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60期)
讲 解: 无央老师
中文整理:jelan wang
中文校对:云登嘉措
英文校对:慈悦
藏文校对:慈悦
编 辑:晨曦
审 定: Xiaolan
目录
好,我们现在开始阿底上师瑜伽,唱金刚歌。(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无上之源的教法,第十部分关于自圆满。七、八、九、十节是说它关于这几十章又分了一个,它是按照一部分一部分的分类,这是第十类,关于自圆满。第三个大的部分,就是结语了。
“[69].赞颂‘领悟’的章节”。
“于是,萨埵金刚对无上之源,清净圆满识说道:‘您乃无上之源。万法皆由您、无上作者而造”,这里好像重复了一个“万法”。“无上作者”,英文是supreme doer,doer就是作者,你知道英文do就是做的意思嘛,做事的做,无上的做者,他用这个作也ok了。就是说,你实际上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叫无上的作者,就是始作俑者。“一切皆为您之显现。然而,在您、无上作为者之内”,也是同一个词supreme doer。“然而,在您、无上的作为者之内,无需有为造作,一切从一开始已经成就。”
首先,万法都是由无上之源这个始作俑者所造。为什么叫无上的作者呢?比如说这个蛋糕是我做的,这本书是我写的,我也是一个作者。但是,这背后的源头的源头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觉性。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蛋糕,我们得有关于蛋糕的知识经验。我们有能力看百度上面各种关于做蛋糕的指导,对吧?但这个知识是从哪里发生的?是从我们的凡夫心发生,凡夫心最初认识到一切,知道怎么做蛋糕等等,包括想要吃蛋糕、生起做蛋糕这个想法,学会怎么做蛋糕,以及之后怎么尝蛋糕。这一切在哪里发生?当然是在我们的心当中发生,那么这个心是哪一部分呢?哪一部分知道这一切呢?你排开一切一切的表面,撕开所有的面纱,只有一个东西是你不能否认的,那就是我们的赤裸的、最初的觉知,我们称之为本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明白什么叫无上的作者。但是这样的一位无上的作者,不需要去有为、去造作,也不需要修什么法去成就,因为它本来就是完美的,这个所谓的无上之源——觉性本身。这个赤裸的明觉本身,本来就是自圆满的。
“(无上之源说道:)神奇的萨埵金刚,一切胜利者之身、语和意!”他赞叹他的这个弟子啊,这等于是他的第一个弟子,就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法身佛普贤王如来对报身佛金刚萨埵说:“神奇的萨埵金刚,你是一切胜利者的身、语、意!”我们来确认一下原文:marvelous Sattva Vajra, body, voice, and mind of all the victorious ones,这就是在开始赞叹他的这个弟子——第一个讲法、听法的对象,说他是一切胜利者的身语意。什么叫胜利者?你们知道(作为)一位觉者,佛陀有十大名号,其中一个就是胜利者,他在什么事情上胜利了?他战胜了一切的二元的障碍、二元的现象。因为只要我们还处在二元当中,我们就是失败者,我们就是不自由的,我们就是某一种局限的受害者。所谓胜利者,就是大平等的状态,没有主客对立,所以这叫做超越了一切的二元状态。但是,“一切胜利者的身语意”又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我们说过很多次,身语意(的本质)就是法报化三身。所以总的来说这里指的是一切诸佛的源头,其实就是它无上之源本身。那萨埵金刚是谁?这也是他自己的神奇的游戏的示现而已。
“现你已经获得此秘密保障,你是无上之狮子吼。你是领悟大秘密之心意。你是吐露如海洋般的秘密之语。你是具足一切自圆满功德品质之身。你即为诸胜利者之子!”也就是诸佛之子,“如我无上之源一般,是为一切胜利者之子!”所以,觉性的名字各种各样,一会儿是诸佛之母、诸佛的源头,一会是诸佛之子,怎么说都可以。他说you are the so...等一下,...Be the forebear of all the victorious ones,好像有一点点小的错误,我看一下啊。他说的是:你呢,萨埵金刚,是所有的胜利者的子孙,就好比我无上之源是所有胜利者的祖先。所以,这里有一个翻译错误,我无上之源不是胜利者之子。所以我觉得有点奇怪,怎么这么随意。这里改成“胜利者之祖”,之前也说过吧,祖先,不是之子。萨埵金刚是诸胜利者之子、诸佛之子。“遣除一切黑暗,成为一切瑜伽士之师,广传此更深密法,一切密宗之顶严,给瑜伽士们!”就是让他把这个一切密之顶严,那就是大圆满,一切密法当中的最顶峰,让他广传大圆满给这些瑜伽士们。
终于到末续了,一开始是根本续,然后增进续、末续,末续就是要结尾、结束了。“关于禅修之教法”,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萨埵金刚,现在体验此真实状态!不要对无有源头之心意之唯一明点的领悟产生哪怕刹那间的散乱!”所以现在来体验这个真实状态,真实状态就是我们的本觉。不要对没有源头的心意的唯一明点的领悟产生哪怕刹那间的散乱。这个所谓的无有源头之心意之明点,就是说的single sphere of your mind,就是你的心意的这个明点,这个明点指的就是它的真实的层面。因为明点,它的意思英文写的是sphere,就是一个球体,但是实际上藏文叫提累,提累就是明点,明点的一个重要的意思就是精髓、精华。心意的精华是什么?当然就是心的本性。所以就是说这个心的本性是没有源头的,你不要对这种领悟有任何的散乱,就是你要安住在这个真实状态当中,不要堕入到二元状态当中,不要散乱,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在此超越禅修万法之真实自性觉悟状态之中,没有禅修与禅修之对境之二元分别。因此,若你让此自然状态如其所是,无所修,此即禅修”,所以,大圆满的所谓的禅修是无所修的状态。无所修就是发现我们的真实状态或者叫真如状态或者叫实相的状态,就是超越了任何的主客对立的二元分别。所以,你只是让这个状态成为它自己,放松而已,所以这有什么要修的?所以无所修不要理解为什么都不做,然后继续散乱、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放松在你的真实的超越二元的状态当中。
“共同之目标即是此无有源头者”,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你一会儿说无上之源,一会儿又说没有源头,到底哪个是真的?都是真的,因为无上之源本身它没有源头,它就是一切之源,这并没有矛盾。所以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这个无上之源,就是这个本觉。
“若你认识到念头及概念也是这个体性,那么无论在你心中生起什么,无论你思维什么,你永远不会离此无有源头之自然状态而生散乱”,大家看这里说到一个关键的跟我们实修的状态有关的,就是说,只要你认识到你的念头也好,概念也好,情绪、烦恼,包括你的散乱等等,因为这一切都可以叫概念,甚至也可以叫念头,基本上都没有区别。那么只要你认识到,记得我这个课一直重复这几句话:第一件事要认识这个无上之源,你的真实状态,发现它,现量发现它的真实的状态,也就是现量地生起明觉的经验。第二件事就是说,不仅如此,你还要意识到所有的情绪、烦恼、念头、妄想、概念,它的本身,它的实质也是明觉。不仅如此,所有的桌子、椅子、山河大地,所有的众生,它的实质也是明觉。记得吧,我说过很多次这样的话。
这里也是在说同样的话,它说:共同之目标就是发现这个无有源头的我们的觉性,我们的无上之源。但是如果你认识到念头和概念也是这个体性,那没有别的,因为我们的心除了在明觉当中,就是在散乱当中,对不对?或是在二元的念头当中、概念当中,那就是心的所有的状态,对不对?那么无论你在心中生起什么,无论你思维什么,包括你有概念、有念头,你在想这、想那这种二元状态,你永远不会离此无有源头之自然状态而生散乱,这就是我们这个教法的重点、要点。
因为我们很多人,99%的人都是这么认为:明觉是很重要,但是我发现明觉、证悟明觉之后呢,我就要一直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如果我陷入到以前的习气散乱当中、各种的以前的模式当中,我感到无比的懊悔、非常的痛苦,我的心开始动摇,怎么怎么样。有的人身体上有一些疼痛,都是说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儿。总之,我们忘记了自己是什么。
我们自己的真实体性就是无上之源,一切都是无上之源的显现,所以就算你没有一直在这个自然状态当中,你也要知道:你现在产生了一个念头,散乱了,它也是这个无上之源、这个明觉的能量的展现。这样你就不会认为有什么……你散乱到哪里去啊?你没有地方去散乱。比如我现在散乱,我想去玩,我下楼去看电视,这有一个散乱的去处。但是你一旦认识到除了明觉之外,都是明觉的能量的展现,包括看电视、包括电视机。你去哪里?请问你散乱到哪里去?所以你只需要认出每一个当下它都是明觉的展现,这是你唯一需要做的。
稍微散乱一下,你也不要太在乎,你要认出来它也是明觉。那散乱已经过去了,你也不用去懊悔或者是难过,但是你得生起这个真知灼见,就是这里说的:这些念头、这些概念都是同一个体性,除了无上之源没有别的,这是最最重要的见解。除了大圆满没有别的,一切都是大圆满。而且你不能只是停留在你头脑认识当中,你得认出来。这个认出来不是头脑认出来,是基于你那个现量的明觉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无数次的直指,包括我们的“呸”,这个当下我们有一个明朗的觉知,但这个觉知没有分别主客对立,没有一个什么这里、那里,你、我、他,没有这些分别,就是一个纯然的赤裸的觉知,对吧?
我们拍掌、“哈哈”、“嘿嘿”,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声音,做各种斩断。比如说我让你去搬一把椅子过来,然后你走过去搬,突然我说:“停!”这个当下你愣了一下。但是真正明白什么是大圆满的人,他当下只要立刻看自己的心就明白了。我让你搬椅子,现在突然说“停!”很多没有经过这种大圆满训练的人,他就想:“干嘛呀?你折腾我干什么呀?干嘛折腾我,你让我去搬椅子,现在又让我停。”可是训练有素的人就会突然明白了,突然停了一下。那这个当下,我们不需要说这里有个空,然后我们发现是什么知道这个空。当然你可以这么做,我说过了,我们大圆满直指都是用类似的方式。但事实上包括我“啪”(老师拍了一下掌),拍掌的当下,包括我们做任何的这些直指的当下,都有一个明朗的赤裸的觉知,所以你现量体验到它,然后发现一切的念头、概念,包括你对山河大地,包括对桌子、椅子、房间的所谓的凡夫的这种觉察。它的实质,当你看着它的时候,当你直视它的时候,你发现其他的一切都剥落了,消融了。因为覆盖在觉性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唯一一个不是无常的就是这个觉性本身。
不相信你观察一下。比如现在我有一个杯子,对于没有受过大圆满训练的人,无论如何你跟他从早讲到晚,你很难让他明白。用一般的语言,你跟他讲:这个桌子、这个杯子不是在我们的外面。你无法让他理解,但是如果通过大圆满的教法,如果他有兴趣听,他能领悟。比如说我们渴了要喝水,这杯子就很真实,是吧?我们无法否认。但是我们现在继续观察这件事情,我们体验到一个杯子在我手里,这个当下,这件事发生在哪里?这个杯子是对什么而成立的?当然就是我们的这个觉知,除了觉知以外是什么知道?不是说它是一个外在的独立的东西,它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你换一个对象就发现不是这个杯子,换一个主体就不是同样的体验。也许换一些人类是类似的体验,因为人类有共同的业相,发现都是杯子,可你换六道众生,发现他们都得出不同的结论。现在的量子力学的观察也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实有的外境存在,都是观察主体的种种的各种不同的经验。所以与其去观察外境是否是所谓的客观真理、究竟的实相,不如观察观察者本身,这就是无上之源讲的关键:这个体验者本身,这个一切的经验生起的源头,你发现它。
所以我们一直教的一个窍诀,叫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很多人认为这不是窍诀,我告诉大家,这是最最高的窍诀。当然我们很多时候说,这都是窍诀。比如说米旁仁波切,也叫麦彭仁波切,他教的是以心观心,他说有各种各样的禅修的方法,但是以心观心是最殊胜的。以心观心,心的基本的功能是什么?就是觉知。灵明觉知的众生,它的定义就是有这个心,对不对?这个心就是觉知。如果是一个没有对境的觉知,这叫觉性;如果是二元的就叫普通的觉知;还有凡夫的没有任何的思维审视观察的觉知,这个就叫凡夫的觉知。就这三种觉知:本觉,禅修的觉知或者叫二元的觉知(或者保持觉知的这个觉知),还有就是凡夫的觉知。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以心观心来发现,也就是我们说的觉知这个觉知本身。
萨罗哈尊者,他的窍诀是怎么讲的?你们知道萨罗哈,龙树菩萨的上师之一,他说“无散之心自反观”,这是一个重要的窍诀!没有散乱的心,直接反观它本身。所以有的时候只是你不懂、你不知道、你认不出来这是一个窍诀。所谓的窍诀就是直接发现心的本性。为什么说觉知这个觉知本身,或者以心观心,或者无散之心自反观是一个发现心的本性的窍诀?它们有共同的特征:不往外走。就算我发现手里有一个坚实的、真实无比的杯子,但是,是谁在体验这个杯子?所以你发现这个体验者,永远不要陷入到对境当中,而是反观是什么在知道这些对境?然后在这个对境上再去发现它的超越心意识的那个本源,明白吗?这是所有窍诀的根本。就是我一直说有一个总摄一切的窍诀:一切是什么在体验?你说是我的心。好,观察这个心,发现它,觉知这个心、这个觉知本身。其实这些都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事情,大家要明白。
我们继续看。当我们掌握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是说没有散乱,而是说没有地方去散乱,你的见解都知道一切都是大圆满。一开始可能更多的是头脑知道,但是慢慢来,慢慢来,你的明觉会慢慢把覆盖在觉性上面的面纱让它自然地消融。
“因此,如果你领悟到无论你认为禅修为何”,“为何”就是“是什么”。“无论你发现你所处何种之状态,无需禅修的话,那就不会有散乱。”所以不管你认为的禅修是什么,当你是禅修也好,是不禅修也好,都离不开觉性的时候,你不光是头脑这么认识,慢慢地越来越多地处于这个真知灼见当中、这个实相的经验当中的时候,你就发现没有所谓的禅修与不禅修的区别、没有散乱与不散乱的区别。当然这是一个很深的功夫,说起来容易,也许能理解,但是并不容易体验到。一开始,我们能发现这个明觉本身,这已经非常了不起。
“谛听!从我而生之三身上师,向那些执着于戏论禅修之人传授对其最为合适之教授,结果他们认为必须要去禅修。”大多数所谓的修行者都认为要去禅修,总得修点什么,对吧?
(念诵原文 略)所以,法、报、化三身,包括九乘佛法的这些上师,尤其是其中除了大圆满之外的八乘佛法,其实他们都是来自这个本觉的智慧——无上之源。而且这个唯一的上师,也就是无上之源,他传授的是无修之修、无可禅修之教。“超越言诠”,言诠就是语言的解释;智识就是心智层面、心智头脑概念层面、逻辑的层面。所以“此三身之教授含藏其中”,一切其实都是来自普贤王如来,包括显宗的教法。虽然我们会说显宗的教法来自化身佛,金刚乘的外续部来自报身佛,三个内续部玛哈、阿努、阿底来自法身佛,但实际上一切都来自觉性本身。也许以前我这么讲大家无法理解,现在随着讲到这个程度,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了。
“清净无改之觉知之奥明净土无上之宫,也包含了(三身之)天宫。”学习密法的人,尤其是宁玛派教法的人总是看到奥明、奥明,奥明到底是什么?这个词是来自藏文,叫额命。这就是我们以前显宗里翻译的密严净土,密严净土通常我们会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报身的,一种是在化身层面的一个净土。这里当然指的是究竟的层面。
(念诵原文 略)“关于如何找寻此自然状态而无需禅修之教授并不承许‘需要禅修’或者‘无需禅修’此类断言。”承许就是说做出一个什么论断,必须禅修或者不需要禅修等等,不需要这么做。“也不考虑执着于希翼与恐惧,通过戏论概念来想象或者否定之(二元之)心意”,就是说它超越希望和恐惧、超越了戏论和概念,不需要去想象或者否定这二元之心,不是说二元的心意就是要被否定的对象,所以它有自己的独特的见修行果。
我之显现、三身上师,向那些使用概念特性者传授了概念性禅修法。(诸声闻)教授寂止之禅修,(诸辟支佛),则为甚深状态之禅修。”先说这两个啊,因为声闻和缘觉是很相近的,这里用了不同的表述。声闻就是那些亲自听闻佛陀的教法然后去实践的人,包括追随他们的教法,这些主要的声闻弟子的后来的这些人也都是属于声闻众,当然都是小乘的,因为一般来说,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主要传授的是小乘的教法,在少量的情况下,尤其是他以他的报身显现到龙宫、天界传授了一些大乘的教法。很少的情况下,在地球上传授了大乘。然后还在很少的情况下,据说传授了金刚乘。所以呢,声闻和缘觉是他的小乘的主要的弟子,缘觉也叫辟支佛,也叫独觉佛。
那么一个是叫寂止,一个是叫甚深状态之禅修。英文叫the calm state and the deep state,寂止状态和甚深状态。寂止状态,当然就是教止和观,尤其是止。calm state的话,翻译成寂止其实不是特别的准确。其实是寂静状态,可以这么说,因为寂静状态里面包括有止有观,光是说寂止那就是止,就叫奢摩他,没有观。所以这里可以改为“寂静状态之禅修”。后面是甚深状态之禅修,为什么叫甚深状态呢?缘觉佛主要的禅修方式就是觉悟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等等。这就是缘起的十二支,从无明到生死,这就是轮回的各种因缘,所以当他这样不断的去观察、去觉悟的时候,他可以觉悟到最源头,就是无明,当然我们会说是甚深的状态。但实际上总体来讲,一般认为声闻和缘觉他们达到的证悟是类似的,也就是证悟阿罗汉果。有的说缘觉佛也是阿罗汉,但是更加的殊胜等等这样的说法。
“(诸菩萨)教授代表止观双运之无我禅修。”就是大乘的佛教,那就是止观双运,不光是有止,也不光是有观。因为当我们说辟支佛的时候,更多的是跟观有关;当我们说声闻时,他主要是寂静,寂静的话更多的是跟止有关。但是大乘的话菩萨道是止观双运,意味着止观两者都进行。一般是在止的基础上,然后修观。
“(事部之追随者)基于净之概念,将其(自身与本尊)观想为仆从和主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外续部开始,它有这种净与不净的概念,所以呢,自己是不净的凡夫,本尊是清静的觉者,所以他觉得自己是仆人,我们要供养这个主人。
“(行部之追随者)基于见与行之分离,安住在禅观中以期成就双运。”这里校注说了,就是金刚乘的禅观。为什么叫见与行分离呢?因为它的见,实际上跟瑜伽部是类似的,认为我们的本质其实就是本尊。但瑜伽部也是有这种二元的方式,但是不管怎么样,瑜伽部在外续部当中是最究竟的。所以呢,行部它采用了瑜伽部的见解,但是在行为方面并没有用瑜伽部的禅修和行为,而是用的是事部的行为。所以,它有一点分离、有一点分裂的感觉,这是过渡的阶段。
“(瑜伽部之追随者)基于离相之状态,安住于具象之禅观中。(玛哈瑜伽之追随者)基于自心清净,安住于三种(禅观)之放射与收摄。”这是说开始进入内续部当中,他们基于自心清净,就是认为自己的心的本性是清净的,本性是清净的,这时已经开始慢慢的跟我们的大圆满有一点关系。所以我们说,玛哈瑜伽的主要的经典还记得是什么?《大幻化网》。《大幻化网》实际上这些主要的论师们,知道大幻化网的究极或者终极的见解是大圆满,但是他们在实践当中更多的还是只是基于部分的这种见解,并不是全部,所以他们还是这种金刚乘的转化道。
那阿努瑜伽的追随者呢,主要基于因果情景,昨天我讲到是吧,因果情景就是阿努瑜伽认为以空性为因,以智慧为果,所以先要处在空性的状态当中,然后他会显现出这个智慧的果。他觉得有先和后,有因和果,所以还是有一点二元。但是我们拍掌的当下,没有一个因果,这是一个平等的状态,那只是一个赤裸的,没有主客就是平等的。所以这就是他们的方式,阿努瑜伽的因果的这种方式,但是它已经是很高的见解了,因为阿努瑜伽关于基、关于众生本性的认识跟大圆满是一样的,也就是本来清净与本自圆满的不二。但是在禅修方面,它还是先以空性为因,然后以智慧为果,所以所谓安住于光之禅观,有各种光的收放、观想等等。实际上,这个内容的话,玛哈瑜伽也是有的,刚才前面也说了,三种禅观之放射与收摄,就是我昨天说的昌度,藏文叫昌度,放光给觉者、十方的佛,然后请他们加持我们,然后我们回收到这些光、加持以及智慧等等,这就是放射与收摄的意思。
其实阿努瑜伽一样的有这些修法,比如我们的曼达拉娃就有这些昌度,所以玛哈和阿努在修法方式上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阿努瑜伽是刹那观想,因为它有大圆满的见,关于基的见解,他认为:我自观本尊,我不需要慢慢地于空性当中显现莲花、日月垫,然后种子字等等,不是这样的,它刹那间就显现了自己作为本尊的形象,这是跟它的大圆满的见有关系。但修的方面,它仍然用金刚乘的转化道,仍然观想自己为本尊,只是说它是刹那间,但是玛哈瑜伽是非常缓慢的。我说过多次啊,(玛哈瑜伽)观想第三眼都要三年,所以这是非常非常慢的。
所以大家就知道,就算你想修金刚乘的密法,你也不要轻易去追随玛哈瑜伽,因为这意味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前说过要两千六百年,《无上之源》某一章的教授里面这么说的。所以,我们的大圆满教法里面基本上如果说有金刚乘的内容,也就是阿努瑜伽,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内容。
“所有这些皆为戏论”,也就是概念性的禅观,“不能代表我之教法”,所以它一下全否定了,都不是我的教法,不能代表我的教法。“我之教法即此”,是这样的,我的教法,“一切皆为无生清净之禅,无论其人是否禅修。”我们来看一下英文。This is my teaching. All is contemplation它这个禅是来自contemplation,contemplation 是我们说的禅观。All is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purity of the unborn,翻译成禅也是可以的。我们单独说一个“禅”的时候,是表示一个究竟的境界。但当我们说“禅定”,那你要看是世间禅定还是出世间禅定。禅修,那所有的可能都有,禅修是一个最广泛的词。所以他说,无论他是否禅修,一切都是无生的清净的禅观或者禅,这就是最究竟的境界。
“一切现象万法皆为禅修之‘对境’,不受具体方法之限定。”all the phenomenon of existence are the“objects”打了引号的,所以这个中文也打了引号,“对境”,打了引号的对境,without being conditioned by particular methods,所有存在的现象都是禅修的对境。那我们来看看“任其如其所是,此即禅修!”这里可能有人会想,我们不是说无上之源的所谓的这种修行是没有对境的修行,为什么这里说对境?它是打了引号的。也就是说,大圆满觉悟的阶段,一定是有这么几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其实我讲过很多次,一开始你得认出自己的本性。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本性是唯一恒常的东西,其他都是无常的。然后,这个时候你发现这个明觉、我们的心的本性,它是一切的体验者,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打一个引号说:“我是一切的体验者,明觉本身、心的本性、无上之源是一切的体验者。”既然说体验者就有被体验者,对不对?所以打个引号,为什么打引号?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对立,所以一切的外境,对于大圆满-心的本性来说,不是一个对境,如果你要打个引号可以。因为它是一切的体验者,就是自己的能量的扩展,明白吗?就是它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就好像昨天我打比方说,实际上太阳和太阳光,有的人会说太阳才是明觉,打个比方,他说太阳发出来的光不是明觉,那不是这样的。太阳光是太阳的品质的一部分,是不是?你不能说太阳光不是太阳的一部分,你可以说太阳光是太阳的一部分。但是,当你非常局限地认为,我只认天上那个太阳才是太阳,太阳光不是太阳,这是非常较真儿或者说非常二元的行为。太阳的光和热是太阳的一部分。
另外一个比喻就是大海。大海会掀起波浪,掀起波浪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波浪那么高啊,大海本来是很平静的,但实际上这都是大海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有一些因缘,有些助缘,刮起了风,所以有海浪,但是海浪不都是大海的一部分吗?同样的,我们的明觉、我们心的本性,好像它在体验一切作为一个对境:啊,我体验到这个房间。但实际上我们之前做的种种的引导只是说,当你观察每一个桌子、椅子、房间、人我众生,你发现所有东西都可以剥开。这也是中观应成派为什么说所有的都可以破掉。因为你只要立一个,你只要认同、你只要承许一个东西,比如说这是一个人,那这个人在哪里?然后你就分析。分析,剥开来没有,唯一的一个就是你的觉知,没有别的。
我不知道这么说大家听明白了吗?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说,这个对境是打引号的,没有一个对境。所以很多人就是在我们做引导直指的时候,就不明白:这个以心观心不就成了一个对境,一个主在观察一个客吗?当你这么用头脑去想象、思考的时候,当然,因为在头脑思考,二元逻辑,语言当中都是二元的,没有办法拽着头发从地面上飞起来,不可能的!是不是?你在这个局限当中,你在这地球的引力当中,你怎么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不可能的!明白吗?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发现它——超越这个心意识层面的、逻辑的、语言的层面的实相,这才是这段话的真实的含义。
“谛听,因为此‘无修’之秘密开示指的是超越言辞概念之真实含义,事实上,过去之普作王从未传授过一法,未来之普作王将不会传一法,现在之普作王亦是如此。”所以很多人就联想起释迦牟尼佛说过的,佛经里面不是也有类似的话嘛:若有人说我说过一法,那就是谤佛,等等这种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呀?明明佛陀说了那么多法,为什么说:你现在说我说过法,那就是谤佛。为什么说普贤王如来没有传过一法?你说的一法到底是什么概念?因为我们凡夫、没有觉悟的人,所谓的传过一个法,他传过一个什么大乘的教法,传过一个金刚乘的教法,传过一个大圆满的教法,但是从最深的实相的层面来讲,还不都是他的能量的展现这种游戏嘛。他没有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一个永远停留在一个时空当中的、一个真实的、一个固有的东西。没有,不存在这样的东西。因为在二元的层面才会有一法这个概念存在,明白我的意思吧?超越了这个概念没有一法可依,胜义谛当中无一法可依,没有一个概念是站得住脚的。所有的概念,只要你去分析、只要你去观察它,它都土崩瓦解了。
(念诵原文 略)就是说如果不在实相的层面,我们在语言的层面去辩论说:“这个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就是立这样一个观点,否定另外一个观点,有破有立等等,说究竟的状态应该是有修的,应该是无修的等等。只要你在这样的二元的层面讨论,就算我们说大圆满从究竟的层面讲是无修之修,但只要你在二元的头脑的心意识的概念的层面在讨论这些,都是远离这个真相的,这就是他这里说的意思。这就像与空气搏斗一般,没有任何意义。
“此无有真知之散乱状态既不能被定义为‘具体的’,也不能被定义为‘非具体的’。因为它超越一切限制而且‘超越限制’之概念,它不能被限制在‘修’或者‘无修’之局限性之定义中。”所谓具体的、非具体的英文是concrete。准确的说,翻译成真实的意思。不仅仅是具体。不能说是真实或不真实,这种语言逻辑的层面都是可以找到破绽。所以,在语言的层面你也不能说“修”或者说“无修”。
“谛听,正如对我、一切上师之师、无上之源一般,不可能使用‘修’或者‘无修’之概念。因此你,萨埵金刚,你们这些安住在此真实含义中的修行者也一样,努力住于此状态之中!”什么状态?超越了二元的状态、无上之源的状态、明觉的状态。
“谛听,无上之源、三世之上师,从未定义过此清净圆满识之状态并说:‘它即此!’”它是这样的,意思是说It is this,它是这样的。“现在也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这样做!”这就是像我们说的“说似一物即不中”,就是说,没有办法去说觉性是这样的、是那样的,没有办法讲,语言没有办法能够表达出来。当你立这么一个见的时候,总是可以被找到破绽,所以无上之源不会立这样的一个定义或者做这样的承许。
“当其人领悟到无见可修时,在修与无修之间改变就是平常。”什么意思呢?当我们真正领悟到我们究竟的实相的状态没有一个见,只是我们的本来状态,没有一个要去见到、要去怎么样证得的一个东西,只是我们的本来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还是在修持的方面、实践的方面,总是在这种修和不修之间偏差、摇摆。因为究竟来讲不是用修的,是不是?只是发现这个真实状态,然后放松地的安住在这个状态中而已。你如果在这个语言的、二元层面一直在说“是修还是不修”,其实都跟这个状态是天壤之别,因为你在语言状态、逻辑思维的层面、二元的层面来说修与不修,根本不是我们说的所谓的实相的状态。
“当其人领悟了无上之无生状态时,甚至不再会有有误与无误之概念。”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71章,关于见和真知状态不可分离的章节”。见,就是我们的所谓的这个view,见解、见地。我们说过大圆满见就是我们的无上真知,我们的赤裸的真知,我们的本来觉知,这个纯粹的知,它是不可分的,这就是大圆满见,这就是心的本性。
我之显现之三身上师,只要他们还在具有概念特征之道上,区分‘持’与‘不持’[誓言],由此他们教授说:需要遵守主要与次要的戒律。
谛听!从一开始,我、无上之源,即为自然之状态,因此,自性超越主客二元,凡以此方式领悟万法者甚至没有守与不守(戒律)之概念。”
这就是我们很多很多佛教徒都需要领悟的一个方面,就是说戒律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待?《无上之源》课程当中我已经反复讲到,这里可以再次提一下。根据不同版本的描述,释迦牟尼佛在临终圆寂前的最后一句话说“以戒为师”等等,也有别的版本的说法。但不管怎样,我们都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教言:要以戒为师,要很重视戒律。由此很多人就在想:凡是那些说不要戒律的,都是邪魔外道,都不是佛说的。但你要知道,佛所说的有了义与不了义,不是说佛所教授的所有的教法、所有的弟子、所有的受众他们都必须遵循千篇一律的戒律或者说遵循千篇一律的教法,他们有千篇一律的见解,不是这样的。小乘有小乘的见解,大乘有大乘的见解。
根据很多密续的说法佛陀还教过金刚乘,比如说密集金刚、胜乐金刚、还有时轮金刚等等。那这些续部的主要行为方面的对境并不是戒律,而是誓言、三昧耶,所以很多人无法理解,他就把三昧耶翻译成三昧耶戒。但三昧耶不能翻译成戒,因为在梵文完全就是两个词。我说过很多次了,戒律梵文叫维那亚Vinaya,就是不可以做什么,这叫维那亚,禁戒、戒除嘛;而誓言是叫萨玛雅Samaya,是发誓承诺,是一种主动性的,我承诺我要不断地净观一切,不断地念诵本尊咒等等,誓言里也有一些被动的要持守的一些规矩,但是最主要的是它的主动性。所以三昧耶是更加的主动,戒律是被动的,所以你不能把它(三昧耶)翻译成戒。
很多的翻译就是以讹传讹,当所有的人都已经念得很顺口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改变它。就像我们的汉语里面有些多音字、错别字,大家都这么念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改变了,明白嘛?比如说“不搭噶”,有这个词吧?字典里有这个词吗?没有,都是“不搭架”,但都说“不搭噶”,好吧,我们都这么说,这就叫以讹传讹,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所以翻译也是这样,大家都翻译成三昧耶戒,好吧,我们也翻译成三昧耶戒。但实际上我没有,我都翻译三昧耶或者翻译成誓言。
所以这里就是说,对于大圆满来讲,无上之源说,因为我无上之源是自然的状态、本性的状态,超越了主客二元,所以既然不是在二元状态,哪里有一个守戒?守戒是什么意思啊?我不可以做什么,这就是戒律。我不可以杀生,我不可以邪淫,我不可以妄语等等,这就是戒律。所以你要明白,当你传授一个直接安住在本性的教法的时候,它跟戒律并不是很相应。当然,有的人身语意不是整合得很好,或者说不是融摄得很好,那就是说,虽然他可能领悟到了大圆满,但是他有严重的烟瘾或者酒瘾,他有的时候可能也需要受一个什么戒。他跑到上师那里说:“啊!上师,我发誓,从今天开始再也不抽烟了。”上师也配合你:“好!你记住你的戒律哈。”因为你已经在上师面前发了一个誓要守,有一个戒——不饮酒或者不抽烟,好吧,那你就会挺重视这件事的,慢慢它就帮助你超越了你以前总是被烟酒所束缚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就算有的人已经修了大圆满,有的时候有必要你还是应该去做。否则你虽然明白一点大圆满,甚至有了明觉的经验,但是你一遇到酒你就走不动路。对不对?或者说有的人有各种各样形式的局限,是吧?有的人不是酒肉或者说烟酒,有各种各样的执着,这个时候也有可能需要戒律,所以看情况。
大圆满没有任何的局限,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说千篇一律,也不是说你必须去受戒,没有。只是说看你自己的状况,需要怎么做。当一个人非常没有自律性,非常非常地依赖这种外在的强制性的东西,戒律就对他很有用。当一个人很有觉知,他受这个束缚的时候,他能觉察到,慢慢他就能超越这个东西,他不需要特别的戒律去帮他,明白吗?
(念诵原文 略)对无上之源来说,它根本没有一个对境,所以它没有一个对治,所以这样的誓言不可能被违反。“因此它并非必须专门护持之物”,这个“它”就是自圆满状态之誓言,不是一个要护持的东西。包括我们说的“无有、平等、唯一、圆成”,大圆满誓言的八个字,就是四个词。那么从本质上来讲,它就是我们的觉性状态,从本质上来讲,它也不可能被违反或者损毁,因为我们的明觉永远不可能被损毁。当然这是从最深的层面来讲,但从相对的层面来讲,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我们应该尽量安住在这个誓言当中,尽量安住在明觉当中,这样对我们的实修是有帮助的。
“只有此不因概念思维而无改之真实纯然觉知,才能通向此根本含义。因为在明觉之无生状态之中,法身只有一味,我超越了‘入’与‘不入’其中之限制。”所谓的一味,一种味道,也就是平等的,所以当然超越了入与不入。
“谛听!萨埵金刚,体悟此真实状态。若非此纯然觉知之秘密状态、根本体性升起,否则即使熟谂言辞与定义也将不能遇见我之教法。”这个前后连接不是很自然,如果有了“若非”就不要“否则”;如果有了“否则”就不要“若非”,把否则删掉。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明觉的状态、根本体性的状态升起,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发现了明觉,安住在明觉当中,就算你对大圆满的言辞、见解、定义、词句、名相很熟悉,那你也不能遇到我的教法。所以,大圆满不是纸上谈兵,大圆满不是讲一些理论,讲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体验。
“从一开始,于其中无‘誓言’可守之无上状态遍及一切且无需被守护”,无上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明觉、我们的觉性,纯然觉知遍及一切。有的人就把明觉理解为好像一个什么神奇的存在,它遍及在所有的事物当中。不要这样去理解,因为当你这么理解,仍然是二元的理解。你应该这么理解:不是明觉渗透到每件事物当中,而是一切都显现在明觉当中。不要搞反了,很多人都是颠倒的见解。有的人说《声应成续》“遍在一切之声音”,然后他就说明觉就是遍在一切之明觉。“遍在一切之明觉”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但是你不要理解为明觉好像空气一样,它渗透到所有东西里。所有的东西不是真实的,它只是明觉能量的展现,所以你怎么能说明觉在它们里面,而是一切在明觉当中展现,一切在本觉当中、心的本性当中展现,这才是正确的见解。
“从一开始,于其中无‘誓言’可守之无上状态遍及一切且无需被守护,若非其人获得体验觉受……”看一下这个词啊,我一看“觉受”这个词我就保持了警惕,unless one’s experience,是体验嘛,他一定要说觉受。为什么我特别注重这个词啊?“觉受”这个词在大圆满同修会的语境当中指的是身体层面的体验。能量层面的体验叫明性,身体层面的体验叫觉受,心意层面的体验当中最重要的叫空性,这就是身语意三门当中最主要的体验或者叫经验。这里英文是experience,就是体验或者经验的意思,所以不要轻易翻译成“觉受”。看到“觉受”立刻我就想是不是在说身体层面,这里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身体层面。所以大家用词也尽量准确一点。
昨天就有人提问明觉的觉受是怎么样的?首先,明觉它不是一个心的对境,怎么能说它一定有某种觉受、某种体验呢?但是,从经验的描述的角度来说,明觉可以有一些特征,那就是无分别的觉知。它没有主客对立、没有对境,但是又有一个纯粹的知、单纯的知。它没有知道什么,它知道了一切,但是它并没有陷入到某一个具体的事物的知当中,它不是在知道一个墙、一个众生、一个什么东西,而是一个知道本身。所以所谓的明觉,它不一定会有什么样的觉受,也可能会有空、会有明、乐,但不是用这个来判断是不是明觉,对吧?但是我们可以说,它有两个特征,就刚才说的,你可以说是空、空明不二,可以这么说,但不总是有某一种具体的感受。所以这里说“若非其人获得体验或者经验,否则任何其他守持‘誓言’的方法都会变成不治之症”,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体验、经验的话,这个就会变成问题。
(念诵原文 略)“当一切现象被作为自身本体而藉由明性被掌握,其人超越了知见之戏论与有关无上之源圆满显现之无明!”这就是说一切的现象呢,都是作为自身本体,就是自身本质而被体验。我看一下,这段翻译上好像有点问题。Through clarity as the self-arising essence,他翻译成自身的本体,也可以。自身的本体通过明性来掌握。你们知道我们的明觉,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明性,但它是没有二元对立的明性或者叫完美的明性、本自圆满的明性。所以,一切现象都处在这个究竟的明性当中的时候,那么它就超越了知见的这种概念,
(念诵原文 略)这个之前我们也说过了啊,虽然我们大圆满教法当中不拒绝任何的修法,是吧?显宗、金刚乘什么都可以。但是,如果说纯粹的大圆满,比如说原始的纯粹的大圆满教法,关于无上之源这样的教法的话,那就是最最纯粹、最最直接、最最究竟的。那么这样的知见和禅修当中,这意味着我们只是安住在这个所谓第一义谛,也就是所谓的无上之源的明觉当中,身语意不用去管,对吧?我之前也是这么说的,不用太去在乎,只是放松而已。就像我每一次阿底上师瑜伽直指之前说:先安住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哪里身语意不放松的地方,尽量让它放松下来,不用去管它,对不对?然后我们开始直接引导。我们也不会像外续部那样去观星星啊,今天是什么什么星相啊,什么吉祥月、吉祥日、吉祥时啊,日食大家都来修法呀,夏至啊大家都来修法,等等,这些都是来自外续部的传统。我们可以这么做,但是这不是很重要。对于无上之源来说,不在乎这些,所以连手印密咒也不在乎、也不观想,也不需要观想。
那有人说,你的阿底上师瑜伽不也是先观吗?没错,所以这就不能叫最直接的方法。我以前也说过了,我说阿字这个方法其实还是……我不是说了吗?第一步观想明点白阿,第二步放松,第三步反观是什么知道这个状态,是什么知道这一切。一二三了,当然是有一点复杂了,是不是啊?当然可能比较成熟的人、修行者,就是所谓根器比较具足的人,可能两步都已经发现了,不用第三步,因为当我说完全放松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发现到那个不言自明的纯然的觉知,不用再去特别的说是什么在知道这个。但是,无论如何,阿底上师瑜伽要观想这个、那个,跟这里就不太一样,是吧?
它说没有什么要观修的。观修就是观想的意思吧,我来确认一下这个原文当中是怎么说的。I do not visualize anything,我不观想任何东西,这里观修就是观想的意思。也没有手印也没有密咒,这是我们说的外续部的三密嘛,手做手印、语唱密咒、心做观想,这是三密相应,这不是无上之源的方法,它也没有什么誓言、不誓言的界限。所以基本上就是在讲佛的境界,没别的。
“[72.说明行者不可偏离见和修的章节]。”
我乃无上之源,因为我之状态超越思维之对境化,它绝不可能成为禅修之物。”禅修之物,就是禅修的对象的意思。它本身就是超越思维,不是一个对象,所以它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禅修的对象。
(念诵原文 略)这个刚才已经讲过了。因为它是自生的,所以没有因,也没有缘,所以它不是因缘法。记得:觉性不是因缘法、不是缘起法。所以,在显宗当中有些人他只在他的这个层面当中了解,他了解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有限的层面当中。他总是说一切都是缘起的、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是业力。他不知道有所谓超越因果业力、超越缘起的层面。这里就是说了:我没有因,也没有缘。因和缘这个词要区分一下,因一般是主要的,缘是次要的,所以叫主因和助缘这两个词,如果在相对层面,你得分别一下。
所以追随这些努力的方式的人,见不到我。大家要引起高度的注意,你是不是这样的人?你是不是在追求一种努力的方式?你是不是在追求一个造作的方式?你是不是总是处在这种放松的坦然的状态当中?就算你没有,你是否知道这样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你还不知道,意味着你离大圆满真知灼见还很遥远。你认为要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出一些因缘,比如念很多的咒,很多的祈请上师,很多的这个、那个。制造出来这些因和缘,完了我就证悟了大圆满。啊!对上师的信心,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大圆满都这么说,这些东西这(无上之源)里面没有提半个字,因为这些都叫因缘。它完全是在讲我们自己本有的状态,发现它。所以你只需要放松,你只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引导、这个现量的经验。上文当中已经提到了不能只是头脑语言逻辑层面知道了解,而且是要现量地、真正地认识它,非常简单。
(念诵原文 略)“当思维显现为此无生者,其人成就一切事业而无需做任何事情。”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功德,就是他的思维慢慢的呈现出无生的状态,就是说很自然的一个状态,没有什么造作,那么他的事业就自然圆满,不需要特别做什么事情。
(念诵原文 略)“当心与心所法”,第230的注解有说什么是心所法。心之所法或者因素叫“塞炯”,属于行蕴。就是心的一个对境,所以叫做心所,它在五蕴当中被划在行蕴当中。行蕴的话,不仅仅是行为,行蕴的行,更多指的是造作的行为,知道吧?就是说有一个不断的造作攀缘的行为。
所以,这里说“当心与心所法与此无改之自然状态亦即觉者之状态中生起,如果其人有能力保持在此无生状态之中,则一切与努力造作相联之念头都可以被克服”,所以,不管有没有念头,有没有心和心的对境生起,他只要能够处在这个无生状态当中。或者说生起了一个念头,这已经不是无生状态了,对不对?但是你仍然可以认出这个念头,然后继续安住在这个当下,这已经就融摄它了。所以,只要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一切的和努力造作的攀缘散乱相关的念头,都可以被克服。
(念诵原文 略)“萨埵金刚,体悟此自然之状态!不要修正身,不要控制诸根,不要约束语:无有可造作之事。无论心转向何处,让其处于无间断之状态中!”我来看一下这个词,凭着多年的这种翻译校对,有的时候我读一下,我就知道有些地方翻译得对不对。“remain in the unaltered natural condition”。这个的确是翻译上的错误,不是无间断的状态,让其处于不被扰动的状态,就是说,无扰之状态这个意思。因为无间断好像没有这个意思,所以是无扰之状态,或者说不被扰动的状态,不动的状态也行。所以它这里的要点就是不去修正身;不要控制诸根,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不用约束语;无有可造作之事,等等。这当然是已经在一定的境界或者一定的成熟程度了。可能从一开始我们会说,我们身语意应该寂静,然后放松,然后进入教法。但是这里面讲的不是在初学者的这个状态。
(念诵原文 略)“谛听!在此超越努力之自然状态之大乐中,不要涉及身、语或者意,不要修正它们,也不要将其导向一个目标。”所以,在我们的本觉当中不要去管你的身语意,不要去涉及到它,也不要去修正、调整修饰,也不需要让它们去做这做那,就是导向任何一个目标。就像我以前说的一个词sacred neglection,也就是神圣的忽略,忽略你的身语意。神圣的忽略意思就是说处在这种清静的自然的状态当中,忽略你的身语意,让它处于它们自己的状态,不要去打扰它们。这样的话,它们就更多地处于它们自然的状态,更多地融入到它们的本初状态。
身语意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不同层面的二元状态的体现,身体就是一个最大的、最顽固的一个二元状态的体现。语是更次之的,心意是最轻微的。所以南师说融摄意是最容易的,发现它当下就可以融摄,融摄语可不容易,融摄身那就难上加难。所以反过来,你看那些显现虹光身的、显现大迁转身的,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显现,对不对?因为这个是很难很难的!所以在这里就说不需要去管它,但前提是你已经处在这个明觉当中了。假设你的身语意从一开始,比如说你腰疼,你的能量层面很紧张或者心意很执著,那你从一开始就要放松,让你的身语意寂静放松下来,然后才能进入明觉。你不要以为从一开始你就不用管身语意,不是这个意思啊,千万要联系上下文来看这个教法,不能断章取义。
有很多人进来听课,听了一耳朵,说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要听我整个在讲什么。所以当你这么断章取义的时候,也许不是你有意这么做,但是你只是听了一小块,你不知道整个他在说什么的时候,就很容易你就开始你的错误的结论,甚至你开始评论,开始有情绪等等,甚至到处传,说他怎么怎么样,这就叫做诽谤啊,根本没有这样你就乱讲。
“不要被任何念头所困,抛下一切概念:保任在自身智慧之法喜中。此即自身清净光明之状态、无上之源状态之修行能力。”无上之源的修行能力是怎样的?就是保任在自身智慧的法喜中。“保任”这个词来自禅宗,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一开始已经明心见性了,然后是保任,就是说尽量的保持这个状态,最后就达到任运的状态,所以就是三个阶段。在这里就是说能够尽量保持在这个自身智慧的法喜当中,抛弃概念和念头,这就是无上之源的修行能力。
“萨埵金刚!体悟此自然状态!为入此无改之自然状态,无需逻辑因明,也无需任何修正之对冶。”你看,逻辑因明都超越了,也不需要任何对冶之法。“保任在无改任何之物之真知中!”不需要改变任何东西,只需要发现真相,放松。
(念诵原文 略)
“[73章 说明如何无造作与寻求地安住在‘如其所是’的状态中的章节”。我们之前说过什么叫“如其所是”哈。
萨埵金刚!体悟此自然状态!我、一切上师之师、此无上之源,传授了本体不可被创造:这意味着此自然状态超越中央(本尊)与次要(之坛城本尊)之区分。”这就是金刚乘的概念。金刚乘,我们会说,比如说我观想曼达拉娃的坛城,我自己观想自己变成了曼达拉娃,它代表佛部,然后前面金刚部、宝生部、莲花部、事业部,这叫五方佛坛城。通常我们会认为佛部是最主要的,它代表出世间的事业,东南西北代表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但是在大圆满无上之源的最究竟的见解当中,这个自然的状态超越了这种区分,其实主要的本尊和次要的本尊,或者中央的本尊和四周的本尊没有区别。因为你有一个核心,有一个主体,所以就有客体,有主次,不平等就是这个。当没有个体性、没有这个我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概念,所以金刚乘的这种五方佛坛城的概念,仍然有可能在一些时候生起一些我执的可能性。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概念本身的问题,这是行者自己的误解。
“谛听!当其人清楚地掌握了纯然觉知之无上状态,此领悟之无上智慧便可让人获得超越努力造作之本体。此正是无上之源之坛城。”第一次在这个书当中提到了无上之源的坛城,实际上意思是一体的,这个词的话第一次出现。无上之源之坛城,坛城就是一个层面的意思。所以,当他清楚地掌握了明觉,领悟这个无上智慧,就可以超越造作,这个状态就是无上之源的层面、它的坛城。
(念诵原文 略)然后重复同样的话。
“谛听!此即无上之源、一切上师之师,如何在语之坛城中显现出本体:一切生于无生之究竟层面之可听闻之法皆为超越言诠之语之本体。”超复杂的一句话。总的来说,它在这里是说,身语意这些坛城是怎么样从我“无上之源”显现的,因为身的层面的话就跟物质的层面有关,语的话就是跟能量层面有关,意的话就是跟心意层面有关。
然后下一段,“谛听,此即无上之源,一切上师之师,如何在纯然觉知之坛城中显现出本体:一切念想与概念都被体悟成无生之无上之源自身。”所以,在这里呢,身体这些物质的层面,语能量的层面,包括气脉的这些层面等等,包括语言讲话这些都是叫语的层面。实际上,它的本质都是无上之源自身。包括心意的话,具体显现就是念头啊、概念等等,都会被领悟为无上之源本身。所以,不管是身和语、意的显现,都是可以这样发现它的真相。
(念诵原文 略)所以这个身语意呢,实际上就是我们本来状态的三种坛城、三个层面。说白了,就是它的三种游戏,游戏的三个方面,也可以这么理解。
(念诵原文 略)所以所谓保任在这个坛城也就是保任在这个明觉当中,放松心意的话,你就会处在我的状态之中。
“过去之普作王成就其目标而保任于此自然状态之中;现在以及未来之普作王亦然。”所以这里已经一再提到了所谓现在、过去、未来的普作王,什么情况?什么意思?普作王就是普贤王如来,过去的普贤王如来、现在的普贤王如来、未来的普贤王如来,莫非是一个而已?都是一个!因为过去、现在、未来只存在于凡夫的境界当中,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安住在这个觉性状态。包括我们显宗会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说你们都是未来佛,我是已经成佛了,过去还有贤劫千佛。如是未来、当来佛。所以,从甚深的内意来说啊,其实都是如来而已,而且光是说都是佛,都不是最究竟的说法,都是这个无上的源头,都是觉性。因为当你说都是佛的时候仍然有这种个体性,这个佛、那个佛。有的人就开始有分别心了,像某一个著名的某某气功,说什么有主佛、男佛、女佛,然后怎么怎么样,但实际上佛就是完全觉悟的意思,完全觉悟的意思就是不存在个体性,不存在你和我,那哪来的大佛、小佛、男佛、女佛?什么主要的佛、次要的佛,不存在!所以,当我们说三世诸佛的时候,我们要了解他们都是同一个觉性,也就是无上之源,所以无上之源为什么它说是究竟当中的究竟,就是这个原因。
“[74.如何说明如何安住在根本义中的章节]”
萨埵金刚,体悟此自然状态!当其人清楚的掌握了此纯然觉知之无上状态,他就不再依靠灌顶而进入与概念特征相联之大乐觉受。当领悟生起,其人自然保任在此非戏论之状态之中。”所以,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能够清楚地掌握明觉的状态,他就不再依靠灌顶,不再依靠各种觉受。因为很多人总是在说各种体验,这个觉受还是体验的意思,总是说要空明乐这种体验,然后各种光,尤其金刚乘强调各种净光、明增德或者叫现增德、白红黑这些三光。他们认为这些东西特别重要,但实际上当你明白了明觉本身的时候,这些都是皮毛,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这些都是明觉生起的状态,你要了解,所以叫根本体性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时候要什么灌顶?灌顶就是为了获得这些体验。身体的层面叫宝瓶灌,能量的层面叫秘密灌,心意的层面叫智慧灌,超越身语意的二元状态的叫句义灌或者第四灌。其实都是为了第四灌,第四灌的究竟内义只有通过无上之源的大圆满的方式才能够被利益。
“谛听!在领受无上之源之灌顶加持后生起的纯然觉知中”,这里还是用“灌顶加持”,我来看一下,232页,这是第74章。它的英文是说empowerment,empowerment可以说是灌顶,也可以说是加持。所以,这里他比较保险地两个词都用了,“灌顶加持”。你们知道灌顶当然是一种加持,但是它不仅仅是一种加持,比如,有的时候我们一些人去见上师,上师摸摸顶啊,结个金刚结啊,念个咒啊,这都是一种加持。但是灌顶不仅仅是这个意思,灌顶主要的意思是赋予你修行的一种潜能,并且给你介绍这个修行之道。比如说给你一个观世音的灌顶,千手观音灌顶,那么这意味着这个时候观世音成为这个本尊,就是报身佛。你得到了这个灌顶意味着你进入了观世音坛城的层面。坛城就是一个层面的意思,意味着你成为观音本尊的眷属。你依靠上师的灌顶,他授予你旺、陇、切,也就是灌顶、口传(仪轨经文密咒的传承)以及引导你怎么修的讲解,通过这三种传承,并且通过灌顶的加持,你有这种修持生圆次第的潜能、潜力、可能性,然后介绍这个完整的修道,这才是灌顶。
南师将灌顶的含义说得非常的圆满、非常的清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灌顶到底是什么,以为就是吃一个什么东西,喝一点什么东西,然后得到了一个神秘的加持,然后叮叮当当的敲了很多法器,念了很多咒,结束了,就知道是一个加持,别的是啥完全是懵的状态,很多人是这样。所以我们现在要明白,这是所谓的灌顶。
但是在这里,它这里说“无上之源的灌顶加持”,这个翻译不是特别的准确,就说加持就好了“empowerment”。因为我们说明觉力灌顶,我们也会说灌顶,但是我们知道,真正懂大圆满的知道,明觉力灌顶不是任何的一种跟金刚乘灌顶有关的东西。没有关系,只不过是为了随顺金刚乘的这种习气,管这个叫明觉力灌顶。明觉力灌顶完全就是帮助你认识到心的本性。我在讲《无上之源》当中,我进行无数次的明觉力灌顶。无数次,每一次拍这个掌,都是,只要你听懂了,就是。很多人就把这个灌顶想象得很高大上,所以他根本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大圆满不需要灌顶。因为我刚才已经讲了,灌顶是跟本尊有关的,进入这个修行之道、成为这个眷属,成为这个坛城的一部分,给你一个身语意的加持,赋予你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可能性。
什么叫可能性?种了一个种子,就这个意思。比如说上师给你头上灌一点甘露水,这个就是宝瓶灌,给你身体层面一个加持。有的时候,他拿着朱砂粉在你额头这里点一下,有的时候拿朱砂粉在你胸口抹一下或者喉间抹一下,是什么意思啊?额喉心——身语意三门,这都是相关的。朱砂粉是常用的灌顶的一个法物。有的时候是用比如狮面空行母的月刀碰触一下,这是跟语灌顶有关的等等,有的时候是跟意灌顶,就是智慧灌顶有关的。但是没有哪一个灌顶能比第四灌重要,因为这一切的灌顶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第四灌所指向的究竟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地方就是“无上之源的加持”就好了。你可以说加持,因为的确有这种所谓的明觉力加持,当然是有的,但明觉力的加持并不是通过一种神秘的能量的加持,我们并不否认一个证悟者、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给你讲法的时候,能量层面当然是有作用的,因为他的心意总是处在真实的、究竟的状态当中,他的能量场已经改了,他的身体甚至也在慢慢的变化。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安住在明觉当中,我们身语意都会变化,一定的。但是越粗大的层面变化得越慢,刚才已经说过了,越难融摄,就是这个原因。越细微的层面越容易改变,越容易融摄。所以,在这里呢,就是在你领受了无上之源的加持之后生起的纯然觉知,这个加持并不是身语意层面的一个神秘的能量啊,怎么怎么样。很多人关于加持都是这样理解的。最大的加持就是让你明心见性,没有哪一个加持比这个更重要。因为已经明白了你自己的本性,什么叫本性啊?你的根就在这儿。你的根已经被你自己掌握了,那就是你,你就活了,你就获得了永生,就是这个意思。永生不是说身体永远活着,而指的是证悟了无生,所以才叫永生,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凡夫的生。
这就是所谓的领受无上之源的灌顶加持,这里指的就是明觉力灌顶,或者叫做直指心性。之后升起了这个纯然觉知,“色法以此……”色法就是各种现象,在这里翻译成色法,其实不是特别正确,我再来确认一下啊。material phenomenon就是物质现象,翻译成色法,可以。“色法以此无改之自然状态而显现”,就是说,比如我们在获得了直指心性当中,之后如果我们这个经验非常确信的话,非常清晰、非常纯粹的话,没有太多心意识的干扰,那么任何的物质现象的显现,它也不再是一个……我现在看这个杯子已经不是杯子,就是有这种感觉,就像禅宗说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他已经呈现为觉性状态,因为没有一个外在真实的杯子,固有的、永恒的存在,所以我们实际上这个时候指的就是这个明觉的状态。就是在色法的层面,也仍然在持续这个意思,所以叫“无改之自然状态而显现”。也就是说,杯子也是我的明觉的一部分,就是这个意思。“此即不依靠因缘之通往涅槃之无上之道”,也就是说,这就是所谓的不靠因缘而证悟涅槃的无上道这个意思。
(念诵原文 略)“当超越修与不修之(二元),就不再有对进入禅观状态的希翼,也不会有对出此状态之忧虑”,就是离开这个状态的忧虑,“所以一定不能有‘进入’此平等状态或者对此进行禅修之念头。无需领受灌顶或者获得一个悉地”,也就是成就,“一切无改,其人安住在此无上之源之状态中”。不需要灌顶,不需要获得某一个成就,只需要安住在这个无上之源的状态。
“谛听!我乃无上之源之师,自身之本体并非禅修之对境:智慧之明性不可通过努力造作而得。”总是在强调这些被强调了无数次的事情。好了,今天晚上就先讲到这。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大家辛苦了!坐了两个小时,很不容易。我很少遇到这么专注的听众,因为我发现你们没有制造什么噪音,也没有人坐立不安,这很难得!说明你们听进去了。我们现场有十几个人。你们现场的同修有没有要提的问题?网上的同修有没有要提的问题?
“能讲一下增进记忆和去除障碍的五大元素净化密咒的读音和念诵修法吗?”这个可以讲,(五大元素净化法咒 略)这就是五大元素净化法,如果你没有记住,重听录音。
“你也想来现场。”来吧,你在寺庙呆着,你怎么来?他们是来中心上课的,然后突发奇想要来我家看看。
“老师,我们在平常当中,努力处在这个觉知当中,慢慢能发现明觉吗?”不一定,你看南传佛教的人一天到晚在保持觉知。“啊,我在觉知我在拿杯子,我在觉知我端起了杯子,我觉知我在喝水,我觉知我喝下去了”,这就是他们主要的修行功夫。做什么当下都打了一个标签“我在做什么”,但是这个不等于明觉。因为没有直指,没有直接引导,你很难发现这个状态。明觉状态不是在心意识层面,而这些“我在做什么”都是在心意识层面,都有一个主客对立。“不是,这个觉知是处在不打标签的觉知当中。”你不能称之为“我在努力保持”。它跟努力没有关系,你努力就无法处于明觉当中。因为它不是一个对象。恰恰相反,把你的努力放下,完全放松,没有概念,你心本然就如是。有一个本来的觉知,特别的单纯,比婴儿的单纯还要单纯,没有任何主客对立的纯然的觉知。发现这个,这个比努力地保持觉知更加的重要。
所以对大圆满说第一重要的修法就是上师瑜伽,或者跟上师瑜伽、跟明觉有关的任何修法,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保持觉知。我们并不是说保持觉知不重要,当你不能处于明觉当中,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就是保持觉知、不散乱。而且南师说过,当我们总是能保持觉知的话,我们就能够为之后的融摄,甚至为发现明觉有帮助,有基础,所以这个叫功不唐捐。你保持觉知当然是好的,这绝对是好事,只是说,南师说我们的保持觉知应该是在放松的情况下,不是说很紧张,也不是特别的努力。当然,这个是要努力,但是不要太紧张,要有个中道。所以我们说放松的觉知,觉知的放松,两个东西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实际上,当你仔细观察的时候,觉知,就像我们大圆满说大圆满是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不二。本来清静说的是空性,本自圆满说的是光明。你的觉知其实就是光明的方面,你的放松其实就是空性的方面。所以,当这两个处于平等的状态,觉知和放松处于平等的状态,或者止和观处于平等,定和慧处于平等,我们的心就处于它的本来的状态当中。
“打卦做法帮助解决世间问题,是怎么回事?”世间有世间层面的规律,有世间层面的因缘法,这都属于缘起法,打卦也是一样的。它到底怎么回事儿?因为我们在某一个业力层面的幻像中的众生,比如普通的人类,我们会觉得时间是一个线性的,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我们也不可能忆起自己的前世等等。但是世间有一些科学、知识,其实它也是一种科学,包括易经,你们都知道有很多这些预测的方法。这种智慧、这种科学、这种知识在世界上很多民族当中都有,不是说只有中国人有。西藏人就是用打卦。打卦里面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绿度母的打卦,文殊的打卦法,还有格萨尔王的打卦。
我手里拿着这个盒子就是南师本人亲自做的格萨尔王的打卦的一个卦绳。上面它有详细的指示,我没来得及翻译。所以有很多这样的方法,我们大圆满同修会有一本书叫“牟”,中文翻译成“牟”吧,释迦牟尼的牟。我们还有一个多杰优詹玛的这个修法,现在我没有做。另外书上一个碗,看到吗?黄色的碗,那个就是另外一种卜卦。这些我们称之为一种知识。多杰优詹玛是一种跟大圆满有关的打卦,格萨尔王的打卦法跟我们的宁玛派有比较多的关联的。总的来说,这种打卦跟易经不太一样,因为像易经打卦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多的属于世间的知识、智慧。但是这些(绿度母的打卦,文殊的打卦法,还有格萨尔王的打卦)跟本尊有关系的,就跟觉者、跟护法,比如多杰优詹玛是一个重要的大圆满的护法,所以它跟教法有很大的关系。
世间的知识,我刚才提到了人类的业力凡夫的状态是线性的,好像是不可逆的。但实际上根据现在的,我就拿现代科学来讲,现在的量子力学最新的发现,我建议大家如果想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成就的话,多去看一些最新的量子力学的书。他们发现:整个物质世界的这些现象,根本就是一个大方块,就是一切都是已经发生了,不是我们认为的现在、未来怎么样,认为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你知道从轮回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业力的结果,没有什么东西是在这之外的。所谓的自由意志在二元众生根本不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比如说我决定明天早上我喝稀饭,我不吃干饭,你认为这是自由意志,其实都在你的业力的倾向当中。所以从现在的量子力学观察发现整个宇宙,我那天看了一段youtube上面的一个采访现代量子力学家的视频,他说在我们看来,整个宇宙都是已经固定的事情,唯一的可能就是你不再处于这个观察者的这个角度。就是说你在观察者的角度,你这一切已经定住了。你有一个业力的主体的状态,你作为人类这个共业,已经都是决定好了的。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所谓修行,把你的这个角度消融,你就从中解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修行就是改变未来。所以打卦为什么能预测?因为一切已经发生了,一切已经注定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法。什么叫八卦呀?就是宇宙当中八种元素,它把这个世界分成八种元素去推演,所以说八卦,然后六十四爻等等这样推演,他就能预测出来,他结合一些因素,有的时候说打卦打得好的人,他跟鬼神是相通的,的确这些层面都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面还有祝由科等这些神秘的东西,是吧?这些东西在任何一个民族,原生态的文化里都有类似的,像澳洲的原住民、非洲的原住民都有类似的这些东西,北美、南美都有。所以,这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的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萨满文化的一部分。
“开车的时候,可以安住明觉吗?”你试试看呗,一般路况不复杂,我想还是可以。假设突然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突然发现有人逆行,我不知道你的明觉在哪里?你惊恐地发现有一个人在高速路上逆行。
“打卦都要有传承才可以吗?”那不一定有的,有的人请别人给打卦,藏地有一些圆光师什么的,他拿着镜子,然后他修法,然后他再进入一个状态,他可以预测到你的未来。比如南师曾经就有一个还是两个圆光师跟他说:你只能活到54岁。他的上师蒋秋多吉也预言他活到这一年。三个这样的上师预测他只能活到54岁。那按照这个说法,如果打卦都是不可改变的,那他90年代就已经圆寂了,那我们今天的这个场合可能就不会发生,对不对?他通过修曼达拉娃克服了他的寿障,曼达拉娃教法当中说修持曼达拉娃至少可以将你的寿限延续7年,最少可以增加7年,所以他不是增加了7年,他增加了20多年。
“普贤王如来从未传授一法怎么解释?”不是现象的解释,这个“一法”我刚才已经说了,你没仔细听,你可能走神了。因为所谓的一法是在二元当中的众生认为有一法,法就是现象的意思,你也可以理解为没有传播佛法,没有传过什么法。释迦牟尼佛说,我讲了四十九年没有传过一法,他有的时候也是这么说。因为在觉者的层面这没有一个具体的现象发生,一切都是自显现,没有有意做一个什么现象,做一个什么事情。在凡夫的层面叫万法,一切各种各样的现象。所以一个重要的见解就是在胜义谛当中无一法可立,这个很多学过中观的人都知道,在胜义谛当中无一法可立。因为只有在二元的概念的众生的层面才有这个法、那个法,这个事情、那个事情,这个现象、那个现象。
“念阿弥陀佛有助于发现明觉吗?”你与其想靠别的来发现明觉,包括阿弥陀佛或任何的方法,你不如直接按照大圆满的指示来做。你问这个问题就好像是,你找一个跟这个体系没太多关系的事情,然后来发现这个体系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不相应的,是不是啊?我就不举例子了、不打比喻了。你与其念阿弥陀佛来发现明觉,不如多听几次我的《无上之源》课,就这么简单的回答。
“金刚萨埵是报身佛,嘎饶多杰是金刚萨埵的化身佛,修生起次第观想他们是属于哪一种?”你修过的生起次第还观想嘎饶多杰?修生起次第观想的这些觉者一般都是报身佛。这种情况下,一般我们都是观想金刚萨埵,我没听说过谁修生起次第会观想嘎绕多杰,因为所谓生起次第观想嘎绕多杰,意味着你自己得转化为嘎饶多杰,你转化为嘎饶多杰干什么?嘎饶多杰不是作为一个本尊来修的,他是大圆满在这个劫数当中的第一位祖师,他是作为上师,所以教法当中称之为咕噜嘎饶多杰,咕噜就是上师的意思。但作为金刚乘的生圆次第的对境所依当然是报身佛,所以我们观想的生圆次第都是报身佛,从来不观想化身佛,从来不观想转化为护法,记住这一点。
今天我还听到南师曾经说的有的人观想自己变成了一髻佛母,这是不相应的,护法是用来保护教法、护持教法的传承和修行者,你转化成他干嘛?你又不是他。但是为什么我们要观想自己变成本尊?我说的是金刚乘不是大圆满。因为金刚乘是以本尊为道,三种本尊寂静、愤怒、喜悦代表着转化三种根本烦恼贪、嗔、痴的所依,所以我们观想自己转化为报身佛,从来不会转化为化身佛,或者是转化为护法,这都是不相应的,好吧?
“开车时达到车人合一,这是一种境界。”这当然是一种境界了,对吧?表示你开车开得不错,但是跟明觉没关系,90%的司机都有这种境界,我觉得。车人一身,很多开得熟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车尾在哪,这个就叫车人合一。比如这车有4米长,我虽然看不到它在哪,但我能大概知道它什么情况,老司机都有这个感觉,但你不能说这是一个什么修行的境界。这只是熟能生巧,这跟明觉没有丝毫的关系。
“某宝上有《菩提心普作王》这本书能看吗?”这本书是这样的,这本书是台湾的一个人,叫陈文仁,他翻译的,当然可以看了,但是陈文仁的翻译比较半文半白,他喜欢用那些古代语言的那种风格,所以我个人感觉是比较生涩,不太容易看懂。而且据我所知,陈文仁先生,他也曾经是南师的弟子,但是他在同修会呆的时间比较短,就是没有怎么深入吧,我感觉。因为我看着一些翻译的话有些问题,我很多年前就看过那本书。首先那些词汇上就有一些……毕竟他们不是长期翻译。这些翻译你得长期深入翻译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当然作为一本书看看,看书嘛,这个没有问题,你《神雕侠侣》都看了,《射雕英雄传》都看了,那这个当然可以看,没有问题。
“禅茶一味就是安住在禅观中喝茶吗?”这个我不知道,可能吧。
“语层面的融摄除了保持明觉以外,生活当中有什么具体的做法?”语层面的融摄,从大圆满的角度,就是安住在明觉当中让语自然放松。至于大圆满有些辅助修法,我们就有融摄气的修法,那就是幻轮瑜伽或者是各种扎龙,都是。曼德拉瓦扎龙,尤其是索提虚空秋练,对语的层面的融摄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强制地把业力之气迫入中脉,就是强迫这个业气从左右二脉进入到中脉,就有一些肌肉的运动、呼吸啊,这些气脉的控制等等这样的方式,它也可以帮助语的层面的融摄。但是这都叫间接的方法,没有哪一个比大圆满的方法更直接、更有效。所以我们讲的当然是最最究竟、最最直接和重要的方法。
“法做现象解释?”当然,法的根本的含义就是现象。但是佛法是解脱的现象,知道吧?所以叫佛法,佛法很重要。
“上师瑜伽一般每一座修多长时间?”不要这样的去看待,我们的上师瑜伽不是修一座法,我们的上师瑜伽就是给你一个方法时刻经常地安住在你的本来状态的当中,所以不是说一座多长时间。一座10秒钟,但它就不是一座,你可能站着、走路也可以修上师瑜伽,阿,谁不可以呀?所以这个不是说多长时间,那你唱金刚歌可以比如5分钟10分钟的。所以每个人,比如初学者,你应该去学一些具体的坐修法,早晚修一修,能够让你的像狂象王一般的心能够慢慢地寂静下来、放松下来,这样我们的本性就越来越容易更多地呈现出来,这是我们的建议。
“如果怨敌不断的纠缠骚扰,如何以大圆满禅观应对?”一样的,怨敌骚扰也是你的心性的能量的一部分,现在它展现出一个比较让人讨厌的能量。但是它也是你的能量一部分,这是普贤王如来游戏的一部分,甚至假设现在呈现出战争乱世,看起来世界末日要到来了,你也不要把它太当真。
你已经发现,你已经获得了教法的传承,你甚至有可能已经发现了明觉,你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不需要为任何外境的这种变化,好像看起来灾难到了,一切的灾难都是有目的的。我昨天说了一句话,你还记得吗?我说龙钦巴尊者曾经说过:混乱的轮回是觉悟者的有意而为之,觉者的有意为之,叫enlightened intent。我大概的复述这句话。这就是说,就像荣素班智达说的轮回之乱象乃普贤王如来之游戏,所以不要太当真,安住在你的禅观当中,一切都一样的对待,没有说有什么特别的方式。
只是说你得有一些起码的常识,比如说别人拿刀来砍你的时候,你要逃跑就逃跑,你要防卫就防卫,因为你还要保持一个肉身继续修行,是不是?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应该放松在自己的真知当中,好吧,就是这样说。
好了,就说这些,我们现在回向功德。(回向加持咒略)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