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WAP手机版 加收藏  设首页
大圆满三部

南开诺布仁波切在北京大学的讲座:阿底瑜伽(大圆满)——身语意全然放松之道

   作者:南开诺布仁波切   来源:三昧营   阅读:17606   评论:0
内容摘要:我想大概讲一讲什么是阿底瑜伽(译注:也就是大圆满)。因为我这辈子大多数时间都致力于大圆满的修行之道,这不只对灵性或修行感兴趣的人很重要,对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大圆满的知识对他们也非常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遵循大圆满的原因。

南开诺布仁波切在北京大学的讲座:阿底瑜伽(大圆满)——身语意全然放松之道

 

 
阿底瑜伽(大圆满)——身语意全然放松之道

时  间:2015年10月9日

 

主  持:张大

翻  译:TheVoidOne-无央

文字整理:化工85 融融

校  对:秋央措 mzhtian  

编    辑:修乐

字  幕:DECHEN

审    定:TheVoidOne-无央 

 

首发于无央之界论坛:http://www.wuyangzhijie.com/forum/viewtopic.php?f=47&t=3808&p=8828&sid=57dce314f3aa33f41777520b55666623&sid=57dce314f3aa33f41777520b55666623#p8828

 

 

目录

 

1. 阿底瑜伽就是我们本性的真实状态

2. 阿底瑜伽的见:向内看

3. 阿底瑜伽有与身语意相关的修法

4.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

5. 问答录

 

  世界各地的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北京。很抱歉我不会讲中文,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住在西方世界,因此我通常是用英语来讲话,这样可能对大多数人比较方便。

 

1.阿底瑜伽就是我们本性的真实状态

 

  我想大概讲一讲什么是阿底瑜伽(译注:也就是大圆满)。因为我这辈子大多数时间都致力于大圆满的修行之道,这不只对灵性或修行感兴趣的人很重要,对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大圆满的知识对他们也非常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遵循大圆满的原因。

 

  你们知道,在西藏我们主要有四个到五个主要的佛教的教派,另外还有佛教之前的苯波的传统。这些教法都非常重要,各个教派呈现教法的方式以及实践的方式有所不同,这当然跟个体的状态有关。就像我们有健康上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看医生,那么医生会给我们开药,或者给我们处方,给我们一些建议等等。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我们有不同的传统和教派。尽管如此,实际上一切教法的精髓,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分别。

 

  首先,当一个人遵循教法的时候,他的想法是“我要有所利益”,所以我们并不是特别注重这些教派的分别,而是注重它的利益。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发现大圆满是最重要的。

 

  从西藏的传统方式来说,我的背景主要是属于萨迦派的。在萨迦派传统当中,阿底瑜伽并不是它的原则要领,这是一个例子。当我学习所有这些教法的时候,我发现阿底瑜伽是真正的精华。当我们来了解大圆满这个名词的含义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它的精髓有所了解。

 

  在我们这个劫数当中,大圆满教法的源头是在乌金国,梵文是乌底亚娜。当然,从佛教的传统来讲,2500多年前曾经出现过释迦牟尼佛,我们认为他是第一位导师;但是我们追溯历史的话,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等等,不光是有释迦牟尼佛,还有其他早期的导师。有一些跟不同的地区有关的古远的历史,比如说当我们研究印度历史的时候,就会知道关于金刚乘的教法,所有的本尊或者菩萨的造像都是古印度的方式,这意味着这个教法跟这些历史有关系。

 

  在古印度的历史当中,说这个劫数当中最早的人类,当时的状况就像天人一般,就好比是梵天、毗湿奴这样一些天人的状况,所以人类最初的状况是比较高等的。但是当情绪烦恼更多地增长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堕落,所以他们的整体状况就开始下降。比如说所谓的嘎巴佐登的时代(所谓的黄金时代),当时的人类并不需要房子,也并不依赖物质的食物。但是随着情绪烦恼的增长,他们的状况越来越依赖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当然这段历史说的是非常古远的过去,不是说的某一个国家或者人民,而是说整个人类的总体状况。

 

  这段时间出现了大圆满最早的一位本师叫东巴囊瓦当巴(无限童子)。他最初传授了阿底瑜伽大圆满的知识。之后在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十二位大圆满本师,最后一位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这就是关于阿底瑜伽大圆满的历史的情况。

 

  我们说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并不是什么特别古远的过去,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大圆满的教法已经基本上快要消失了。

 

  你们知道,我们活在时空当中,时空当中一切都是无常的,它不会永久地存在。在阿底瑜伽的传承当中,当时只剩下一些“年居”——口传,只有寥寥的几句话而已。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大圆满只剩下一些口传,而不是正式的大圆满的教法。但是阿底瑜伽的教法被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化身——叫作噶饶多杰(极喜金刚)的祖师重新传授出来。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大圆满的文本,不是只有大圆满第一位本师东巴囊瓦当巴所教授的内容,而是与所有十二位本师都相关的内容。所有的这些教法都是噶饶多杰重新复述出来的,因为他是一位觉者。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主要是关于四圣谛的。首先,第一谛就是苦谛。不存在任何一种众生没有痛苦,尽管大家都不喜欢受苦,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样去克服痛苦。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就会跟问题去抗争。当佛陀讲解苦谛的时候说:这个跟痛苦抗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苦是一个结果,所以通过这个结果你应该去了解因是什么。然后佛陀就讲了第二个圣谛——集谛,就是关于导致痛苦原因。当我们了解原因,我们就可以改变修饰它,那么结果就不会这样显现了。佛陀的这个教法就是著名的关于因果和业力的教授。这就是说,我们需要修改或者终止导致痛苦的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根器和状况,尽管很多人都想停止痛苦,但他们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这样做,所以佛陀讲解了第三个圣谛——灭谛,也就是说如何终止导致痛苦的因。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知道有不同众生的根器能力存在。有很多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不造作导致恶果的因;但是很多众生没有这样的能力根器,因此他们需要接受戒律。当人们持守戒律的时候,也许能够克服这样的问题。比如在佛教传统当中从小乘开始就接受戒律。在世俗的生活当中有的人想戒烟,说吸烟对身体很有害,有些人即使戒烟了四五次也没有成功。这种情况下应该这样做呢?那我们就要受戒,遵守戒律的话我们就可以克服这个问题。因此,佛陀讲授了第四个圣谛就是道谛。这跟个体的不同的根器状况有关系。所以佛陀给予四圣谛教法的原则就是关于因果。

 

  有一些佛弟子问佛陀说:“我们怎么样做才能超越因果呢?”佛陀给他的弟子建议说:“在未来,会有一位如我一般的导师讲授超越因果的教法。”佛陀并没有直接传授超越因果的教法,佛陀所谓的“如我一般的导师”说的就是噶饶多杰——极喜金刚祖师。噶饶多杰教授了这个(超越因果的)大圆满。它最初的根本就是东巴囊瓦当巴(无限童子)教授的第一部大圆满密续——《声应成续》,这是大圆满教法的来源。

 

  我们可以说大圆满教法是一切教法的最终目标和精华。因为它是精华的教法,所以它不是类似于显宗这样的比较注重外在层面的教法。在《声应成续》当中讲到了佛陀的教法在这个地球上会延续多长时间,并讲到佛陀教授的显宗教法会比较早地消失,而金刚乘的教法则会延续数千年。因为金刚乘或者叫密乘的教法,它并不像显宗那样跟身体层面的戒律有很大的关系,当金刚乘的教法快要消失殆尽的时候,大圆满教法仍然会持续。为什么?因为(阿底瑜伽)大圆满就是我们自身本性的状态。比如说,阿底瑜伽当中没有一些规定说我们必须这样或者那样,对阿底瑜伽感兴趣的人必须学习教法,并且对自己负责。

 

  当我们说阿底瑜伽的时候,这个“阿底”是什么意思?“阿底”是乌金语,在梵语当中是“阿迪”,指的是我们的本初状态。所谓的本初状态,每一个众生都具足,但是并不存在一种所有众生都合为一体的本初状态。比如说十个人的话,他们都有自己的本初状态。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先了解显宗教法当中是如何呈现的。比如说我们如果要增长自己的慈悲心的话,就修观世音的法;如果要长寿一些的话应该修什么呢?就是长寿佛;要是变聪明一点要修什么法呢?当然是文殊师利。所以我们关于觉者都有这样一些种种的概念。

 

  这些觉者就是完全证悟的众生,他们具备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文殊师利的慈悲心跟观世音一样,观世音的智慧也并不亚于文殊。那么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分别呢?当我们说“所有的觉者都具备同样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大家都变成了一个人。有的人有这样的观念,实际上这是比较印度教的一种概念。当然,如果我们处于觉者的状态的话,我们就超越了一和多的这种分别,但是说我们超越了这种多和一分别的时候,并不是说大家都变成了一个,这就是跟我们所谓的跟每个人都有关的本初状态有关。

 

  “瑜伽”就是真实的本来的状态。你们知道瑜伽在梵语和乌金语当中都有使用,在印度梵文里面他们也使用“瑜伽”这个词。当我们问他们瑜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时,他们说是合一;但是在大圆满和金刚乘教法当中,瑜伽的意思并不是合一,而是指我们真实状态的经验。在古代莲师的时候,他将金刚乘和大圆满教法引入了西藏。当时有很多很好的大译师,他们不光是了解这些语言的翻译,包括教法的含义他们也传达得很好。他们把瑜伽这个词藏语翻译成“囊居哦”(Naljor),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囊居哦”在藏文里有两个词。

 

  “囊”就是“囊玛”,就是我们真实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初状态、本来状态,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状态。如果有十个人,十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真实状态“囊玛”。当我们安住在自己本性的状态的时候,我的“囊玛”,他的“囊玛”并没有分别。同一本性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合一了,但是我安住在同样的本性的经验当中,这叫“囊玛”。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实的本性,也就是“囊玛”。

 

  “居哦”就是我们具备这样的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每一个众生都有他们的真实状态——“囊玛”,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本性是无明的,不认识自己的本性。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本性,所以我们堕入了二元的状态。这种二元的境界跟“囊玛(本来的状态)有什么区别呢?“囊玛”(本来状态)超越了时空,而我们在相对层面当中,无法了解什么是超越时空。所以显宗教法说,般若波罗蜜多超越言诠;金刚乘讲大手印的状态时,说它也是超越语言解释的。为什么说超越语言的解释或者言诠呢?

 

  因为我们要思考,然后去判断、思维、分别,然后说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我们通过自己的心在这个时空当中去判断、分别。那怎么说它是超越呢?比如当我们修学大圆满教法的时候,我们说有心和心的本性,然后讲我们的心是怎样呢,我们稍微观察一下自己的念头,我们稍微待一会儿,很快一些念头就起来了,我们就会说去观察这个念头的生、住、灭。相关的上师就会讲应该研究这个,或者观察心的生、住、灭,然后我们会长时间地这样去寻觅。念头生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观察它是从何处生起的,但是什么都找不到,这个念头也就消失了。当我们找不到任何东西的时候,这就是心的空性的状态。

 

  但我们没有长时间地安住在空性的状态当中,很快另外一个念头又生起了:我们在想:“我在寻找自己的念头,但是我找不到”,这就是另外一个念头。然后又去寻找它,它在哪里?它从哪里生起?仍然找不到,仍然是空性,那我们就明白念头是存在的,因为如果没有存在的话,它也不会生起。但是我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存在。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是念头,然后我们现在在想:“什么是心的本性呢?”有一些显宗的人士他们就说:“我们什么都找不到,只是空性,这就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心的本性,这在教法当中称之为空性的经验。

 

  经验有许多种,不光是空性的经验。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都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比如说我们说这个食物是什么样的,它到底是甜的还是酸的?我用不着一个一个去研究什么是酸,什么是甜,因为我已经了解了。为什么我已经了解了呢?因为我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已经学过了。如果是一个新生的婴儿,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的。就算有人去教他,解释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明白。在阿底瑜伽大圆满教法当中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尝过甜味,他慢慢长大成人,这个人就对甜味很好奇,他就会问父母或者其他比较了解的人。但是如果这个婴儿没有过这种经验的话,没有人能给他解释是怎么回事,就算你可以写十本书关于甜味,但是对一个没有这样经验的人来说,也没有办法跟他解释清楚。所以对心的本性来说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它的实际经验的话,)它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我们了解心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念头生起是真实的。当我们说有这个心的时候,那一定就有所谓心的本性吧。比如我们可以说有火的本性啊,有五大元素的本性啊等等,但是真正的经验需要自己去经历。比如对一个不了解甜味的人,你只需要给他一小块巧克力,让他放在嘴里尝一尝,然后告诉他说:“这个就是甜味”。当然有不同种类的呈现甜味的方法,由此他就发现了什么是甜味。

 

  同样,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都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比如说有一个小孩子,冬天生火的时候,这个小孩儿试图去靠近火,父母就跟他说:“你别去靠近火,很危险”,但是这个小孩不知道为什么是危险,他只知道父母不允许他靠近火。所以父母不在旁边的时候,他就会好奇地去靠近这个火,用不着他直接碰到火,只要靠近他就会明白了这个热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例子,一切都是通过经验来学习的。

 

  有的时候是关于物质层面的一些具体的经验,有的时候就是语,或者说能量层面,有的时候是心意的层面。比如我们从作为一个小孩学习,从小学然后是中学然后是大学等等,我们通过自己的心意来学习许多的东西,最后我们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这意味着我可以做一些工作等等,这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人类的状况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说“囊居哦”的时候,这个“居哦”就是我们具备这种本性的经验。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我们必须发现也必须明白人类有人类的状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状况,那么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相关的状况,这实际上跟佛陀讲授的教法的原则有关。比如佛陀讲过如果你不想受苦,你就要发现苦的因是什么。那么这个因就是跟我们的这些行为想法有关。

 

2. 阿底瑜伽的见:向内看

 

  当我们学习大圆满的时候,在教法当中非常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见”。“见”或者“见地”就是我们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比如说,我在佛教传统的佛学院当中学过很多年,最先学显宗的经论知识,学了五六年,后来我又进入两个佛学院进行相关的比对和深化。当时我觉得自己对佛教教法的原则、哲学等等非常清楚了。之后我也接受了很多密乘的教法和指示,我也觉得自己懂得密乘了。但是那时我所了解的见地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

 

  所谓见地的传统方式,就是说比如有四五个教派,他们都有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这些方式的源头就被认为是佛陀的教法。因为遵循佛陀教法的是不同的人类,不同的人类遵循佛陀的教法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立刻就成为佛陀的状态,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分别和个人的看法。尤其是所有的人类都有比较强的我执,我们总是在想:“我比别人懂得多,我的看法比别人更高明”。当然他嘴里不会讲给别人,因为是受教育的缘故。我们都会知道当说“我比较高明”的时候,人家就会不理你了,所以你看起来好像是很开放的样子,但实际上你一直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因为这样的缘故,人们之间总是在进行辩论,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主题。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想去说服别人,这当然不容易了,因为对方也有他的我执,你自己的状况对方也有。

 

  这种情况下,佛陀的教授就非常重要。佛陀说一切都是缘起,世间不存在一个独立存在的不依存他物的存在。当我跟另外一个人去辩论,或者一起去做什么事的时候,很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彼此是互相缘起的,我自己的状况对方也是类似的。佛陀在显宗教法当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意思是说你以自己为范例,你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你也不要那样去干扰别人。比如说有人侮辱我,我听到了就不高兴,那么既然我不喜欢,那我就会记住这件事,以此为范例,我也不去侮辱别人,我尊重别人。这表示是彼此缘起的,我们应该这样去做。

 

  当我们说有这种本性经验的时候,不光是人类有这种本来的状态,任何的众生(都有)。比如佛教显宗传统当中讲:我们需要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心。为什么?因为我们对他们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他们就有不好的感受(受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其他众生的原因。当我们有了这种本性的“囊玛”的经验的时候,知道每个人都有这种本初状态,那么我们就会知道怎样去尊重别人,跟别人合作。

 

  我本人参加过多次的国际的和平会议,我参加这些会议的时候也觉得是蛮好的,因为他们准备得不错,有很多的重要人物到场,然后我们在一起交谈,互相结识等等。比如说开个五天的会,大家都在说和平非常的重要。当然这样很好,这个主题很好。但是,五天的会议结束了,然后我们就再见了,然后就离开了,所以并没有什么真实具体的结果。所以每次我都有所反思,我就觉得这个挺悲哀的实际上,因为组织这些会议也是花费蛮大的,然后大家都说有这样一个和平会议,大家有很好的动机,大家去参加这个会议,但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呈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阿底瑜伽对一切的众生来说都很重要。

 

  那么从见地的角度来说,关于大圆满应该学习什么呢?我们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的见解是最完美的。“我们的见解是最完美的”这实际上是表示我们一直有这样的局限,我们应该观察自身的状态,这就是《声应成续》当中所讲的。比如说,通常我们讲我们的见是怎样的,比如说佛陀的教法。然后所有的教派都在说“我们关于佛陀教法的理解的见地是最完美的”。于是关于不同的教派之间就有了很多的辩论。比如说在佛陀的时代,佛陀传授了他的教法,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要认识我们自己的本性。

 

  (上师念藏文 略)第一句话就是说:“我发现了这个甚深离戏无为法,它是寂静的,超越一切概念,其本性光明,也是非蕴集的,因为一切蕴集的事物都是在时空之间。我已经发现了这样的珍贵的这个教法以及经验。但是,我这样传授给大众的时候没有人能领悟;我现在能做的只是说自己安住在这种状态当中”。所以佛陀教授过这样的种类的教法,佛陀并没有传授过任何种类的传统。当佛陀示现般涅槃,也就是死亡的时候,在此之前所有的佛弟子都在追随佛陀,但是没有分任何的传统或者教派。在佛陀示现了般涅槃之后,立刻就分裂成十八个部派。这些小乘有分成了不同的派别,然后这些人就说:“我们认为佛陀是这么教授教法”,另一个教派他们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就像在我们这个世俗社会当中有许多的政党一样,这个叫局限。

 

  在大圆满当中,我们要学的并不是朝外去观察,不是我们要去说服别人等等。如果我们总是往这个方向走的话,到最终我们都是失败的;相反,我们应该观察自身。

 

  当我遇到我的珍贵的大圆满上师的时候,他给我传授了真正的大圆满的知识和经验。当他讲什么是正确的见的时候,他给我讲:“你应该善加区分眼镜和镜子的区别,就算你有一副非常厉害的眼镜,你只是能往外看而已,外境当中很细节的东西你都能够看得很清楚,这就是眼镜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在心智头脑的层面了解很多的东西、很厉害,但这仍然是二元的境界——我在这里,我观察到了什么。我们还并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本性。

 

  在大圆满当中,关于见的更重要的了解是我们应该观察自身,作为这个范例就是镜子。镜子不是往外看的,当你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就显现了你的脸,这就是一个例子。你应该观察自身。当你观察自身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并且明白你有多少的局限,所以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局限或者束缚。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局限并且不被它所束缚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这就是阿底瑜伽的原则。

 

  就算我们以局限的方式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应该生起觉知,并且了解我们的相对层面的状况。当然,我们是活在时空当中的,比如说我们有这个肉身,这个身体晚上需要睡觉,我们需要吃喝来维系这个身体。你不能说:“我是阿底瑜伽大圆满的修行者,所以我不需要这些”。所以,我们需要尊重这个方面,并且为此而负责,这样我们才能够对自己的本性有所了解,我们也知道该如何去尊重他人,所以这点非常重要。当我们说到世界和平的时候,当我们能够真正尊重他人的空间的时候,世界和平就会实现。这种状态应该在我们自身发现。

 

  在英文当中这个词叫做“evolution”——进化,或者升华,就是说我们了解自己的真实状态,并且以此来跟别人打交道,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够跟本性相应。因此,阿底瑜伽的知识,对于我们活在这个世俗社会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善加思维。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发展成进化的知识和经验,由此我们才能够觉知当下,并且知道在时空当中应该怎么做。我们要了解这个相对层面的状况,它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而执着这个层面而忘失了自己的本性,否则我们就缺乏了进化的基础,而是一直在搞“革命”(revolution)而已。“革命”意味着你总是想改变别人,说服别人。如果你改变别人,别人是不高兴的,就算猫和狗也是如此。所以这就像佛陀说的“我们应该以观察自己作为范例”。

 

3. 阿底瑜伽有与身语意相关的修法

 

  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存在首先有这个身体,然后是能量的层面,然后是心意。在世俗的状态当中,我们总是追随自己的心。我们的心总是在判断、思维、分别,然后我们的能量和身体都成为这个心的奴仆,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心有觉知。如果每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本性的“囊玛”的经验,当然我们就可以在相对的层面当中包括心意的层面尽力而为,我们应该跟自己的本性相应。当我们的心有觉知的时候,有这种经验的时候,它就不会去控制我们的能量和身体。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在追逐自己的心。

 

  有的人说:“我很混乱,我很焦虑,有很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有许多问题呢?因为我们过多地追逐了自己的心意,而完全忘失了自己的本性,这样我们的心日复一日就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就成了心的奴仆。当我们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心就完全控制了整个的个体,这个个体就完全成为心的奴隶。这个时候心就变得非常强有力,它甚至会掌控你能量的层面,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人说:“我被附体了”,或者说:“有人在跟我说话啊”。尽管我们跟他说没有什么鬼神附体,是你自己的心在作祟,但是他不相信,为什么他不相信呢?因为这个时候心已经掌控了一些能量的层面,他们真的有一些这种真实的感受。

 

  有的人说:“我耳朵里总是能听到有人跟我讲话,你应该做这个,你不应该做那个”。如果我们在跟他讲没有人在跟你说什么话,你别这么想。尽管我们跟他这么说,但是他还是不相信。当心控制了能量层面的时候,一些不应该有风大能量循环的脉道,能量就开始在这些不该循环的地方循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听到看到一些东西。当然这种情况就算你跟他讲没有谁在那儿的话他也不信。比如说有很多人自杀跳楼啊,或者说从悬崖上跳下来啊,从窗户上跳下去等等,这就是一个例子,表示这些人被自己的心完全局限住了。

 

  所以,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本性真实的状态,心只是它一个相对的次要的一个功能。心,对于每个人来说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很有用的。如果没有心的话我们怎么办?也不能思考,不能做任何事。我们应该使用自己的心,而不是为自己的心所用,这是追随阿底瑜伽大圆满的人必须明白的道理。比如说阿底瑜伽当中,也有很多跟身体层面相关的修法,比如说我们有幻轮瑜伽,里面有数百个动作,有一些就是跟风大能量相关的修法。如果有被心意控制了能量层面而不太正常的这种人,他们通过幻轮瑜伽的练习会有所改善。

 

  当然有很多的修法跟能量的层面有关。如果是一些相对层面的一些问题的话,比较容易解决。比如说身体层面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这些比较容易。如果它只是跟能量的层面有关的话就比较麻烦了。比如说身体的层面你能看得见,能量层面你看不见,也许通过我们的经验会有感觉,但心意层面的概念就更加难以理解。因此,追随阿底瑜伽大圆满修法的时候,里面有跟身体、能量和心意层面有关的修法。

 

  有的人说:“我很喜欢这个修法,很好;有呼吸的练习啊,或者是说其他一些动作的练习啊”。当我们说到禅修这个词的时候,好多人就不明白禅修应该做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人他比较混乱,有各种问题,我们跟他说:“你应该放松”。他说:“是的,我很清楚我需要放松,但是我放松不下来”。尤其是他们遇到了比如说某个瑜伽老师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他懂这些方面的内容,他就需要想从他那里获得一些建议。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就会跟他说:“当你焦虑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做一些呼吸的练习。比如说你站起身来,吸气的时候抬手,然后呼气的时候放下手,这样重复二十遍左右,之后躺下来,稍微放松一下,你会比之前感觉好一些。”这个人然后就这样去照做,发现真的有所帮助。那么所以他再次紧张的时候,他就会去这么做。并不表示说你这样做了明天就不再紧张了,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又有明天的具体的情况。我们的环境当中有很多的因素会让我们紧张,所以当他紧张的时候,他再次这么练习。每一次这样做的时候,也许当时都是会有些帮助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光是解决了当时的问题是不够的。

 

  然后有的人就说:“我要学一些方法,我能够完全控制这样的情况,我能够一直很平静”。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跟能量层面的修法去打交道,最终才能够放松心意的层面。

 

  通常我们并不知道怎么放松,我们只是知道这个名词而已,我们只是知道放松意味着不紧张而已。比如说你去看医生,然后医生要给你体检,比如那边有张床,然后医生对你说:“你现在躺在床上”。你就躺在床上,然后医生对你说:“你现在放松”。那你怎么做呢?医生让你放松一下的时候,你就稍微舒缓一下自己的身体。但我们的存在并不只是有这个身体,包括我们的能量,尤其是我们的心意的层面。尽管我们的身体稍微舒展了一下,但是我们心里很紧张,我们在想:“这个医生要对我做什么”?可见我们的能量,还有这个心意都在紧张,并没有放松,所以说,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放松。

 

  在大圆满的教法中,有一个内容叫作彻却,它是一种教法指示。彻却是什么意思呢?彻却指的就是完全放松。它有一个例子。藏文“彻”,就是一捆东西,比如说你捆了一捆柴火,藏文里柴火叫“薪”,你捆一捆柴火,这个叫“薪彻”,如果有一捆草,这个叫“匝彻”。比如你看一些视频里有看到,很多的藏民他们捆一大堆的草过来,这叫“匝彻”,因为“匝”就是草,所以“彻”就是说一捆,捆住的。在我们凡夫的一般的状态当中我们有身语意,这三者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是处于束缚的状态,从来也没有真正的放松过。我们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总是非常执着,很紧张:必须是这样,必须是那样。当我们很执着很在乎的时候,就表示我们已经焦虑和紧张了。紧张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把身语意整个束缚起来了,这就是“彻”这个词的含义。

 

  “却”就是这根绳子断开了。藏文里面有两个词,意思很相似:一个词叫“决”,一个叫“确”。念“却”的时候是一个出气音,“决”是一个摩擦音。“决”就是要砍断什么东西,比如说你用斧头砍一块木头,然后就能把它砍成两半。在西藏有很多的修行者,叫“决巴”,修决法(译注:又译为施身法或断法)的人,他们修的就是决法,有的时候叫施身法。“决”就是说切断我们的我执。因为他们发现我执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以他们使用了许多的方法去切断我执,这就是“决”这个词。当我们说“却”的时候,没有谁在砍什么东西,而是它自动断开了。

 

  为什么它自动断开了?因为我们进入了自己本性的经验当中。而我们一切的紧张都是处于相对的状态当中,当我们真正安住在自己的本来状态的时候,不存在任何紧张,超越一切紧张。当我们处于这种本来状态的时候,当然就好像是这根绳子自动地断开了,当这根绳子断开的时候,被捆绑住的束缚住的就终于放松下来了。这就是说我们学习阿底瑜伽相关的教法,我们通过身体、能量和心意层面的内容来修持这个教法,当我们把身语意的方法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最终就明白怎么样真正地放松,这在人类的生命期间非常重要。

 

4.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

 

  我们的生命当中并不总是有负面的东西,有的时候也有美好的事物。当我们遇到美好的事物,我们也知道要怎么样去享受它,包括一些致力于修行的修行者。比如说当我们追随显宗教法的时候,我们会去修苦行;在大圆满教法来讲,作为阿底瑜伽的修行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融摄在自己的本来状态之中,我们不需要去改变任何东西。比如说有人是在医院里工作,我可以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做我要做的工作。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在阿底瑜伽当中应该做的就是这样。如果有人是在商店里工作,每天都得去上班,或者是大学或者学校的学生,每天都得上学。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相对层面的状态,因此我们要为自己负责,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责任,不要被自己的心意所局限,尽力而为,这样我们也有享受我们的生活的可能性。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在我们这个短暂的人生当中,我们也需要享受自己的生活。很多年轻人说:“我还年轻着呢,我这辈子还长着呢。”但是谁也不能给你保证,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是否会到来,这才是真实的情况。如果我们保持觉知,我们就会对自己负责。

 

  学习大圆满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这意味着自己有觉知,并且知道怎样根据环境行事。这样利益别人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因为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知道怎么样去利益其他的众生。真正的生起觉知,这就是阿底瑜伽大圆满教法的原则。我觉得大家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要成为一个什么修行者,而是说要了解这个知识的这个原则。尽管我现在岁数已经大了,但是我一直在世界各地旅行,对我来说旅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我有这样的知识经验,我觉得这些对大家来说是有益的,所以我一直这样努力去做。因此我才说我很高兴的来到这里,尽管时间短暂,但我现在就是来告诉大家什么是大圆满,这就是我要说的。谢谢大家!(大家热烈鼓掌)

 

5、问答录

 

  问:请问仁波切,您刚才说我们要观察自己,要保持觉知,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仁波切回答:如果我们学习大圆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知道大圆满就是我们的本性,它不只是一个教法的名字,或者一个传统的名字,或者一个方法的名字,所以我们就只需要安住在本性的真实状态当中——这实际是一切教法最终的目标。所有教法都会讲,最后有一个最终的证悟或者觉悟。这个觉悟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没有,然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什么存在。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本性,并且安住在这个本性当中,最终就叫作证悟。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经常地观察自己。

 

  在大乘当中有非常重要的教授,你们知道大乘的原则就是发心。一个好的大乘行者,他们经常观察自己的念头。比如说我经常观察自己,我有什么样的念头,如果我发现此刻我有一个不好的发心或者动机,我就会明白如果我追随自己这个不好的发心,我就会有不好的行为。这当然是负面的,那我就不需要一定去受持一个什么戒律,然后去控制它。一个好的大乘行者,他观察到自己的这个状态,然后他应该转而发起一个好的发心,抛弃这个不好的发心,这样就不存在一个制造业力的可能性。这一点非常的重要。通过我们的觉知而不散乱,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去修。

 

  当我们说恶业的时候,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显宗或者佛经当中是怎么讲的?需要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这个动机,说我要做这件事,就算是一个坏事;然后我就去做这个事,不管是我亲自去做还是请别人、我的朋友去做,间接的去做等等,这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条件就是,我发现自己做了这个行为,然后我就非常的满意。具足这三个条件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业力,它就会有一个真实具体的结果,这是真正的关于业力的讲法。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关于修行或证悟的障碍,这个障碍跟刚才说的业力不一样,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它产生制造了一种阻碍,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个动机。比如说你在街上走路,然后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东西,比如说踩到了一个动物啊、小昆虫啊,但你并没有这样的动机。你把脚移开结果发现你踩到一个小动物,踩死了,但是你对这个行为你并不满意,你感到很抱歉,因为你并没有去杀它的动机。当然这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动机,你杀死了这个动物,它就会受苦。所以这些方面积累的行为,它就变成一种障碍,它不是业力。可见发心或者动机很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观察自己的动机,这样我们就不会制造什么业力。这就是一个例子。

 

  在相对层面或者世俗生活当中,我们要尽量保持觉知。如果你有觉知的话,一切都可以做得尽力而为。首先你要尊重其他人的空间。你知道你处在这个环境当中,你没有散乱而是觉知当下,然后你尽力而为。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人家会感觉不好,这就表示你知道怎么去尊重别人。比如有的时候你跟别人有一些矛盾,于是你在想这个人太糟糕了,他总是跟我制造一些麻烦。因为我们有很强的我执,因为我们自己的我执,我们总是在觉得我是对的,说我是无辜的,这个问题是他导致的,我是无辜的,他们才是犯错的人。如果我们有觉知的话,我们就不会去这么想,因为一切都是缘起的。如果我是真正的无辜的,那么为什么我跟他之间有矛盾呢?如果有矛盾的话,表示一定是有一种缘起或者是有关联的。那么如果我有觉知的话,我就不会想着去说服对方、改变对方,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你应该自己观察自己,当你观察自身的时候,你就可以解脱自己,让自己的紧张解脱。如果你的紧张解脱了,你也会感觉好很多。之后这个人也会发现你没有这种紧张了,这样这种问题就会日复一日的消解,最后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这样个体的进化就发生了,人们就会从中学到。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不散乱,这意味着你要觉知当下,也就是说你知道自己此刻在做什么。就好像你在开车的时候一样,开车的时候我们总是有觉知的,同时甚至可以跟朋友交谈,甚至眼睛四周看来看去,用不着眼睛总是专注这条路,因为我们已经对开车很熟了。但是生活当中不只是有开车而已,它只是无数事件当中的一件。所以任何念头生起,或者在实施行动的时候,我们都要觉知当下,这在大圆满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然后,在相对层面当中我们知道什么是比较好的,我们总是尽力而为,根据环境行事。今天不是明天,每天的环境都在变化,因此我们不要过多的思考过去和未来,尽量地觉知当下。这样的去做,一切都会更好。所以实修的来说,就是这些,就这几件事。

 

  :仁波切您好!请问如何进入到觉知,获得我们本初状态的经验呢?

 

  仁波切回答:这意味着你要追随一位上师,然后去学习、修持。

 

  :请问如何在放松的情况下,区分这是本初状态还是二元心?

 

  仁波切回答:因为这个二元心它是在时空当中,比如说你观察自己,你有无穷无尽的局限,你发现了它的存在,但是你知道它的本质是空性,所以没有什么实有的存在。关于金刚乘的教法举一个例子。在金刚乘的根本的密续和教法里有“居”。“居”就是持续的意思,这指的是我们本性的相续。如果你观察这个念头在哪里,你找不到任何的东西,只能找到空性而已。为什么你找到的是空性呢?因为这是你本性的一个方面。但是,你的本性并不只是空性而已,它也是与运动有关的。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个念头又起来了,这也是运动。运动跟我们一切的层面有关,比如说五大元素啊,这些物质的层面等等,都是有关的。这都跟我们的运动的本性有关。比如说在心智头脑的层面当中,我们在思考自己的本性,实际上就是运动和空性的一个轮番交替。这个“居”也就是续的意思,密续的续,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什么持续不断?就是说我们的本性,也就是空性以及它的运动,或者说空性和光明,或者明性持续不断的显现。当你观察到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这就是你真正的本性。但你怎样真正的生起这种观察的经验呢?那你就应该追随一位上师,追随这个教法。正如一开始提到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甜味,那他就尝一块巧克力就好了,否则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甜。这就跟教法和指示有关。

 

  :请问仁波切一个实修的问题。作为一个上师瑜伽的初学者,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进入不了安住的状态,观皈依境也很难,生不起意乐,所以这一段时间不敢上座。请问这种情况是缺乏加行的缘故吗?加行在金刚乘修中的作用是什么?谢谢!

 

  仁波切回答:如果你以传统的方式去修的话,那你要修前行。如果你去修教法的精髓的话,你首先要了解它们这些做法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你安住在这种本性的经验里就足够了,而不是说一定要去做一些传统的修法的方式。所以这取决于不同的修行者。

 

  :您好!仁波切您能否详细说一下本性的潜能?谢谢!

 

  仁波切回答:我举一个例子,关于镜子。镜子具备无尽的反射影像的能力、潜能。我们不需要在镜子里面安置任何的程序,只需要在镜子前面有一个东西,它里面就会反射它的影像,包括它的颜色、形象等等,一切都清晰完美地反射出来,而不是逐渐一个一个地反射出来,这就是我们关于所谓无尽的潜能的一个例子。同样,当我们说我们有这个所谓的“囊玛”的本来状态的时候,它就具备像镜子这样无尽的潜能。当细节的讲这个本初潜能时候,就叫作声音、光和光线。你不知道这些也没有关系,但你要知道我们具备像镜子这样的无尽反射外境的潜能。当我们说镜子当中反射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些反射的影像,这些影像或好或坏。我们的心的作用就好像是反射的影像一般,但是心反射的这些影像,它的作用并不是镜子的潜能或者本性。你好好思维一下这个比喻,这样你就会明白它的含义。不需要过多地去判断、思维、分别。

 

  :仁波切,如果说大圆满的目的是安住心的本性,那么我想请问如何看待烦恼?烦恼是了知心的本性的障碍,需要破除吗?还是需要接受它?谢谢!

 

  仁波切回答:烦恼或者情绪有两个方面,有的时候它会成为一种障碍,有的时候它却成为显现智慧之根源。将烦恼视为障碍实际上就有一点显宗的这种方式。但是在金刚乘当中我们有转化道的方法,这个烦恼就可以成为一种正面的东西。比如说毒药,我们知道它有害,但是如果我们有方法把它转化的话,就会成为很强有力的药物。当我们思维大圆满这个体系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太考虑烦恼它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而是说烦恼是运动的一部分。当我们安住在大圆满这种真实状态,也就是禅观当中的时候,一切都自解脱了。这种情况下,好的或是坏的,或者说是烦恼还是智慧,一切都自解脱了,因为这一切都是概念而已。

 

  :仁波切您好!想问您一下,如果能把自己的觉知安住在每个身口意的当下,那它是不是被称为自己的本初状态?

 

  仁波切回答:一个好的大圆满的修行者,他能够随时觉知自己的身口意,但这个状态并不等于是本初状态。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本初或本来状态的时候,这个经验叫作明觉。但是一般的大圆满行者不可能一直处在明觉当中,否则他已经是噶饶多杰这种证悟者了,所以并不能够完全划等号。当我们发现我们真正的本性的时候,这个经验叫做明觉。当我们保持不散乱的这个练习,叫做觉知。两者是不同的,不是一回事。

 

  :大家都知道仁波切具有苯教的传承,也是这方面的权威,所以我非常好奇地请问仁波切一个问题:宁玛巴的大圆满见和苯波教的大圆满见有什么不同?

 

  仁波切回答:在苯教当中的确有大圆满教法,我一直坚持这个看法,有一些佛教的喇嘛他们并不赞成这个观点。但的确有各种证据表明苯教当中的确有大圆满,包括敦煌文献当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所以我也做了相关的了解,我知道相关的具体的内容。当然现在苯教当中有很多类似佛教大圆满里面的内容和形式,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原来就有的。我对苯教感兴趣并不只是说因为苯教里面有大圆满,因为我要学大圆满的话,佛教里面的就足够了。但是因为我对苯教里面古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当我做了相关研究的时候,就发现了苯教的这些古代的历史源头。然后我就写了一些相关的历史。然后,有一些佛教的上师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他们就说:“南开诺布成了一个苯教徒”。我对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是大圆满的行者,我不属于任何的传统。

 

  :仁波切您好!您认为大圆满教法和其他宗教是什么关系?谢谢! 

 

  仁波切回答:这个问题在大圆满的根本密续《声应成续》当中讲到,大圆满是一切教法的最终目标,它也是一切的哲学、世间的宗教等等的最终的目标。

 

  :南开诺布教授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弟子或者学生,那么我们在中国怎样学习大圆满?

 

  T老师回答: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一些工作。你从展板上可以看到相关的网站、微信平台、QQ群,你可以加入这些,做相关的了解。我们有网上的学法群与学法平台,你通过这个来听每一次仁波切在世界各地的巡回讲法,都会有网络直播;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获得传承,获得修法。如果你有传承的话,你可以进入我们的QQ平台下载相关的法本,还有一些相关的辅导,还有仁波切认证的一些老师可以回答你的一些相关的问题……你有一些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跟仁波切邮件联系,获得开示和指示。我们也有一些现场的课程,一些闭关活动等等。所以在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可能性。

 

  :您好!刚才我有听到一些关于意识层面的,关于附体,耳朵听到声音之类的,这个在医学上属于幻听症,但是刚才我听到解释是“心已经控制了能量,在不该循环的地方循环”,我没听明白。能不能再详细解释一下?谢谢!

 

  仁波切回答:我刚才讲了,我们不应该过多追逐自己的心意。因为我们通常总是在觉得自己的思维就是最好的方式,一直在思考、思考……慢慢地,我们就被自己的心掌控了。当我们被自己的心所掌控的时候,首先我们就变得很被动。比如说这种情况下,环境当中有一些负面因素的话,我们是首先一个受害者,尤其是来自很多所谓负面干扰的问题。接受这样的负面干扰的话,我们需要一些助缘,如果我们的自身的状态是很完美的,如果我们的三种体液,比如说风、胆、涎,它都是处于平衡的完美的状态,或者说我们的五大元素很平衡的话,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受到干扰。因为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保护能量就很完美。

 

  而当我们有弱点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过多地追逐自己的念头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这种情况下,负面的干扰它就找到了一个助缘来影响你,这是比较一般的情况。当我们更多地被自己的心所掌控的时候,它就会慢慢掌控这个能量层面。比如说我们身体里面有五种主要的气,尤其是里面的持命气是比较重要的。当持命气进到一些不该去到的地方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疯掉,就算没有完全处于这种状况,但是只要有这样的进入的话,它就会对我们有这样的影响。这样就不只是我们的心在思考判断了,好像是我们真的看见了什么,或听见了什么。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别人想帮你,也不太容易。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内容。

 

  :(藏语提问)

 

  仁波切回答:没有必要讲藏语,请你讲中文,我可以听翻译,这样大家就都能理解,没有必要搞得太复杂。

 

  :我想请仁波切给予我们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一些独特的教诲。

 

  仁波切回答:对于藏族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藏语,学藏语,然后知道西藏文化的价值,不要失去这个文化。我知道很多的藏族学生,他们很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之类的,但是对西藏文化知识反而很薄弱,所以建议你们不要丧失藏语的能力。不光是藏人如此,包括汉人也是这样,包括全世界的人。你们知道在整个世界上,所有的《甘珠尔》,也就是超过一百零八函的大藏经,以及《丹珠尔》,也就是所有的佛教的论著,从梵文翻译成藏文,在全世界,这样完整的佛教典籍只有西藏存在,所以藏语一定不能丢。这种情况下,藏族的学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首先是藏人,这就是我的建议。

 

  :仁波切您好!刚才您说保持身语意三门的觉知并不是本来状态,大圆满的精华应该是对本初状态的体验,当初是蒋秋多杰祖师将这种体验直接导入您的相续中,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去寻找一个为自己直指心性的上师呢?

 

  仁波切回答:这个也跟个体的状况很有关系。比如说,我这辈子接受过许多佛教的显宗、金刚乘和大圆满的教法。我年轻的时候在成都的西南民族学院待过很长时间,当时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看到了我的大圆满上师,所以之后我一直持续去追寻他,最后我就获得了我的大圆满的经验。所以跟个体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演讲结束。(持久热烈的掌声感谢仁波切!


标签:大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