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WAP手机版 加收藏  设首页
SMS教程

道位三法之二:禅修方法(连载十七)

   作者:TheVoidOne-无央   来源:三昧营资料   阅读:7496   评论:0
内容摘要:我们已经讲完了目录,因为我们在进行整个《妙善宝瓶》的串讲,就是关于整个目录当中的结构、意义、要点在进行一个总的串讲,昨天已讲完了见地方面,就是第五章的内容,今天讲第六章。第六章是见、修、行、果当中的修。
   解:TheVoidOne-无央 SMS基础老师、金刚舞二级老师、大圆满同修会国际出版                                  委员会中文负责人) 

文字整理:禅定天海

   对:秋央措

   辑:修乐

    定:TheVoidOne-无央

 

我们已经讲完了目录。因为我们在进行整个《妙善宝瓶》的串讲,就是对整个目录当中的结构,对全书各章节的意义、要点进行总的串讲。昨天已讲完了见地方面,就是第五章的内容,今天讲第六章。第六章是见修、行、果当中的修。

 

2-2-2 道位三法之二:禅修方法(第六章)

 

2-2-2-1 九乘佛法都是各自独立的解脱道

 

九乘佛法是宁玛派对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总体的一个归类,我们称为判教。判教是说所有的佛教分为九类,九乘佛法的各乘实际上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解脱道,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解脱道。比如说前三乘,所谓的外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乘,也就是小乘和大乘,不管是声闻、缘觉还是菩萨乘,都是趋向解脱的一个完整的道路。

 

所谓的解脱道,一般而言,就是从这个五浊恶世的痛苦轮回中解脱出来的方法。听闻了教法,或者是按照所听闻的佛陀教法的原义进行修持,这就是声闻乘。可见即使按小乘的方法修道,最终也可以获得解脱,最终的证果是阿罗汉果,所以它本身也是解脱道。

 

小乘中分声闻、缘觉,我们说过它们的区别。声闻,就是从佛陀那里听闻教法。缘觉,可能从来没有直接从佛陀那里获得过教法,也没有亲自获得过教义;也可能听到过一点,或者可能偶尔接触过一次,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闭关的状态下独自修行,比如对十二缘起的一个觉悟或者观察,最终他也可以证得独觉佛果。所以声闻和缘觉都可以获得解脱,这两个都是解脱道,当然菩萨乘也是解脱道。就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来讲,大乘最终可以证悟佛果。

 

如果说九乘佛法当中可以圆满正觉的话,前两乘是不可能的,因为要从三界中解脱,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没有获得圆满的话,是不可能获得法报化三身圆满的显现。

 

接下来的第四乘到第六乘,按宁玛派的划分是事部、行部、瑜伽部。这三部属外三续,是外续部的三部,它也是可以最终成佛的,最长的要十六世。

 

后三续从第七乘到第九乘,也就是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这也是可以一生成就的。特别是最后的阿底瑜伽,就是大圆满的教法,有一生成佛的可能性。

 

所以,九乘佛法都是独立的解脱道。那么具体来讲,小乘的修道精髓、还有大乘的、还有九乘中其它的佛法,它们修持的精髓方式,我们要大概的来概括一下,之前我们也反复提到过一些相关的内容。

 

2-2-2-2 小乘大乘修法精髓:止观

 

小乘的精髓,在《妙善宝瓶》中的呈现,它是以小乘“诸恶莫做”的一个原则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纲领。“诸恶莫做”,在这个基础上无论如何不伤害他人;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展开所有小乘的修持。小乘具体的禅修主要还是止观。

 

所谓的“止”,就是最终达到的目标,它修成的征兆是获得禅定。“观”的话,是生起了智慧。所以说“止观”是佛法的一个要点。

 

虽然整个九乘佛法各自有不同的见修行,但实际上都可以用止观来做一个总体的概括,只不过在藏传佛教里,尤其是无上瑜伽,也就是生圆次第与大圆满当中,我们不称之为有一个具体的像小乘和大乘那样的止观。而小乘和大乘中的止观是相似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2-2-2-3 外续部修法精髓:二元方式的观想

 

但到了藏传佛教中,就密乘或金刚乘来讲,它们的禅修方法主要是讲生圆次第。在外续部中,它的方式不称之为生圆次第,但总体的模式方法是类似的,只不过事部、行部、瑜伽部中更多的是一种二元的方式。

 

比如事部当中,行者也观想本尊,生起净相的层面,但它跟本尊的关系是比较二元的,是一种主仆关系。比如,当我们面前生起绿度母本尊,观想绿度母在前面的虚空当中,然后我和她的关系就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因为我要修持解脱道,我要依靠绿度母让我离苦得乐,获得究竟解脱,所以要依靠她,敬拜她,投靠她,完全地皈依她,是这样的二元方式。最终绿度母的智慧融入到我自身。从行部来讲,你跟本尊是朋友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最终本尊也是要融入到你自身。从瑜伽部来讲,是说自己从二元的方式可以逐步的转化到自己可以自观为本尊的方式,它仍然是二到一的方式,所以,这是所谓的外续部三种精髓的方式。

2-2-2-4 禅定、禅观与禅修

 

内续部,我们说是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这三种。昨天讲到了,玛哈瑜伽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生圆次第里面相应的内容,包括生圆次第最后的状态,就是大手印的状态。就是渐次观修本尊坛城和自己的风脉明点的一种方式,包括生圆次第。

 

一般说禅定,关于这些词,在很多经典,或者很多传统佛教中用得很不严密,不同的传统,比如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各个传统都有关于禅定、禅观、禅修的词汇。但在南师的教法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对这些词汇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精确的概括。

 

谈到禅定时,非常清楚指的就是定。比如说三摩地、欲界定、色界定、无色界定,这个定——禅定,就是我们讲的这个方面。但是当讲到观的时侯,一般是说内观、禅观。禅观也有两种情况:

 

藏传佛教的一些禅修,比如观想生圆次第,也称之为禅观,是一般意义上的禅观,比较相对的,自观为本尊坛城等等。所以说,金刚乘的禅观,经常讲的是关于生圆次第的观修、各种本尊的观想等等,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就是大圆满的禅观,它的意义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基于明觉的状态而融摄一切,是动静不二的状态。它并不只是说你向内专注在自己某种状态当中,而是说你的六根是敞开的,你的眼睛是看着外界的,你的心意是要接触各种现像、各种法的,所以六根六尘的这种对境中会生起各种二元的现像。在这样的状态中,你以你的明觉为基础,融摄这一切二元的状态,这是我们大圆满讲的禅观。

 

讲定的时侯它就是定,讲观的时侯它就是观,不要把它们混在一起。当我们讲禅修的时候,就总体来讲,不管是修,不管是念咒,不管是观想,还是修大圆满的处于明觉状态等等,整个这一切佛教的修持,我们都称之为禅修,这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禅修是一个最宽泛的概念。

 

讲禅定时,指的是定。讲禅观时,有两种:一种金刚乘的禅观,它有各种观想;而大圆满的禅观,是处于明觉的融摄的状态。这是南师教法中讲的比较清楚的名相,否则我们将无所适从。

 

当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讲法,尤其是关于禅定,有太多太多混淆的理解,比如我们看到有这样的说法,说“处于本尊的禅定状态当中”。本尊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禅定状态,当我们说“处于本尊的状态”,这意味着本尊是处于觉悟的报身层面的觉者,你怎么能说他只是处于禅定呢?严格地说,禅定最高的顶点是三界的顶点,就是非想非非想天。昨天已经讲到了:定,是没有办法解脱的,只是靠修定是没有办法解脱的,获得解脱不光是要修止、修定,还有一定要修观,这是显宗这样讲。

 

从大圆满来讲,我们有可能也要修止;从大圆满心部来讲是先修止,刚开始是有所缘的止,就是所谓的有相止;接下来是无相止,就是无所缘的止。在无所缘的止当中,我们就可能发现明觉;继续获得融摄的状态,这是心部的方式。那界部、窍诀部的话,甚至没有止的阶段,一上来就是直接运用窍诀以及特殊的禅修方法来生起禅观,生起明觉状态等等。所以,我们说整个九乘佛法当中,禅修的方法都是各自不同的。

 

2-2-2-5 回顾总结小乘、大乘、外续部的修法精髓

 

我们再回顾总结一下刚才的内容:

 

1、小乘主要是“诸恶莫做”,就是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其他众生的原则上展开各种止观的修持。

 

2、大乘主要是“众善奉行”,要以发菩提心为准,在这样的原则下展开修持,它的禅修也是以止观为主的。

 

3、外续部的事部、行部、瑜伽部,修持方式是关于本尊的观想。简单的来讲就是跟本尊的对生,实际是二元的方式:刚开始是主仆的关系,然后是朋友的关系,最后本尊融入到自身,自己也可以成为本尊,也是从二元到不二的状态,这是外续部的方式。

 

2-2-2-6 玛哈瑜伽的修法精髓:渐次观修生圆次第

 

内续部的玛哈瑜伽修生圆次第,一开始就是自观本尊,这和外续部的方式是不一样。它的生起次第是将自己自观为本尊,将所在的层面观想为纯净的坛城的层面。坛城是个什么概念?坛城,梵语叫“曼达拉”,藏语叫“曼扎”,“供曼扎”就是供养坛城。坛城实际上有各种层面的理解,比较常见的理解是:它是一个圆形,它有边,有四周,还有中间,所以有时坛城也叫中围——有中间,有四周围。这就意味着最中间的这个主尊就是本尊,那么他所在的整个净相层面,就叫坛城。比如说大威德的坛城、时轮金刚的坛城、金刚舞的坛城等等,象征着报身层面的本尊,他处于一个净相层面的存在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玛哈瑜伽生起次第就是将自己自观为本尊,方式是一种渐次的观修:慢慢地观想本尊的各个部位:手和手上的法器,有几只眼睛,有几个头,有几条胳膊几条腿,有什么样的报身庄严等等,是这样来渐次观修,这是生起次第——玛哈瑜伽的禅修。圆满次第是在这个基础上,把自己的气脉明点融入其中,从而超越之前细微的二元的层面。

 

具体来讲,在我们《妙善宝瓶》当中是怎样呈现玛哈瑜伽的呢?这个很重要,这跟我们直接的坐修法有关。(略)

2-2-2-7 阿努瑜伽的三个修法精髓

 

2-2-2-7-1 精髓之一:刹那观想

2-2-2-7-2 精髓之二:上下弦月修法不同

 

2-2-2-7-3 精髓之三:观想鲜活清晰而不执着

我们说见、修、行、果是一环扣一环的,当你的见是大圆满的见,结果你的修是小乘的修,你的行是外续部的行,或是显宗的行,或大乘的行,这都是不相应的。所以,你是什么样的见解,就应该是什么样的禅修,然后是什么样的行持,最终能够相应这个乘的功德,获得这个果位。所以这里要注意这一点,不要纠缠这些细节,而强调的是活生生的观想,这是南师讲的关于阿努瑜伽的一个要点。


标签:sms教程 妙善宝瓶 五日串讲 南开诺布 TheVoidOne-无央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