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WAP手机版 加收藏  设首页
大圆满三部

大圆满的基、道、果

   作者:南开诺布仁波切   来源:法会文字整理   阅读:13935   评论:0
内容摘要:如果你没有遵循大圆满教法,你就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本性就是大圆满。大圆满的状态就是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不二,你接受了大圆满教法,你就了解了这一点,而且对此越来越熟悉。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知见,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本性不了解。

讲  授:南开诺布仁波切

    译:TheVoidOne-无央

文字整理:随喜

中文校对:秋央措 

英汉校对:大鹏

编  辑:修乐

审    定:TheVoidOne-无央

 

目录


1 基:三本初智慧和三本初潜能
2道:三部各自有四个要点
2-1 心部四禅观
2-2 界部四身印
2-3 窍诀部安住和四相

3果

  在大圆满教法当中,你们知道大圆满教法有心部、界部、窍诀部三部,那么教法的原则就是要介绍教法的基、道、果。不光是大圆满教法如此,任何种类的教法都是如此大家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基什么是道什么是果。

 

基:三本初智慧和三本初潜能

  大圆满教法讲解“基”的时候,说它有三个要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本体、自性和能量,这就是我们自身的状态,这种知识经验叫作三本初智慧。为什么我们本性当中有这些呢?在相对层面中,我们有身语意。你们记得,当我们遵循金刚乘的教法的时候,它要用身语意的本质,也就是“嗡阿哄”三金刚来统摄,所以在大圆满教法当中,一切都是用这三个要领来表示的。当你遵循大圆满教法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一点。

  我们的本性是怎样的?我们的本性是大圆满的状态,也就是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不二,藏文是“达”和“陇竹”的不二。什么是嘎达?什么是陇竹?“嘎达”就是指的是空性;“陇竹”就是说这个空性具无尽的潜能,否则光是空性,没有什么价值,我已经讲过这点。当我们通过心智头脑的方式来学习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明白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空性,一个方面就是它的无尽的潜能和显现。我们无法理解这两者是怎样的不二。

  为什么会有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我们说有三本初智慧,它的本体是空性,它的自是光明或者各种显现,它的能量就是声、光、光线三本初潜能。可见,一切都是通过这个“三”来表示的,这就是大圆满教法的方式,大圆满所讲的基。在阿努瑜伽的体系当中,关于基也是这么讲的。

阿努瑜伽和大圆满关于基的讲解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你们知道这是阿努瑜伽和大圆满的系统,而不是一般的金刚乘的系统。金刚乘的系统,就算是高等续部(上续部或内续部),包括《时轮金刚密续》也没有这样的讲法,它们讲的是金刚的原则。金刚是一种象征,这个象征我们说它具备七种属性;这个潜能是具体存在的,我们无法摧毁它,无法改变它,无法修饰,无法对它做任何事情,所以这就是金刚乘里面讲的基。这并不是说在讲本自圆满的本性、具备三本初智慧等等,所以区分金刚乘的基和大圆满的基是很重要的。

 

2道:三部各自有四个要点

  当我们讲“道”的时候,你们记得在金刚乘中,特别讲到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这在金刚乘的修道当中是最重要的。在大圆满的教法当中不是如此,在大圆满当中通常会讲我们有身语意,与此相关的有三种经验,我们怎么在这个修道中生起这些经验,这就是我们修持的基础,但是修持的方式,在大圆满心部、界部和窍诀部当中都是不同的。

  在大圆满“道”当中,总是讲了四个部分,而不只是讲三种经验,三种经验是说我们如何去落实这四个要点和部分。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具体的修道,要知道大圆满心部、界部、窍诀部的具体的修持之道的话,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这四个要点。

 

2-1 心部四禅观

  在心部当中这四个部分是怎么讲的呢?心部的第一个阶段叫“涅巴”,“涅巴”也就是一种止的状态,止的意思就是处于寂静的状态,这个甚至在显宗和金刚乘中都被认为是很重要的状态。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通常总是活在二元的状态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混乱,因此我们的状态就好像是一盆被搅动的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放松下来,放松下来的时候,就会获得寂静的状态,这样就有可能进行金刚乘观想之类的修法。因此,止的修法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叫作止的修法在显宗、金刚乘和大圆满当中是有一点不同的。我这里并不打算介绍它们不同的区别,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大圆满心部有修法的四个阶段,有的时候叫作四禅观,有的时候叫作瑜伽。

  噶举派传统当中,冈波巴的噶举派里面讲的大手印,就是大圆满心部的实质内容。为什么在大圆满心部当中有的时候会讲四瑜伽呢?因为如果你没有本性的经验的话,那么你总是在判断、思维、分别,试图进入到寂静的状态当中,这是一种心意层面的概念。当你处于寂静的状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处于空性的经验当中,这还不是禅观的状态,因此我们还不能称之为禅观。所以,一开始就是这种寂静的状态,叫“涅巴”。“涅巴”跟“系内”,就是寂止,是一回事。那么“涅巴”指的是,因为我们的心有很多的运动,我们重新训练我们的心,然后进入到寂静的状态当中。

  有的人说“我非常焦虑,就算我试图放松,也无法进入寂静的状态”。那么为什么你不能进入寂静的状态呢?因为你总是在觉得:这个也很重要,那个也很重要,这一切都很真实。你忘记了佛陀所说的“一切万法皆是虚幻,人生就好比一场大梦”,如果你这么想,你处于觉知当中,就有可能放松下来;如果一切都如梦幻一般,你为什么那么在乎呢?如果你不在乎,不执着它的话,就有可能放松下来。尽管我这么解释,有的人还会说:“我理解了,我对佛陀的话也很有信心,但是对我来说,在相对层面的一切都很重要,都很真实具体,所以说我放松不下来”。这种情况下我就会说:“你现在需要重新训练你的心。”

  有的人问:“我要念什么咒才能够克服这个问题呢?”如果只是通过你的知识、你的理解的话,任何的咒语对此都没有什么帮助。你要记得佛陀所说的:如果现在你的心不听话的话,你就得重新训练它。这意味着你是被你的心主宰了,你一直在追寻你的心,你的心这么说、那么说,你就一直听从、服从它,这样你就变成了心的奴隶。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大圆满行者,你现在学习大圆满,你不应该成为心的奴隶,你应该是自在的,我已经讲过。你现在应该重新训练它,控制你的心,心就会变得很有用。

  如果我们要修持寂止的话,就需要一些所缘物。你们记得显宗当中有讲,你可以通过佛陀,或者观音,或者文殊的佛像,来进行止的修法。金刚乘当中说,你可以用五大元素的不同颜色和形象来修持寂止,这当然不是证悟寂止,而是为了对它比较熟悉,之后你就可以做这样的观想。

 

  因此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我们需要观想五色明点中白色的阿。(方法 有的人问:“修持寂止的时候,我们需要多少天呢?”这个我们没有办法说,它取决于你修法的方式。如果你非常清楚怎么正确地修持,也许两三天就证得了寂止;如果你不是很清楚这些方法要领,就算你修法一个月,也未必能寂止,那怎么能说到底需要多少天呢?

 

  还记得当年我在佛学院的时候,萨迦派有一个教法叫“囊颂”,或者叫三相。当我们获得修法指示的时候,要修一种止的修法。要修这种寂止法的话,应该以蓝色的花作为所缘,把一朵蓝色的花放在面前,因为蓝色的花不容易让修持者散乱。所以我们尽量地这样来修持寂止,我们每天都这样来修持止。当时我还很小,一直在学一些知见,没有修什么法。我并不清楚怎么修持这个寂止,我只知道他们会放一朵蓝色的花在面前,然后他们告诉我,你应该这样的来修持寂止,这样我就“明白”了。我在想,也许我应该修的方式是应该一直想着:有一蓝花,蓝花,蓝色的花,就算有念头生起,我也一直要想着:有一蓝色的花。后来当我成为大圆满行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个时候我并不懂怎样来修持止。这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人就是这样的理解,这样他就并没有证得寂止的状态。

  当我们处于止的状态的时候,大圆满称之为“米多巴”的状态。“米多巴”的意思就是没有念头、无念。当一些修行者长时间处于空性的状态的时候,他们就很高兴,觉得自己的禅修进行得很好。但是在金刚乘传统当中,尤其是大圆满教法当中,无念并不是这么讲的。我们说所谓的无念是说:就算是有念头,念头也没有力量来干扰我们;这种情况下就算有念头,也不是问题。

  尤其是在大圆满教法当中,当我们修持寂止修法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很多念头存在,它跟运动相关,这样我们就发现运动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可是在显宗教法当中没有这样的知见,他们觉得念头、运动是负面的。在大圆满教法当中,不认为这是负面的,而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当我们有这个知见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融摄运动。

 

  比如说,当你处于上师瑜伽的状态的时候,你不再念任何东西,只是在这种状态中放松。比如在这种状态中放松一分钟,很好,你修上师瑜伽有一分钟了。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一开始修上师瑜伽,然后唱金刚歌,差不多过了几分钟。哪种方法比较好呢?如果你能融摄运动,这比你只是寂静地修上师瑜伽要强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圆满同修会的法本里面的转化道的修法有古汝扎普或者狮面空行母的原因。这跟阿努瑜伽的修法有关。但是,修行者修持阿努瑜伽修法的时候,总是把阿努瑜伽和大圆满的原则不二的来对待,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修持忿怒本尊,而不是寂静本尊。寂静本尊,就好像我们处于止的状态当中;忿怒本尊象征着运动。你们知道在静忿百尊里面都有寂静和忿怒的本尊,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的状态当中,有可能处于寂静的状态中,也有可能处于运动状态中。

  当我们修持一些忿怒本尊的修法的时候,这意味着我们在融摄运动,这比起我们观修一些寂静本尊要强得多。当我们修法的时候,应该发展我们的融摄。比如说,当你处于阿底上师瑜伽状态的时候,你没有什么概念。如果你此刻看见或听见了一些东西,你不应该对它无动于衷,你应该融摄,处于不二的状态。什么是运动,什么样的运动,什么样的感觉等等,一切都应该融摄,处于禅观的状态,你应该这样的来修。尤其根据大圆满的教法,应该这样地来进行禅观。

  有的人修禅观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不能动,甚至眼睛都不能动,这就表示修行者对禅观没有正确的理解。如果你处于禅观的状态,当然眼睛可以动,你可以看、可以听,你需要融摄一切,这样才能够增进你的融摄。当然,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没有能力处于禅观的状态,那就必须去学习,你不可能直接就跳跃到融摄的状态。

  融摄,意味着我们已经有这种禅观的经验,才能够融摄我们日常生活的状态。比如我们说我们是大圆满的行者,我们获得了传承,发现了自己的本性;如果还没有发现,我们应该尽力地去发现,修持这些法。当我们已经发现了,我们并不应该就此满足了,知道就算发现了本性,但是还没有证悟,我们依然活在二元的相当中。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尽量发展我们的融摄。

  我已经讲过了,我们应该保持觉知,根据环境行事,将这种觉知融入明觉当中。当你这样的来修的时候,你的生活就变成了修行。因为我们活在具体的环境当中,它当然应该是跟我们的修行相关的,这一点大家应该记得这样的去修。

 

  因此大圆满心部四禅观中,首先讲的就是寂止——“涅巴”。

  大圆满心部的第二个阶段,叫“米尤瓦”。因为当你发现运动是你本性的一部分的时候,你就融摄了运动。如果有运动生起,你觉得“我在这里,那边有个什么东西在动”,然后你就被扰乱了,这就是一种二元的状态。当运动生起时,你应该处于无别的状态,融摄这种运动;当你融摄这种状态的时候,这就叫作心部的第二种阶段“米尤瓦”,就是没有运动,或叫超越运动。“米尤瓦”就是没有运动的意思。为什么说没有运动呢?因为我们融摄了运动,我们就成了运动本身了。在大圆满密续当中有说“火是不能燃烧火的”,当你融摄的了它,它对你而言,就不再是一个问题,这就是心部的第二个阶段——米尤瓦。

  当你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就叫作“娘腻”。“娘腻”就是不二的状态,无别的状态。比如说,你已经发现了你的本性这种唯一的状态,你是通过寂止这种空性的经验来发现的,或者是通过运动的经验发现的,但是你发现的这个本性的状态它是唯一的、没有区别的。当你发现了这种状态,并且安住在本性的状态,那么我们已经很确定:你有了本初状态的经验。之后我们就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也就是“陇竹”,就是我们本自圆满的状态,融摄一切。可见,心部讲的就是这四个禅观。

 

2-2 界部四身印

  同样,在大圆满界部当中,讲的也是四个阶段、四个部分,界部当中称为四身印。这个“达”就是象征的意思。你用象征来获得它真实的意义,处于这个状态当中。我们藏语日常语中也会说“达”,就是印记、标志的意思。比如说,你做一个手势,那个人就过来了,他通过这个标志,就有了对这个意思的了解,他就会过来。同样,我们通过四个身印,就会获得真实的法义,我们这些天要学的就是关于四身印的教法。此刻我并不打算讲授四身印,这是之后的工作。

 

2-3 窍诀部安住和四相

  接下来我们讲大圆满窍诀部。在窍诀部中也有四个要领,我们称为四种安住,就是彻却的四安住。藏文有个词叫“交夏”,意思就是别管它,随它去。我们经常对小孩子这么说,比如小孩子来拿什么东西,我们就说“交夏”,意思是别碰它,它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呆着。同样,在教法当中说“交夏”,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本性,我们如何持续安住,我们需要尽量安住于本性的状态,才能获得证悟。我们怎么样持续安住于本性的状态呢?这就是大圆满窍诀部彻却里面的原则和要领。你们还记得噶绕多杰祖师讲的《椎击三要》,最后的第三要就是要融摄一切,尽量安住于这种状态之中,这就跟窍诀部相关了。

  窍诀部对直指心性或者对心性显现的确信无疑,并没有非常专注地去进行。但是如果要修持窍诀部教法的话,我们必须已经有了这些经验。比如说直指心性,更多地专注直指心性的话,就是大圆满心部。当我们讲窍诀部安住时,讲的就是彻却的四安住。

  第一个安住就是“瑞沃交夏”,就是如山安住。“瑞沃”就是山的意思,这只是打个比方,并不是说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啊,如山安住,就是说我们应该去山顶上,在山顶上能看到一切,这样我们就有了这种见解”等等。有的时候可以用这种辅助的方式去说,但它并不是要点所在。关于如山安住的要点是就是“山”。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山,有的山很高,比如说珠穆朗玛峰。因为它里面是岩石,由于下了雪结成了冰,慢慢结成了冰,所以变得非常坚硬,所以变成很高的山。有些山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它很庞大。我去夏威夷的时候,他们说夏威夷有世界上最大的山,然后我们去看,这个山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它非常的庞大,所以也有这样的山。山有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种类,包括一些小山丘,这就是所谓山的状况。所以,山就是我们自身的一种象征。

 

  比如个体的修行者,他们修法的时候,不是一直在那边盘腿,毗卢遮那七支座等等。当然你可以这样去做禅观,大圆满并没有禁止你这样做,但是在教法当中说这个不是必需的,双盘打坐不是必需的。你的姿势应该像山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姿势,运用它们都可以进入禅观。有的时候你可以躺在床上;有的时候你在走路;有的时候你在站着;有的时候你在厕所里,但是这没有关系。

 

  比如说,我们在修持瑜伽部或者事部的修法,在厕所里面修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没有这样的局限,没有任何的局限,没有关于身体的任何的局限,就好比不同种类的山一般。当然,这些山是依不同的环境而生成的,同样,我们生命当中有许多不同的状况、不同的时刻,重要的是我们有这样的觉知,并且进行禅观。我们呈现这样的教义,所以讲如山安住。“交夏”就是说放松于这种状态当中,不做任何的修饰或者改变。

  之后就是所谓的“江措交夏”。“江措”就是海,所以叫如海安。有的人认为如海安住的意思就是说,天气好的时候,在海面上能够映照出天上的星辰等等。在修法当中,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了各种境相的时候,你要明白,境相不只是我们眼睛所见到的,包括鼻子、耳朵等六根所接触到的对都叫境相。比如有的修法当中先要控制自己的眼睛,控制了眼睛第一根的话,其他各根也就自动被控制了。这就是一个比方。因为我们有五根,用它们来看、听、嗅、尝、触,它们有这些功能作用。最后我们的心——第六根,它会判断、思考所有的现象,意根有这样的功能作用。在这个时刻六根都应该放松下来。

 

  有的时候你会听到有的人说:“在修大圆满禅观的时候,应该睁开眼睛,不能闭上眼睛”。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因为通常人们修持金刚乘修法的时候,应该将自己所在的环境观想为清净的坛城,观想一切都是五大元素的清净相的显现,然后在这个境界中观想本尊等等,逐步进展。所以,我们在心意当中所观想的境界,在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不再相应了;因此,对金刚乘的这种观想来说,闭上眼睛修持会更加容易,所以他们要这样做。

 

  有的人有这样的习惯,他们觉得在禅观当中应该闭上眼睛。我们说闭上眼睛不是必需的,当处于禅观状态的时候,你也可以睁开眼睛,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睁开眼睛,所以你应该这么理解。不光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包括我们六根所有的对境,都应该在这个当下放松,这就叫江措交夏——如海安

  之后叫作“瑞巴交夏”,也就是明觉安住。“瑞巴”就是我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的本性就是明觉,藏文叫“瑞巴”、“日巴”。明觉无明(玛瑞巴)是相反的,“马瑞”就是我们说的无明。无明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没有受过教育、不知道怎么读书写字,不是这样的无知。我们说的无明,是指对我们的本性不了解。

 

  如果你没有遵循大圆满教法,你就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本性就是大圆满。大圆满的状态就是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不二,你接受了大圆满教法,你就了解了这一点,而且对此越来越熟悉。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知见,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本性不了解。

 

  就算一个人他有很高的心智头脑层面的知识,但这个人还是有可能对本性无明。有的时候大圆满教法中说,如果你要传授大圆满,你会发现,有时候给那些没什么知识文化的人传授大圆满反而更容易。当年我刚从佛学院出来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我什么都懂,很多这样有知识文化的人,他们都会有很重的这样的习气,这样的想法。他们去见上师,他们对教法有一点点兴趣,觉得“啊,原来有个东西叫作证”,然后他们就去见上师,听这个上师在讲什么,然后他就开始判断分别:“啊,他讲的这个部分我同意,但是其他部分我就不能苟同”,他一直在那里判断、分别。当然这就是一种心智的理解,这是因为他对本性无明。如果是真正的严肃的上师,他就会告诉我们怎样发现自己的本性,而不是说应该怎样积累这些心智的知识。

  有的人以为这个日巴,这个明觉就是本初状态,不是一回事。我们的本初状态,在大圆满教法当中叫作菩提心,也就是说,在大圆满教法当中,菩提心指的就是本初状态。如果你大圆满的书的时候,必须要了解这一点,否则你很容易误解。菩提心在藏语中叫作“蒋秋吉森桑”,“蒋”就是已经净化的;“秋”就是已经获得了这个证悟;“森”就是区分了心和心的本性,从一开始就有处在本初状态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本初状态为菩提心的原因。

 

  明觉的状态是说,上师已经引导你刹那间发现了本初状态,通过直指的方法已经让你发现了。你发现的不只是本初状态,而是明觉,现在你将你的明觉的状态整个融入身语意的状态当中,这就是你的修法,这就是大圆满心部的第三个阶段。所有的众生这种本性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就是这种明觉的状态。在大圆满心部怎么讲的?就是陇竹的状态,之前我已经讲过了。现在是窍诀部,唯一的状态应该就是明觉的状态。

  第四个阶段就是法性穷尽。(译注:法性穷尽是妥噶四相的第四个阶段。彻却四安住的第四个阶段是境相安住。)“确就是所有的现象或者法,泽”就是已经超越了一切法的考量或者是概念,这讲的是妥噶第四。那么当我们相对层面的状态完全融入禅观状态中的时候,这就叫法性穷尽。也就是本自圆满的状态,也就是陇竹这种情况下,我们实际上获得了证悟,这就是窍诀部里面讲的四个要点。

 

5大圆满的果

  最后讲到果的时候,你们记得基道果,(证)果的话,取决于不同的方法,比如说显宗或者金刚乘或者大圆满的方法,显宗里面总是讲二身——法身和色身,这就是最终证悟的目标;在金刚乘教法当中有讲三身、四身、五身等不同的方法;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最终证悟的目标就是处于法身的状态,唯一的状态,唯一的证悟就是法身。这样地讲大圆满。

 

——摘自2015年04月10日17点 龙萨大圆满界部法会第四场P1-9


标签:大圆满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