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WAP手机版 加收藏  设首页
大圆满三部

2020年3月23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9期)

   作者:无央老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界无央”   阅读:7800   评论:0
内容摘要:释迦牟尼佛说“阿”代表着无生空性,所以我们要有这种甚深的领悟,不仅仅是观想这样的一个神秘的、漂亮的“阿”字和明点,这是有甚深的法义的。它不但代表着五大元素,它还代表着五方佛、五智慧、五烦恼、五毒、五蕴,总之,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跟五大元素有种种的关联,一切的显现都是由声、光和光线所代表的,光线就是五大元素的五种颜色的光。

2020年3月23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9期) 


2020年3月23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9期)


讲  解:无央老师
文字整理:清淮
中文校对:化工85
英文校对:卡修翁姆
藏文校对:LOBAYI
编  辑:晨曦
审  定:益西帕姆


目   录


明点白“阿”的甚深含义 
《无上之源》读书会不仅仅是闻思的课程 
2.4.1.6.16文殊师利巴扎(Mañjušribhadra),文殊友二世 
2.4.1.6.16.1库库拉嘉二世的精髓开示 
2.4.1.6.16.2文殊友二世的证悟 
2.4.1.6.17德瓦喇嘉(Devarãja) 
2.4.1.6.17.1文书友二世的精髓开示 
2.4.1.6.17.2德瓦喇嘉的证悟 
2.4.1.6.18佛陀笈多(Buddhagupta) 
2.4.1.6.18.1德瓦喇嘉的精髓开示 
2.4.1.6.18.2佛陀笈多的证悟 
2.4.1.6.19室利辛哈·普拉巴达(Šri Simha Prabata) 
2.4.1.6.19.1佛陀笈多的精髓开示 
2.4.1.6.19.2室利辛哈·普拉巴达的证悟 
2.4.1.6.20贡嘎嫫(Kungamo) 
2.4.1.6.20.1室利辛哈·普拉巴达的精髓开示 
2.4.1.6.20.2贡嘎嫫的证悟 
2.4.1.6.21无垢友(Vimalamitra) 
2.4.1.6.21.1无垢友是大圆满最重要的祖师之一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提示:讲解中引用《无上之源》原文不全,请大家对照《无上之源》阅读无央老师的讲解文字,利益不可言说。)



大家晚上好,我们现在以阿底上师瑜伽开始。

 

——

 

明点“阿”的甚深含义

 

我们每次观修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都需要了解:从空性当中显现的这个白“阿”以及它的明点,这就代表着空性当中具足的一切的潜能,两者是不二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嘎达”和“陇竹”不二——本来清净与本自圆满的不二,或者说空性和潜能,空性和光明的不二。

 

这个五色明点就代表着之前我们在这个课程当中反复提到的“五五五”。对不对?昨天不是一直在讲,五大元素就是五方空行母,五蕴就是五方佛,所以五色明点当中的五色光就代表着五大元素的本质或者精华essence。五大元素我们不要仅仅理解为地、火、水、风、空而已,实际上五大元素还有各种各样形式的显现。一切的物质层面、一切的能量层面和一切的心意层面,莫非五大元素和合而成,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但是它们的本质是来自哪里呢?是来自这个由“阿”字所代表的空性当中。释迦牟尼佛说“阿”代表着无生空性,所以我们要有这种甚深的领悟,不仅仅是观想这样的一个神秘的、漂亮的“阿”字和明点,这是有甚深的法义的。它不但代表着五大元素,它还代表着五方佛、五智慧、五烦恼、五毒、五蕴,总之,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跟五大元素有种种的关联,一切的显现都是由、光和光线所代表的,光线就是五大元素的五种颜色的光。

 

现代物理学也都了解到,一切的物质实际上具有波粒二象性。学物理的人都知道,它同时是光,也是粒子。这个桌子、电脑,看起来是凝固的、固体的存在,实际上当你有足够精微的仪器和正确的方法去观察的时候,发现它既是粒子——各种细微的材料分子、原子组成的,同时它又是,所以叫波粒二象性。它同时也是能量,“波”意味着持续的这种能量,就我们说的能量持续不断地显现。当大圆满大悲遍的时候,就是能量持续不断地显现——这是南师的解释。

 

所以我们就知道这样一个教法是非常甚深的教法,可以说整个大圆满的教法都用这个明点“阿”就代表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甚深的东西,很多人甚至跟南师学了好多年,到后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阿”字不论你多少次,修多少明点“阿”,如果你跟上师没有这种沟通或者关联,不知道上师怎么生活,怎么教法,怎么怎么样,那么你就不可能领悟。把这样一个甚深的教法拉到了一个非常相对的层面,这是非常非常可惜和遗憾的事情。

 

我们不知道这些教法南师为什么把它视为根本,所有的传承都可以不给,这个是必须给的,这是因为它也是一个直指心性的教法。就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缺乏见地,所以才不知道这里面甚深的地方。你们看几乎所有重要的大圆满教法,很多的经典当中都有这个明点“阿”,只是我们不懂它的意思。这就是一种持明表示、一种象征。

 

《无上之源》读书会不仅仅是闻思的课程

 

好,我们继续《无上之源》读书会。有的人把它视为一个闻思的课程,这说明我们对教法的体察是比较粗糙的。这仅仅是闻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讲这些最甚深的内容,时时刻刻都在引导发现我们心的本性。

 

引导发现心的本性,不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正式的仪式、一个灌顶、一个所谓的窍诀。窍诀是什么?窍诀就是直接跟发现我们的本性有关的甚深的秘密的方法或者引导,我们这个课程当中时时刻刻都在这么做。你以为一定要念一个咒,念一个什么仪轨,修一个有什么名字的法,一定要修一个叫什么大圆满的窍诀,什么什么心法,什么什么益西桑特,那才叫窍诀,那才叫甚深的教法,岂不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指心性。我们不是一直在说不要陷入各种现象当中,不要陷入各种经验当中,不要被经验的内容所牵引,而要反闻闻性,发现这个了解一切经验、体验一切境界的觉知本身吗?

 

我们一直在说: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发现这个本来觉知,而不是陷入能所对立的觉知、二元的觉知当中而已,回归到觉知本身放松。我们时时刻刻不是在讲这些最重要最重点的东西吗?你去期望什么更直接的直指?没有人跟你这么掰开来揉碎了这么讲!传统的上师们通常都是用传统的方式,所有的上师都是重复同样的方式,除非这个上师真的是了解众生的需要,他讲的语言你能听懂,否则他讲传统又怎么样,他讲的高大上的传统跟你没有关系,你也听不懂,他讲的是上千年重复的同样的方式。

 

我们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众生是这样的特点,我们就以众生能听懂的语言,最好的方式是以我们的母语来讲,不需要翻译,不需要一个间接的东西。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我们真正能明白的话。我并不是在说我这样的就是最好的,我只是说不要把这个视为一个闻思而已,如果这么想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2.4.1.6.16文殊师利巴扎(Mañjušribhadra),文殊友二世

 

昨天已经讲到第十五位的库库拉嘉二世。今天讲第十六位上师文殊师利巴扎,Mañjušribhadra,就是文殊友二世。

 

2.4.1.6.16.1库库拉嘉二世的精髓开示

 

念诵原文 略)这是库库拉嘉二世对文殊师利巴扎的开示。记得吧,库库拉嘉二世,昨天刚刚讲的一位堪布,他是龙树菩萨的弟子。第十六位上师Mañjušribhadra,是文殊友二世,所以叫文殊友的不是只有一个,但是之前那个叫Manjusrimitra,名字非常相似。

 

库库拉嘉二世对他的开示就是,不管你给心起多少名字,但是心是超越一切名字、一切名相、一切概念、一切定义的。这里的“心”指的是本心,心的本性,不是普通的凡夫心。

 

无论用多少例子来比喻心……你看为了凑字数,凑成五言、六言、七言、言,它就会很受局限,所以为什么说现代教法当中,我看过的呈现大圆满也好,佛教也好,最好的语言是英语,还真是不得不承认。因为不管用中文、藏文、梵文还是什么这些古老的语言,相比起来用英文最直接、最简单,然后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比从藏文翻译成中文要强太多。因为把藏文翻译成中文,你们会看到那些大堪布、大翻译、大译师们经常是藏文有几个字,中文就几个字。

 

所以你看这里我们在试图做同样的努力,无论诸多首先从文字上这个不是特别好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想凑字数的时候,你就牺牲了它的含义。你很难像《唐诗三百首》里面那样的词和意都能够同时完美地呈现,这是很难做到的,这得是大家、大师。我们的翻译们都是非常好的翻译,但是要达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不是你的原始创作,你在翻译,你在进行一个转化,对吧?你是通过你的理解,再通过文字把它翻译出来,怎么可能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原始的创作那样,词句还有韵律都是最完美的,那很难的。明白我的意思吗?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的翻译们言,然后意思就经常被打折扣了,因为他试图用同样的字数,比如六个字、七个字、九个字来表示一句话,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的时候为了这种形式上的完美,我们牺牲了内容,其实这是不明智。我们应该以内容为主,形式是次要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对吗?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现代教法当中,用英文来表达是我见过最完美的最好的最清楚的,然后从英文再转译成中文也是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的藏文翻译成中文,你看不明白,因为他在凑字数,这很难,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来。这已经算是白话文,对吧?“即使为命名,心超越一切名相”,这已经试图凑一些字数了,其实没有必要,所以我用最白话的方式讲解。

 

无论你用多少种比喻、多少种象征来比喻心的本性,心的本性超越一切的象征、一切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象征的意思,因为英文是exampleexample也有比喻、象征的意思。

 

“心乃不二”这个当然也是心的本性。因为凡夫当然不是不二的,凡夫心是二元对立。

 

(念诵原文 略)这些我们已经反复地做了解释。当我们说心的本性,我们通常也会说不禅观。如果你要把大圆满的状态、心的本性的状态,用一个跟传统的佛教术语有关的词,你可以用“不二禅观”这四个字。因为有的时候就算用“禅观”这个词,也是被人用过的,被人用过的词你就得小心地去对待,到底它指的是什么。“禅定”是更危险的一个词,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指的是世间定还是出世间定,出世间定就是禅观——不二禅观。有的时候藏传佛教里也会说“禅观”,比如玛哈瑜伽的四禅观,其实那个禅观不是我们说的心部四禅观,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说“不二禅观”。《水晶与光道》一开始用过这样的词,非常好,是孙一翻译的。

 

心的本性是不二禅观,它超越了思维,超越了概念、论,所以安住在这种状态,没有造作,没有概念,没有努力,没有散乱,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禅修。

 

2.4.1.6.16.2文殊友二世的证悟

 

(念诵原文 略)所以你看,刚才说心乃不二”,现在又说把心从根斩断,不二怎么斩断呢?所以上面那个“心”和下面这个“心”就是两种心。“把心从根斩断”这个“心”就是凡夫心,否则不二的心不需要斩断,你也斩不断。这是文殊师利二世——文殊师利巴扎这么说他的证悟的。“我在继续往世之修行”,也就是实际上他累世以来一直是一个修行者。他也了解这一点,他已经实现了他的愿望,那也就是证悟嘛!他把他的凡夫从根上除了。

 

凡夫心之所以看起来非常坚固,习气非常深厚,看起来非常强大,它制造了整个轮回,但实际上它是没有根的。你怎样发现它没有根?直接观察你的凡夫本身,你发现什么也找不到。比如你观察一个念头,你说:“这个念头,这个恶念,哎呀!我觉得这个上师不好,我不喜欢他!我讨厌他!啊!我怎么有这样可怕的念头!恶念,太可怕啦!阿弥陀佛!嗡班杂儿萨埵吽!(笑)现在这样让你害怕的一个念头生起,如果以大圆满的角度,你应该怎么办呢?你直接看着它,看着它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看着它,单纯地看着它,你很快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实质。你甚至找不到它从哪里来的,你也找不到这个当下它在哪里,然后它就这样在你直视它的时候消失了。光是这样也不够,光是了解念头的空性也不够,是谁发现了这个空,对不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心从根斩断。

 

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圆满的正见,你不要一天到晚说到这些知见就立刻把以前学的显宗或者加行的那一套又扯过来,“啊!心怎么怎么样”,我们现在在讲大圆满,好吗?我们说凡夫心不是需要斩断的对象,虽然这里说他已经斩断了。从根本上来说,凡夫心或者任何的念头、情绪、烦恼、外境、内在的觉受,一切的一切的显现,都是心的本初状态当中具足的圆满的潜能的展现。毫无疑问,就是如此!既然如此,我们只需要安住在这个觉知本身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就知道,根本不是什么一个有生命的实有的心,不存在!只是心的活力,我们心的本初状态或者叫心的本性的活力的展现,这个叫能量。能量是一种看起来像一个对立的东西,在外在的一个二元对立——我看到这个念头,我看到这个桌子,我看到这个人——这个叫能量。大圆满也会讲法、报、化三种能量的展现,能量就是一种化身层面二元对立。轮回当中我们醒着的时候,我们的能量展现形式大部分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

 

所以你们还觉得这是闻思吗?你当下就……每一次我讲这个的时候,你就直接观察你的心,它还仅仅是闻思吗?

 

“我今不再有任何疑惑,圆满证悟之果我之状态,除此无他! 什么叫做我之状态”?昨天我讲了My State,大圆满里面这些原始经典会讲到My State,大写的State ,My State我的状态,什么叫“我的状态”?就是真实的状态。仁波切经常讲:“你安住在你的状态当中。”如果没有接受过大圆满的熏陶或者引导的人听了就很。比如现在肯定有很多人会问:“什么叫我的状态?我的状态是一个凡夫啊,我的状态是来听课的一个没有证悟的人。”所以文殊友二世说的“我的状态”,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我的状态”。他说的是“我的真实状态”。

 

所以这些大圆满经典,尤其是原始经典,不加以注释、解释,你是会非常非常的迷惑的,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我的状态”。我们平常以为我们的状态,那不是“我的状态”,那是“我的状态”的展现本身,然后我认为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所以我们称之为“虚幻的幻相的状态”,“业力的幻相的状态”,不是真实的状态。如果从一个更究竟、更高的层面来讲,一切都是大圆满,凡夫状态也就是我真实状态的展现。太阳一直在照耀,虚空当中升起了乌云,并没有障碍太阳的存在,对不对?只是对你这个凡夫心来讲,“太阳不见了,今天没出太阳”。太阳一直在那照着呢,是吧?

 

2.4.1.6.17德瓦喇嘉Devarãja

 

第十七位瓦喇嘉Devarãja),这个名字高大上啊,“德瓦”就是天人,“喇嘉”就是王,所以是天王。(念诵原文 略)

 

2.4.1.6.17.1文书友二世的精髓开示

 

现在说的是第十七位大圆满心部的祖师叫作Devarãja瓦喇嘉,又说到他的父母是谁。显然他父亲也是一位瑜伽士、修行者,Rishi Bhahi,从名字能看出来。然后文书友二世,文殊师利巴扎,给他讲了教法。

 

(念诵原文 略)“喻例也就是譬喻,或者比喻。这段话没有什么特别的窍诀。简单地说,广大虚空超越中与”,实际上就是用虚空来比喻我们心的本性,超越了中间和四边的这个概念。昨天我们一直在说中、是什么意思,藏文“经”就是坛城,坛城指的是一个层面。通常我们凡夫认为一个层面、一个世界,一定会有它的中央和四周。就像我们中央政府,这个国家,然后国家与国家的边界,我们通常会认为有这些中和边。不光是这个国家、这个地球、这个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我们都会有一个中,事实上,我们每个凡夫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心的本性超越了凡夫的这种牢固的概念,甚至连“虚空”这个比喻都无法来真正的等同于我们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指的是胜义菩提心、心的本性。就是说你用虚空来比喻是不够的,为什么呢?虚空也不过是我们人类的词语,我们对“虚空”这个词的一种理解、一种体察。你能说天空就是心的本性当然了,我们经常用虚空来比喻心的本性,为什么?首先虚空没有任何实有的东西,是吧?这好像心的本性是空性一样;但是,虚空同时是一切显现的基础。比如虚空当中有各种事物的存在,如果没有空间的存在,你无法想象一切事物的存在,因为它是无法存在的,所以虚空或者空间是一切显现的基础。就像我们之前说五大元素当中的四种显现的元素——地、水、火、风都是从虚空、空大元素当中显现出来,是吧?所以我们会经常用虚空来比喻心性。

 

但是虚空还是我们凡夫的一种理解,一种觉察,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种概念,所以你现在理解了大圆满里面讲概念到底什么意思。不仅仅是我们平常说的“什么什么概念”,“关于共产主义的概念”,不仅仅是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通常是一个思想、一个理论、一个见解、一个看法,但我们现在说的这个概念,这个concept,基本上就是说心意识的所有的产物都是概念,所以用超越概念就可以代表究竟的境界。超越概念!

 

大家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即使虚空也不能够来比喻我们的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或者我们的心的本性),如果你领悟了这个无可比拟的菩提心,“无可比拟”就是没有办法用什么象征去描述这个菩提心本身,我们真正需要的大圆满讲的禅修就是安住于这个无造作的境界当中。无造作就是说本身就没有什么概念,因为概念是心意识的产物,心意识的一切的行为、一切的活动都是造作,所以造作就是说超越了概念。

 

南师经常提到,所有的金刚乘,用萨迦班智达的概括来说,就是基本全部都是大手印的方式。尽管名字不叫大手印,但是一切的金刚乘内续部,它的修持都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然后生不二,就是大手印的状态。手印这两个字就是象征的意思,你不要以为手印只是打一个手印。它的原文叫木爪”,实际上翻译成“大手印”不是很正确,“玛哈木”翻译成“大印”ok啦,实际上是“大象征”的意思。南师曾经说过:“整个金刚乘都是象征的体系。”比如我们的坛城,我们一个三角形的坛城,一个圆形的坛城,一个“舍”,一个“蚌”,各种种子字,一切都是象征,但是象征本身都是心意识的产物,刚刚说完,对吧?所以大手印就是超越了象征,就是究竟的境界,超越了心意识的层面。明白吗?

 

2.4.1.6.17.2德瓦喇嘉的证悟

 

(念诵原文 略)你看他的名字叫天王嘛,天神之王。梵文“德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尊的意思,本尊指的是报身佛,跟这里的意思不一样;德瓦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天人、天神。他的名字是天王,天神之王——只是一个名字别太在乎。

 

我是德瓦喇嘉,出自经文究竟大乐之如此开示,我已将其深植于心中,不离我”“不离我”的意思就是说他不会从我的嘴巴里出来,就是保密的意思。

 

“阿底瑜伽精要之义”阿底瑜伽也就是大圆满,我们的“明点白阿”这个修法叫阿底上师瑜伽,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我重复了多少遍,记住这六个字:“阿底上师瑜伽”!阿底上师瑜伽是阿底瑜伽的一个重要的直指的修法,是南师的一个根本传承。这个“明点白阿”的观修,是一个直指心性的窍诀。你要记住这些词儿,别学了半天,学的法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在预备教一次阿底上师瑜伽。有的人进了会员群,然后在修南师的教法,问他得过什么法呀?“得过阿底瑜伽。”阿底瑜伽是整个大圆满的意思。

 

所以你要记住,我们这个法叫阿底上师瑜伽,好吗?记住这六个字不难吧?!也不要白阿上师瑜伽,也不要叫阿字上师瑜伽,那都是以前的说法,我们要更新了,好吗?因为不太准确。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叫Guru Yoga of the White A白阿上师瑜伽,但是在我们的修法当中,白阿上师瑜伽指的是噶饶多杰的上师瑜伽。有的时候南师他会这么说,因为的确是观想白阿嘛,还有明点嘛,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准确的名字叫做阿底上师瑜伽。修了几年,连你的修法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是不应该的。

 

普贤王如来之状态,即是从未与觉悟分离之法身。”这个法身为什么从未与我们的觉悟分离呢?它一直在我们的所有的存在当中,实际上法身这个词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什么叫法身呢?法身,很多人想象:法的身体,佛的法身,是不是一个特别神秘的金刚不坏的身体啊?哎呀,好了不起啊!但是法身不是这个意思。法身梵文叫“达玛卡亚”,法指的是一切的现象,法身指的是一切现象的本质。一切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是没有本质,空的,但是这个空性当中具足一切的潜能,这是我们讲的法身。也就是心的本初状态,也叫心的本性,这就是法身。

 

既然它是一切现象的本质,那不可能说它脱离了现象,“啊,现在我看到一个电脑,电脑就不是法身”,“我有一个念头,我有一个情绪,我就不是法身”,当然是法身!念头的实质就是法身。法身的作用也是法身的一部分,你不要以为就不是了。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在大圆满之外,一切都是大圆满,一切都是本初状态,一切都是无上之源的显现,无上之源的显现本身也是无上之源的一部分。不要认为无上之源显现出来一个外在的轮回,然后它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不是这样的。这一切都是幻化舞的一场游戏,都是觉性的自己在娱乐自己(笑)

 

2.4.1.6.18佛陀多(Buddhagupta

 

第十八位,又来了一位大师,当然都是大师了。佛陀多,布达古布塔Buddhagupta(念诵原文 略)

 

先说一说这个佛陀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大名鼎鼎的大圆满心部的祖师。南师曾经在2008年专门开过专题法会,叫“佛陀多的《秘密”,“德贝贡炯SBaspàirgum chung”。你们看第85个注解:“佛陀多(在《卢精义》中的拼写是Bhutakugta)是在敦煌经卷中被重新发现时的一个短篇幅的大圆满法本《秘密》的作者。刚才我说的佛陀多的《秘密》,藏文叫“德贝贡炯”它是南开诺布法王的《秘密教言短篇集》的研究和注疏的对象。同时参见卡梅的《大圆满》。是一个藏族的学者。

 

2008年的时候,我们大圆满中国同修会当时的名字叫三昧,叫Samtenling,那是南师给的名字。2008年11月1日是三昧林的生日。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翻译了这个法会,佛陀多的《秘密》也是这个法会当时的一个重点。当然了,那是十二年前的事儿,好多人,就算是老同修,这个教法已经淹没在他们遥远的依稀的记忆当中,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已经忘记

 

那么他到底是谁?Buddhagupta布达古塔,他是一位比丘,首先他是学密咒乘的。密咒就是金刚乘,记住啊,曼查亚纳”(Mantrayana),也叫真言。在金刚乘里面包括玛哈瑜伽,我们讲九乘佛法的时候讲第七不就是玛哈瑜伽嘛,内续三乘叫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对不对?但是,为了寻找超越造作的教法精义——超越造作当然指的就是超越概念的教法,也就是超越因果的教法,那就是大圆满。他去拜见德瓦喇嘉,刚才这位天王大师。

 

2.4.1.6.18.1德瓦喇嘉的精髓开示

 

(念诵原文 略)这些上师们讲的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你仍然应该仔细学习。心性超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通常会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对不对?轮回当中所有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但是心性是不是和合而生的?可能格鲁派的人会说:“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缘起法,”所以他们很多人无法相信直指心性这种事情;但是心的本性就不是缘起法,它也不是因果法,它也不是二元的法或者说二元对立的法,或者存在或者现象,这才是真正的永恒,伟大的永恒。

 

“永恒”这个词,通常说的是永永远远的意思。我们凡夫关于这个永恒总是觉得,比如我如果能够活千百万亿年的话,那就是一个永恒,意思是说,能够永永远远活下去。什么东西在时空当中永永远远持续,这是我们说的永恒,但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永恒。只要有出生就会有、病、死。只要你进入了这个业力,进入了这个轮回,那就一定有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逃脱。

 

什么东西不会有死啊?什么是真正的永恒?真正的永恒超越了因果法,超越了分与合,超越了能所对立。纯粹觉性本身就是无上正觉。显宗当中经常说一个词:“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samyaksambodhi,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不对?无上正等正觉当然我们是用来形容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佛陀,他们获得圆满的正觉之后的究竟智慧的状态,这个叫无上正等正觉。

 

明觉本身跟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丝毫的别。只是说我们凡夫,或者不说凡夫吧,我们大圆满的修行者从一开始可能一见到这个觉性本身,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只能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可能能体验,或者说能认识,很快就被各种东西、各种经验,又包裹在一起,又披上了重重的面纱。因为我们总是喜欢被所有的现象带走,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反闻闻性,没有安住和认同自己那个最真实的状态,那也就是我们的觉性本身。

 

所以这个觉性本身,有的时候我们会加一些形容词,纯粹觉性,叫Pure Consciousness。觉性这个词有的时候我们就用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这个词,很多学英文的人就知道,它的字面意思是意识,但是在佛教词汇当中,它不光是意识,跟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相关的六种识,都可以用consciousness来表示,眼识eye consciousness,耳识叫ear consciousness。但是我们这里说的纯粹觉性是大写的Consciousness,有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清净圆满”,很快你们会见到这个词,本来清净、本自圆满的识。

 

所以我们的本身,比如说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识,通常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原始无明,我们陷入情绪、烦恼以及业力轮回当中,陷入二元对立的一切现象当中的状态。比如说眼睛看到一切,首先我们有这个眼,我们有眼球,有视觉神经,有视网膜,当我们看到所谓的外境当中一个现象的时候,然后我们的这些视神经、神经元等等把它传递到我们的所谓的这个大脑,然后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一种信息,再跟我们的心结合起来,这就成了一种眼识。所以这个是跟我们的凡夫心相连的,明白吗?眼耳鼻舌身意识。

 

但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个纯粹觉性,它也是用“识”这个词,有时候我们就叫“清净圆满”,这里说白了,就是一个纯粹的识。所以本身不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就像我说的心本身是无辜的,只是你陷入二元对立当中,就变成一个二元的心,你陷入二元对立当中,变成一个二元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但是如果你的心没有被外境所牵引,安住在它的本初状态的时候,这就成为清净圆满识,所以我们称之为纯粹觉性。所以这个就是我一直在讲的Knowing——知,你不要以为识是一个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知道”,aware,being aware,be present,就这几个词,都是一个意思。有的时候教法从不同的方面会用不同的词,但都是一个意思。

 

不管是我们说的觉知也好,灵明觉知,记得吧我们汉语里有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词汇——灵明觉知,众生都会有灵明觉知。我们会说觉知,我们会说知,我们会说觉性,一旦这个觉知是一个纯粹的,没有陷入二元的牵引和散乱当中,而是在它的本位当中,没有被污染的时候,这就是Pure Knowing,Pure Consciousness,纯粹的知,纯粹的觉性。你们不用担心,听不懂这些英文没关系,我只是给那些听得懂的人,他们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不懂没关系,因为我也都做了中文的解释,如果你知道一些梵文、藏文,那不更好,对不对?但是没关系,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没关系。

 

所以纯粹觉性,Pure Knowing 、Pure Consciousness,有的时候叫Pure Presence。Pure就是“纯粹”的意思,有的时候翻译成“清净”,但我尽量避免使用“清净”这个词。一说到“清净”,很多人就想象:哎呀,好清静啊!非常让人迷惑的一个词语“纯粹”就很简单。所以我就说为什么说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就特别好,就“纯粹的”,你不要翻译成“清净的”啊,这就很麻烦的。但有的时候为了适应传统的人的习惯,咱们也不得不妥协一下,有的时候也会这样翻译,说“清净圆满”,但那个“清净”,我们会加一个注解叫“本来清净”,这是大圆满讲的。不是你想的寺庙里很清静那个“清静”。

 

你们发现我一直在做各种名词的解释吗?你不要以为这是出于一个翻译的习惯而已,这不是。名相是最让人迷惑的一个东西,名相搞不清楚,你的教法的学习会有很多的问题。

 

“正觉不知轮回,即是无上甘露为什么说无上正等正觉它不知道轮回呢?就像我经常引用南师讲的一句话叫塔巴冉江”,他说觉者的境界是什么呀,叫塔巴冉江,塔巴冉江就是大净相的意思,你们记得吗?曼达拉娃修法仪轨里面有一段叫大净相礼赞。什么叫大净相?塔巴冉江,这就是这里说的——正觉不知轮回,对于觉者来说,一切都是圆满清净的,没有问题的,圆满完美的,这就叫正觉不知轮回。有人会说:“那佛陀、佛菩萨怎么知道我们众生的痛苦呢?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现呢?”那是因为这些觉者具备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这是由于他们根本智慧已经证得,而自然圆满了支分智慧,或者说世间事业的圆满。他的出世间事业圆满,逐渐他的世间事业也会圆满,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具有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这个词你们去查一下,意思就是说在质量和数量的方面都是圆满的。由于他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他自然知道众生的痛苦,他知道众生本身也是如来德相,也是圆满具足的。

 

每一个众生都可以叫,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是佛,明白这意思吗?你本身是一个千亿富翁的儿子,但是你的千亿富翁的爸爸没有告诉你,你的银行存款在哪里,你的钱在哪里,所以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我举了一个非常粗糙的例子,大概意思就是说:你不知道自己的富有,你不知道自己具有如来德相。要不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就说:“哎呀,太神奇了!原来一切众生圆满具足如来德相”是吧?所以这就叫“正觉不知轮回”。他们也知道众生的痛苦、挣扎,所以我们一旦稳固地安住在觉性的真实状态和本位当中的时候,世间的一切就像游戏一般,世间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有的时候,由于我们还没有真正融摄身语意各方面的二元的状态、幻相,说白了,就是说我们还跟这个身体有关系,或者说我们还有身语意,对不对?我们并不是采用显宗那一套,觉得身语意都不重要,这个身体就是一具死尸,不在乎。不管是金刚乘和大圆满,都不是这样的见解。金刚乘会说:“我们的气脉明点就是佛的庙宇,这个坛城就是佛的身语意,我们这个人的存在就是佛的坛城。”对不对?这是金刚乘的见解,大圆满更不用说了,不需要拒绝和出离任何的东西。这个区别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作为大圆满行者,就算我们了解我们真实的状态是明觉本身,是我们的本初状态,我们认识它,发现它,然后我们也还要融摄一切,这就是椎击三要的第三要。解脱自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不是说我特别有信心,我就解脱自了,这叫望文生义。

 

第三要,南师详细的解释就是融摄一切,并且最后处于自圆满的状态,所以叫做融摄任运。这四个字是我翻译的,根据南师的开示、总结翻译成这四个字。椎击三要的第三要叫融摄任运,第一要直指心性,第二要叫确信无疑,第三要叫融摄任运。什么叫融摄任运?我虽然发现了明觉,我也稳固了它,但是我还有这个身体,对吧?就像老子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体仍然是我们的一个障碍。就像南师经常说:“我们因为有这个身体,它是我们业力的产物,所以我们总是会受到它一定的局限。”

 

为什么说死亡对于大圆满行者来说,是真正的解脱的时机,彻底解脱的时机?绝大部分的大圆满行者都是在法性中阴获得解脱的。在死亡来临之后凡夫瓦解的那个状态当中,我们的赤裸本性以声、光、光线的各种形式展现它的潜能。这个潜能的展现叫母光明,我们的子光明就是我们生前的有关明觉的各种修持的经验,子母光明会——在死亡到来之后的法性中阴当中发生的时候,刹那中子光明会。立刻,不需要任何努力,没有任何造作,直接就认证了这是我们的本性的显现。这个刹那当中我们一切的业力都被净化了,因为根本上都是幻相,也不是什么真实的东西。

 

所以大圆满行者第三个阶段就叫做融摄。你不要说:“我证悟了明觉,什么都不在乎了。”是,从根本上来说,明觉如果是确定无疑的话,没有什么,的确你是解脱了,这是肯定的。确信无疑啊,我说的是达到确信无疑啊。随时能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因为这就叫做子光明、子智慧,智慧就是法性中阴当中展现的境界。

 

但是你不要有阿罗汉的这个想法,你自己解脱就好了吗?难道你不会觉得这些众生挣扎在病毒的威胁当中,多么可怜,对吗?因为他们只是觉得“我就活这一辈子,我这一辈子结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就活这一世”,所以当他们面临生命的威胁,面临这个病毒的威胁的时候是多么可怜。对吗?所以你怎么可能对他们无动于衷,是吧?所以你自然地会对他们生起心,所以你当然要融摄一切,并且利益所有的众生,让大家了解这一切。我所做的这一切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件事,要不然我每天花几个小时来讲这个那个干嘛,吃饱撑的?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个知识课程。

 

“无中亦无边,即是大坛城。”刚才讲了坛城是什么意思,不要以为坛城就是一个神圣的佛坛,那就叫坛城,坛城根本的意思就是一个层面。当我们说坛城,供曼扎的时候,指的是供养我们认为的所有珍贵的东西,这叫化身曼扎;还有报身曼扎是供养我们的六根、六根的作用;还有法身坛城的供养就是供养我们的明觉证悟。这是嘉彻宁波的一位伏藏,他发掘了“冈久金”,他的伏藏里面就有这个三身坛城供养。我们在南师给予一些重要的教法的时候,包括一些所谓的大圆满的灌顶的时候,我们会供曼扎。这个供曼扎可不是加行里面的供曼扎,这叫三身坛城供养,所以我们说坛城的根本意思是一个层面。那大坛城是什么?就像我们说大明点一样,加了个大那就是最厉害的,顶级的,超越二元的,就这个意思。无中边,大坛城,就是指究竟的层面。刚才不是说坛城就是层面嘛,Dimension或者一个世界,就这个意思。

 

所以说供曼扎,其实是供养化身层面最珍贵的东西;报身层面呢,因为报身能量有关,所以我们的六根,我们的这些旺波阿”五根,还有我们的心意第六根等等,都是我们报身层面的内容,所以我们这样来供养,这叫报身;法身是供养明觉的证悟。

 

2.4.1.6.18.2佛陀多的证悟

 

(念诵原文 略)这是佛陀多的领悟。心自本初以来即是究竟大乐,”就是从一开始它就是。这个心仍然是指心的本性,或者叫本心,就是究竟大乐本身。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时候教法当中用大乐来表示究竟境界,昨天我也解释了一下。快乐都是人类或者所有众生追逐的东西,对吧,都是趋乐避苦的嘛。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他们想获得最初的那个大乐,所以他们去寻求一个世间的快乐。无可厚非,但是找错了方向。究竟的大乐不能从外面找到,只能反闻闻性,我们自当中具足究竟的空、明、乐,而不是相对的空、明、乐的二元状态。

 

当我们安住在心的本性当中,完全融摄一切的时候,我们不但圆满了一切智慧,一切事业,事实上我们一切所需都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最大的快乐不过是完全的满足。你没有什么再需要的,那就是快乐最顶级的境界,对吗?所以究竟的大乐,它一定是不二、非二元的。只有二元对立,所以去往外,就是这样。

 

“于不识此心而隐蔽这种心的本性的究竟大乐的状态,对那些不认识的人来说,是隐蔽的,不存在的。你出了这个门,去跟大街上的人说心的本性,他们会觉得你神经病。“什么叫心的本性?你说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本性吗?”他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大圆满的殊胜就在于,我们一上来就在心的本性,这与所有的佛教前八乘都不同。所有的佛教八乘最终才得出心的本性的见解和认识、经验,所以我说大圆满是所有诸乘的顶峰。不是我这么说的,是教法当中说的:大圆满是九乘之巅,所以对他们来说,它是隐蔽的,是大秘密;所以教法当中总是说这个要保密,那个要保密。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凡夫心不懂,凡夫不懂这些东西。他们不但不懂,也没有兴趣,所以对那些没有兴趣的人,你也觉得他没有可能懂的人,你是应该保密的。

 

我们也不是完美的,我们怎么知道人家一定不懂,所以关于这一点,不要太多地去判断,“我觉得这个人能学大圆满,那个人不能学大圆满”。我们的以为往往跟实际是相反的,我们多年的经历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我们以为某个人不能学大圆满,另外一个人,学了好多年,他的见解也很清净,戒律也很清净,他一定能学大圆满,事实却恰恰相反,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看起来一个傻乎乎的人,也许他就是能学大圆满。

 

不管是谁,对于凡夫来说,心的本性是绝对最秘密的东西,所以叫大秘密,最大的秘密。世间、宇宙最大的秘密就是什么?就是发现宇宙一切都是心的本性而已,就是这个无上之源而已,这就是最大的秘密;但这个秘密对于凡夫来说隐匿着,所以教法当中也包括金刚乘都要求保密。关于这一点大家要了解:金刚乘当中强调保密是最厉害的,最严重的,绝对不可以泄密,这个保密,那个保密。

 

大圆满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放的。你看我们在网上直接讲大圆满,南师从2001年以来,十九年前就已经在网上直接讲大圆满。你说他应该保密,他又直接讲大圆满,怎么理解?那些人来听,比如我在y y直播,有的时候达到三万多人。那我想问你,你是学佛的人,他们跑到聊天室里来听到了,就算他本来是想来散乱的,来娱乐的,来听y y的那些美女直播的,他不小心冲到你的房间里来,他也听了一耳朵。佛教讲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一切都是因果而生,对吧?你不是学佛的嘛,相信因果,没有什么是偶然的,这就是他们的

 

同样地,南师在网上公开讲大圆满,任何人点进去就可以看,就可以,他也没有要求你必须对大圆满感兴趣,必须学过,必须想修行,必须皈依过,不存在。大圆满是完全敞开的,所以我们不能判断别人的根器,“你适合学大圆满,他不适合”,实际上不是这样子的,所以说越是高等的顶级的教法,越是没有局限。金刚乘等而下之,那么它就有更多的局限。它会要求你密法一定要先灌顶,而且不可以公开地做,“传统”上是这么说.所谓的“传统,传统”都得打个引号,因为真实的传统,往往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传统”。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就是十三世嘉瓦仁波切,他曾经公开给予时轮金刚的灌顶。现在的是十四世,我说的是他的前世,十三世嘉瓦仁波切。当时有很多人就批评说这么大的灌顶怎么能够公开,那么他后来也做了一些调整,他只给予了所谓的东旺,也就是精要灌顶,没有那些传统的太多的灌顶。你看藏传佛教最高的领袖都遭到这样的批评,可见众生的习气多么坚固。

 

根据环境行事,这才是最高的原则。你不要因为保密而保密对不对?你这个保密,那个保密,再过一百年藏传佛教都不存在了,你保密给谁,是不是?什么东西要讲逻辑,要讲道理,不要为了一个神秘的传统的因素,就一定要这么做,没有什么是必需的。凡是说这个是必需的,这个规矩,那个规矩,那是因为你太多的局限。我们也不能说什么规矩都不要,所以要根据环境来看。比如说这个人,你明明知道他完全对这个教法,对修行毫无兴趣,你一定要强迫他来听大圆满,这是不合适的,是吧?但是假设他自己感兴趣,自己偷偷摸摸来看,“我这个朋友,他天天在那边听什么,他以前跟我一样吃喝玩乐的人,怎么他最近一直在听课啊?”他也偷偷地过来“唉,讲得挺有意思的呀”,他也感兴趣。这就是一种因缘,这是一种大圆满的缘分,对吗?你怎么能说他一定就没有缘分。

 

所以保密一定要相对地来看,就是说你把握觉知的原则,你有觉知的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时候不应该做,否则你永远需要问:“老师,唱金刚歌的时候能不能被别人听到?”当然了,你会听到很多的藏地的喇嘛们说,尤其是一些大喇嘛、大法王说:“我们的修行越保密越好。”没错,从金刚乘传统的角度是这样的,我们不要告诉别人我们上师的名字,不要告诉别人我们本尊的名字,修法修的什么。这样挺好,因为别人就不容易起嫉妒心,不容易给你带来障碍等等,有各种原因。

 

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个茧里面,一个壳子里,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做什么,请问你又怎么去利益别人呢?比如咱们在这听了大圆满,很简单,你把这个相关的课程通知,在别的什么学佛,或者想学大圆满、想学密法的群里面分享一下,因为很多人对这感兴趣,他们点进去看,他要感兴趣,他就来听,这是他的因缘。如果你觉得什么都要保密,然后你问:“老师,这个能不能给别人看呢?”我都在这网上没有密码的,直接就直播了,那当然可以了,是不是啊,就不需要问了。

 

唱金刚歌的时候能不能被别人听见,当然这个你可能需要多知道一些知识。南师说金刚歌本身是听闻解脱,叫闻解脱之一,我们如果处在大圆满的状态,禅观的状态唱金刚歌的时候,听到的人,听到的众生都能获得一个解脱之因。这是极大的利益,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当然是可以被听到。如果换一个场合,家里人讨厌你这些他们认为的宗教行为,然后你一定要唱金刚歌给他们听,“因为我觉得我想利益你们”,你这就是强人所难,你这就叫己之所欲强施于人。你想让他听到大圆满,解脱的教法,但人家不感兴趣,人家讨厌,那你就不要这么做。

 

大圆满绝对不去做传教士,但是感兴趣的人,我给他提供这个资讯和消息,这是很好的。这就叫作根据环境行事。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智慧,要有一个常识,要有一个common sense(常识)。不要学佛学到后来就啥都不懂了,什么东西都要问上师,问老师。用智慧去判断,好吗?

 

领悟超越造作之觉悟境界即为最殊胜禅修,觉悟超越了与无修”“修”这个词本身,之前我也说过了,咱们汉语里有个词叫修正主义,就是说要改变的意思,对不对?为什么说大圆满觉悟超越了与无修?因为说修吧,你说大圆满是不是在修行?总的来说,当然它也是一种禅修,一种修行,可你要说觉悟大圆满的明觉本身,它没有在修任何东西,它只是安住在本有的每个人都具的心的本性当中放松、享受而已。你啥也没做,这是最高的禅修,无修之。对吗?你要说它吧,又对又不对;你要说无修,又对又不对,所以这超越了与无修,因为词语本身都是有局限的。

 

2.4.1.6.19室利辛哈·普拉巴达(Šri Simha Prabata

 

第十九位叫做室利辛哈·普拉巴达。这个大师,大大师登场了。

 

2.4.1.6.19.1佛陀多的精髓开示

 

(念诵原文略)这句话有点啊。你要知道我们翻译了南师将近一百本著作,多少工作量,多少万字啊!加上我们的法会文字,少说有五千万字,可能上亿,我都没数过。五六年前曾经数过至少一千万字了,现在可能有一亿了。这些文字上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大家要理解。我们不可能达到唐诗宋词那么精炼,那么漂亮,这是肯定的,也没有对仗,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你要说翻译团队当然有,我们有十几个人可以翻译,但是我们只能说大家具备基本的英文翻译能力,要翻译大圆满心部的这些东西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真正有资格,有能力翻译这些东西的人并不多。我是三昧翻译的南师所有这些中文译作的最后的校对者,最后的定稿者,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错别字,有一些就像刚才我在念的时候我试图念得比较顺,但是你读的时候可能不是很顺。请大家能理解,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能做到这样,我自己觉得已经不错了。因为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你不知道翻译这些东西有多难,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

 

就这本书,我跟你们说,《无上之源》最早翻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啊?大概是2012年还是2011年,多少年了,到现在才出来。你们不知道中间经历了多少事:一开始是我自己翻译,然后发现有那么多事,绝大部分的法会我都得同步翻译,然后有各种法本不断地出来,不断地要我来确认,要我来校对,要我来看看有没有错,真的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然后Wilson开始翻译,翻到后来他也忙了,他成了孩子的爸爸。然后后来又交给莲海,后来他还给我,我又接着做了一些校对,然后我又把它交给莲海,因为我同时在翻译别的,校对别的。然后莲海又隔了几年,莲海很快了,其实他们两个算蛮快了。然后又给我了,我又花好长时间去校对,去整理,所以这个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包涵了。我觉得只要能理解意思就可以,词语我们没有办法达到完美,这跟大家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有关系。

 

这里我给大家读一点,“从不显现之心性,从来在法相中。发现不可改变之心之一切之源时因为你如果说“不可改变心之一切之源”,就有点不明白。不可改变的心的一切之源,就是我们这个心的本性其实是不可改变的,叫immutable,它是一切之源。应该这么说,发现不可改变之心即一切之源,你把这个“之”改成“即”,即使的即,“发现不可改变之心即一切之源时”,这样就很顺了。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一切显现都是心的本性的显现,这里怎么又说什么“从不显现之心性”,这指的心性对于凡夫来说总是一个秘密的存在,对吧,无法理解,无法领会,所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秘密,但实际上它在一切的法相、一切的存在、一切的显现当中。法相其实是诸法的现象,诸法的显现,所以发现我们这个不可改变的本心,它就是一切之源时,他处并无觉悟可寻获发现我们的心的本性就是一切之源,无上之源,其他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得到觉悟。这是佛陀多对利辛哈的开示。

 

2.4.1.6.19.2室利辛哈·普拉巴达的证悟

 

(念诵原文 略)这个超越概念,超越一切局限的我们的本初状态,也就是所谓胜义菩提心,它并没有在空间当中的某一个具体的住所或者居所。一些刚刚接触佛教的人,甚至会认为佛就是住在最高的地方的一个人,一个众生,上帝是在至高的天国,很多人都这么想。菩提心也一样,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在空间当中的存在,它根本就不在时空当中。时空只是我们的幻相而已,对不对?尽管如此,它却满整个时空宇宙相当中。反过来说,他们本身就是胜菩提心、本初状态的展现。

 

(念诵原文 略)所以这个明觉,这个究竟智慧,就是金刚萨埵报身佛也不能说“这个就是,那个就是;这个就是明觉,那个是明觉。”没法说,是吧?

 

好,这是利辛哈的觉悟。

 

2.4.1.6.20贡嘎Kungamo

 

然后第二十位贡嘎Kungamo)。(念诵原文 略)

 

2.4.1.6.20.1室利辛哈·普拉巴达的精髓开示

 

这是一位比丘尼,利辛哈的弟子,利辛哈对她开示说:(念诵原文 略)

 

有的人从来不喜欢做任何事情,当大圆满的行者证悟了心的本性,他们也是对别的东西兴趣不大,对吧,兴趣不大就是说至少不会有那种执着。兴趣可能还是会有,就是说由于一些习气、一些业力的延续,业力的痕迹,这个叫Karmic Trace(业力的痕迹就是说其实没有那个强大的、粗大的业力的因缘了,但是还有一些痕迹,所以我们叫业力的痕迹)。他们放下一切,如其所是,就是没有什么真正很执着,很在乎的东西。如其所是,我昨天、前天都在说什么叫如其所是,什么叫如是,并不是说处于烦恼、散乱、凡夫的状态当中就随他去,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放下了一切的那个如其所是。就是你已经放下了一切,你已经不去跟随任何的对境去散乱,去攀缘,你只是在心的本性当中放松,这才是真正的如是。

 

所以从外表上来说,就像有的人可能不喜欢做任何事,对什么东西没有太大的兴趣了,做也可以,不做也行;享受也行,不享受也可以;痛苦一下,难受一下也可以,不难受也没关系。有些人会觉得好像证悟了明觉就啥也不想做了,就天天在那边打坐,很多人会这么想象,因为这可以理解嘛。

 

但实际上很多的大圆满的一些成就者、修行者的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这些上师们、成就者们,他们仍然有他们的世间的兴趣,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的很在乎。这就好比我们说的本来就是一场游戏,你为什么不可以去接着玩你的一些游戏呢?但是你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状态,你以前玩一个游戏就沉迷在里面了,你生起了一个情绪就跟着它跑了,然后还特别在乎,然后还放不下。现在由于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是自己的真实状态,你这个身心的所谓的我,只是你现在的一个躯壳而已。说躯壳都已经高抬它了,都已经太看得起它了,就是一个幻化的游戏,所以没什么好在乎的,对吧。这并不等于他们啥都不想做了,啥都不做。你知道宗萨钦哲,对吧,天天疯狂地,一会穿女人的衣服,一会儿戴假发等等,他爱干这个,那是他的事儿,对吧,人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真实状态,你就不要去在乎别人想做什么。

 

拥有如此正觉力量,即是觉悟的境界。”这也必须是有一个力量的,有一个功夫的,是不是?不是说我发现一次明觉,我就解脱了,不是这样的。要稳固,要确信无疑,要随时能安住在这个状态,并且认证这就是你的本来状态——这一点我已经重复了一千次了。Identify就是认证的意思。就是因为我们人总是认为这个是我,镜子里面这个人就是我,为什么?我举起右手,他的右手也举起来,他就觉得这是我,所以很多人喜欢照镜子,然后让自己显得完美。这都无可厚非。觉性的本身就是完美的,对吧,但是这不是真正的我,这不是最珍贵的部分,是吧。

 

我一再说,你要找到那个真正的你的本性,并且你要认同于它。什么叫认同?知道那才是真正的我,所以传统的教法当中,总是有一个教法,叫做“我是谁?”是吧,不管是禅宗,还是不二论吠檀多,里面总是说“who am I,我是谁?”因为你一直说“这个就是我,身体是我,心念、记忆、感受是我”,这都不是我,五蕴都不是我。释迦牟尼佛专门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我。但是他并没有在显宗,在《阿含经》当中说,因为是小乘、原始佛教主要的经典,基本上是全部的经典,他并没有得出这都不是我,所以他就得出一个真我,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当时面对的受众主要是婆罗门呀、一些仙人呀,那些遁世者呀,古印度各种外道的一些修行人,他不能这么讲,因为他一旦上来就讲真我的话,很多人又生起一个很大的概念。

 

释迦牟尼佛在讲《解深密经》(唯识宗的一个最重要的经典)的时候,他就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流;我于凡不开演,恐彼分别为我。”阿陀那识就是我们说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非常细微的,是非常的甚深的一个教法,按照唯识瑜伽行的一些见解里面具有成佛的种子,也有轮回的种子,一切的种子。它太细微了,我于凡不开演,所以对凡夫、一般根器的人,我不跟他们讲,我怕他们立刻就认为阿赖耶识就是我,但阿赖耶识也不是我。

 

你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人得说人话,见鬼得说鬼话,否则怎么跟人和鬼沟通啊,是吧?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佛陀在不同的阶段,他面对不同的受众,他就有不同的讲法。对执着于小乘的修行的人,他不敢随便讲大乘。有一次讲大乘的时候,有五百或者几千比丘、比丘尼当场就退场了,就走了:“你这个人怎么前后讲的不一样啊,以前说无我,怎么现在又说常乐我净,什么情况?!”他们就很迷惑了。

 

实际上你站在九乘之巅的大圆满的顶峰,你就知道一切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一切都是应该存在的。有不同的情况的众生,不同局限的众生。对那些真正能够敞开胸怀拥抱赤裸的真理本身的人,大圆满就是他们需要的。对于那些把大圆满视为另外一个崇拜的对象的人来说,大圆满仍然是一个仪轨,一个早晚课,就是这样,大圆满没有成为他自身的存在。教法是大圆满,人没有办法成为大圆满,就是这样。

 

2.4.1.6.20.2贡嘎的证悟

 

(念诵原文 略)贡嘎说:就好像所有的溪流最终汇集为大河,或者一些河流汇聚到大海里面一样,九乘一切法门都是这样,都最终于大圆满。有的人说你只是赞叹自而已,你学大圆满的,所以你说一切都于大圆满。唉,学佛嘛,总是会说这些话:“法高下,众生平等,没有什么高低,你说九乘佛法大圆满最高,我就觉得没有什么高低,适合我的就是最高。”没有错,适合你的法就是最好的法,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你要客观。所谓的客观,就是说你从你的宗教情怀,从你的这种执着当中出来的时候,你客观地比较九乘佛法的修行果,你就知道大圆满是真正的直接讲精华的东西。

 

所以你如果听了这么长时间的大圆满,还是在说大圆满跟其他的没有区别,那是你的损失,你的悲哀,不是别人的问题。因为你看不到大圆满讲的是什么。大圆满就是当下解脱之道,不要说什么一生成,当下明白就可以解脱。当然,真正的安住在这个状态需要一点时间,但是这个道理讲得清楚,做得明白,没有那么复杂。

 

所以呢,贡嘎就有这样的见解:九乘一切法门亦如是,皆汇巴钦”为什么这么说?比如说为什么显宗也汇到巴钦,金刚乘汇到巴钦,因为最终他们要证悟,因为大圆满说的就是证悟,它的见修果都是最直接地处于这个状态。就像我们说大圆满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修加行,不是皈依,不是学经论,而是直指心性,让你明白你是谁,没有那么多弯弯绕。这就是一切法门要达到的最终的目标,大圆满一开始就跟你指出来了。

 

因为金刚乘那么多年,修一辈子,密勒日巴在山洞里闭关那么多年,最终证悟的大手印大圆满没有区别。实际上他第一个遇到的上师就是大圆满上师,大圆满上师跟他说:“我给你传的法门是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什么情况?怎么会这样啊?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你如果真正听懂了我这几天讲的,那就是这样的,当下解脱,没有什么。你不解脱在哪呢?不就是你认同于这个身心是我吗?所以你的悲惨就一直持续啊。现在你发现在所有的现象当中,有一个没有被污染的东西一直存在,那就是你的纯然觉知。

 

我们不但能够闻思,——不是说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闻思嘛,我们不但能够闻思,听得清楚,想得明白,我们能体验到。难道你听我反复讲这些的时候,一点都没体验吗?你是一个石头吗?我不相信!我一直在说,你不要陷入各种现象当中,你闻闻性,回到你这个觉知本身,那是一切的初始地,一切的基础地,一切显现之源,那是无上之源,那是你的胜义菩提心,所以佐巴钦就是这样的直接。

 

当然这跟很多人理解的佐巴钦波是不一样的,他以前了解的那个巴钦巴钦波就是藏文大圆满的意思)不是这样的。他了解的是先加行,然后这个、那个,这个、那个。我们现在讲的是原始的大圆满心部,是一千多年前的教法。原始的大圆满!不是后来被种种这个传统影响,那个传统影响,显宗影响,金刚乘影响,被重新包裹在各种外衣里面的大圆满。如果你们真正多学这些东西,对于你们知见的提高那简直是一日千里,你可能在这里听几个小时,胜过你一辈子对大圆满的了解。不是我自夸,我是在传达由南师最初传达的大圆满的精髓。

 

2.4.1.6.21无垢友(Vimalamitra)

 

再往下讲第二十一位祖师无垢友Vimalamitra)讲到无垢友了,太好了,终于把二十一位心部上师讲完了。

 

2.4.1.6.21.1无垢友是大圆满最重要的祖师之一

 

念诵原文 略)这位无垢友,是我们现今的大圆满传承当中最最重要的祖师之一。因为现在所有的大圆满远传以及近,不包括相传(南师的主要是相传),远传“噶玛”,近传“德玛”伏藏,这里面最重要的祖师就是莲师、无垢友、室利辛哈、毗卢遮那,这四位最最重要,尤其是无垢友和毗卢遮那。莲师在这里面都不能算是第一重要的。我曾经说过很多次,在公元八世纪的时候,莲师派当时人选上来的几位比丘去乌金国,翻译心部、界部的经典,其中之一就是毗卢遮那。后来遮那去了乌金国,翻译了这些经典,得到了这些传承。因为当时乌金国(就是乌察纳国)还有心部、界部的一些祖师、一些传承,所以他得到了这些传承,反过来传给了莲师。所以当时最重要的就是无垢友和毗卢遮那,尤其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可以说是影响我们大圆满三部的这个传承、这个源头的太阳,正如他的名字所展现的——叫做照护”,另外一个翻译叫“大日如来Vairocana”。

 

这位比丘无垢友,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布玛若扎Vimalamitra)。毗卢遮那就是藏地很多上师说的贝若扎那,大家如果要对号入座的话就可以知道。无垢友也是一位王子,而且他的母亲,这里翻译是对的,我刚才念错了,不是利辛哈,是星哈室利辟提喀(Simba Sripitika),他母亲的名字,然后他遇到了利辛哈,利辛哈是第十九位上师,利辛哈·普达巴达。

 

2.4.1.6.21.2室利辛哈的精髓开示

 

(念诵原文 略)五毒是什么?就是贪、嗔、痴、慢、妒,就是贪、愤怒、无明,然后傲慢、嫉妒。显宗会说、嗔、痴、慢、疑,但是金刚乘说贪、嗔、痴、慢、妒。其实这五种情绪、五种烦恼——五毒就是五智慧,这是金刚乘的一个根本的见解,所以我们转烦恼为菩提,所以金刚乘转化道,它不需要抛弃,轮回本来是究竟清净,也不需要消除,这都是金刚乘和大圆满的究竟的见解。

 

“若你领悟觉悟即是本心”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领悟觉悟就是你心的本性的真实状态,那禅修仅此而已,没有别的禅修,没有别的跟其他的需要做。

 

2.4.1.6.21.3无垢友的证悟

 

“于是无垢友圆满地领悟了本初状态的含义这样说出了他的证悟”,这里第八十六个注释是关于无垢友尊者的无垢友特别因其在西藏传播窍诀部大圆满教法而著称,教法之后被编成《无垢心髓》。也就是所谓的《无垢友心髓》,瑞宁提,好像有的地方翻译为布玛宁提,但是最好这个地方翻译成《无垢心髓》会比较好理解,“他的传记可在不同的西方出版物中找到,包括敦珠所著《宁玛巴密教》。敦珠法王二世也算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写了很多藏传佛教的历史,这个很了不起。

 

所以无垢友尊者是大圆满窍诀部最重要的祖师。你们知道《四心髓》,也叫《四心滴》宁提亚西,其实翻译成《四心滴》是错的,应该翻译成《四心髓》,因为宁提是心髓不是心,很多人以为宁提的那个“提”是水滴的“滴”,其实不是一个词,藏语是两个词。所以《四心髓》里面就包括了这个《无垢友心髓》瑞宁提,还有康卓宁提(康卓宁提就是《空行心髓》,这是跟莲师有关系的),之后又有《上师心髓》,《上师宁》或者《空行宁滴》等等,后来龙钦巴尊者把它做了进一步的注释、讲解等等,《四心髓》。

 

我把这段讲完。(念诵原文 略)

 

“不可思议的法性”,法性就是诸法的本性,实际上跟心的本性是一回事。“乃是无尽的虚空”,其实这也是一个象征,就像无尽的虚空一般、“超越一切念头心之本性之虚空”,他解释了一下这个无尽虚空指的是本性的虚空,超越了一切的念头。“不可思维之菩提心”,就是没有办法用思维去理解它,直接去理解的是很牵强的,造作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实践去接受引导。所谓的直指就是直接地指出,直指是引导的一种。大圆满会说直指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圆满的引导是很直接的,直接从心到心的本性。

 

所以我们要知道菩提心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可思维,或者说本初状态没有办法通过思考来领悟,也不能通过禅修法性来寻获。什么叫禅修法性?就是禅修诸法之本性。禅修首先可以代表一切的修行,都可以叫禅修。但是作为一种方式专门说禅修的时候,我们区分两种修行方法,一种叫禅修meditate,一种叫禅观contemplate。Meditate就是禅修,禅修最终的结果就是禅定——世间禅定,当然了,如果你达到究竟的证悟,那叫出世间禅定,但是它很漫长;但禅观,我们说大圆满讲的是直接进入超越二元对立的这个状态。

 

所以他在这里说我们的本初状态没有办法通过禅修的方式来发现,因为禅修就意味着有一个对境。说白了,懂英文的人知道,英文meditate这个词也有打坐的意思,也有禅修的意思,还有的人翻译成冥想,有的人翻译成思维。因为英文meditate这个词本身在日常的语境当中就是沉思的意思,所以有的时候翻译成冥想都是非常非常不准确的。冥想可能跟以前那些观想有关系,就像一些早期的瑜伽,中国大陆刚刚出现瑜伽,八十年代那个什么兰瑜伽,“我们来冥想”,坐在海边冥想。但是很多人以后碰到meditate这个词就翻译成冥想,这叫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啊,不知道背后的意思,这种翻译就是很危险的。事实上这样的翻译占大部分,告诉大家。

 

所以我们说遇到禅修这个词一定要搞清楚。禅修法性指的是有一个对立的,“我现在来思维诸法的本性是什么”,这不是大圆满证悟的方式。你说禅修法性吧,思维诸法的本性,中观就是这种方式,通过思维来发现的,通过分析,但是也是很了不起。

 

“无论修与不修,它是本来存在亦不能失去”,它是本来就存在的,你也无法失去它,不管你修还是不修,我们的菩提心,我们的心的本性,它不生不灭的,不管你不修,它一直在。

 

“禅修即是安住于平等境界无有思维”,所以我们说大圆满有的时候就是大平等的境界,大圆满的誓言其中有一种就是叫平等,所以我们尽量安住在这种平等中。怎么才能平等呢?你们有的人学过共同前行的,叫做慈悲喜舍,对不对?记得吧,咱们修加行的时候不是念了一些仪轨,有一部分就叫慈悲喜舍,诸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远离痛苦以及痛苦”,最后不是说平等么,这个就是一个平等的状态。平等意味着没有这种自他分别才会有平等,但这些仍然是在心意的层面。

 

真正的大平等,大圆满讲的这种平等境界是超越了概念才能平等,没有你我、内外、大小,我和人,这一切都是概念,你超越了这个概念。当你在明觉当中完全放松的时候,你根本思维都停止了,你哪来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产物,是凡夫心、第六意识的产物,哪来的思维?哪来的概念?是吧。所以真正的平等没有办法通过你在那边“我愿众生都具足安乐,我愿意跟他一样,自他交换,自他平等”,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但是真正的平等是当你超越了一切的概念,才能真正地展现出来。大圆满的誓言我们通常说无有,唯一,平等,任运,平等就是这个意思,Equanimity,而且叫大平等,就是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你跟我是平等的。这个大平等的意思是说你我的概念都没有,你我这个法都没有安立了,已经消失了,哪来的这个概念?这不是心意识的层面对吧,所以这个讲的是真正的平等。

 

当你发现你的本来觉性才是真正的你的时候,你会发现众生其实都有这个本来觉性,那当然你就平等啦,对不对?而且你实际上安住在这个状态本身是纯然觉性,没有思维造作的时候,一切概念都消失了。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究竟的禅修,也就是不二禅观的状态才能够安住在平等的状态当中无有思维。

 

这个传承的上师的历史概况到这里就结束了,太好了,我们终于讲完了大圆满心部传承的二十一位祖师得到的他们的传承上师的教法的精髓总结,以及他们觉悟后的教法的精髓的总结。我想这已经很圆满,特别好。明天开始,我们会着重地讲几位大师,一位是利辛哈,一位是毗卢遮那,刚才我说了四位大师,还有莲师,还有无垢友。利辛哈,据说他是古代中国人、古代汉人,其实他可能不是汉人,他是中国人没错,但他不一定是汉人,可能是缅甸人,南师说的。然后还有一位就是毗卢遮那,对我们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ok,今天读书会就到这。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解答。)

 

无有,唯一,平等,任运,这叫大圆满的誓言。

 

对,四无量心,刚才说的慈悲喜舍。

 

《四心髓》不属于心部,凡是心髓的都属于窍诀部啊,记住。心髓就是宁提,凡是宁提,比如龙钦宁提、龙萨宁提、杰尊宁提,刚才说的布玛宁提也就是瑞宁提,还有康卓宁提这都属于窍诀部啊,记住。

 

ok,好,没有什么问题啊,太好了。有问题也很好,没有问题也很好,就怕是问题太多了,问不出来了问题就不好了。

 

“根据大圆满见,在禅修中确实证到就是子光明,那么死亡时子母光明融合可以称之为法身吗?”在死亡之后的法性中阴当中,子母光明会啊,这个叫做报身证悟,这个不叫法。法身的经验指的是已经证悟了明觉,子光明实际上就是你的法身经验。但是死后的话,什么叫死亡?死亡就是你的这个身体的相关功能暂停了,其实不是暂停,就是彻底停止了,但是有一个是不会停止的,就是你的神识对吧。这个神识不是说心的本性啊,神识只是我们的一个更细微的,就像意生身一样的这样的一个概念,但是这里面仍然是一个业力的状态。不要以为变成了所谓的灵魂、神识,就解脱了,不是这样的,它只是暂时跟身体分离了,但是这个仍然是二元的状态,只是它比你这个粗大的肉体更加的细微一些,类似于意生身的状态。意生身的这个神识在法性中阴当中也是不存在的,它停了;但是法性中阴当中还是有一个不停的,那就是在一切当中都不停的,那就是什么?那就是无上之源,那就是我们的心的本性。

 

所以法性中阴当中,我们生前的明觉,就是证悟心的本性的各种经验嘛,不是各种经验,只有一种经验,就是明觉的经验,那么这叫子光明,或者叫子智慧。法性中阴当中,我们所有的六根、六识就停了、消融了,所以没有什么东西能绑住我们,法性中阴当中唯一的就是我们的赤裸的心的本性具足的潜能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我们说心的本性是怎么样显现的呀,就是三本初潜能,声音、光和光线,所以在法性中阴当中会有各种——如果你有过各种金刚乘的传承,比如说某个本尊的传承,这作为一种助缘,在法性中阴当中他们这些本尊就会显现出来。假设你以前有明觉的经验,这个时候本尊的显现,我们说本尊其实就是明觉的一个人格化的展现,某位觉者的具体的展现,但这个是报身当中清净的五色光的层面。本尊这个词的本义就是心的清净状态,那当然你的心的本来清净的状态就是明觉,所以生前的子智慧看到法性中阴当中文武百尊的显现,刹那间就证悟了,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这个是自然发生的,这叫自解脱。

 

但是如果生前没有这种很稳定的明觉的经验,或者说确信无疑的经验的话,可能他有一些经验,但没有太多经验,这个时候可能也会显现,但是他可能没有办法,就是说不是很清楚。有的完全是凡夫,他没有任何这种修持的经验,那这个时候就展现各种强大的光、声、电啊,马上就过去了,对于修行有素的人,这个境界会长一些,这个时候就是大圆满行者解脱的最大的契机。

 

但有的人不需要到这一步,他活着的时候已经解脱了,这样的人是最稀有的人。这就是对刚才这个问题的回答。这个叫证悟报身。为什么叫证悟报身?因为报身指的是清净光明的不二的显现。所以当认证这个光明的时候我们就证悟了报身,而不仅仅是明觉的这个经验、这种法身而已。

 

“下午听了年前的荟供座谈会,挺过瘾的,在这里学习含金量很高。请问嗡阿吽里的红阿和咱们的白阿,是不是一个阿?藏文的话是一个字,但是它的意思不一样,它代表的法义是不同的。嗡阿吽里面的阿,这个红色的阿代表语,咱们的白阿代表着心的本性。但在不同的教法里面,有时候白阿也代表着化身,但是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就可以了。

 

“初遇五天,每天都是强烈惊喜!”很好,随喜你。

 

“老师,道果和大圆满的区别是什么?你注意听我讲,我一直都在讲这些,其实都讲到了,只是你们没有听明白。我曾经在这个课程当中至少说过两次,我说:“所有的金刚乘,西藏所有的密法主要的部分都是无上瑜伽。”当然,西藏还有那些外续部的事部、行部、瑜伽部,什么金刚胎藏,这些都是外续部。包括唐胎密,这些都是这样的。但是金刚乘的红黄花白四大教派里面所有的修行,萨迦班智达做过一个总结:它们都是大手印的方式。尽管它们的名字不叫大手印,有的叫道果法,萨迦派的叫道果囊居”。道果法也是属于金刚乘的一部分了,一种嘛,对不对,只不过是萨迦派教的传承,最终他们证悟的境界轮涅无别,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换一个名字而已。但是它的修行的本质就是金刚乘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不二证悟大手印。

 

记住我说的这句话,因为这可以帮助你理解所有的西藏的金刚乘,所有你在西藏旅游的时候看到那种寺庙里的本尊都是这些,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如果你幸运的话,偶尔会看到一两个大圆满的祖师,比如莲师、毗卢遮那,这个你到桑耶寺会看到一些,当然还有很多。所以这个区别就很大了,一个是金刚乘,一个是大圆满。

 

大家不要不好意思啊,虽然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我讲过好多次,你不要因为我说这话就表示我不耐烦,我不想回答,没有,我永远有耐心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今天上午有一个2009年我就认识的一个我们大圆满同修会的老师姐,大概七十岁左右,问我:“密法和大圆满有什么区别啊?”我说:“我一直在讲啊,南师一直在讲啊。”密法,不是密法,因为密法是一个宽泛的词,包括金刚乘、大圆满都可以叫密法。因为很多时候,这个保密,那个保密,所以叫密法。但是金刚乘转化道,大圆满自解脱道。她说:“我觉得金刚乘大圆满是一样的。”然后我就:“哎!”一点也不吃惊地表示了沮丧。我说:“师姐呀,你都听了十几年的法,我们一天到晚在讲金刚乘是转化道,大圆满是自解脱道,您怎么还是不知道啊。”她说:“哦,知道了,谢谢!”

 

所以我就说我不会没有耐心的,十几年的同修这些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所以你不要以为老同修就怎么着。我告诉你们,你们如果很认真地学习教法,如果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比如说我讲的这些课程当中,因为我是最直接的用你们的母语来跟大家沟通,我相信很多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领悟大圆满的精髓,不需要什么成年累月,不需要什么十多年。十多年没有理解不是因为别的,从来没有真正认真地闻思修过,也许参加了一些仪轨,念了很多,还是以前的老习惯。我也能理解,这位师姐七十多岁,她可能重孙都有了,中国人的习惯就是照顾儿子,儿子结婚了照顾孙子,孙子结婚了照顾重孙。他们的人生基本上是为别人在活着,就算自己修了一点,得了一点传承,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认真地去修。所以你看,就是这样。

 

你看南师圆寂以后,有很多人通过我讲阿底上师瑜伽得到这个传承进入到教法当中,我就知道他们真的比很多老同修已经超越太多了,从他们上我的课,然后问我的问题,我非常清楚。不要看时间,时间一点也不重要。ok,我想我解释清楚了。

 

“自己的明觉和他人的区别是什么关系?”没有关系。因为所谓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个幻觉,明觉本身就是真相,就是无上之源,明觉显现了一切,自和他都是一个幻影。

 

“随着您的讲座,直接安住可否属于大圆满禅修?当你通过我的讲座认识了心的本性,恭喜你不光是属于大圆满的禅修,你已经证悟了大圆满最需要证悟的这个明觉,何止是属于禅修啊。

 

“以心观心,第一心妄想心,第二心是心性。”以心观心,这是我们大圆满的一个窍诀,可以去搜索以心观心”四个关键字再加上“窍诀”,关键词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宁玛派大圆满里面会讲。以心观心,第一心,你说是心,ok,妄想心、凡夫心,好,这个说法无可厚非,但是一般什么叫妄想心、凡夫心?攀缘对境,散乱、攀缘、执着、幻想,这个叫凡夫心、二元心。

 

心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心本身都是叫本心嘛,本心就是心的本性,但是它追随着一个念头,念头本来是法身的能量的展现,它现在跟着念头跑了,这就变成二元心,这就变成你说的妄想了。但是现在这个妄想心不是随着念头,而是反过来观察自心,然后放松下来。这里面的窍诀不只是以心心,以心观心是一个最粗大的、外表的东西,我一直在跟大家讲最深的窍诀就是发现这个觉知本身。你一直有一个知,对吗?然后你现在以心观心,现在我来观察这个心,反观自心。

 

但我不是像一般的引导当中说的——我观察念头的生、住、灭,这是最普通的,这不是大圆满的一部分,这只是大圆满一些前行准备而已,不是必需的。我不是让你观察念头的生、住、灭,我说的以心观心,也不是我说的精华的部分。我说的精华的部分是,其实我一直在重复,你怎么就听不到呢?比如说我突然喊一个“呸”,好,大家都被我这个“呸”吓了一跳,刚才那个吓了一跳当中,你不要追逐这个空白的,好像妄念被斩断,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什么觉察到这个”。

 

也就是说以心观心的精华的部分在发现这个觉知本身,就算你在空当中,明当中、当中,这些都是相对禅修经验,你反观是什么在这个背景后面,知道那个背景,知道那个基础地,知道那个源头,而不是这个源头展现的能量,你跟着它跑。我想已经讲清楚了吧,明白吗?

 

所以你不要在概念上去分析:第一心是妄心,第二心是什么心,然后我还是在概念当中。你这个就停留在表面当中,没有深入到我在讲的精华当中。我讲的重点是:你发现这个觉知本身,是什么在那个背景啊?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随时做这个练习。我又在做一个重要的引导。你陷入任何的经验当中没关系,你现在在吃饭,你在说话,你在看电视,你随时反观是谁在看电视,是谁在经验这一切,但是这是一种比较粗大的状态,有二元的概念。但是如果你一直这么做,一直这么做,当你真正地放松,完全放松下来,你就可以体验到心的本性。

 

所以觉知和放松是南师大圆满的四个字的精华,你记住这句话,四个字的精华就是觉知加放松。但是你不要粗糙的,就是说我又觉知又放松,你一定要详细地听我讲的这些,如果你没记住,重听录音,重听!重听!重听!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明白我们说的重点在哪里。

 

“2月23号白阿传承是阿底瑜伽传承吗?”我说了叫阿底上师瑜伽传承!阿底瑜伽是大圆满的另外一个名词、同义词,好吗?2是23号那个所谓白阿传承,我们叫阿底上师瑜伽传承,记住,叫阿底上师瑜伽传承!没错,这是南师大圆满的一个根本传承。

 

“子母光明融合之后是光、光线、声音的显现,这些显现是什么?”就是叫三本初潜能。你记得我讲什么是大圆满的见的时候,我今天看到流通处又在哪里上传这个录音,好像是在预备二群吧,你们去搜索一下“什么是大圆满的”。搜索的时候关键词越少越不会错,你就“大圆满的”。然后这个录音里面我就讲了嘛,三本初智慧——本体、自明、大悲周遍,这叫三本初智慧,三本初潜能叫声、光、光线,明白吗?我还讲了三种无明等等。

 

“子光明是法身吗?”对,子光明就是法身的经验,关于法身的证悟就是子光明。

 

“子、光明有区别吗?没区别,有区别那怎么能够证悟呢?!当然没有区别,子母一体这个重点就在这,只是在不同情况的一个展现而已。

 

“日常生活中如何护持好觉性?”我刚刚说完,我刚才在说什么,一分钟前:你做任何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生活吃饭,不管干嘛,随时反观是什么在体验这一切。

 

“大手印和大圆满有什么区别?”都问这么大的话题。简单,刚才讲了萨迦班智达说:“金刚乘一切转化道都是大手印。”除了冈波巴的顿道大手印,因为那是大圆满心部四禅观的另外一套表述。金刚乘是转化道,大圆满是自解脱道,完全不同。

 

“阿底上师瑜伽当中,五色光的形状是不是必须规范,太阳型的可以吗?”哪有什么规范,就是这个呀,就这样(老师拿出明点白阿的图片示范),不要做太多的发明创造,就这么讲不就行了。太阳型的可以吗?啥意思?就是光芒四射,ok的,这个没关系,我们有一个图就是绽放出一些光线,这个没关系,但是你得有一个基本的这样的观想

 

“放松、觉知在这里是不是初期这样修?”不是初期是这样修,我只是做一个高度的概括。初期怎么修我已经说过了,修阿底上师瑜伽。仔细看《入须知》,除了阿底上师瑜伽,有住心法、轮涅分别法、修心法、益西桑特,很多窍诀反复地去修,各种方法去验证,然后发现明觉;发现了明觉,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串习,就像我刚才说的随时反观是什么在体验这一切,然后放松在你的心的本性当中,这种觉知是纯然觉知,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要所谓的串习,这样才能真正地融摄一切。这就是我们说的。

 

“密乘等于金刚乘,其中最高的法是大圆满这么理解对吗?”传统上有人这么理解说金刚乘中最高的是大圆满,但是这个理解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因为金刚乘是转化道,大圆满是自解脱道,完全不一样,两种道。如果不懂这些基本的知见,去听我的九乘佛法的讲座,网上能找到的视频至少有两三个,去搜索,好吗?这些基础的问题,你让我在这反复的回答,讲得也不够充分,对吧,你也不一定能听明白,去听那个讲座好了。

 

“强烈情绪出现时惊恐、焦虑怎么安住放松?”很简单,直视你的情绪本身,看着它,你要看不到,你问题就来了。你看着它,尽量放松下来,如果你有过明觉的经验放松在明觉当中。

 

好了,我不再回答了,要不然到十一点都没完了。

 

好吧,我们回向功德,我们特别回向欧洲现在处于水深火热的那些众生,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我们大圆满同修会两个最重要的都在这两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当中,特别回向他们离苦得乐,并且能够早日发现他们的本初状态。(回向 略)

 

ok,看到大家有收获我就很高兴,我就觉得我这辈子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好,今晚就到这儿,明天再见。







标签:无上之源 无央 大圆满三部 心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