么呢?”南师在这里解释说:“如果我们认为法身就是证悟者的明觉状态,类似于镜子,则所有跟报身和化身、五智和五方佛等等的各个方面,就必然是这种反射的一部分。”再念一遍(略)。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法身就是我们心的本性的状态,那我们体验到、发现到这个状态,这就叫做明觉,所以说法身其实就是我们的明觉,就像镜子的本性一样,而不是镜子反射的内容。既然我们的法身像镜子一样,那么法身所具足的功德,法身就代表具足无尽潜能的空性,这个潜能显现出来,就叫报身,只要有一个助缘就会显现出来。

 

我举过好多次例子,比如说文殊师利的法身,天龙八部中有一种众生叫阎魔“亚玛”,有一个高等的修行“亚玛”跟文殊师利的法身沟通、祈请,刹那间文殊师利由于这个因缘显现为大威德金刚的形象,像一个牛的头,但实际上不是牛的头,是阎魔众生的形象,就像他照镜子一般显现在他的面前。所以所谓的报身就是法身当中本具的光明的潜能在具足某种助缘的显现,刚才说的助缘是什么?就是阎魔对文殊师利的沟通和祈请,有这个助缘刹那间他就显现成报身。所谓的本尊都是报身层面的,没有在轮回的层面。

 

我们的化身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圆满讲了三句话:本体空性即法身、自性光明即报身、大悲周遍即化身。南师说化身就是能量持续不断的显现。传统教法当中说,本体空性的法身和自性光明的报身的结合,就是遍在一切处的化身,等等,种种的说法。当一位觉者证悟了法身,具足了报身的功德,他已经成佛了。他有这种因缘和愿力的话,他可能就会显现到轮回的层面,显现为一位觉者,这就叫做化身佛。所以所谓的报身和化身、五智慧、五方佛等等五大元素都是我们的法身、明觉地展现。

 

(念诵原文 略)所以镜子这种反射并没有受到二元分别地局限。比如镜子前面有一座山,镜子里面就反射出整个山的形象。反射并不会给镜子带来烦恼,这是它的品质,无穷无尽、没有抉择、没有任何分别地反射一切,这就是镜子的本性,就好像我们心的本性一样。我们不但有这个纯然的觉知,我们有明觉或者心的本性的状态,当某种助缘具足,比如说我现在是人类,有着人类的共业,所以所有的人类看到面前的都是一样的显现,房间、山河大地等等,这就是我的助缘。在我的助缘之下,我明觉的能量作用出来就显现为山河大地。

 

“怎么可能把这个清净的反射和被二元分别局限的显现区分开来呢?清净的反射是指本初状态的功德品质。法身、报身和化身的无尽智慧和功德品质并不是积极活跃的,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局限了三身。相反地,是我们受到了心意的局限。”这里提到了清净的反射,就是说没有概念分别的,就好比法身显现出报身的光明,这就是一种反射。好比文殊师利的法身,在阎魔这种众生的沟通祈请的这种助缘之下,他刹那间显现为大威德金刚。这个显现本身,你也可以说是这个镜子法身的一种反射,但是它没有陷入到二元的层面,对吧?因为文殊师利的法身是自然显现的,本自圆满的显现,他没有任何思维造作,只是有这种助缘,他就自然地显现了。

 

那什么叫做被二元分别局限的反射?比如说我们凡夫,“啪!”(老师拍掌),当下,你短暂地处在一种清净的觉知当中。通过我拍掌,你往内看,你发现自己一直在觉知的这个觉知本身。过了一会儿,你忘记了,你想起旁边有一只猫、前面有一个苍蝇飞过来飞过去,你就跟着跑了。你的那个纯然觉知已经不在你的注意力范围之内,因为你的注意力开始往外跑,你的心往外跑,你的轮回就显现出来了。这就叫做被二元分别局限的显现,明白吗?这就是还没有成佛的众生的状态。因为不管是否已经发现了明觉,只要他们处于散乱的状态、二元分别的状态,他们就处于轮回的状态。一切看起来如此的真实、坚固,这就是我们进入到镜子反射的层面,我们进入到电视节目的层面。明白吗?

 

我还举过很多的例子。比如演员入戏太深,进入到演的那个角色本身,各种爱恨情仇,有的人甚至因此得了抑郁症,得了精神疾病,然后由于某种助缘彻底的让他明白,“哦!原来我只是演一个戏而已,没那么严重”,慢慢的从里面出来,就明白了自己其实不是演的那个角色。所以我们通过这些例子,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我们自身。所谓的幻境,这个“玛雅”——轮回,我们看《诸佛游戏续》就会发现真的是很危险的一个游戏。你本来听起来很厉害,啊,大家都是佛,然后来玩一个游戏,念了一个“我”,完了。真的是很危险,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好在我们有各种解脱的教法。

 

所以,现在我们就已经基本上知道了什么叫做清净的反射和二元分别的反射。法身、报身和化身的无尽智慧和功德品质并不是积极活跃的,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局限了三身。”这怎么理解?比如说有的觉者,就像我刚才说文殊师利的法身没有显现为大威德金刚之前,他就处于法身佛的状态,没有任何的显现,没有显现为报身的本尊、文武百尊,就是法身佛。显现为文武百尊,那是报身佛。然后再进入到轮回的层面,像释迦摩尼、莲师、噶饶多杰,那叫化身佛,对吧?所以你不能说三身同时总是存在的,不是这样的。这是显现与不显现的问题。那么我们自身总是处在心意的局限中,所以理解心意和智慧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今天就讲到这。现在有500多人在听课,我希望大家听这些心性引导后要慢慢结合我们的修法。我们不能说来这么引导,虽然你可能一辈子从来没有人跟你这么密集的,每天,不是每天吧,至少每隔一天吧,我现在决定每隔一天讲课。有的人一辈子没有接受过所谓的直指,一辈子没有人给你进行过心性的引导,一辈子第一次听到这些事情,但不意味着这种事永远会发生,一切都是无常,对吧?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大家要把这个状态变成自己的经验。不是我给你“呸”一下完了,你感觉挺震撼的,有的人一个小时或者一天都没有什么念头,但对你来说也是一个短暂而无常的事情,过了那个劲儿就没了,是吧?又能怎么样呢?你得发现,把它变成你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经验。所以你要修这些法,你要通过阿底上师瑜伽等等,放松,反观是谁在体验这个明性,是谁在这个经验中。日常生活当中,随时生起这个觉知:啊!我生气了,是谁在生气?生气的这个本身当中有没有觉知?是什么在觉知?能不能发现那个觉知本身?永远往内,然后发现它。慢慢你就不只是往内,你发现它遍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你就可能很快的成为一个在世解脱者,这是有可能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你们不要以为我只是在讲大圆满,我不仅仅是在讲大圆满,我过去30多年的经验,我不只是学了大圆满。你们也不要以为只有大圆满里面才有直指心性,远远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大圆满由于跟藏传佛教的结合,主要是跟西藏文化的结合,它被绑住了很多的东西。以至于你们在西藏想听到一个西藏上师讲大圆满,基本上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大圆满仍然还是有很多的这些东西。

 

“希望天天都直指。”所以要修法呀,为什么我说你们要成为会员,因为你有阿底上师瑜伽传承,你申请会员,然后有20多种窍诀,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认识、发现、串习、稳固等等。我们还有一些仪轨性的修法,因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各种需要,我们会有很多相对层面的需要,需要积累功德、净化业障等等。如果你觉得明觉不能解决一切,你还是有很多的选择。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修上师瑜伽,比如南师说,如果你每天能修不少于5次的话,你死亡的时刻解脱禅观的经验会自然地生起。

 

“一开始觉知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去觉知,有些刻意,多了就感到疲惫,是不是方向错了?”没错,因为普通的觉知就是这种特征,普通的觉知、二元的觉知就是需要一种努力,你总是需要提醒自己,总是需要努力地保持一种注意力:“我要保持觉知”,所以叫保持,保持就是需要努力的嘛,是吧?所以就会觉得有点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没有听很多的课,我一直在讲。这样的二元的觉知不是大圆满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明觉。所以我一直在说,你虽然说保持觉知很难,但是我发现是谁在觉知这一切这个难吗?比如说有的人说,我带孩子、做家务没时间修行,但是你觉察到是谁在带孩子,是谁在做家务,然后当你生起了这个观察之后,你一边扫地,你仍然可以注意到自己有一个一直在觉知的那个。这个觉知没有必要一定陷入到二元的对境中,挣扎在各种轮回的现象和概念当中。这是我们真正的如意宝,这是我们真正的本人,大家要发现它。这样的修行,任何时候都可以修,不需要努力。我发现是谁在喝酸奶,这很累吗?一点也不累啊,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我有这个在场的感觉,什么在场?就是我的觉知在场,英文叫present。Being present。present字面意思是什么?它的名词形式是presence,就是在场。什么在场?你的心的本性,你的最深层的那个觉知在场。为什么叫最深层的?其他都是表层的,其他都是被别人带跑的,只有这个东西是它的本来的。这个东西不会生老病死,也不会有任何的过失。

 

“《大圆满禅定休息》中说,中等根器者制心一处,得正念,不散乱,住乐明无念,是可以守住一个地方吗?”刚才我也说了嘛,显宗修行者总是说要制心一处,尤其是南传原始佛教说要保持正念,这个已经很好了,因为至少有正念,正念跟我们说保持觉知是一回事。“不散乱住乐明无念”,对,你如果强调不散乱,住乐明无念的话,这个是中等的修行者,但是跟大圆满状态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大圆满跟乐明无念没有什么关系。唯一有关系的是在乐明无念当中反观是谁在乐明无念。大家不用搬着着那些书来限制自己。我现在讲的这些东西是所有这些书里最终讲的东西。

 

“大圆满的心部有所缘寂止跟道家守丹田、守呼吸一样吗?”不一样、非常不一样。你们有了阿底上师瑜伽的传承,进入会员群去下载《金刚歌的口传》这本书,也有实体书,里面就说了心部四禅观,第一个禅观叫做大圆满的寂止,分为有所缘的寂止和无所缘的寂止,有所缘的寂止就是制心一处,专注在一个地方,这跟显宗一样,但是跟道家丹田完全不一样,道家丹田那些只是一个目的,他专注在那个地方,他不是为了修什么寂止,也许达到了寂止的一点功用,但道家的丹田一开始,我们想讨论道家吗?OK,比如百日筑基的时候,你一开始要要专注在下丹田,然后慢慢的在这边长养精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慢慢的转小河车,任脉督脉这么转,慢慢地越来越精炼。它不是为了修寂止,所以不要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你会混乱的。

 

“梦中请传承指导如何判断是真的还是假的?”当你梦中有这个觉知去判断真和假,你已经处在一个很高等的状态了,问题是大多时候我们是迷糊的。你要梦到自己想求指示和传承,在梦中这种情况都很少见,不要说判断真假,你根本没有那个意识去判断。如果你有意识的话,这个时候会用一些秘密的名字来沟通,比如莲师有秘密的名字,比如说你可能有秘密的名字,如果是你的上师显现在你的梦中,有的时候他会用你的秘密的名字跟你沟通,等等。最重要的判断特征就是你当时的状态如果是昏沉的、迷乱的,那时显现的东西大多数跟你的想象和混乱有关。但是当你非常放松、明性很高的时候,那种状态通常都是有一定真实度的。

 

“四禅观终极证道是彻却吗?”不,四禅观终极证道叫做“陇竹”,自圆满,已经解脱了,是大圆满最高的阶段,只是没有虹光身而已。彻却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你没有起心动念,没有造作、分别,没有散乱之前,每个人都有纯然的觉知。创巴仁波切说第一念是最好的念。”没错,但那仍然是念头,念头是心的对境,所以仍然是二元的层面。在那第一念之前的那个,没有产生念头,你只是在知而已,是吧?每个人都可以发现的。

 

现在我们来回向功德。(回向 略)

 

好了各位晚安,明天再见。

 


标签:无上之源 无央 大圆满三部 心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