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 WAP手机版 加收藏  设首页
大圆满三部

2020年3月26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12期)

   作者:无央老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界无央”   阅读:8170   评论:0
内容摘要:无上之源是一切的显现,一切的基础,一切的本质。它不光是一切的源头,实际上,一切都是它本身的一个展现,或者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唯一,真正的元成。元成就是本来就如是;天然的就叫元成;本自圆满的就叫元成;本来就是完美的就叫元成,而且它当然是究竟的空性。究竟的空性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不用你做任何事情它已经具足了最完美的智慧,最清净、完美的觉知。

2020年3月26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12期)


2020年3月26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12期)

 

    解:无央老师

文字整理:忘筌

中文校对:晨曦

英文校对:LOBAIY

藏文校对: LOBAIY 

    辑:晨曦

    定:益西帕姆

 

 录

    

阿底上师瑜伽的奥秘

  2.4.2.1.2.4窍诀部是秘密的精髓的教法

2.4.2.1.3菩提心

  2.4.2.1.3.1菩提心与直指

  2.4.2.1.3.2显宗大乘的菩提心

  2.4.2.1.3.3金刚乘密续的菩提心

  2.4.2.1.3.4大圆满的菩提心

2.4.2.1.4《禅定眼灯》表述的大圆满

2.4.2.1.5《入大乘轮》表述的大圆满

  2.4.2.1.5.1菩提心的自性

  2.4.2.1.5.2菩提心的功德

  2.4.2.1.5.3阻碍菩提心显现的因素

  2.4.2.1.5.4令菩提心持续的方法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讲解中引用《无上之源》原文不全,请大家对照《无上之源》阅读无央老师的讲解文字,利益不可言说。)

 

我们现在以阿底上师瑜伽开始。

 

——

 

阿底上师瑜伽的奥秘

 

当我们修阿底上师瑜伽的时候,南师经常做的说明或者引导就是:你观修五色明点中白色的阿,这代表着我们心的本性以及它具足的潜能;之后,你应该放松下来,放松在这种明性当中,也就是放松在观想之后的这种显现当中。这一点是他最常说的。另外他偶尔还会特别说:然后你观察是什么或者说是谁在这种显现当中,是谁在觉知这种明性,或者是谁在这个明性当中,或者是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解释为是什么在这个明性当中,这实际上有非常非常深的含义。

 

很多人不懂得阿底上师瑜伽的奥秘在哪里,总觉得“所谓的窍诀不就是一个明点白阿嘛;它代表了心的本性,这就是一个象征嘛;观察这个象征,放松一下,这就是大圆满嘛”。他们非常粗糙地去理解这个非常深奥的窍诀。如果是这么简单,这么粗糙,南师为什么一定要教这个法啊?!他为什么可以什么都不教,一定要教阿底上师瑜伽,这是为什么啊?很多人就是停留在非常肤浅的闻思当中,甚至没有闻思,只是被灌输而已。

 

南师每次法会上必须传的就是阿底上师瑜伽,他会主要讲两个要点:一个就是观想明点白阿,然后就是放松。观想明点白阿、放松,这是第一,完全地放松;第二点就是他有的时候会特别说,你在这种明性当中发现是什么,或者是谁在这个明性当中。这两个要点是非常甚深的心性指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总觉得“这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象征嘛。我观想这个象征我心的本性,然后放松一下”,非常非常粗浅地去理解,没有仔细地听南师讲的这些要点。

 

因为南师绝大部分的法会都是我翻译的,所以他每次讲相同的以及偶尔讲不同的地方时,尤其是以不同的角度开示时,会引起我非常大的注意,所以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有的人甚至没有听到过上师说这个——“你观察是什么在这里”,但上师说过好多次。只是第一,你没有经常听法;第二,你不够细心,听完了就完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反观是什么在这个心的显现当中,什么在这个明性当中。这意味着这里面在传达最深的心的知识、心性的知识,就是说你不要陷到心的对境当中。比如说我们观想一个东西,这当然是心意识的造作,对不对?我在想象,我在观想。然后他让你放松,这个时候虽然大家都试着去放松,但是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并没有完全放松。没有完全放松,我们的本性就不会自然显现。

 

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本来清净和本自圆满的不二,当我们完全放松,意味着心没有攀缘任何对境的时候,这是空性的方面。当你没有攀缘任何对境,那就是无分别的状态,空性的状态。它的另外一个方面,空性和明性是不二的,当你完全放松,不攀缘任何对境的时候,心本具的光明,本来清净的这个觉知一定会显现出来。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完全放松,所以仁波切会加一句:你观察是什么在这个明性当中,什么在这个显现当中,什么在这个状态当中。他会这么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因为你不是在一个对境当中,而是返回到这个显现的起源当中,是什么在觉知这一切?Who is in this presence?是什么在这个觉知当中,这就意味着你返归到心的源头当中去。

 

实际上你应该把这个窍诀反复去体验,反复去研究,然后你可以把它应用到生活当中的一切地方。比如你现在在听课,“是谁在听课呀?”有一个觉知,是不是?如果你没有一个觉知,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你根本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当然有一个觉知。这个觉知现在在觉知一个对境,觉知一个手机,觉知有一个人在这边讲课。这是一种二元的对境,这是有概念在里面,这不是叫做纯然的纯粹的觉知。这是一个有对境的能所对立的主客对立的觉知,有我,有我的对境或者对象,所以我们要反观或者说返回到这个觉知本身,而不是觉知对境。明白吗?这就是我们说的禅观,禅观就是回到这个无上之源当中。

 

我们现在讲解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无上之源》。无上之源是一切的显现,一切的基础,一切的本质。它不光是一切的源头,实际上,一切都是它本身的一个展现,或者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唯一,真正的元成。元成就是本来就如是;天然的就叫元成;本自圆满的就叫元成;本来就是完美的就叫元成,而且它当然是究竟的空性。究竟的空性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不用你做任何事情它已经具足了最完美的智慧,最清净、完美的觉知。

 

所以我们每次修阿底上师瑜伽念“阿”,你不要像乌鸦一样,乌鸦也“啊-啊-啊”,你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们很多的人就是这样子,不是乌鸦吧,但是他没有真正去领悟这一切的话,也真的没有太大的益处。只是相似的一个“阿”,一个明点白阿,相似地放松一下,几秒钟过去了,然后就说“我今天已经做完了南师让我修的法”。这样的修行是浮在水面上的,没有用的。用处是有,非常非常小,改变不了你。

 

每个人深深的习气需要引入一个崭新的机制才能转变,这意味着我们转变了立场,不再浮在这个现象或者缘起的表面。现象和缘起总是在攀缘散乱当中,总是在一个追逐另外一个,不停地跳,像猴子一样攀缘;但是从大圆满的角度来说,这是心的活力所致,并不是什么过失,并不是什么问题。你没有在正确的见当中,这才是问题。

 

这个正确的见意味着你要找到这个一切的源头,你安住在这个源头,并且认识到真正的“我”,或者说“我的本性”。因为你所谓的“我”,总是好像一个人。一个人是什么构成的?就是五蕴构成的,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构成的,但这样是非常粗糙的一个幻相。什么叫幻相?幻相就是它也存在,你不能否认这个身心、这个人的存在,你不能否认五蕴的存在,但是它并不是真正你以为的那样的存在,或者说显现给你看到的那个样子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幻相。幻相并不等于不存在,并不是没有。

 

实际上,教法一直就在那里,简单而完整。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说大圆满是一世解脱?甚至我们说当下解脱,就像密勒日巴第一位上师说,教给你的法是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因为你当下就被直接指出来,真正的你、真正的你的本性是什么。不是任何追随的现象,不是你的心攀缘的任何对境,而是这个心本身。心本身是无辜的,是没有污染的。之所以显现为被污染的样子,只不过是因为它攀缘到对境当中,忘失了自己的本来状态。大家一定把握这个要点。

 

如果把握了这个要点,我们的解脱就差不多到一半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安住在这种状态当中而已。当有一天你发现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你真实的状态,别的你已经不在乎,已经放下,你真正地念兹在兹,它成为真正的你的本性的时候,解脱便已经在你手里了。这就是掌中佛法,一切都在你的把握当中。

 

不要嫌我唠叨,我每次要讲这个。你如果已经懂了,你不需要再听我讲这个课程都没有问题,就是怕你没有懂。

 

2.4.2.1.2.4窍诀部是秘密的精髓的教法

 

好,我们继续讲关于窍诀部这一部分。《无上之源》第四十二页的倒数第二段,昨天已经讲了“椎击三要”,讲了三要分别相应于三部。(念诵原文 略)

 

这里面很有意思啊!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圆满最初被弘扬的时候,正式的大圆满主要教的是心部,这就是所谓原始的大圆满。然后也传授了少数的界部的教法,这都属于所谓的口传。口传叫“嘎玛”。你们知道宁玛派有一个重要的翻译项目叫“嘎德”。“嘎”就是“嘎玛”,就是远传,这里翻译成教传,实际上就是远传,就是从自古以来的最早的第一位上师,比如噶饶多杰极喜金刚祖师,然后传到文殊友,然后传到室利辛哈,这样一代代传下来,这叫做远传。

 

还有一种叫“德玛”。“德”就是“德玛”,“德玛”就是伏藏的意思,那就是近传。就是把一些教法的宝藏埋藏起来,到因缘具足的未来再重新发掘出来,就叫“德玛”。“嘎德”是大圆满同修会关于宁玛派的这些教法的一个重要的翻译项目。多年以来,我们三昧营的一些同修一直在捐赠这个翻译项目。这个项目主要翻译还是我们大圆满同修会的几位藏文的译师——阿椎雅诺和艾里奥。

 

之所以窍诀部叫做窍诀部,藏文叫“美阿”。“美阿”字面意思就是“不可以说”的意思,不可以说就是要保密的嘛。为什么保密?我们已经从前面学的历史当中能看出来,很多时候大圆满必须在很秘密的情况下传,因为当时流传的主要还是显宗,印度佛教,还有少数的真言乘或者金刚乘的佛教。然后当他们讲心部、界部的时候,有的时候你也无法分辨是哪一部,是显宗还是金刚乘还是大圆满。窍诀部主要就是“宁提”,各种“宁提”,昨天我说了各种心髓——龙钦心髓、龙萨心髓、杰尊心髓、无垢友心髓、空行心髓,各种叫“宁提”。

 

所以大家要明白什么是口传、远传的传统。口传就是口耳相传,在这里就是指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于如来密意直传,或者叫做诸佛密意直传还有持明表示传,很多时候在窍诀部、界部当中比较多一些。心部主要是口传、远传。

 

2.4.2.1.3菩提心

 

下一段:(念诵原文略)
 

2.4.2.1.3.1菩提心与直指

 

我们要了解,在教法早期的时候,很少出现大圆满“佐巴钦波”这个词,梵文叫“玛哈桑提”。大圆满这个词以前出现很少,以前都是叫菩提心。比如这本书《无上之源》,它所解释的密续就叫“贡觉迦波”《菩提心普作王》,或者翻译成《一切法菩提心普作王》,意思就是一切现象都是菩提心创造出来的,是菩提心这样一个创造一切之王显现出来的,或者创造出来的。这里叫菩提心而不是叫大圆满。菩提心的藏文是“蒋秋森”。“蒋”就是已经是清净的了。

 

我们翻译音译时,一般用拉萨音,而南师有时会说安多音,比如菩提心仁波切念“香曲森”。这个“香曲”或者“蒋秋”,其实它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去净化它,而是说它本来已经是净化了的,本来就是清净的。明白吗?这里就是有一个本净的意思,而不是说强调它的被动语态――被净化了的,所以它的英文叫purified,already purified,already pure,就是“已经是清净的”这个意思,本来就是清净的。“秋”也是本来就是圆满的。这一点很重要,要了解啊,并不是通过后来的净化才清净圆满的。

 

“上师在直指时所传达的正是对这个状态的知识经验,当它被领悟并且成为活生生的当下的时候,它被称为‘日巴’:当前的不二的清净的觉知。”

 

我们一天到晚说的直指,传达的就是这种知识经验,这种真知。很多人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直指,总是觉得:直指肯定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仪式吧,是一个灌顶吧,上师肯定要念一些咒啊,好多的加持,神秘的事件……实际上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家一定要了解,直指是非常踏踏实实的事情,做一些非常具体的事儿,具体到你一定要明白上师在讲什么,为什么这么讲;并且明白怎样体验它,然后你去体验它。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话,这个直指是失败的。

 

首先一定要知道在做什么。比如我在说这个阿底上师瑜伽,我们现在来修阿底上师瑜伽,这就是一个直指的窍诀。首先,明点白阿代表着心的本性所具足的圆满的潜能。所以我们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然后我们会做一些解释,然后怎么做——明点白阿观修,然后放松,然后反观是什么在这个状态,等等等等。所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我们听法是一回事儿,另外是要知道我们在听什么。这就是直指心性的一个窍诀,一个重要的方法。当你有这个意愿,想了解这个教法,获得这个传承,然后去实修,那么你实际上就已经跟这个传承发生了联系。如果你听到了这个法,一定要同步听,我们说听录音是没用的。因为当我们一起同步来修法的时候,我们在同一时间修持同一个教法,尽量地进入同一种状态。

 

这样的话,尤其是当我们清楚地解释了,详细地引导了,然后你去操作、去实践,然后我们一起来这么做。那这个刹那,我们很多人就有可能能明白,真正地生起一个体验,那个没有分别的、清净的、没有概念、没有念头的,但是还是有一个觉知。这就是我们说的清净圆满的这个明觉,这叫日巴,所以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当下的领悟,当前的、不二的、清净的觉知。

 

为什么叫清净的?实际上应该翻译成纯净的,纯然的觉知。因为英文叫pure,pure presence,这个pure就是纯粹的,你们很多人都学过英文,是吧,P-U-R-E。翻译成清净的,是因为很多人喜欢这种佛教的用语,但实际上说清净的没有太大的意思,因为到底什么算是清净的?很多人觉得寺庙里很清净,很多人觉得念一个咒很清净,点一支香很清净,所以这些词就很让人混淆。如果说“纯粹的”就特别好,纯净的,这样很好。

 

“为了说明菩提心这个词语的重要性,许多心部密续把这个词作为前缀放在实际标题的前面,”就是把菩提心这个词放在前面,比如说“蒋秋森贡”――修菩提心,“显示在古代的时候这个词被用作代指大圆满心部教法的全体。

 

因为最开始教的是心部,界部说白了是一些禅修经验的提炼,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实际操作,所以跟我们的一些能量层面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跟气脉有一定的关系。窍诀部有各种可能,总的来说,就是一两句非常甚深的见地,然后以明觉融摄一切。这是窍诀部的方式。

 

2.4.2.1.3.2显宗大乘的菩提心

 

“在大乘佛法当中,“菩提心”一词是指对于要获得菩提(bodhi)的发心(citta),”“菩提其塔”bodhicitta就是菩提心。“或者动机,”发心就是动机的意思。“同时也是指觉悟的最为本质的心的本性。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相对层面,或者叫世俗的层面。世俗层面就是指要培养,就是要有一个动机的意思,要发起一个发心或者动机。那这个动机是什么?就是获得觉悟。另外一个层面,是更究竟的层面,就是指觉悟的最为本质的心的本性。就是说菩提心究竟的层面指的就是心的本性。因为刚才说了,菩提心的意思就是已经是清净的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清净的心,或者本来纯净的心。纯净指的是它没有被任何概念、念头污染,没有被二元状态污染,这就是所谓的纯净的意思。

 

所以你要了解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个层面,但这是在一般显宗的佛教当中,对于大圆满最究竟的层面来说,不存在什么世俗谛和胜义谛。所谓的最究竟的层面当然指的是觉者的层面,觉者的层面才是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我现在是用大乘佛法的术语来描述:在胜义菩提心本身,在究竟的觉性当中,不存在不完美,不存在轮回。之前我们不是说了吗,明觉是不知道轮回的,对于明觉来说,一切都是完美的呈现。

 

荣素班智达,就是在雪域西藏被认为是文殊化现的一位伟大的大圆满大师,在十一世纪中世纪的时候,叫荣素班智达。他曾经说过,这个混乱的轮回,这个看起来很混乱、很污浊的轮回,实际上都是觉性的一个play,一个游戏。觉得不完美,这是轮回中的众生觉得有问题,对于觉者来说不存在问题;而且一切众生本身实际上是解脱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解脱了。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本来是解脱的也是没有用的,就是说你不知道自己就是佛,那有什么用呢?所以你得认识到它,这就是所谓的证悟。

 

实际上,从究竟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什么证悟。只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说才有一个证悟,有一个意识到自己成佛了的认识过程。从究竟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成佛,是在虚幻的存在当中获得虚幻的证悟。

 

大家要了解我现在讲的是大圆满的原始的知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很陌生的。你不要假装你以前知道,没有人用汉语跟你们讲过这些。我这么说吧?南师是讲过心部的密续,讲过佛陀笈多的《秘密藏》,讲过《菩提心普作王》一点点,讲过《本初胜妙》,但是,没有人用汉语直接跟你讲过,所以很多事情,你觉得好像是相似的。“一切觉者的游舞”,这些词儿你是听过,但是进入一个完整的见地,你可能要从原始的大圆满心部当中学习。

 

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呢,为什么?我现在在讲历史。历史里面讲到一些主要的大圆满心部的祖师,二十一位祖师,尤其其中的四位。根据他们的一些精要的教言,我做了一些引导,做了一些解释,但是《菩提心普作王》密续,南师的口传论释还没有讲,还没开始呢。真正的大戏在后面。

 

前两天有一个人跟我沟通,让我很开心。他说:“无央老师,现在天天都很期待你的课,有点回到了小时候晚上六点放动画片的那种感觉。”我听了很高兴,这意味着让他生起了欢喜是吧。为什么生起了欢喜?他有理解,有领悟,有受益。小时候看动画片的那种期待,那种快乐,大多数成年人已经消失了,对他们来说,因为小时候比较简单的快乐就很满足。那现在通过教法能够生起一些类似的快乐,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说明我们的课有一点效果。“唐老鸭”,有的人说:“啊,我也是,我也是”。很好。都说“我也是”。

 

好,接着说。然而,它通常被用作一个专业术语,是指培养正面的心态,以慈悲来驱动,并且建基于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证悟自身潜能的愿望上。这指的就是世俗菩提心。特别是,显宗经教,经教就是经乘或者叫显宗。(念诵原文 略)菩提心这个词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在大乘佛教当中是指有一个好的发心。它是跟我们的慈悲有关的,是以慈悲心为动力生起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证悟自己的潜能。证悟自己的潜能就是成佛的意思,为了能利益一切的众生,愿我能成佛。

 

当我们说发菩提心的时候,一定指的是世俗菩提心。因为胜义菩提心本身就是心的本性,这不是你发不发的问题,它不需要你发,它是一个超越造作的状态,是你心的本性,所以发菩提心一定指的是世俗菩提心,它是跟慈悲心有关系的。特别是显宗经教讲到基于二谛理论知见的世俗和胜义菩提心,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世俗菩提心需要训练心为证悟而发起利他之愿,而胜义菩提心则是对法性,也就是空性或者“顺雅塔”sunyata,sunyata是梵文,是空性的意思――的直接领悟,直接或者直觉的了悟。

 

这里说了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所谓的谛就是真谛的意思,真谛就是真理,所以世俗谛我们简单地说叫做相对真理或者世俗的真理,就是对于凡夫来说成立的一些法则、一些规律、一些真相,对他们来说的真相。胜义谛就是究竟的真理,就不是相对的。因为相对的话,就是对某些人来说,对某些众生来说,它是成立的,对另外一些众生来说,它是不成立的;对你来说是成立,对我来说是不成立的;对你来说是好,对我来说是坏的。比如,对于西藏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礼仪,在西方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西方认为很美好的,在西藏有的时候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好、坏、善、恶都是相对层面的。比如有人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这些都叫做是非,是非都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用去在乎。有的时候,有的人因为一个观点跟别人不合,就在那边一直争争争。其实你想想这件事有多大的意义,就此一时彼一时而已,都是非常相对的,所以不用在乎。

 

但是胜义菩提心就不一样了,它叫做究竟真理,或者叫做absolute truth。absolute就是绝对的,绝对意味着对谁来说都是一样的。对一切众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境界,那就是大圆满。很多众生不知道大圆满,任何一个众生,只要他体验或者认识到大圆满,便知道所有众生的大圆满是一样的。因为所有众生的念头、情绪、烦恼、观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便出现了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的状况: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世俗菩提心需要训练、证悟而发利他之愿,对吧,胜义菩提心则是对法性、对空性的领悟,就是这个意思。

 

2.4.2.1.3.3金刚乘密续的菩提心

 

下一段:(念诵原文 略)

 

刚才是说在大乘佛教当中说胜义谛、世俗谛的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但是在密续当中,它有更加具体的意思。首先,佛性也就是觉悟的本体,在三转法轮里面被揭示出来。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转法轮吧?注解115里面有说。一转法轮就是讲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苦的原因,要止息痛苦,还有止息痛苦的方法,就叫苦集灭道四圣谛,就是一转法轮。二转法轮就是讲的般若空性、空性智慧,讲究竟的空性。一转法轮是关于人无我的,二转法轮是关于人无我加法无我的,尤其是法无我。三转法轮就不仅仅是讲空性,讲无我,而是说本来空性的,本自光明的方面,所以三转法轮主要是讲如来藏“塔塔噶塔”Tathāgata,它的光明。

 

在密续讲到菩提心的时候,有不同层面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比较粗大的,有比较细微的,有极其细微的。粗大的方面,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就是精华、明点的意思。比如在密法的荟供当中,我们说三种秘密之因,或者三种秘密供养叫做红菩提、白菩提,还有食子。红菩提、白菩提就是父精母血,实际上就是父精母卵。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由父亲精子、母亲的卵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生命的基础,然后需要用食物滋养生命,要有一些能量滋养生命,所以要有食子。这就是三种存在之因,这就是秘密供养的三个方面。

 

我们进行荟供的时候,有外层面的供养,是一些美好的东西:水、香、花、灯这些。内层面供养就是一切我们执着的美好的妙欲的对境,叫六妙欲,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全部的我们喜欢的东西,执著的东西。在秘密的层面,就是把我们存在的基础进行无我的供养。因为我这个人就是由父精母血加上食物三者构成的,当我这样完全的供养,就等于供养我的生命,那就是无我的供养,所以这样荟供当然会积累无量的功德,而且会培养我们对三体轮空的这种供养的见解。

 

那么在这里说菩提心为什么突然跟什么明点、精华有关呢?因为你要说菩提心就是智慧心,智慧心在密法当中是怎么样被发现的?我们说所谓的密乘,在显宗当中是通过经律论三藏的教导,尤其是关于禅修的部分,是用止观来训练和证悟的,而在金刚乘当中,虽然也有止观的原则,但是金刚乘具体的禅修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将自己不净的肉身和外在不清净的世间,观想成清净的本尊和清净的本尊宫殿或者清净的刹土,这就叫生起次第。观想自己从不清净相转化为清净的显现,这是生起次第。当生起次第已经稳固的时候,因为观想自己就是本尊,所以这个时候仍然停留在一种幻相当中,虽然这是一种有功德的稳定的幻相。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融入气、脉、明点。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细微的脉道、能量、各种气的流转,当它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地方叫做明点,就是说这些明点通常是所谓的各种能量聚集的一个精华的层面。比如说心轮、喉轮、脐轮、顶轮等等。

 

从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证悟菩提心,其实就是要证悟明点的潜能,所以在密法当中,菩提心有非常不同的,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在粗大的方面,说白了我们这个生命就是父精母卵的结合,这当然跟胜义菩提心也是相关的,跟智慧心是相关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本来的觉性,或者这个纯然的觉知,或者这个本初状态心的本性,就没有任何的生命现象。

 

任何的生命现象之所以成为生命,就是因为有灵明觉知。你想想,这个桌子没有生命,对吧?众生之所以叫有情众生,是因为灵明觉知是他的特征。他有一个知在,这个知就是我们说的纯粹的知,没有被任何概念污染的这个知,没有进入二元对立、能所对立的状态的这个知,纯然觉知,这就是菩提心本身。如果我们要进入金刚乘系统里,你就得了解,它在最外表最粗大的方面,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生命的基础是直接跟菩提心有关的。

 

说白了,每一个众生都是佛,这句话不是落在口头上,在那边喊口号。大乘佛教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对吧?说一切众生都是佛呢,只是在一些比较究竟的教法里。比如禅宗,比如无上瑜伽部,比如大圆满、大手印,在这样的教法里会说众生都是佛,有的时候会这么说。大乘佛教都会承认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小乘佛教声闻、缘觉都有讲佛性,只是说他们认为有的众生没有佛性,像一阐提这种众生。在密续当中,在金刚乘当中,说我们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为我们有根本智慧,这就是我们的佛性,但是从这一点你就能看出来,佛性跟大圆满本初状态这样的基、这样的见解,是有差别的。

 

我现在说的是基,基道果的基,基础的基。什么叫基?基就是对于一切众生本性的认识或者见解。小乘认为,小乘的基就是人无我,这个人是没有我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大乘是人无我加法无我,而且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金刚乘认为不光有佛性,一切众生的本质就是金刚。佛性的意思就是佛的种子。

 

你看这里不是说了吗,在密续当中跟大乘佛教有的时候是一样的见解,就是认为是无量的坛城和本尊显现的种子。种子是什么?种子需要浇水,需要施肥,需要空气、土壤、阳光才能够成长,但是当你说金刚的时候,金刚乘的见解不仅仅说是佛性。大乘佛教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金刚乘说一切众生的本性就是金刚。金刚指的就是本尊、觉者的状态,觉者的功德,一切众生的本性就是觉者。

 

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本性,发现这个本性,认识这个本性,证悟这个本性?就要通过转化道转不净相为清净相,通过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转化,所以这里就说,菩提心在密续当中被认为就是明点、金刚身等等,这一切已经包含在这个肉身本身的能量结构的潜能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这个身体里面有更加细微的气、脉、明点,这就是所谓的能量结构。气、脉、明点有它的潜能,比如我们左右二脉气入中脉的话,就可以获得证悟,这个肉身的细微层面就是金刚身。这里直接说肉身就是金刚身,因为你可以说这个肉身里面包含了细微的金刚身。

 

虽然有这个基本认识作基础,密乘修法还是要有观想以及身语意的誓言,来达到把不清净的能量转化为坛城和本尊的清净境界。就是说虽然有金刚乘的见解,菩提心的见解,但是还是要有誓言。你要了解,在密乘里菩提心指的是这些本尊、坛城的种子,在最粗大的方面就是父精母卵这些精华。那么有了父精母卵结合以后,你如果学了一些藏医的话就知道,父精母卵结合以后慢慢会发展出一个脐轮,脐轮发展出中脉,中脉发展出支分脉,整个身体就会慢慢地长出来,所以,一开始最粗大的最基础的方面就是父精母卵,然后再显现金刚身。

 

这些知识在显宗当中完全不存在,显宗所关注的范畴跟金刚乘是两码事,很多时候是不同的。虽然有这个认识,还是要通过观想,观想自己成为本尊,观想自己在本尊的坛城当中,并且修气脉明点。这就是所谓的转化道,把不净相转化为清净相,所以密乘叫转化道。

 

大家一定要了解,当我们说密乘的时候,指的就是金刚乘,也就是密咒乘,或者叫真言乘,这些都是同义词;但当我们说密法的时候不一定单指金刚乘,密法可能指的是大圆满,可能指的是金刚乘,因为都叫密法。在传统上很多人认为大圆满是金刚乘的一部分,丹贝旺旭仁波切有一本书,他的弟子起了一个名字叫《金刚密乘大圆满》。实际上,真正学大圆满,纯粹的大圆满同修会的人就知道,这本书的标题是有问题的。严格地说,大圆满并不是金刚乘的一部分。

 

你不要认为传统的见解就是对的,传统的见解里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比如说前两天不就有人问我:是不是可以不学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就直接学大圆满?你看,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次第,听起来很顺嘛,对吧,传统上就是这么认为。这些所谓的传统,是那些受金刚乘影响的传统,不是真正的大圆满的传统。在大圆满传统里面,根本不需要任何金刚乘,根本不需要任何显宗。你别忘了,大圆满一开始就被金刚乘、显宗的一些班智达们认为是邪教。搞清楚这个事实还不够震撼吗?还不够让你明白吗?大圆满是九乘佛法当中最顶峰的见解,是颠峰的见解,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叫做自解脱道。

 

2.4.2.1.3.4大圆满的菩提心

 

好,我们看看它是怎么说的,下一段:“在大圆满当中,菩提心的本初状态是一切能量显现的源头:它不只是在显宗经教里所说的空性状态,要证得它也不依赖于密乘的转化方法。”你看大圆满是这么说的:一切能量显现的源头,不只是空性,也不依赖于密乘的转化。你看,已经很明白了吧,要证大圆满不依赖也不需要密乘的转化道。

 

修行者进行熏习并把自身的存在重新融入这个状态的方法叫做‘自解脱’”,所以,注意看这些字眼啊,“把自身的存在重新融入这个状态的方法”,英文叫reintegrate――重新融入。什么叫重新融入?这个词就暗示了之前就已经在这个状态当中,也就是众生的原始状态都是本来清净、本自圆满,然后又没有认识到这个状态,然后这个状态生起功德,显现功德,显现声光线的时候就开始追逐,这就叫做轮回。在轮回当中已经生起了各种业力的幻相,看起来很真实,生起了遍计所执、各自的分别,牢固的轮回已经展现。

 

我们通过大圆满的教法,把自身看起来真实的业力存在,重新融入到本初状态当中,这就是大圆满,这叫“自解脱”。你看看,大圆满跟显宗的出离道,跟金刚乘的转化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怎么能说大圆满必须依靠显宗,必须依靠金刚乘呢?如果是这样,那烂陀寺的五百班智达之首会专门带一队班智达去扑灭大圆满的“邪说”吗?是不是啊?

 

“安住在清净不二的认知当中,不被思想之流所局限。”这个认知不是头脑的认识。这种体认,这种确定的安住的状态,没有被思想,被妄念、概念所局限,就叫自解脱的方法。

 

“推理和分析对于区分幻相和更加细微且深入的概念来说是有用的,但是在直接体会心的本性的时候就不再有用了。”你看这就是为什么显宗和金刚乘大量使用推理分析的原因。对大圆满来讲,体验心的本性不是靠分析,不是靠思维。你看,我讲知见的时候我肯定要跟你分析、解释,但是我真正的教你怎么修阿底上师瑜伽,修住心法、轮涅分别法,修其他的各种上师瑜伽或者什么辅助修法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解释、分析,直接教这个方法本身——阿、观想、放松、反观,这个跟分析没有任何关系。也许你可以事后再来分析,但是在修法的时候,你是不分析的,你只是做而已,直接去体会。

 

2.4.2.1.4《禅定眼灯》表述的大圆满

 

(念诵原文 略)好,著名的努钦·桑杰益西登场。他是九世纪的人,是莲花生大师的弟子。努钦·桑杰益西,就是在莲师二十五大弟子里面,那个看着像在家人的瑜伽士,拿着一个金刚橛。他的这本书《禅定眼灯》,一开始探讨了显宗的渐道和顿道。禅宗是显宗的顿道,也叫直接道。禅宗没有一般的显宗的那种次第,它是比较强调直接导入的。显宗除了禅宗之外,都叫渐道。渐道和顿道又叫渐门和顿门,尤其是印度佛教。

 

说到中国佛教的时候,中国佛教真正最伟大、最稀有、最珍贵的就是禅宗。根据禅宗的一些历史故事,说禅宗是源自印度,源自释迦牟尼佛,但是禅宗真正大放异彩是在中国,尤其是在六祖惠能的时代。《禅定眼灯》一开始讲了显宗的渐道、顿道,然后讲了玛哈瑜伽体系。昨天讲了玛哈瑜伽的主要经典《大幻化网》古雅嘎巴,它的密续叫《幻化网秘密藏续》古雅嘎巴,《大幻化网》是一个论释一样的玛哈玛雅。

 

这里提到了大圆满心部最重要的著作叫《禅定眼灯》。这本书的内容,南师在SMS《大圆满同修会教程》的一级教材里面大量引用。《禅定眼灯》藏文叫《桑登弥曾》。

 

“阿底瑜伽乃最上乘,是一切瑜伽之巅和一切诸佛之母。它被称为“佐巴钦波”(大圆满),因为它详细说明了一切万法的自生和自然圆满,如此便能够对其进行赤裸无遮的领悟。”这是《禅定眼灯》里面说的。就是说大圆满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阿底瑜伽。因为你们知道佛陀的时代,印度已经流传瑜伽传统几千年了。根据印度宗教历史记载,希瓦,就是湿婆,这个距今七千年的历史人物,这个瑜伽士,他根据各种动物的特点,模拟了各种动物的体形等等,创造了最早最早的瑜伽动作。这是印度教的说法。七千年!释迦牟尼佛是两千五百年,你想一想比他早了多少年?比释迦牟尼佛早了四千多年。当然瑜伽这个词在佛陀的时代,已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流传的字眼,所以在佛教当中广泛地使用这一类词。

 

实际上,如果想脱离印度文化来学习佛教是不可能的,同样,如果想脱离西藏文化来学习佛教的大圆满或者金刚乘,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佛教的精髓跟任何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体现出来的形式当然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在西藏的大圆满就跟印度的大圆满在形式、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精髓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就像苯教也有大圆满,佛教里宁玛派也有大圆满,在精髓上没有不同,在基道果上完全一样——这是南师说的,不是我说的。

 

所以,我们说一切瑜伽之巅是大圆满。你一定要知道瑜伽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印度宗教的一些说法里面,瑜伽就是合一的意思,二合一或者多合一;但是,在大圆满的经典当中,说到瑜伽的时候不是这个意思。已经拥有本性的经验,这叫瑜伽;已经证悟了本性的经验,这叫瑜伽,所以,大圆满的瑜伽士是一个崇高的称号,实际上意味着这个人已经证悟了。当然,不一定是完全证悟,但是大圆满的瑜伽士,那不是一般的人,是已经有明觉经验的人。

 

我们知道宁玛派讲的九乘佛法,前三乘没有说是瑜伽,而是声闻、缘觉、菩萨。其实大乘佛教里面也有《瑜伽师地论》,对不对?因为这是古代印度的传统,就是这么叫的,各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使用的是相似的词汇。前三乘之后的全都是瑜伽:事部瑜伽、行部瑜伽、瑜伽部瑜伽,然后是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

 

阿底瑜伽就是大圆满,所以它的藏文叫“佐巴钦波”。“佐巴”就是圆满,“钦波”就是大、普遍、周遍一切的意思。因为它详细说明一切万法的自生、自圆满,自生并不是从它物而生,self-originated叫做源自自身的。它不是源自外在的对待法,所以能够对它进行赤裸无遮的领悟。因为一切都是我们本具的,自身的,本自圆满的,这样才能够对它进行赤裸无遮的领悟,就是没有任何障碍或者局限的领悟。

 

这个殊胜宝藏的精髓,它是一切修道的共同先祖。”为什么这么说?有的人说,你们是学大圆满的,所以你们就吹嘘自宗是一切修道的共同先祖。实际上,当你了解一切修道的最终证悟状态的时候,你就知道,最终证悟的状态就是大圆满;而大圆满作为一个教法传承或者传统的方式来说,它从一开始就导入这个状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会说它是一切修道的共同先祖。“是一种自生和自然的状态,必须直接地不以心意概念涉入来加以体悟或认知”。它是自生的自然的状态,叫natural state――天然的。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那个自然,而是指我们本性,本来状态,所以必须直接地不用概念心意涉入去理解,“它必须在当下的纯然觉知中清晰地展现自身”。

 

你看,反复提到这些词,所以你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纯然觉知,你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样的词了,别的地方都是说“清净的觉知”。因为英文就是pure这个词,刚才我已经说了,你最好说纯粹的或者纯然。纯粹是因为它没有受到概念的污染,没有对立。比如,我现在觉知我在看着电脑,这就是一个对立的——有我,有电脑,还有一个觉知我在看电脑,这当然是二元对立了;但是纯然觉知就不是在这个概念或者对立当中,而是觉知本身,所以我们说最高等的禅修是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发现这个一直在觉知的本来觉知、纯然觉知,然后放松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融摄一切。

 

“如何才能够获得这种真知呢?在最上乘瑜伽的修道当中,并没有基于经文的需要通过智力来加以分析的认知对象。”“最上乘瑜伽”就是指大圆满阿底瑜伽,它并没有一个基于各种经论、密续的要通过智力来分析的认知对象。比如说,显宗里面会提出一些概念,说如来藏,说空性,这些词都是佛教当中最崇高的字眼,但是你想一想,这些词本身难道不是概念吗?当然是概念!不是概念难道是非概念的吗?!当我们说如来藏的时候,如来的宝藏是什么?诸佛的宝藏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本性。当你呈现出这个词来说的话,这个词本身是一个概念,甚至空性这个词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概念,是不是?

 

大圆满不是这样说的,我们不会说什么。大圆满的真实传统,甚至不会专门说空性,我们有的时候会借助佛教的一些字眼来表述。比如说,具足一切潜能的空性,很少单独说空性。你看到那些一天到晚单独拿空性来说大圆满的人或者一些上师,都是受到佛教传统的影响,这不是原始的大圆满的方式。你看这里就是这么说的:它没有经过经文的需要智力来加以分析的认知对象,所以,当你用空性来解释大圆满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要用智力来分析的认知对象。这就是一个概念嘛,概念就是要用智力来分析的认知对象。

 

“万法从本初以来都是在自生智慧唯一明点的境界中处于觉悟的自然状态里,没有改变过它们的外表或者颜色。”万法就是一切的事物,一切的现象。自本初以来都是在自生智慧唯一明点,这就是大圆满的意思——自生智慧唯一明点。在大圆满的境界当中处于觉悟的自然状态里,从来没改变过它们的外表或颜色。

 

“谁能够去分别其中要考察的具体事物呢?谁能够举证出任何原因呢?能够得出什么样的哲学结论,又是在什么样的认知方法的基础上得出的呢?”这是努钦·桑杰益西说的。桑杰益西这个名字就是佛智的意思,佛的智慧。就是说在大圆满的境界当中,一切万法处在本自解脱的觉悟的自然状态里面,没有任何的改变。所以,当你要去分析,要去判断、思维、分别的时候,谁能够分别它?谁能够说出原因?谁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认识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又有什么样的基础?等等等等。就是说你们这些分析都是徒劳的,没有意义。

 

真实的情况是,万法的本体不可分割,不能够以心意来思维。”真实情况是万法的本体不可分割,不能以心意来思维,这是六金刚句里面说的。一切万法,在相对层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但它们本体是不二的。你对于任何事物的概念性的思维的结论,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的一个见解,本质上来说都是不成立的,这是中观应成见树立的一个见解,就是任何的见解都是不可靠的,所以说真实的情况是万物的本体不可分割,不可以用心意来思维。

 

好,这是努钦·桑杰益西《禅定眼灯》中论述的大圆满。他是九世纪的人,莲师的弟子。

 

2.4.2.1.5《入大乘轮》表述的大圆满

 

接下来,我们看十一世纪的伟大上师和心部教法的学者绒松·却吉桑波是怎么说的。他就是著名的荣素班智达,很多人听说过他,以前我提到过荣素班智达被认为是文殊的化身。雪域有好几位文殊的化身。比如宗喀巴、龙钦巴、萨迦班智达,他们都被认为是文殊。文殊象征着智慧。在绒松·却吉桑波的著作《入大乘轮》中引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述了圆满。注意看啊,这都是心部的大师们!我们传统上会说荣素班智达是最后一位心部的伟大上师。

 

虽然有无数关于大圆满传统的著作,其基本含义可以用四点来概括:菩提心的自性,这个自性的品质,阻碍它显现的因素,使它得以持续的方法。”荣素班智达概括了所有大圆满著作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个是菩提心的自性或者本性。另一个是菩提心自性的品质功德是什么,品质的英文叫quality,质量,品质在这里就是我们佛教里面说的功德,品质功德有时候会连起来说。第三个方面就是阻碍菩提心显现的因素。最后就是持续安住在菩提心的方法。

 

(念诵原文 略)很多时候,你了解这个词的定义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解菩提心的属性或者本性,它具备的功德,你就知道怎么让它显现,怎么让它障碍消除。

 

2.4.2.1.5.1菩提心的自性

 

念诵原文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菩提心的自性的内容。自性这个词叫self-nature,就是它的本质的意思,essence,有的时候说是属性。有很多词是相似的,大家一定要仔细分辨。一切内在和外在以及有情无情诸法都是不能落入二元的菩提心。一切现象本质上都是菩提心,而且它不会落入到二元当中。

 

(念诵原文 略)所以一切法,包括内在外在、有情众生、无情世间的一切现象,并不是由造作产生的,它们都是觉悟的本初状态。它们不是由造作产生的,它们是本自圆满的,自然圆满的;也不能通过修正自己,或者通过一种修道作为对治来加以证悟。对治这个词佛教大量地使用,“我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对治自己的障碍”。大圆满不是什么对治,所以它不是通过一个修道,大圆满强调已经具足的内在的圆满的状态,只需要揭开这层面纱就知道。不往外,往内,不成为眼镜,成为镜子,所以大圆满是最简单的。最简单!因为我们习惯总是往外看,所以就找不到,这就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2.4.2.1.5.2菩提心的功德

 

(念诵原文 略)这是第二点,讲菩提心的功德,刚才第一点是自性。自性就是它的根本是什么,第二点就是这个根本展现出来的性状或者说品质、功德。那么什么是菩提心的功德或者大圆满的功德呢?那就是黄金岛上没有“石头”这样的词语。这是什么意思啊?整个岛上都是黄金,你找不到不是黄金的任何东西。换句话说,一切法都是菩提心所创造的,菩提心就是黄金,所以它显性为烟灰缸,显现为佛像,显现为任何的东西,本质都是黄金,就是这样。

 

当然了,在相对的层面,我们说轮回当中千变万化,三千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光怪陆离、无穷无尽种类的事物。虽然有无穷无尽的特点,无穷无尽的种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菩提心所生起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岛上没有别的东西,全是黄金,这是非常非常深的见解,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比喻你好像看过了。

 

以类似的方式,整个轮回当中、宇宙当中,一切内外诸法都没有轮回、恶道这样的词语。这样你就不理解了,“佛教当中一直说有轮回,有恶道,一直说有罪业,有地狱,有天堂、天人,有佛,你怎么说都不存在呢?”所以,你一定要仔细地去看它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轮回,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存在?因为所谓的轮回、恶道或者任何的事物,都是根据这些众生的业力显现出来的一些相而已。它的本质仍然是大圆满的本性所造的,所显现出来的,这就是黄金岛上只有黄金的意思。这个不仅仅是不外求,远远不仅仅是这一点。外求、不外求是证悟的方式,这里是一个更深的见解。

 

当然,禅宗的一些大师的一些见解有类似的这个方法,但不是不外求这句话,有一些类似的话:“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跟黄金岛上全是黄金,没有石头是一个意思。以前咱们都见过这个话,“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但是如果你没有经过大圆满这样详细的引导,恐怕这些词对你来说只是一句非常漂亮的话而已,你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念诵原文 略)你看,禅宗也不会说能量这些词,但是它有一些类似的词,力用啊什么的,力量的力。“一切都是普贤王如来没有间断的能量的庄严显现”,这个庄严,其实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个庄严。庄严在这里就是美丽的意思――beautiful,这种美的意思beauty,并不是严肃、肃穆那个意思。就像我们说报身庄严是美的意思,因为美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一种装饰。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一切的显现都是明觉的庄严,或者说明觉的显现。这个美,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美丑的美,而是一种显现,奇妙的显现,是这个意思。

 

2.4.2.1.5.3阻碍菩提心显现的因素

 

(念诵原文 略)第三点是讲阻碍菩提心显现的因素的。光知道菩提心的本性和功德是不够的,你还要知道是哪些因素障碍了菩提心的显现,是指所有早于阿底瑜伽的那些见地和行为。什么叫早于阿底瑜伽的那些见地和行为?因为大圆满在进入西藏之前,已经有显宗和金刚乘。不光是在西藏,在印度大部分的地方,甚至包括邬金国本身,大圆满都是少数派,多数派是显宗,还有金刚乘。在龙树菩萨和文殊友那个时代,实际上金刚乘和大乘佛教都同时在弘扬。

 

所以,早于大圆满,早于阿底瑜伽的显宗和金刚乘,“它们的见地和行为方式,从完全不了解或者误解了实相的世间法开始,到那些追寻下乘的人们。”这个“下乘”并不是指的九乘佛法的下三乘、中三乘、上三乘,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大圆满之外的,包括世间法,包括外道以及其他的八乘佛法,那些见地和行为从根本上都阻碍了菩提心的显现。

 

同学们,这是非常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想一想这是啥意思。早于佛教阿底瑜伽的那些佛教的下乘,就是除了阿底瑜伽大圆满之外的阿努瑜伽、玛哈瑜伽、事部、行部、瑜伽部、声闻、缘觉、菩萨乘,这些都可以成为阻碍大圆满菩提心显现的因素。你以前听过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它们会阻碍啊?因为没有一个见解,没有一个知识是像大圆满这样的:大圆满讲众生是三身本具的,三身圆满的。这里不是说闻思是证悟的障碍,你们先不要急着发言好吗?先听我讲。简单说闻思是证悟的障碍……不要着急得出一个结论,先仔细地思考一下,仔细地听一听。

 

当我们说追随佛教下乘的那些人们,这显然不仅仅是闻思。追随一个佛教的乘,比如说我追随金刚乘,我仅仅是闻思吗?我当然有实修了,那么实修包括哪些方面?闻思包括哪些方面?包括见、修、行,对不对?见、修、行。比如说小乘的见、大乘的见、金刚乘的见,都跟大圆满的见不一样。

 

大圆满的见,是当下直指心的本性的现量的超越二元的超越主客对立的心的本性的状态。其他没有任何一个乘是这么做的。当你执著于那些乘,你说“我以前是学显宗的,我以前是修加行的,我以前是学了传统的金刚乘的,我以前是所谓的学大圆满,但实际上没有真正进入过大圆满,只是结了一些缘,学了一些相似的东西”,所以你的见解当中混杂了各种各样的八乘乃至外道的见解。

 

没错,只要不是最究竟的见就会阻碍最究竟的见,但是,最究竟的见本身不是一个所谓的见解。我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大圆满的见是现量的经验。什么叫现量?再重复一下,因为总是有新人。(“啪”)我打了一个响指,大家听见了,这就叫现量。可是我现在来描述:现在用我的中指和拇指这样地搓一下,然后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我这么描述,然后我跟你比喻,我打响指就好比是“啪”的一声或者是怎么样。不管我说一万年,对于你们来说这叫比量,这叫描述,这叫分析,这叫比喻;而我只要打一个响指(“啪”),你现量就知道了什么是响指。这就是关于响指这个事情的认识,明白吗?只是举个例子。这就是指大圆满的见解就是这样的,就是当下见到心的本性,而不是任何的什么见解,所以这里才说其他八乘的见都是阻碍菩提心显现的因素。

 

你们结合自己想想,不要以为这是在看一本书而已:“我以前是怎么学大圆满的?我以前怎么看待大圆满的?因为我的上师们,我的堪布们都跟我们说,学大圆满一定要有菩提心、空正见,要有三主要道,要皈依,要发菩提心,这个那个。”你看南师是怎么教的大圆满?大圆满上来不是讲这些,不是说你现在要有空性的正见,你现在要发菩提心,你现在要皈依。他说大圆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心的本性,直指心的本性。这就是大圆满跟所有其他乘的不同。可见不是说闻思不闻思的问题,不要执著于自己的一个见解。

 

这里说的是追随下乘的那些,追随一个乘当然不只是闻思,包括禅修也是一样。没有哪一乘是直接处于大圆满的这个经验当中来禅修的,可是大圆满是这样的。你看金刚乘有这样的吗?不存在吧?连大手印都不是这样的,连顿道大手印都不完全是这样的。顿道大手印,冈波巴的大手印,我们会说它是大圆满心部的一种呈现;但是,冈波巴的大手印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实际上也或多或少融入了一些佛教的因素,修止,修大圆满的寂止,大圆满的胜观,大圆满的止观不二等等,但实际上原始的大圆满心部的教授更加地直接。只是作为一个比较正式的呈现心部的教法,它会用心部四禅观来讲。

 

现在你该知道了阻碍菩提心显现的因素就包括了这些,所以我们要联系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实际来看。怎么到了南开诺布大圆满里面就觉得以前我学的大圆满,好像跟这里讲的不太一样啊?什么情况啊?你现在看大圆满原始经典,你就知道,南师讲的就是比较接近于原始的这种方式。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就像现在的南传佛教,我们说它是最大程度上保持或者接近原始佛教。你不能说南传佛教就等于释迦牟尼佛教的原始佛教,只能说它是最接近的。

 

同样的,南师教的大圆满,虽然我们说恢复了大圆满原始教法的传统,但是它毕竟中间有那么多的岁月。比如说南师的很多传承是远传、近传,远传经藏,近传伏藏,它当然也会受到各种影响,但是南师有一个特殊的能力,他是梦瑜伽的大师,他可以得到一些古远的大圆满教法——金刚歌、金刚舞,这些当今没有任何一个大圆满上师教的。

 

你会说:“啊,我们有教郎舞。”那个金刚舞不是我们说的金刚舞,我们说的是大圆满的金刚舞,我们说的是大圆满的金刚歌,完全不是你们任何一个以前的系统里面学到的。这是一个净相传承,叫普贤王如来父母不二状态之金刚歌。不要说当今时代,就连南师的叔公多登·邬金天增,他是昂藏珠巴的显现虹光身的弟子,他都不知道。不要说多登·邬金天增,就连大名鼎鼎的钦哲仁波切――南师的舅舅也不知道。是南师通过自己的梦瑜伽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直接获得了主要来自贡玛德威空行母教授了金刚歌,大圆满的金刚歌。

 

这些就是比较原始的方式。荣素班智达讲的这些东西,实际上跟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大圆满有相当大的出入。你们仔细观察,不要以为叫了一个大圆满的名字就都是大圆满,那可不一定。你得学文化,你得学知识,没有相关的这些了解,你怎么知道原来的大圆满是这样的?!这可是十一世纪的,比现在得到的任何一个传承要早差不多一千年。可以说最后一位最有名的大师就是荣素班智达,最后一位心部的倡导者就是噶陀寺的创立者噶当巴德协。

 

噶陀寺被称为宁玛派的母寺或者主寺,噶陀寺实际上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心部、界部传承的根据地。在十世纪前后,宁玛派一开始主要是跟噶陀寺的创立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主要修学的内容是什么?就是经、幻、心,有的时候叫幻、经、心。经是什么?阿努瑜伽的经典叫《集经》,“度巴多”。幻是什么?大幻化网,玛哈玛雅。心是什么?大圆满心部。这样你们就知道,宁玛派最最开始的时候,噶陀寺是一个根据地,当时,玛哈瑜伽、阿努瑜珈、阿底瑜伽和心部,也就是原始的大圆满,都得到了极大的弘扬,所以噶陀寺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噶陀寺历史上出现了所谓十万虹光身的显现,最后一位叫做白玛邓灯。

 

回到刚才荣素班智达讲的第三点的最后:这些因素被划分为三十种基本类型。”哪些因素啊?就是阻碍我们的菩提心、我们大圆满的本性显现的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早于大圆满出现的显宗、金刚乘所有的那些见解。因为一旦你从一个所谓的佛教徒的角度,“我先皈依显宗,然后我来学密宗,我修加行”,你一旦执着于这其中的任何一种见解,可能都成为证悟大圆满的障碍。如果你保持开放的心胸,了解现在只是暂时的见解,不是最究竟的,你保持开放的敞开的心态,那么它不但不会成为障碍,反而会成为助缘。

 

可是,大多数人都容易在旅行过程当中被路边的风景吸引了,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就已经在某个旅店当中流连忘返了;所以,导致了本来是想学大圆满的,却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就像五明佛学院一九八五年由法王晋美彭措创立的时候,法王晋美彭措是一位大圆满上师,他也被称为宁玛派后弘期的一位大师。南师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很完美的大圆满上师。他说perfect是一个形容词,你就理解为好的意思吧,不一定要理解为百分之百完美的,因为南师喜欢用perfect这个词。总之意思就是说,五明佛学院最初创立的时候,当然是以大圆满为主,但是你看后来,无论这些堪布们翻译经典啊,然后教授密法……早期法王如意宝九十年代的时候,甚至很多汉人直接去学到了大圆满,他是比较直接的。当然如果是藏人,可能他还是会要求你修显宗、加行,但是对很多汉人,他看情况,根据环境行事,会直接传授的。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的朋友告诉我的,好几个人跟我这么说的。

 

可是到后来,就不像之前那种用大圆满的方式了,慢慢地就变成以经论为主,以佛教的普及为主。我并不是说不好,这挺好的,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完全是大圆满的方式。因为创始人是大圆满的上师,说白了,基本上谁都想学大圆满,是吧?咱们现在群里面的圆字辈的,对吧。我们都是想学大圆满,但是我们现在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圆满,而且什么是原始的大圆满。法王晋美彭措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圆满上师,他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方式。我之前也说过了,我举个例子,文殊大圆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法王晋美彭措的一个意伏藏。那一开始是显宗的这些知见,然后你要修共同外前行、不共五加行,然后会给予生圆次第的密法,然后会进行区分有寂或者轮涅分别法这样的教授,然后进入到大圆满正行,窍诀部的正行。因为这里实际上就是用轮涅分别法来直指的,所以一定要有直指,没有直指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没有直指,不发现心的本性,或者是用一个窍诀让你修行发现心的本性,你就没有大圆满修持的基础,你的窍诀部就是一个空中楼阁,就是一个想象的窍诀。

 

所以我们现在了解,真正的原始的大圆满是怎样的。这里就是这么说的。你看荣素班智达这些话要是放到当今,那是非常惊世骇俗的,什么情况啊?我们再来念一遍他说的话:所有那些早于阿底瑜伽的那些见地和行为的方式,从完全不了解,或者误解了实相的世间法,也就是各种世间法,包括外道等等,到那些追随佛教下乘的,下乘指的是英文叫lower vehicle,lower就是比大圆满要更低一点的乘,这个低一点就是没那么直接的意思,那就包括了所有的八乘佛法。明白吗?是不是很惊世骇俗?你现在放到网上去,“荣素班智达说所有的八乘佛法都是阻碍我们大圆满证悟的因素”,马上就会有人攻击你,百分之二百,所以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真相。

 

2.4.2.1.5.4令菩提心持续的方法

 

(念诵原文 略)这是第四点,就是怎么样使菩提心持续的显现,持续地安住在菩提心的境界当中。“具备更高根器的修行者证悟了大圆满的自然状态的无上正觉,安住在平等的境界当中”,这里其实就是要了解什么是更高的根器,什么是证悟了大圆满的自然真实状态的无上正觉,其实就是第三要,就是持续安住,这个叫做融摄任运。

 

首先,更高的根器,大圆满讲的根器到底是什么?我专门解释过这些,在无数的场合解释过,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所以我再解释一遍。大圆满讲的根器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五根是完全一样的,哪五根?第一根叫信心根,信心根主要的含义,南师这么解释的:信心意味着你对教法有兴趣,然后你就会去参与闻思修学习。这是五根当中最重要的根器,其他是更次要的根器。第二根叫做精进根,意思就是要努力的意思。第三根就是要正念根,保持正念,不光是要努力,而且不应该散乱,保持正念。正念的意思就是保持觉知,持续地保持觉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在散乱而不是在闻思修佛法,这是第三个根正念根。

 

第四根叫做禅观根。当然了,教法当中释迦牟尼佛说的是禅定根,但对大圆满行者来说,你要明白这里指的禅定是出世间禅定,所以你要了解什么是出世间禅定或者什么是禅观。你如果各种定跟禅观分不开,一辈子的修行都将是错的。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绝大多数的修行者处在这个误区当中。很多人一天到晚在说“我爱打坐”“我爱修定”“我有定力”“我定力很高”“我喜欢修禅定”,可是你记得有一个大圆满上师,当别人问他:你们大圆满行者难道不修禅定吗?那个大圆满上师回答:是的,可是你又何曾见过我们散乱呢?可见大圆满并不是要修一个什么定。

当我们说出世间禅定的时候,就超越了这个定。定是什么?定就是修止的结果,修寂止的结果,shamata奢摩他的结果。释迦牟尼佛说的,修止能生定,修观能生慧。观是什么?瑞帕夏那,内观,insight,这是显宗的范畴——止观,但是大圆满的止观就不太一样。大圆满的寂止,里面分成有相止和无相止,也就是有所缘的专注和无所缘的专注。在无所缘的专注时,以空性作为一个对境,然后反观是谁在这个空性当中,是什么在体验这个空性。你看又是反观,这已经是直指了。所以在大圆满的寂止的无相止的部分,或者叫无所缘的专注的部分,就可以生起明觉的经验;然后再融摄,运动、动态当中也可以持续保持在明觉当中,融摄一切的二元的现象,这就叫大圆满的胜观。 

 

大圆满的止观跟显宗的止观不一样,显宗的止观一直是二元状态,直到最后修到止观平等,止观不二,那才是超越了二元状态。明白吗?这是非常重要的见解和禅修的知识,所以第四根叫做禅定根,但实际上对于大圆满行者来说最好翻译成禅观根。南师是这么解释的:第四根就是了解禅观的价值,很简单,禅观根,因为禅定这个词太让人混淆了。

 

如果你们没听懂,请你们问,不要不好意思,没关系,讲过一万遍我也可以讲第一万零一遍,直到你们能听懂为止。

 

第四根已经讲了,现在讲第五根,第五根叫做智慧根,Prajna,智慧。这个智慧不是根本智,不是“耶西”,不是我们说的明觉这个根本智慧,而是世间分别智。一般的智慧,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听法的理解能力,这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所有的智慧根当中,对于教法的理解领悟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这跟你的心意有关。至于你的能量层面,有一些什么明性啊,像有的人观想能力很高啊,这些很好,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对教法的理解,这个是极其重要的。有的人连上师讲法的语言都听不懂,有的人就听不懂我讲的话,那就算你听到了大圆满你也不懂。

 

还没听明白啊,没关系,我再解释。现在我讲的第五根叫做智慧根,我再回到第四根,前三根你们都听懂了。第一根叫信心根,信心根意味着参与闻思修,也就是有任何闻思修的机会都去参与,都去学习,明白了信心根吧?因为有信心才会做这些事情。第二根叫做精进根,就是努力去做的意思。第三根就是保持觉知不散乱,叫做正念根。第四根叫做禅定根,准确地说,就是要了解禅观是什么,而不是一般的禅定。懂了吗?因为一般的禅定是没法解脱的,一般的禅定最高只是在非想非非想天,无色界的天顶,没有解脱,因为还是二元对立的。“我专注于一个对境,我专注于鼻尖、呼吸,我专注于一根蜡烛光,我专注于一个佛像,我专注于一个阿字”,我就是能专注入定一万年,当我出定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凡夫,懂了吗?这就是二元对立的状态。

 

禅观是什么?禅观,“呸”,反观是谁在这个“呸”当中,这个空性当中,就这么简单,这超越了二元对立。我想问你,当我刚才“呸”的一下,你被吓了一跳,然后你立刻观察是什么在体验这个空的,一片空白的,被吓了一跳的这个空白当中。那个状态中没有任何的主客对境,这就叫禅观。明白吗?是你的本来觉知,是你的心的本初地。对,这就是反闻闻自性。

 

你不了解禅观的价值,你没有明觉的经验,你是不可能解脱的,就这么简单。你就是修一亿年的禅定也是白搭的,也许因为你进入甚深的无色界的禅定,你入定几千劫,出定你可能直堕地狱。无色界的天人就是处在这种细微的无色界禅定当中,色界的天人处在光明的禅定当中。无色界的天人没有什么显现,处于细微的能所对立的专注当中,这就是无色界四空天的状态,在一个极细微的概念法当中。

 

第五根是智慧根,但不是根本智慧,而是世间分别智。听懂了吗?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你对教法的领悟,你要听得懂上师的讲法,如果你听不懂,你得找一个人帮你翻译。比如上师是讲藏语的,上师是讲英语的,你得找一个非常好的翻译。如果你连这个智慧都没有,你都分辨不出来哪个翻译好,哪个翻译差,你分辨不出来,你应该怎么去对待这些困难,克服这些困难?这就是你缺乏智慧,明白吗?所谓的根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天生的聪明,天生的智慧,前生的修行,这些部分只能放在第五根里面,就是智慧根。因为这种智慧,天然的明性,天生的智慧,有的人领悟力就是很强,有的人我讲三个小时,他也听不懂,那也没办法。

 

我再重复一遍前四个根:信心根,参与闻思修;精进根,努力修行;保持觉知,这叫正念根;第四根了解禅观的价值,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发生的,通过努力可以做的。第四根跟你的天生的聪明程度有关系,跟明性力有关系,这个可能跟你累世的福报有关系,或者说你上世就是一个天人,所以今生你还是很聪明,我也不知道,反正有这种可能。很多艺术家为什么那么有创造力?因为他本身就是色界天的天人之类的,反正不太一样。

 

下次在咱们这个群里谁再提根器,还是在说“我的根器太低,学不了大圆满”,你就知道他所谓的根器,就说的是天生的能力。天生的能力只占根器的五分之一,而且是最次要的方面,这跟爱因斯坦讲的是一样的,他说“我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这个所谓的天才,还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学习大圆满也是一样的,学习佛教也是一样的。你不要天天说“我天生的根器差,我学不了大圆满”,你学不了大圆满是因为你前面四根都没有具足,你没有努力参与闻思修。因为你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有很多原因,你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

 

之前说了第三点,所有的八乘佛法都可能成为你的障碍,因为你一直在说我要先去皈依,这是你的第一个障碍。南师说皈依的本质就是你相信并依靠这个教法、这个上师、这个传承,这已经是皈依了,这是皈依的本质。小乘当中要找一个出家三个月以上的出家人僧团,去他们面前念仪轨受戒,皈依戒;大乘佛教可以在经典面前拿着佛经,观想佛菩萨直接皈依,大乘佛教中不需要在寺庙里这样皈依。这是佛经里说的,不是现在寺庙里的做法,寺庙的做法不等于是如法的。南师说的皈依更加的本质,就是你依靠这个教法。

 

所以你不要说“我一定要去某某师父那儿磕个头,受个戒,然后我才能学大圆满”,这就是你的障碍,如果你这么执着的话。如果你一定认为吃素才能学佛,这是你的另外一个障碍。如果你觉得“我必须念很多咒,净化自己”,那是你的障碍。如果你觉得“我必须靠观想,修气脉明点,因为以前有很多大成就者修大圆满都修了气脉明点,我才能学大圆满”,这是你的障碍。大圆满不需要这些东西,大圆满不需要气脉明点,尽管它可以使用气脉明点作为它的一个辅助修法,而且它被融入了大圆满的知见,这叫融摄。不光是气脉明点,甚至显宗的方法,甚至外续部的方法都可以融入到大圆满里面。听懂我的意思吗?所以你们要明白什么是根器。

 

我们不断打破自己的成见,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以前几十年没有学到的精华。有人说“我学了三十年佛教,你今天讲的这一切真的完全打破了我以前的想法”。不要说你们,就我们群里,绝大多数所谓的老同修也都处在各种成见当中,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听过很多次南师的讲法,但没有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心里。说白了,很多人也没听懂,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这样。你不管跟他讲多少遍,我们讲的根器主要是通过努力,通过你的闻思修努力,通过你参与,通过你保持觉知,了解什么是禅观什么不是禅观;而你的天生的根器,冰雪聪明的天生的根器是次要的。

 

因为根这个词汉语就有误导性,根嘛,肯定是来自上辈子的,所以英文不说根,英文说capacity,capacity就是能力的意思。为了适应传统,我们不得不翻译成根器能力,其实直接翻译成能力就对了。人家说五根,因为藏文叫“旺波阿”,就是五种根,所以,如果必须按照传统来翻译,有时反而成为障碍。

 

英文就有这种好处。那天有人跟我说:“佛教有自己的术语体系,那些编英文字典的人又不懂佛教。”我回答他:实际上,现在大圆满的这些英文的教法,英文的这些经典,这些文字,主要的翻译者并不是那些英文字典、藏英词典的编辑者,而是那些像南开诺布、邱阳创巴这样的大师们,他们同时掌握了几种语言,他们用的智慧、知识、经验,说白了,他们开创了这些英文的术语体系,而这些术语体系就成为整个英文佛法经典的根本,尤其是大圆满。因为大圆满完全不能用传统佛教的知见对号入座,很多人总是想通过以前的知见来了解大圆满,这是九乘之巅,你怎么通过其他更低的乘去了解九乘之巅的事情呢?这就是你的局限,我讲得再清楚不过了。

 

“真正点醒了我们”。很好,点醒了就好,就怕点不醒。我告诉你们,不光是所谓的很多老同修这样,就是很多老师也一样的。这么说吧,真正明白南师教法精髓的人并不多。

 

关于第四点已经说了,具更高根器的修行者,具足刚才说的五根的时候,这就叫做更高根器的修行者。他们又了解禅观的价值,又努力地闻思修,又保持了觉知,又有世间普通的智慧,知道你在说什么,能听懂,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参与共修参与就共修,该自己修就自己修,该请法本、该努力地学习自己做,这些都具足,这就叫做最高的根器。你不要上来就说(自己不具有高根器)。一提到根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非常顽固地习惯认为这是天生的能力,就像莲师那样的叫高根器。南师在法会上说了多少万遍了,很多人还那样认为,百分之九十的大圆满同修会的同修都是那么认为的,你不要不相信。

 

真正的高根器的人,证悟大圆满的这种自然状态的无上正觉,安住在完全平等的境界当中,这就是荣素班智达讲的四个方面。他的这本书叫《入大乘轮》,这是大圆满心部的内容。虽然它的名字叫大乘,你不要以为是大乘佛教,这是伟大的乘的意思,并不是玛哈雅那那个大乘,就像龙钦巴尊者的《胜乘藏》一样,殊胜的乘。

 

我想今天讲得差不多了,最后有一小段,我就把它讲完。“这些阐释佐巴钦波的词语,是以一种简单、粗略的方式来表述的,但实际上它们如同虚空般精微和深广。相反地,那些在下乘中讲解的(词语)则是用精微和详尽的语言来详细论述,但它却保留着一些粗疏的东西,就如同一堆尘土。”你看,荣素班智达有的时候像无央一样,说话特别直接,直接说一些其他的八乘看起来语言说得很精微很详尽,实际上保持了一些粗大的东西,像一堆尘土一般。

 

“由于这个原因,领悟佐巴钦波需要有一颗开放、深广和精微的心。”记住这句话,领悟佐巴钦波,领悟大圆满,需要有一颗开放、深广和精微的心,或者细微的心。咱们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一颗开放、深广、精微的心。记住这个人——荣素班智达,网上可以搜一搜他的这些教言,翻译成中文的不多。因为他挺古老的,距今差不多已经一千年了。

 

(念诵原文 略)噶陀寺的创立者可能是最后一个大圆满心部的倡导者,实际上,在噶陀寺创立之后的几个世纪当中,一直到十三、十四世纪,在噶陀寺还是有一些心部的大师们,他们叫仲巴。比如现在有一个上师叫东宝仲巴。这些叫仲巴的人,当初他们是因为熟悉经、幻、心的,熟悉大圆满心部,甚至包括大圆满界部,但是这些人不太有名。最后一位最有名的就是荣素班智达,因为噶当巴德协很多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念诵原文 略)这个学院指的是噶陀寺。就是说噶陀寺后来因为窍诀部的伏藏的弘传,它的传统已经式微了,已经慢慢地衰弱了。什么传统?大圆满心部、界部的传统。后来大家都在学窍诀部,学这些伏藏,比如说龙钦宁提这些。上次我去噶陀寺的时候,也问了那些僧人,但是很多时候你问的人可能也不对。我说:“现在主要是不是学一些宁提啊?”他说:“是是是。”至少从这句话还是知道他们在学窍诀部,我说:“森得、陇得有吗?”没反应,他甚至没有说有没有,他就是没有反应,沉默,可能就没听懂。你不要以为是个出家人就会知道这些,那可不一定。森得、陇得就是心部、界部,因为在十三、十四世纪,在噶陀寺还有心部,后来慢慢就没有了。

 

这句话最后说,虽然他们的传承有幸在教传法脉的文字传统内得以保留,也就是说传承还是有,但是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层面。啥意思啊?我不是说了传承有三个方面吗,跟大圆满有关的传承就是直指、陇,陇就是各种经文、密续、密续注释、仪轨、密咒的口传,所以是直指心性、口传,还有实修引导这三种传承,叫旺、陇、彻。旺实际上是灌顶,在大圆满里面这个指的是明觉力灌顶,也就是直指心性。这三种传承里面,心部界部对噶陀寺来说,后来只剩下了陇,明白吗?陇就是口传一些文字,比如说心部的五部一续啊,菩提心普作王啊,上师念一遍,因为经典都有嘛,念一遍,没有什么解释,有解释就变成引导了。

 

我讲这个课是一直在引导大家,我不是在解释这些文字。每隔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我都会帮助大家明白什么是心的本性,一直在做着最重要的引导,这是大圆满最重要的传承。你不要以为我们这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会。大圆满最重要的传承是直指心性,加上心性引导。直指心性实际上跟心性引导必须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有的时候直指对那些极高根器的,已经快要证悟的人更有用。比如说南师吧,他是昂藏珠巴的转世,后来又闻思修了很多年,他去见蒋秋多杰的时候只剩下临门一脚了,所以蒋秋多杰跟他聊了一会儿,他就开悟了,明觉就已经再次稳固地处在这种状态当中。这是他多次讲过的故事,十七岁的时候去见他的根本上师,南师的根本上师蒋秋多杰的事。

 

我们知道这三种传承里面直指加上引导,这是最重要的,陇是相对次要的,就算没有陇,大圆满一样可以传承下去,这是肯定的。比如说,你看随随便便罗列出二十多种经典,咱们一辈子有时间去学这些吗?你们一辈子学五部大论,学这个那个,当然很好,我随喜你们,但是第一你能学明白吗?第二有必要学这个吗?对一个出家人来说,对一个要成为堪布、老师的人来说,他可能应该学中观、俱舍论,但是一般的人去学五部大论,又想证悟大圆满,这是南辕北辙,明白吗?这个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很多人就走了这样一些弯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连噶陀寺这样宁玛派的主寺,到后来心部、界部只剩下法脉文字的传承,那就是陇的传承。比如说我去宗萨寺的时候,那个宗萨寺的老上师叫做贝雅仁波切,贝雅仁波切就还有心部、界部、窍诀部嘎玛的传承,就是远传,就是口传,大圆满三部的远传。远传就是代代相传的这些经典,这个他可以念,这个也叫传承,但这个只是叫陇,明白吗?

 

大家听我讲了很多遍,你就尽量记住,否则下次说到传承,又蒙圈了,到底指的是什么?口传就是念一些藏文,那是最次要的传承。我刚刚说过,就算没有这些陇,大圆满一样可以传下去。当然有这些陇,就好像有各种经典一样,可以更加的丰富翔实,但是大圆满最重要的是直指和引导窍诀,所以在大圆满里面我们不需要灌顶,但是为了适应喜爱金刚乘的人的习气,我们叫明觉力灌顶,指的是直指心性。不要下次又来跟我说有没有灌顶,特别追求灌顶,我一看这些话我就知道,这个人就是没听明白教法。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今天就先讲到这儿,你们在我刚才讲课的时候问了好多问题,现在我来回答一下。

 

“大圆满的止观训练是证悟的必需步骤吗?”不是,不是必须的步骤。大圆满心部正式的传授方式叫四禅观,里面第一叫大圆满的止,第二叫大圆满的观,刚才我已经解释了有相止、无相止这些,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实际上,这里还有一点点佛教止观的痕迹,心部,南师教过的至少有两种引导的方式。

 

“念念觉知和您说的保持觉知是一个意思吗?”什么叫念念觉知呢?你每个念都能觉知吗?当然了,差不多吧,是这个意思。

 

“一切都是本觉的食物,这就是融摄的比方吗?”可以这么说。

 

“气入中脉是证悟,与大圆满有差别吗?”证悟本身没有差别,否则就不叫证悟了。证悟就指的是对于你的本性的现量的经验的这种实证,这种认识清楚、明白、稳固下来,这就叫初步的证悟。证悟不等于已经成佛了,究竟证悟才可以叫成佛。气入中脉是圆满次第的修持,大圆满不需要这个,但也可以有这些,就是这样。

 

“老师讲荣素班智达的说法很震撼,请教断法、决法会障碍修大圆满吗

当然不会。决法也叫断法,南师有专门教他的一个龙萨传承的决法,那可以说是大圆满的决法,因为里面的词句都是大圆满的相关的一些见解。大圆满基础教程里面认为决法是见修行中行为的一部分,所以当然不会障碍修大圆满。因为无我,将我们身体供养出去,超越对身体的执着,这对任何佛教的修行都是很重要的。

 

“可以讲一下信心在金刚乘的必要性和信心在大圆满中的不必要性两者的区别吗?”因为大圆满最重视的是我们发现自己本具的三身的真实状态。只要你这个狂心顿歇,立刻就可以发现这个菩提的状态,所以叫歇即菩提。一直在呢,只需要你散乱的攀缘的心往回看,放松下来,完全放松,超越了概念,那就是了,所以说,大圆满重要的不是信心不信心的问题。当然信心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你对南师的信心,你会对他有一种信赖,然后觉得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奉献给教法,有那么多伟大的成就,这就叫做净信,清净的信心,觉得特别好。然后你就听他讲法讲得特别好,特别能理解,能实践,能生起经验,你进一步生起了更多的信心,甚至有胜解信心,对教法的确定的领悟,最后你就达到了不退转信。

 

因为真正的不退转信是要通过自身的领悟发生的,而不是简单的“我相信你”。就算有的人显现得外表很庄严清净,讲法很好,但是有可能生活当中还是一个混蛋。对不起,真的有这种情况。你们多走点路,多走点弯路就知道了,有这样的人。

 

如果一个人真正把教法融入自身,那就是不一样的情况。你观察在生活当中他也不会是一个非常没有觉知的人。觉知和放松就是判断大圆满修行者的一个标准。如果他总是很紧张,很执着,很容易生气,这个也执着,那个也执着,肯定还是不够圆满,这是肯定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慢慢地,我们越来越不在乎这些世间的事情,能够更多地有觉知,更多地安住在明觉当中,更多地融摄,我们今生就有解脱的保证。

 

金刚乘为什么信心那么重要?金刚乘的根本是转不净相为清净相。那么观想这个事情是什么?是一个心的训练,对吧?我现在得了一个金刚手的传承,然后我念“吽”,转化成了金刚手。这个本质是凡夫心的一个训练,里面当然也有止观的原则,专注啊、运动啊等等。这很好,但是这还是凡夫心,还是在二元心,有一个能观所观的对立,对不对?

 

所以金刚乘的修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在他完全证悟大手印之前仍然是二元的状态,是吧?在稳固地处于气入中脉状态之前还是二元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都是在凡夫心的范畴。那么,包括我们所谓的信心也是一样的。比如我相信上师的教言,相信金刚乘的见解,相信一切众生的声音都是本尊发出的声音,一切的显现都是本尊的坛城的显现,一切的众生都是本尊的显现,都要通过信心,通过转不清净为清净。信心的本质,就是转不清净为清净,明白吗?这就是转化道的特征,所以这是两种道。

 

为什么大圆满没有说一定这么在乎信心呢?也是重要的,我刚才已经说了,你不能说信心不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而在其他的传统当中,金刚乘,甚至不要说金刚乘,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圆满上师最重视的就是信心,所以,这个跟我们的讲法也不一样。

 

“明觉可以在睁眼的时候消融一切二元性吗?”当然可以。大圆满禅修,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睁着眼的,因为你老是闭着眼的话,好像你就不敢睁开眼,一睁开眼你就散乱了,就落入二元分别心当中了,那怎么行?所谓的融摄就是任何显现都不是问题。在你完全放松的时候,关于这些显现,这些事物的概念已经消融了,消失了。因为你完全放松下来,你的凡夫心停止了运作,所以当然就没有概念,这样才能融摄呀!当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睁眼的。

 

眼睛睁、闭或者半睁半闭没关系,都可以处在明觉中。如果我们必须睁眼才能处于明觉,我们必须闭眼才能处于明觉,这本身就是一个障碍,所以,在彻却四安住的“如海安住”当中,海就是眼睛的秘密的名字,“如海安住”的本质就是,以我们的眼根为代表,我们六根都应该是敞开的,我们不光是眼睛可以看到东西,我们耳朵也可以听到别的世俗的音乐,我们也有可能处在明觉当中融摄,明白吗?这样才能够事事无碍啊,要不然就是障碍了,是不是?如果必须闭眼睛,那就像很多显宗的修行者那样。

 

“老师,以前对阿克班玛传授大圆满方法不赞成,听你讲后感觉他是有道理的。不修加行,直观自性。”其实阿克班玛,我是2004年见到他的,在他那个团体里我也熟悉很多人。他就是没有太多的教授,他本身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基本上是个文盲。他很喜欢吃羊腿。我想说的是,门色堪布说阿克班玛有能力在两匹马交错的一刹那把大圆满传给你,很多人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件事情。阿克班玛传法的时候没有什么讲法,偶尔他会说两句:“你们心像虚空一样”,“你们的心念生起了就应该像水上面画画一样,画过了就消融了”。就这样说两句,很少说什么开示,很多时候都是静坐在那儿。在我的理解呢,像这样的就是类似于如来密意直传,但是客观地说,万分之一的人有这种根器获得证悟,万分之一,也许这个数字都有点高估了,我觉得绝大部分人没有这种能力。

 

密意直传意味着没做什么,只是在那边待着,开示也没有,引导也没有,所谓的你期待的直指也没有。你说它没有吗?他的沉默本身也是一个直指,但是这得非常高的根器,这意味着你的五根都具足了。就像南师已经具足了五根,他去见他的上师蒋秋多杰,两句话三句话他就明白了,这就是高根器。高根器不是说天生多么聪明,不是这样的,已经做好了很多准备,很多的努力,这是叫高等的根器。阿克班玛其实是挺了不起的,我也跟他学习过,但是没有太多的教授。我客观地说,我不认为有很多的弟子得到了证悟,当然得到证悟的大圆满弟子总是很少。

 

我之前说,大圆满同修会有百分之一,可能有点低估了,高于一百分之一吧,这个数字我也没统计过,但我感觉真正证悟明觉的人总是很少,少之又少。大圆满同修会这些年来参加过上师法会,得到传承的人至少有几千人吧,百分之五有明觉的经验我觉得已经不错了。真正能通过阿克班玛这种方式直接证悟的,说白了,那个比例不要说百分之五,百分之零点五都没有。因为这个很难,要求很高。

 

如来密意直传是最没有形式的,没有任何的开示,没有什么引导,会讲两句。持明表示传会通过各种象征和比喻,就像我经常比喻,就是一些比喻什么钻石啊、黄金啊,什么电视机、电视机屏幕啊,什么太阳啊、乌云啊。这些比喻,慢慢讲来讲去,分析来分析去,有的人也能明白一些,这叫持明表示传。这是持明表示传的一种,不是说只有那些。还有就是普特伽罗口耳相传,我现在在讲的就是一种口头的解释,对不对?口耳相传就是有大量的开示,大量的引导。

 

我那天说了,这个时代从教法得到的方便程度来说叫黄金时代;从修法的困难的环境来说,这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极其的散乱,有极其多的因素让我们没法好好修行,所以从修法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多的是末法时代。当然最近在病毒隔离期间,大家都有很多时间来学习,这很好。

 

最后回到你的话题,就是他们这个方式就是这样。对,阿克班玛不要求你修加行,但他这种直指,你去体验就知道了,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普扎上师好像说过:佛般的根器,才用如来密意。”没错,说的是对的。凡夫就得用凡夫的方法,就是这样。

 

“反闻闻自性。”对,是对的,没错。像印度教不二论吠檀多也说“沉默是最高的教言”,没错。“万分之一也没有,不可能。”呵呵。“多智钦仁波切对阿克班玛上师的教授很不屑”,是,我知道,多智钦是很有个性的,宗萨钦哲去见多智钦都那个什么……,还有那个夏扎仁波切,尼泊尔的老上师夏扎仁波切,已经圆寂了,宗萨钦哲去见他他都不睬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掌握念与念之间的空隙可以吗?”念与念之间的空隙,你要明白,很多人都说“念与念之间的空隙”,很多时候是一个概念。我问你,念与念之间的空隙在哪儿啊?很多人觉察不到,就算你觉察到了,有的人试图延长这个空白,然后安住在那个空白当中、念与念之间的空隙当中,这是往生无色界之因。因为你专注、执着这个空隙、空白,就是我们说的空性的经验,一个二元对境。我们是处在这个空白当中,反观是谁在这个空白当中。永远记住,反闻闻自性,不要忘记这一点,好吗?

 

“觉知是谁在觉知和参‘念佛是谁’是一个意思吗?”这是一个意思,但是你看,大圆满的直指跟“念佛是谁”有什么区别呢?有一些区别。这个参念佛是谁啊,比如说,因为净土宗一般就是讲要一直念念念,念念相续,然后到一心不乱,这是他们《无量寿经》里面说的这些方式,这个是比较经典的方式。后来结合禅宗等等的一些见解,发扬出来一些净土宗的新的传统,什么实相念佛这些,也是蛮好的,能反观是谁在念佛,这是很好;但是,如果没有细微的一个对境,你是很难在一个粗大的对立当中反观的。比如说有的人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开始想股票今天又跌了,两个跌停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开始想,我的儿子今年该上班,“阿弥陀佛”。你说这种情况,你所谓的观“念佛是谁”有用吗?

 

所以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禅修经验,这就是空、明、乐,南师直指都是要在空、明、乐当中直指。比如“呸”,你突然被吓了一跳,然后停止了思维,哪怕是零点一秒、零点五秒,然后之前跟你说的,你反观是谁在这个“呸”的空白当中,这就不再是一个粗大的状态,这是一个细微的状态。这个时候,你的头脑停止了运作,或者说基本停止了运作,没有太多的概念,有也是很细微的,这就叫空、明、乐的经验。不管是空还是明还是乐,都有这样一个特征,就是分别心大大的减弱了,这样直指才会比较有效果。

 

“金刚乘强调的信心是不是跟总的利益和修证报身成就的特点有关?看不见本尊,但是需要在某个层面相信?跟转化道有关。刚才我已经解释了,不记得的话,重听。

 

“二元的觉知和明觉力的觉知是必然的递进关系吗?二元的觉知如何质变为纯然的觉知?”如何?刚才我已经说了,觉知这个觉知本身,发现这个觉知本身,而不是在二元的觉知的对境当中。至于是不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吧。因为二元的觉知就不是纯然的觉知,明觉力的明觉就是纯然的觉知,它没有涉及到一个对象,就算有对象,比如我面前有一堵墙,然后我放松在自心的本性当中,这堵墙对我来说不再是一堵墙。

 

这就是说有可能从一个普通的觉知,在明觉当中,就是通过放松,完全的放松,然后反观是谁在这个经验当中,二者选一个,或者是两个都做。两步:第一,放松;当你没有完全放松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反观是什么在体验这一切。其实是什么在体验这一切,这是一个一直可以做的功课,放松——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放松。

 

你们少问点问题,问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进入明觉,都必须进入二元觉知吗?”没有必须。因为大圆满第一步要直指,没有说我们必须先练习觉知,没有。

 

“有明觉经验后,如何把六字大明咒融入大圆满的修法?”很简单,你念任何的咒时,每次发出的这个声音当中,你完全地放松在声音当中,直到你的分别念消失,安住在心的本性当中,那你还在念,因为你之前那种串习力“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放松、放松,“嗡嘛呢呗美吽”,你可能处在明觉当中继续念咒,这样念咒是最好的方式。

 

“《楞严经》也很像直指,但修持方法不同。”《楞严经》讲了很多的知识,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二十五位大菩萨、根尘实性。《楞严经》的根本在耳根圆通法门,六根的对象叫六尘,从这个尘返回到根,根返回到实,实返回到性,性就是本性。这个路数完全是对的,跟大圆满基本的路数是一样的,但是它不是特别的直接。

 

“老师,您会否传界部教法?”我说过了,未来因缘具足的时候,咱们再说。你们不用求界部,求这个那个,我讲的这些说白了,你真的好好的落实,今生解脱是没有问题的。好好的落实,阿底上师瑜伽,住心法,轮涅分别法,发现心的本性,时时反观,反闻闻自性,然后保持觉知,这足够了。

 

“寺庙里没有的,花多少钱请不到。”当然。也不能说所有的寺庙里都没有这样的大圆满,但是你这辈子可能很难找到。

 

“像荣素班智达的《黑蛇总义》一般,带大家逛了一遍佛法高山。”对,《黑蛇总义》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部教法。黑蛇,印度人总是喜欢拿蛇来说事,包括西藏人也是这样。动不动就是蛇,你想象是一条蛇,实际上是一根绳子,就是轮回和真相。

 

“真希望自己什么徒都不是。”最好是这样。你看宗萨钦哲就是一个最不像佛教徒的佛教徒。越是天天“阿弥陀佛”,天天合十,然后像一个佛教徒的那些人,往往不是佛教徒。我不说多啊,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佛教的见解,他们根本不相信四法印,他们觉得佛菩萨就是上帝,他们保佑我们,他们决定一切,轮回当中的一切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我经常听到人把这句话挂在嘴里,这些人是佛教徒吗?

 

“牛粪也是大圆满?”当然是啦。问题是你不能停留在语言或者心意的层面,你得首先有大圆满的经验,你才能感受牛粪也是大圆满。

 

“试图反观的时候会紧张。”紧张?你既然知道自己紧张,意味着你已经觉知到了紧张,放松它。你看看到底是哪块紧张?是你试图,你总是在用力去发现,你别忘了,我们不光是要觉知,我们还要放松。我们越放松,我们头脑的心意识的干预就越少,然后我们就越容易发现我们的本性。因为所谓的本性就是本来的你,而不是外表的你,显现的这个你,这个你不是真正的你,你的本性是它完全放松。

 

所以我一直说你用这两个法宝——放松和觉知。觉知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反观是谁在这,这种觉知就接近于明觉。尽管有可能里面会掺杂一些概念,但当你完全放松,放松,随时反观是谁,这种觉知就可以迅速地成为明觉,而且不但成为明觉,时时反观它可能成为融摄的最大的基础,一切的显现当中都有这个纯然觉知的作用。

 

好了,终于结束了。讲了多久了?三个小时,我的天呐!该睡觉了。我们先来回向功德。(回向 略



标签:无上之源 无央 大圆满三部 心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