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三部
+

    ◆内容摘要:我们的本初状态、我们心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不可改变,没有什么一个实有的东西、一个客体、一个对象要改变。因为要改变意味着首先要有一个被改变的东西,对不对?但是你说本初状态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都不是,没有任何的实有的存在。但是你也不能说它完全不存在,因为它虽然是究竟的空性,但是它有无尽的作用、潜能、活力、能量,对不对?只要有因缘具足,它就会不断地显现出来它的作用。
作者:无央老师
来源:无央之界论坛
阅读:1414

大圆满根本续论《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29期)

大圆满根本续论《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29期)


2020年4月14日《无上之源》法会文字(第29期)

 

    解:无央老师

文字整理:自由自在,百合

中文校对:云登嘉措

英文校对:慈悦

藏文校对: 慈悦

   :晨曦

   xiaolan

 

目录

2.5.4.24禅修 1

2.5.4.25无修 10

2.5.4.26本初状态无可改变 11

2.5.4.27不要修正 16

课后答疑 20

 

 

提示:提示:按住ctrl键,把鼠标放在目录标题上单击,便可以直接进入标题单元的内容。另外,讲解中引用《无上之源》原文不全,请大家对照《无上之源》阅读无央老师的讲解文字,利益不可言说。

 

我们以阿底上师瑜伽开始,放松在我们的本性当中,并以此跟传承相连。(老师领修阿底上师瑜伽并唱金刚歌 略)

 

好,今天我们继续《无上之源》教法的学习。昨天我们已经讲到第67页的26章,昨天已经谈到了戒律对不对?

 

2.5.4.24禅修

 

(念诵原文 略)第二十六章探讨了几个主题,上一次我们讲了戒律的方面,戒律实际上就是行为的方面。然后禅修的方面,因为我们教法当中总是在提到见、修、行、果,戒律实际上是跟行为有关的,对于禅修也是如此,那么在密乘当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禅修的特点?我们之前总是在说显宗,比如释迦牟尼佛所教授的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都是所谓的出离道,那么它的禅修主要是止和观。

 

在金刚乘当中,我们说所有的金刚乘基本上都可以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在外续部当中,非常非常缓慢地进入到生起次第;在内续部当中,我们一开始就进行这种生起次第的转化。所以金刚乘我们称之为转化道,转不清净相为清净相、转烦恼为智慧。具体怎么转呢?所谓生起次第就是将自己这个不清净的轮回的层面,转化为本尊清净的宫殿,将自身这个我们认为不净的、肉眼凡胎的凡夫的身体,转化为本尊的清净身,这就是生起次第。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所谓的圆满次第的观修,也就是加上气脉明点,就是这里说的“观想窍轮、脉道等等”。所谓的窍轮,我们也叫脉轮,因为总是跟不同的气脉有关,尤其是一些有很多支分脉的地方,这些脉轮都是比较主要的脉轮,或者叫窍轮。之所以要进行气脉明点的观想,是因为生起次第的观想仅仅是一种更多处于想象或者构筑一个观想境界的这样一个层面,所以是非常二元的状态。但是在气脉明点的层面,圆满次第当中我们结合了自己的金刚身,也就是我们内在气脉这个层面的细微的身体当中的各种功能。比如说我们的金刚身里面有五种气,也主要有三脉——左右脉和中脉,还有各种脉轮,主要有七个脉轮,有的时候我们说五个脉轮。

 

然后这个时候,我们将业力之气捕捉进入到中脉当中,因为左右二脉主要是业力气的主要的脉道,将它强制地迫使它进入中脉当中,就成为智慧气,这样的话,我们就逐渐从二元的状态进入到智慧的不二的状态,最后我们获得了圆满次第的成就。这个时候我们达到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无二无别,不再停留在一种好像想象我是本尊的这种心意识层面的观想境界上面,而是有一个鲜活的、结合了自身内在的功能状态的本尊观想境。并且这个时候,由于业力之气进入到智慧气的这个中脉当中,我们就能够处于生圆不二的状态,这就是所谓大手印的证悟。所有的金刚乘或者密乘都是如此,不管是红黄花白哪个教派,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萨迦班智达把它总结为所谓的大手印。它可以不叫大手印,但是它的实质都是一样的。

 

但是你要知道,当你进行这些气脉明点观想的时候,都是在二元分别的层面上,只是通过这些方法达到超越二元的状态。有的人总是不理解什么叫“超越二元”、什么叫“超越”,因为“超越”看起来是一个很现代化的词汇。“超越”就是你不再停留在这种束缚当中,因为之前你以为很真实而坚固的存在,实际上是虚幻的幻相、业力的幻相。然后你从业力的幻相当中,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所谓的超越二元的层面。

 

在此,我们的教文里重申了这些目标,并且不要把它们本身,就是气脉明点本身,不要视为一种目标,这个非常的重要,否则你就变成了一个在沙漠里追逐海市蜃楼的人,或者说你在沙漠里你很渴,你想去找水喝,然后你看到有海市蜃楼,你觉得有城市,肯定有水喝,所以你往那边赶,但实际上是虚幻的目标。这就比喻我们有的人学了几天密法,然后听说有所谓的圆满次第,听说有所谓的气脉明点,听说有所谓的扎龙。“扎”就是脉,“龙”就是气,这是藏文,因为在一些金刚乘的高等层面,都有扎龙的修法。比如我们的曼达拉娃的修法里面就有曼达拉娃生起次第、曼达拉娃圆满次第。在阿努瑜伽的形式当中,就是九乘佛法当中的第八乘,它的见是大圆满,但是它的修还是金刚乘的方式,它是处于第七和第九乘之间的一个过渡,所以它只是用这种金刚乘的方式。那么在曼达拉娃修法里,我们很少说生圆次第,但实际上是有这个成分的,因为阿努瑜伽当中,这一切都是刹那观想,我们进行了曼达拉娃的本尊还有咒轮的观修之后,很快我们就进入到圆满次第的修法,比如说曼达拉娃的索提、曼达拉娃的扎龙等等这些方面。

 

但是很多人听说这些“扎龙”好神秘啊,在藏地,上师跟你提到这个“扎龙”的名字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一般不会随随便便提这些教法。就算他提了,你也不要想轻易得到,除非你一直在跟着他修行很长时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进展,然后才可能教一点扎龙。所以很多人就以为“扎龙”就是最高的或者怎么样,而且有一些本来是想学大圆满的,然后碰到一个扎龙,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判断。

 

在这里《无上之源》说得很清楚了,实际上是在说《菩提心普作王》这个大圆满根本经典,我们说是大圆满心部的根本密续,这个密续里面说了,这些气脉明点本身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只是一个手段,因为它本身就是在二元的层面当中。比如你进行这些气脉明点的观修,只有达到最后的成就的时候,才超越了二元,比如业力之气完全进入到中脉,整个生圆次第完成了。在这之前,就像显宗的修寂止和胜观一样。显宗的寂止和胜观,一直到最后止观平等、止观不二,才达到了所谓的涅槃智的显现。之前都是二元的,能专注于所,这是修寂止,慢慢生起一些初步的禅定。在这个基础上就修内观,观身受心法等等有很多的方式,然后慢慢地发展我们的观慧,最后才能够达到止观不二慧,也就是我们的涅槃智,这是显宗。那么金刚乘的话,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而且生起次第具备一定的寂止的特征,圆满次第具备一定胜观的特征,因为“静则修止,动修观”,显和密这两个是有一些内在联系的。

 

然而大圆满是怎样的?完全跟它们不一样!所以在藏地很多的,我们不要说修行者、学习者,就是很多的上师自己都分不清楚大圆满和金刚乘有什么区别,他们总是觉得大圆满一定要有扎龙,他们总是觉得好像扎龙是大圆满的一部分。实际上扎龙总的来说更多的属于金刚乘,只不过大圆满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它不拒绝任何能够让这个修行者进步的方法。假设这个修行者特别喜欢气脉的方法,或者他有身体健康等等这些方面的协调能量、协调健康状况的一些需要,那么是可以这么做的。就像我们南师的大圆满里面就有幻轮瑜伽,里面也有扎龙,气脉的修法部分,我们的曼达拉娃修法里面也有很多的扎龙。但是你不要认为大圆满教法当中必须有这些,不存在!大圆满唯一必要的就是从心进入心的本性的教法,其他的都是辅助的,辅助意味着不是必须的,英文叫secondary,也就是第二位的。这就是区别,因为大圆满既不是显宗的出离道,也不是金刚乘的转化道,而是自解脱道。

 

刚才说了显宗的止和观,以及金刚乘的生圆次第,直到最终才能达到不二的状态、超越能所对立的状态。而大圆满从一开始,直指心性开始,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之前的所谓加行前行,不是真正的大圆满,只是后面的几百年前的一些大圆满上师们,把它放在之前的一个准备——积累功德净化业障的一个准备阶段,严格的说它不是大圆满的一部分。所以大圆满真正开始是以直指心性开始,正如我这个教授当中几乎每天都在做的,只是我们没有做什么这种宣传说“我们天天都要做直指心性”。我已经讲了差不多一个月了,时间上有一个多月了。

 

今天我们发了一个公众号,告诉大家里面实际上有很多的直指心性的方式,这是大圆满当中最重要的传承。不光是直指心性,阿底上师瑜伽等等这些修法,也是我们日常的基础的修法,所谓达到彻却这个基本的状态所必须的一些方法。所以我们所谓的直指心性,这个当下我们就有可能体验到我们的心的本性的真实的经验,这个就是超越二元的状态。心的本性没有任何的主体客体、能所对立等等,没有任何的概念、没有任何的念头、没有任何的分别的状态,所以这一点是非常大的区别。

 

很多人,包括西藏的很多的这些修行者,他们都不清楚这一点。比如说我们知道很多地方都有教扎龙,扎龙还是很稀有的,的确在金刚乘甚至传统上还有这种说法。假设你没有传承就去看别人修扎龙,据说你的眼睛会瞎掉等等,有这样的说法,有可能是某种护法在保护等等,有这种传说,我们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在大圆满教法当中,扎龙只是作为一个辅助修法,可有可无。当年我们的大圆满祖师毗卢遮那尊者,毗卢遮那大译师,他把大圆满的主要的跟气脉瑜伽有关的修法叫作“日月和合幻轮瑜伽”,藏文叫“楚阔涅达喀举”(Trulkhor Nyida Khajor)。

 

幻轮瑜伽这个词我得稍微解释一下。幻轮瑜伽,凡是叫“幻轮”的,通常都是有各种的瑜伽动作,它有特定的一些呼吸的节拍、动作的节拍,有很多的瑜伽动作。据统计,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动作跟印度的哈他瑜伽是相似的。所以幻轮瑜伽也不能跟扎龙直接划等号,只不过是幻轮瑜伽里面也有一些扎龙的部分。幻轮瑜伽最重要的部分是幻轮瑜伽五种正行里面的五个扎龙,可见扎龙是这里面比较重要的部分。但是幻轮瑜伽这些动作,呼吸本身,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益处,对我们身心气脉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利益,所以成为宁玛派一个重要的传承。

 

当初是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的宏卡拉尊者传给莲师,莲师传给毗卢遮那,毗卢遮那传给玉扎宁波,然后一直往下传,传到19世纪最重要的大圆满上师之一昂藏珠巴,也叫阿宗珠巴等等,不同的译音。昂藏珠巴的儿子甲色居美多杰以及南师的根本上师蒋秋多杰,以及南师的根本上师蒋秋多杰的儿子居美嘉参,都给南师教授了幻轮瑜伽。听明白了吗?三个上师:一个是甲色居美多杰,就是一世昂藏珠巴的儿子,一个是蒋秋多杰本人,一个是蒋秋多杰的儿子居美嘉参,他们三位给南师教授的幻轮瑜伽,但是最主要的教授幻轮瑜伽的是南师的叔公多登乌金天增,他是昂藏珠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在“文革”期间公开地示现了虹光身。

 

所以我们大圆满同修会基本上是当今世界上可以找到的唯一的日月和合幻轮瑜伽传承,我已经找了好几年了,如果你们有找到更好的结果可以告诉我,但是据我所找的这么多年的结果,其他地方基本上全部断掉了,只有我们这一支。连昂藏寺(阿宗寺)也没有了,连江嘎仁波切那里也没有了,连昂藏珠巴以及昂藏甲色还有后面的阿宗白洛等等,他们都没有了。现在只有这一家,只有我们大圆满同修会,南开诺布仁波切带到西方,然后又回来到中国,我们中国的第一位幻轮瑜伽老师是歌者老师。

 

所以我想说这些是跟我们大圆满同修会具体的教法要联系起来,那么这些教法,我刚才说了,它并不是大圆满所必须的,大圆满不拒绝任何的这种可能性。刚才说了幻轮瑜伽对我们的身体、对我们的能量、对我们的身心都有直接的利益,尤其是它本身也可以成为独立完整的一个证悟的体系,尤其是通过后面的扎龙的话,有可能达到究竟证悟。当然它不是像大圆满虹光身的这种方式,尽管昂藏珠巴的重要弟子多登乌金天增,就是南师的叔公,他也显现了虹光身,他本人也是修龙钦宁提的,因为昂藏珠巴主要就是龙钦宁提近代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些的区别,因为大圆满是直指心性的方法,不是说必须修扎龙的,但是扎龙可以成为它的一个辅助的方式,就是这么个意思。

 

然后关于“幻轮瑜伽”这个词,我要稍微解释一下。不是说只有我们大圆满同修会才有幻轮瑜伽。幻轮瑜伽,我们的叫做“日月和合幻轮瑜伽”——“楚阔涅达喀举”,但是还有其他的“楚阔”,比如说龙钦宁提的传统的幻轮瑜伽叫作“仁真楚阔”,“仁真”不就是“持明”吗?“持明瑜伽”,但是它主要是一种金刚乘的方式。龙钦宁提有几种相关的幻轮瑜伽或者扎龙,然后萨迦派啊、格鲁啊、噶举都有他们自己的这些幻轮,苯教也有幻轮,等等。所以你不要以为幻轮瑜伽就是大圆满同修会的,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叫“日月和合幻轮瑜伽”,日月和合是什么?日月和合是大圆满窍诀部的根本密续《日月和合》,所以这个教法跟这个大圆满的密续有关系。

 

因为我们很多人总是有一些这种错误的理解,觉得大圆满一定要灌顶啊,一定要扎龙啊,一定要这个、一定要那个,仅仅是因为你不了解,然后听到别人说,你就相信了,就是这样的。

 

好,我们往下看。(念诵原文 略)“中阴”藏文叫“bardo”,也就是从这里到那里这个中间阶段,处于过渡,就这个意思,两者之间的。(念诵原文 略)所以第26章里面有很多的话题。除了禅修,它还讨论了戒律,还讨论了一些非常重的恶业导致的后果。像这些杀父母杀佛等等这些(非常重的恶业),他们不会经历一般的这种中阴,他(们)立刻就去(下三道)了。

 

(念诵原文 略)这一段它的主要的意思是说,从大圆满、尤其是从大圆满的心性的本来的这个状况,也就是明觉这种经验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佛教当中、显宗当中,关于恶业、下地狱的这些情况等等是怎么样看待的。因为在显宗当中,我们会有非常实际的一种观点,觉得地狱是真实的、天堂是真实的、涅槃是真实的,五大重罪就立刻堕地狱,终身持戒就有好的投生等等。从明觉来看,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都没有解脱,都在轮回当中,而在轮回当中都是一种状态,就是二元的凡夫的状态。

 

你会说天人的状态很好,入禅定的人状态很好,地狱的众生是很糟糕的。没错,在相对层面的确是有很大的区别,可是从究竟的层面来讲没有区别,因为都没有解脱,而且这本身也是无常的。处在善业的福报当中的那些人或者那些众生,比如刚才说的一辈子在持戒的比丘,他之后去到净土等等,我们说的这些净土都是普通的化身净土,但是这些层面并没有解脱,还是在轮回当中,所以他必须修行解脱道,最终通过禅观才能解脱轮回,没有任何的例外。

 

那些获得善业的往生到一个福报很好的层面的这些众生,他们享尽了自己的福报,如果没有在解脱道上更进一步的话,他们也是无常的,他们也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有一天他们也发现自己堕落到恶道当中。而那些在恶道当中的人,这些恶道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净化,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净化,从究竟的层面来讲是一种净化。净化呢,因为我们本具佛性,本具大圆满的本性,所以当他净化以后,他也会上升到善道。

 

但是不管善道还是恶道,你必须净化到解脱道,你必须上升到解脱道。所以这段话主要是这个意思。而且从明觉的角度,我们并不认为有一个所谓真实的地狱、所谓真实的金刚地狱、所谓真实的天堂,不存在!二元当中没有任何是真实的,一切的真实都是相对的真实,对于你来说是真实的,对于他来说不是真实的,尤其是对于不同层面的众生来说,完全不一样。

 

好,下一段。(念诵原文 略)这又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一段话。因为我们很多人作为佛教徒,我相信来听我课的人,至少百分之八九十是佛教徒或者是有佛教背景的人,那么很多人就觉得这些跟他以前的理解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在这里说,刚才说了嘛,行善作恶在大圆满来讲没太大区别,然后在这里又提到所谓上升到善道,他是通过行善积德,对不对?但是对于明觉来说,这就好比镜子上的反射。    我们之前说什么叫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我们心的本性就好比这面镜子的无尽的、没有任何选择的、反射一切的这个本质,明白吗?没有任何分别,只要有东西在它前面,它就毫无分别的反射,而且是立刻、全部的反射。这就是好比我们心的本性一样,我们心的本性总是有这个灵明觉知,不管什么情况下它一直在,有一个原始的纯净的觉知,这就叫明觉。

 

然而,当我们明觉所具备的潜能——声、光、光线不断展现,然后我们以为这个东西是外境,是一个外面的东西,我们就开始追逐,这就堕入到二元的状态、轮回的状态。这就好比镜子当中,它无尽的反射一切,然后反射到它的镜子里面。如果你看这个镜子,你不知道这些反射的内容是镜子自身的本性的一种展现或者一种显现,而以为是一个真实的东西,跟镜子是不同的东西。就好比我们以为我们心性所生起的各种境界,比如山河、大地、人、我、众生、念头、情绪、烦恼、外境当中的任何的一切,以及内心当中任何的感受、念头,或者能量层面的任何的体验等等,我们以为是什么一个不同于我们心的本性的东西,明白吗?其实都是心的本性所现。是心的本性所现,所以本质上跟心的本性没区别。

 

我举另外一个例子,就好像电视机屏幕,你通上电源,打开电视机的开关,它就开始放电视节目。这心的本性就好像电视机的屏幕一样,这上面播放的电视节目无穷无尽,千变万化,不停的换,但是这个电视机屏幕没有任何的抉择,它展现一切的电视节目。只要有个助缘,这个助缘就是通上电,只要有电视机的这个信号源,它就不停的展现,是一样的。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看着各种电视节目,各种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然后我们就跟着各种情节开始跌宕起伏,开始攀缘散乱。有的时候入戏太深,我们都忘记自己是谁了。

 

其实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状态,实际上跟这个没有本质的区别,孰不知这一切都是电视机的显现,而且关键最重要的窍诀是,你一直看着这个电视机。我刚才说了这个电视机屏幕就好像是你的心的本性,你一直在体验你的心的本性,只不过是你不知道。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一些电视节目,但实际上都是那个电视机通过这些助缘——通上电、有节目源,然后展现出各种节目,你一直在体验这个电视机的屏幕,你忘记了,你一直以为你看到的是电视节目。

 

我们生活当中一直是这样做,我们不知道一切都是我们心的本性的展现,而且如果没有你这个纯然无染的心的本性天然具足的空明不二的觉知——我们称之为“明觉”的话,任何东西不可能显现出来,换句话说,你不会体验到任何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什么叫镜子,什么叫镜子的反射。所以这里说“禅修一个小时、认知其真实意义,比做大礼拜十年更为重要。”

 

我们有相当一批人,他们学佛,不明白它的本质,他们总觉得:哎呀,我来发心做一些事情就好了,这都是佛法事业、佛行事业。反正只要加了个佛字就高尚的很,然后就开始印经、造庙、捐款,各种放生、各种善事,他们觉得只要这样做,我肯定有一天会解脱的。但这些都叫做世间功德,跟解脱功德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你真正的跟解脱道有关系的话,那肯定是通过修行、通过禅修才有可能。禅修之前你要有清楚的闻思,对不对?正确的闻思,明白什么是心、什么是心的本性。

 

做大礼拜的人,他们觉得自己需要净化,所以他们就要这样去磕头、磕长头,就像加行里面实际上也利用了这种方式。当然,我们在修加行的皈依发心里面磕大头的话,加上了一些别的方面,比如对皈依境的观想、对传承法脉的祈请、对上师的祈请等等,所以它不仅仅是身体的净化,当然有一些观想等等。所以,正是他们这种知道自己要净化自己的这种发心,他们这种净化和积累善行就会成为可能。

 

但是,这里说“禅修的修行者知道自己修行可以消除许多的障碍,甚至在比较短的时间”,所以他们才这么做。“事实上,完全净化了障碍以后才能证悟。”什么叫完全净化了障碍?就是通常我们显宗里说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二障都净化完了、都解脱了,才能证悟。

 

所以,就跟上一段里面说的,做恶之人和行善比丘两者,直到他们真正的对究竟禅修的真义生起领悟的这个时刻,这之前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的人听了不舒服,“我一辈子持戒,显宗当中一直赞叹持戒的功德”,是,没错,我刚才已经说了,你会往生善道,那是百分之百的。但是你如果没有跟解脱道有因缘(就无法解脱)。你说佛法都是解脱道,没错,但是你是否已经明白了比如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四根——禅定根当中的对于究竟禅定的领悟,我们大圆满称之为“禅观根”——究竟的禅定,也就是出世间禅定才是解脱的唯一的可能。出世间禅定就是大圆满说的禅观,就是超越能所对立的心的本来的状态,这是唯一的不二法门。

 

所以很多人觉得我就是去禅修、我就是念佛、然后去做一些各种传统里让我们做的这些功课就好了。如果你这些没有跟不二禅观有关,你是不可能解脱的,早晚有一天你必须经过这一点,就算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最终成佛也必须通过这一点,因为这叫“不二法门”,没有别的可能性。你不要以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已经究竟解脱了,没有,你是暂时的解脱,只不过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完美的地方,因为他不会再退转了,然后在这个层面有九种众生,从下品下生到上品上生,那么九品莲花的众生他们继续修行,最终仍然要通过领悟禅观才能获得解脱。所以这就是大圆满所说的,大圆满从一开始就要做这件事,而不是等到漫长的将来。

 

所以在大圆满里面说 “了知了明觉,了知了真正的究竟的禅修……”这里说“禅修的真义”就是了解了什么是究竟的禅修,因为禅修有无数的层面,但是实际上可以大概分为两种层面:一种就是相对的禅修,就是二元的禅修;一种是究竟的、绝对的或者不二的禅修,只有这两种。所以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究竟的或者说出世间的禅修也就是禅观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些恶业可以轻易地被克服,不需要采用长时间的净化方法。释迦牟尼佛说了,如果一个人能处在禅观当中,哪怕一只小蚂蚁从鼻头爬到额头这个距离——小蚂蚁爬得很快对不对?几秒钟或者十几秒钟吧,这么短的时间里——他说,它比你一辈子行善积德的功德要大得多得多,根本无法相比。明白了吧?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明白了什么是明觉,怎么样进入明觉的状态,安住,任何的恶业可以迅速地被净化,这就是为什么大圆满里面说证悟不取决于年龄、智力、受教育的程度。

 

很多人说:“我听老师讲这些,有好多的术语名词、好多概念……”今天还有人说:“听起来老师还是一个大学老师,文化程度很高。我初中都没毕业,小学都没毕业,我这辈子没戏了……”这是你错误的想法。虽然我和南师都是同样的职业——大学老师,但是我觉得我讲的话并不难懂,我觉得南师讲的这个教法也并不难懂,任何人只要心智是正常的、思维是正常的、精神是正常的,都能听懂。哪怕你没有上过一天学,只要你跟人们能有正常的沟通,你能听懂这些话,你能去做,只要你感兴趣,都可以来学,都可以来修,没有门槛。当然如果你精神不正常,你也听不懂我们讲什么,那可能很难说,对吧?很困难。所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就是我们大圆满的修学跟年龄、智力、受教育的程度没什么关系。

 

有人说:“我已经七八十岁了,这辈子还有戏吗?说不定哪天就咽气了。”对吧?很多人有这种担心,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到。不用担心,我们总是有可能解脱,只要我们遭遇到大圆满。

 

我一直在说,大圆满是当下解脱之道,当下解脱之道并不是说着玩儿的,并不是在做广告。当年密勒日巴第一个上师就是大圆满上师,跟他说“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有其他的佛教的方法,都是在走着一个曲折的道路,不管是显宗还是密乘,都是在走一个曲折的道路。整个九乘佛法,只有第九乘大圆满阿底瑜伽才是直接地发现心的本性,直接地处于禅观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当下就有可能发现心的本性。我们每一天都在做这样的引导,我不是说隔了一个月、隔了两个月我教一次阿底上师瑜伽,那个时候你们才得到了大圆满传承,这是你们的一些习惯的想法。不存在,大圆满并不需要一个正式的方式,正襟危坐在那给予传承。你只要在我的引导之下,发现了心的本性,首先你理解我在说什么,然后你去做,就有这种可能,每天都有,一定是这样。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圆满著名的界部祖师邦·米旁贡波,就是毗卢遮那的弟子,毗卢遮那是当年跟莲师互为师徒的大圆满最重要的大译师。当邦·米旁贡波遇到毗卢遮那的时候,他已经八十五岁了,有的时候说他九十多岁,有的时候说他八十多岁,但是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八十五岁,他当时已经老得背都驼了,已经直不起来。你知道西藏人过去这个年龄,八十五岁已经非常高寿了,那么他背已经直不起来了,之前他一直在多年的精进地的修持一些金刚乘的修法,修本尊,他修的本尊是叫做“年佐嘉波”。年佐嘉波就是跟大圆满界部传承有关的一位祖师,实际上他就是大圆满十二位本师当中的第十一位。十二本师就是古远的、过去的大圆满导师,不是在这个时代。

 

那么这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叫邦·米旁贡波,他修的是以界部祖师为本尊的一个方法,叫“年佐嘉波”——现证圆满王。也许是因为修这个界部本尊的原因,他遭遇到了毗卢遮那。然后他就说:上师,我已经85岁了,你看我背都挺不起来了,我的文化程度也很低,我一直在辛苦地修金刚乘,修这些本尊,修这个法,很精进地闭关,但是我还没有见到解脱的希望。我听说您教的这个界部的方法很快能解脱,是这样吗?上师,有这种可能吗?然后毗卢遮那上师说:大圆满不取决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的程度,不取决于你出家、在家,不取决于你修行是新人还是好几年了还是一辈子都在修,不取决于你受教育的程度,不取决于你聪明的程度,不取决于任何其他你以为很重要的因素。然后他给了他一个禅杖,叫“簇新”,这个禅杖中间鼓鼓的,下面刻下了大圆满界部四身印的窍诀,这是大圆满界部的正式的、比较重要的传承方式。这个老人85岁了,修了一段时间,证悟了虹光身。这就是一个历史,这是真实的历史。

 

所以我刚才已经说了,那些怀着各种成见和观点来判断大圆满的人,你应该放下你的这一切的成见。你不要以为你修了多少年的加行,你不要以为你学了多少年的佛,你就多么有资格修大圆满,你不要以为你是一个新人、你是一个小白,你就没有资格修大圆满——这一切都是没有必要的成见。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但重要的是,你要放下这一切的概念,直接地、不带成见地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圆满。

 

(念诵原文 略)这一段话非常的重要,我们大圆满一直在讲这些最重要的要点。很多人也根本区分不了修本尊跟大圆满是不是一回事,那天还有人问“是不是修大圆满后来就要把自己融入到本尊当中等等”。大圆满根本不需要本尊,尽管有的时候可能会作为一个次要的方法来结合起来,完全可以不需要。因为你观想本尊等等,不管是外在的本尊还是自己变成本尊,都是在进行观想。观想就意味着心意层面,也就是二元的层面,禅修的最终目标跟这个没有关系。

 

2.5.4.25无修

 

(念诵原文 略)这里解释什么叫做不去修整、不去造作,一切都如其所是,所谓的“如是”。举个例子,就好像把泥水倒到杯子里,然后放在那静静的放一会儿,然后这些污泥沉淀了,水就清澈了。同样,当一个念头生起的时候,我们不阻挡它,我们不进入到有为之中,我们什么也不做,我们只是任其自然。

 

(念诵原文 略)这里的“觉知当下”,其实指的是明觉,这个不是一般的觉知,或者说,这里应该处在明觉当中。因为如果是一般的二元的觉知,它仍然是有为法,因为一般的觉知——“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这样的觉知,仍然是有能所对立的。

 

(念诵原文 略)你们记得冈波巴尊者,也就是密勒日巴的心子,其实他是一位大圆满心部的非常熟练的修行者。由于冈波巴、密勒日巴他们噶举派传统上都是以大手印为主要的教法,所以冈波巴就结合大手印的术语或者语言方式来讲大圆满心部四禅观。所以当他讲四禅观的第四个禅观,也就是大圆满心部四禅观第四禅观叫做“陇竹”,也就是“本自圆满”或者叫“任运”或者叫“圆成”都可以。那么冈波巴用大手印的方式称之为“冈灭”,“冈”就是禅修,“灭”是没有,所以“没有禅修”就是无修。“无修”跟“自圆满”是一回事,在这儿,也就是相当于大圆满的“彻却”。“彻却”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完全放松在自解脱的状态里,这就是“彻却”。

 

第二十七章。(念诵原文 略)这些方面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怎么去看待“内外存在的状况并非实有”?首先换一个主体,一切显现都不一样,就是换一种众生;其次就算同样的众生,实际上对任何一个事物的看法、任何一个事物的观察都不完全一样,这个已经从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得到了验证。所以任何的所谓的存在,并非坚固的实有的存在。“一切现象都是我们自身的显现”,什么叫自身的显现?我们所谓的自身本质是什么?最重要的精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我们的本初状态、我们的明觉,所以这是大圆满最根本的见解。

 

2.5.4.26本初状态无可改变

 

第二十八章。(念诵原文 略)这段是在说我们的本初状态、我们心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不可改变,没有什么一个实有的东西、一个客体、一个对象要改变。因为要改变意味着首先要有一个被改变的东西,对不对?但是你说本初状态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都不是,没有任何的实有的存在。但是你也不能说它完全不存在,因为它虽然是究竟的空性,但是它有无尽的作用、潜能、活力、能量,对不对?只要有因缘具足,它就会不断地显现出来它的作用。

 

那么我们说实相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本质,就像天空一般,这是自然界最接近于我们心的本性的一个例子。我们说虚空,心性像虚空一般。为什么像虚空或者天空呢?因为天空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一切都在这个虚空里,包括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等等,一切都在这个里面,它没有一个开始,没有一个结束,对吧?至少是我们一般人类的这种理解,这种概念。但这只是一个比喻,任何比喻都是不够完美的,这是比较接近。

 

(念诵原文 略)我们知道大圆满里面经常说“应”,就是“法界”的意思。法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很多人都成天说“法界法界”的,比如某某上师圆寂了,我们就说“他的色身融入了法界”,其实这样的描述经常是不准确的。什么叫做融入法界?法界首先是什么?法界梵文叫“达玛达度”(dharmadhatu),实际上它指的是一切法、一切存在的本质的层面,这叫法界。一切法的本质是什么?是空性。所以实际上它指的是空性的层面,究竟的空性的境界。实际上“融入了法界”,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上来说,如果要严格的表达这句话的意思,准确的意思就是,比如说他显现了虹光身,那这个情况你可以说“融入了法界”,但实际上如果他的身体还在那里,你这么说是不太准确的。你说“他回归了法界”等等,这些也都是一些通俗的用法,通俗的用法意味着不会很严格的追究它的本来的意思。所以我们要了解“法界”藏文叫“应”,梵文叫“达玛达度”(dharmadhatu),所以叫“根本状态”,根本状态就是本质的意思。

 

(念诵原文 略)这里用做了一个解释。因为我们关于教法的理解,有的时候要结合日常生活当中这种世俗含义的使用,也就是说,在藏文里面,尤其是我们藏传佛教大圆满里面,这个“应”有的时候就是指普通的虚空。第二个就是外“应”和内“应”,就是外法界和内法界,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外法界是内法界、内界的一个反射,就像明觉的状况外显出来,这是一种大圆满的这样的知识和理解。这个没有相应经验的人很难理解这一点,就像我们说融摄的时候是类似的。

 

比如说,我们一开始发现明觉,我们直指的当下,尤其是我一直跟大家说,我总是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听好:“你在觉知吗?”当我这么问你的时候,你就要实际的去观察,你不要用大脑得出一个便宜的、廉价的结论,我让你从经验的层面去发现。我问你:“你在觉知吗?”然后你去找。“当然了,我在觉知啊,因为我清楚地觉察到了——前面有一个屏幕,他在问我问题‘你在觉知吗?’我就能回答‘是的’。我是通过我的经验发现,我不仅仅是通过我的头脑得出了一个结论。”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在觉知?是什么在觉知?你能不能发现这个觉知?你能不能觉知到这个觉知本身?”

 

通过问了这几个问题,我们有可能就能够发现到我们所谓的内法界的状态,就是我们会发现有一个觉知,它没有被任何的对象所牵引,往外去攀缘散乱,被任何的概念污染。因为我问你第一个问题是“你在觉知吗?”你通过现量的去观察、去发现,你发现你在觉知。然后我问第二个问题,我问“是什么在觉知?”然后你又通过你的经验去发现:是有个觉知的东西,但是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在觉知。有的人很善于大脑思维,所以他就说:“是我在觉知啊”,但我不是让你得出这样一个廉价的结论,因为谁都会得出这个结论,我让你发现是哪一部分,你所谓的“我”是什么?是什么在觉知?

 

可能这个时候有的人就无法说话了,他哑掉了。因为思维在那个地方停止了,没有办法再运作。就像手电筒打开电开关,这个光一直往外射一样,这个光永远没法往回看,可是当我现在说“是什么在觉知”的时候,我们就不限于这个光外发的这个状态,我们是在往回看。如果你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就是觉知本身在觉知,没有别的,觉性本身在觉知。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去发现,不是要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我们这是一个方法、一个引导、一个训练。当你这么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没有被任何对境牵引的东西,所谓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语言,因为我总得说一句话,所以我说“有一个”、“有一个那个”,我只能说“那个”,如果我说“东西”,人们就会想“是一个东西、一个具体的物体吗?一个东西?”——不是什么东西,但是有一个那个觉知的,发现它!这个觉知,它没有陷入到某个对象当中,所以,就是觉知这个觉知本身。

 

当你这么发现了这个其实任何状态都一直存在的觉知本身的话,我们称之为明觉,那实际上这是你内在的一个状态,可是当你刚刚开始发现还没有稳固的时候,你觉得:“是,我刚才发现的那一刹那好像我是有那种感觉,好像没有被任何东西污染的一个纯粹的、赤裸的状态,没有概念、没有实有的存在,但是它却是一直在作用、一直在觉知的,无分别的觉知。可是过了这一会儿,我念头又起来了,又开始散乱,到处想这个、想那个。这个时候我的所谓的明觉,所谓的发现的那个觉知本身,已经找不到了,已经不见了。”可是当你如果反复的这么串习的时候,你会越来越稳固,每天都这么训练。你慢慢的不但是能发现到它,并且它能稳固下来,乃至达到确信无疑。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逐渐确立这样一种状态,它就不再成为一个所谓“内在的状态”,它可以成为所谓“融摄的状态”。

 

因为你之前总是活在一个假相当中,你觉得这个身心的结构,就是所谓的“我”。但现在你慢慢发现,那才是真正的你的本性,其他一切都是生灭法,都是缘起法,都是无常的东西,都是没有真实意义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确立了你这种明觉的状态,这个时候所谓的“外法界”的状态也会显现,你就不觉得有一个内外之别。然后外境当中一切的显现,你也知道是明觉的展现而已。这不是一个头脑的认识,这将是一个实际经验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融摄”。所以,融摄的前提先要有一个明觉的经验,先发现这个无染的觉知。

 

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误区,觉得明觉是一个特别的状态,然后肯定是我得进入到那种甚深的禅定当中,发现一个空的那种、光明的那种境界等等,于是他们心念上做各种的猜测、推理,然后去寻找、去期待,主动地去寻找它,或者被动地期待它,也就是所谓的有寻有伺——通过这样的方式永远不会发现明觉。因为明觉是你自身心的本性的本来状态,它不是一个对象,它不是一个你可以去寻找而被发现的东西,你只需要放松在你的本性当中,放松在你的原始的状态当中,就是心不再去分别、判断、思维的本来状态当中。这个状态我们也通过很多的方法可以发现,刚才我做了一点点引导,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你们可以经常这么去做,此外我们还有无数的方法。

 

好,先说到这儿,然后我们继续。对对对,有人说了:“莲师把这个称之为平常心,向内的、放松的平常心。”没错。因为很多人总是觉得:“这个东西就是一个什么特殊的、殊胜的境界,非常殊胜,我一辈子我要证到这个那就了不得了,那就太牛了,然后就很震撼的,一定是怎么怎么样。”莲师叫“平常心”,你想一想,每个人都有,只是你一直往外,你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都有这个无染的觉知,你要注意到它的存在。怎么注意啊?不是我们以前的戴着眼镜往外找,我们是拿起镜子往回看,怎么往回看呢?——是不是有一个在觉知的觉知本身。你不需要到任何的对境当中,你就直接观察你的心就好了。所以我们称之为现前觉,它一直在,它在你的种种向外的、攀缘的状态当中被遮蔽了。我们不需要用一些非常惊世骇俗的什么大圆满的窍诀去发现。

 

当然有很多大圆满窍诀,这个那个,住心法、轮涅分别法、第七修心法,有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呸”。比如现在我们来试一下看。我们现在稍微的放松一下,然后我发出一个声音,这个当下是一个很猛厉的声音,然后你可能会被我吓一下,突然中断了你的念头,但是你之后不要去想任何的事情。我发出了这个声音的当下,你立刻看你的心,立刻观察你的心本身,不要去做任何的事,不要想着“为什么他发出这样的声音?我是不是在明觉当中……”想这想那的,这都是散乱。我们看一看是不是那么难发现这个东西。

 

当我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你可能突然有一种被斩断的感觉,斩断了你的念头,这个当然就是一片空白了,对不对?但是你并没有死掉,你也没有变成一块石头,你也没有变成一块木头,你知道你处在一个空白当中,发现这个知道本身,也就是这个空,知道那个空的本身,或者你去看“是什么在这个空当中”——空中的这个觉就是你要发现的。明白了吗?

 

现在我们放松下来,身体坐直了。“呸!”

 

你可能会觉得跟刚才我第一种引导不太一样。第一种引导好像就在普通的这种聊天当中,所谓的引导当中,就发生了。第二种呢,是我们大圆满里面最常使用的直指的方法,就是用“呸”的声音来斩断你的念头,然后当下这个空当中有一个明或者有一个觉,你发现它。其实你仔细地思维比对一下,在当时那个状态,你的念头应该暂停了,你不会比对,因为你念头已经停止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结束了这个阶段,然后我们往回看,刚才我们做了些什么?你会发现这两个状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个状态,我说:“你在觉知吗?”你发现了“我通过经验,我发现我是在觉知,我注意到我在听他说,然后我发现我当下在知道这一切”,这就是觉知,知道当下在做什么,这就是普通的觉知,二元的觉知。然后我再问你:“是什么在觉知?”你往内找,发现这个觉知本身或者是觉知到觉知本身。这个当下跟我第二次的那个“呸”的那个当下,那个空中的那个觉,现在你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那个当下,没有概念、没有念头,但是还是有一个觉知。是不是?

 

我并不想替你们做出结论,你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比对是不是这样。如果是的,你们在屏幕上打个1,如果没有发现是一样的,打个2。看来还是有很多人找到了。

 

所以我们大圆满说“发现明觉”,为什么说“发现”呢?因为它在那儿,所以叫发现,就一直在那儿,就是你没发现,你没注意到它,没发现。“发现”就是原来就在那儿,那才叫发现。你看很多人只是被吓了一跳,我刚才已经跟你预告了,是不是啊?我说:“你可以被我吓到,但是你不要立刻又去想别的,你立刻观察你的心。”我是不是说得很清楚呀?是吧?有的人可能不太确定,没关系,以后我们每天都有这样的机会。

 

当我们修各种大圆满的所谓的窍诀,不管叫做阿底上师瑜伽、益西桑特也就是智慧通彻,还是说第七修心法、轮涅分别法、住心法,如果你如法地正确地修持,你发现的应该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很容易能够得到验证。好,继续第29章。

 

“可能空白的时间太短,还没反应过来,然后吓一跳的念头就出现了。”不是,你念头的当下立刻看你的心,我都说了好几次了。关键我们没这么做,被吓了一跳,然后就别的念头出来,你没那么做。“呸!”很多人就被吓了一跳,然后很多人就开始享受那个空白的状态,还一直在享受那个空。这也不是我让你做的。我让你做的是被“呸”的断了的那一刹那,你发现有没有一个在觉知这个空白的那个觉知,是吧?所以第一,关键不是你体验到的空白。谁都能体验到,因为就像打了一个雷也把你吓一跳,那也是一片空白。关键不在那,不是要找到一个空的状态,而是“什么在觉知这个空”,这很简单嘛,我已经说得非常简单了。

 

对,有一个知道空的那个。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无分别的觉知,为什么呢?因为我“呸”的一刹那,你再散乱的人,也被我吓了,突然斩断了,对不对?斩断了你的念头,然后你立刻看你的心,你发现,虽然你没有念头这个刹那,几乎没什么念头了,因为还没来得及起很大的念头,也许会有非常细微的念头,但是没关系,这个当下有一个在觉察这个空白或者近似空白的状态,最好是不要起任何的念头,当下就已经发现了,因为你随着念头越来越粗大,你就进入到二元的状态。如果只是一点点细微的念头,还不足以扰乱你的这个状态,你还是有可能发现。因为我们说大圆满的这种方式,它并不强调无念,关键是不被念头所干扰或者扰乱,我们仍然有可能发现。但是如果太粗大的念头,突然想起了“我饿了要去吃饭”,那这个念头就足以让你的这个引导成为失败,我的这个引导对你来说就失败了,就是这意思。

 

我们就是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方法,因为太复杂的、那些很高大上的窍诀我不太喜欢用,因为都是很复杂的。比如说有的观想搞个六七个步骤,然后这个那个,有点复杂,当然它有它的作用。我用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这是《椎击三要释》当中华智仁波切说的。一般什么时候使用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不要在太散乱的时候这么做,我们应该稍微的放松一下,所以我刚才说“现在你坐直了,尽量的放松下来”,这样你的念头就慢慢的不那么强大了,然后你可以自己猛厉的喊一个“呸!”不是说你必须听我喊,你可以自己用这个方式来修法,只要你听到我这么说了,之后你可以这么做,然后你可以反复的“呸”很多次。

 

但是旁边有那些不修法的人,你在那一直“呸”这是不应该的,也不要到街上到处去“呸”,这都是绝对不应该做的,否则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后果。为什么?因为这个“呸”有无数的作用,有的时候是遣除障碍,有的时候是跟三根本沟通,包括跟一些鬼神沟通,我们可能都用这个“呸”,包括供养等等,所以你不要轻易使用,除非你是在房间里自己修法,旁边没有外人或者没有传承的(人)。如果你们都是同修,都有这个传承,当然你也可以一起修法。好吧?不要到街上到处去“呸”,在没有人的地方,修法的时候这么做。要严肃地对待,这是非常珍贵的大圆满的传承。

 

很多人觉得“老是这么做可能没感觉了”,行,没事,咱们明天来个新的花样,好吗?呵呵,有的人总是喜欢新的花样。

 

2.5.4.27不要修正

 

第二十九章。(念诵原文 略)这里解释了什么叫“森南度夏巴”。“森”就是明觉的状态。“南度夏巴”,“南”这个词是在藏语里面很重要的,比如我们说“南觉”或者“南卓”,“南觉”就是“瑜伽”,比如瑜伽女“南觉玛”。梵文里叫做“yoga”,就是我们说的瑜伽,这个瑜伽可不是印度教里面或者很多人以为的佛教里有的说“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在这里是最究竟的意思,大圆满里面使用的含义,我们称之为“拥有本性的经验”,这叫“南觉”。所以藏语里面说的“瑜伽士”就是已经拥有本性经验、拥有明觉经验的人,这可不是一般的人。“森南度夏巴”就是拥有这种真实的自然的状态。

 

(念诵原文 略)这里再一次解释所谓“南玛”或者“南”就是“自然的状态”,就像每一种元素都有它自然的状况和特性。而“南度夏巴”就是说,如其所是的安住在其自然的状况里,这就是我们大圆满讲的禅修。其实禅修这个词是不适合大圆满的,因为大圆满没有修什么,只是安住在它的本来状态当中,没有任何的修。因为当你修的时候总是要改变什么,否则就不叫“修”对不对?但是由于我们所谓的修行者、所谓的佛教徒们总是说要禅修嘛,要修嘛,要修行嘛,修就意味着在改变,对吧?所以我们管大圆满的禅修叫“无修之修”,这就是“南度夏巴”。

 

(念诵原文 略)所以拥有真实状态,拥有这种本来的状态的经验,这就是个体的明觉,修行者的明觉,这就是“瑜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念诵原文 略)这些词都是跟大圆满的这些关键的修持的状态有关的词汇。比如说“让鲁玛却”是什么?就是不要修正你的身体,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修正你的身体’是什么意思呢?遵照教示(就是教法的指示)来采取某种姿势,这就叫做修正身体的意思,“例如莲花坐姿(就是双盘),以便做呼吸练习等等,然而我们的教文中说不必修正身体,而是放松。”

 

“‘拉玛冈’意思是:‘不要观修本尊’”,很多人觉得观修本尊已经很厉害了,得到密法了,可是大圆满是什么?它说“拉玛冈”,不要观修本尊。“不要想着、专注或者观想本尊”,因为这些状态都是二元的状态,不是所谓的本来状态。

 

刚才说的“玛外其当那玛却”,就是“不要修正你的语”“语”是什么?“语”就是包括呼吸、包括你说话、包括你的气脉,这都是属于语的层面。

 

(念诵原文 略)这个用俗话说就是,修正语是两件事:第一个是包括念咒,念咒也叫真言,真言和密咒是一个东西。然后修正语还有就是不要说坏话,说好话,对吧?不要说恶语,要说善语、柔软语等等;第二个方面是指呼吸,因为语包括呼吸和说话等等,对吧?其实还包括更细微的。呼吸是外气嘛,对不对?外气进到身体里面,跟我们的气脉结合变成内气,尤其是内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业力之气进入到中脉当中,刚才我说了,那这个方式,我们通常会通过宝瓶气来完成,叫做“空巴卡”,藏语叫作“绷巴仓”。那么所谓的“生命力”,“普拉纳”是梵文的译音,是“气”的意思。但是在英文里面,我们说叫vital force,也就是“生命力量”,或者叫vital energy“生命能量”,就它的实际意思来说的。比如说我们沿着我们的细微身的既定能量路线,也就是我们的气脉,然后上气下压,下气上提等等修宝瓶气的一些方式,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所有这些都需要对语或者呼吸进行‘修正’。”

 

“丁进玛杰”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不要专注或者观想”“丁进”这个词非常的重要,如果有人能记的话就记住它。“丁进”(丁嗯增)就是藏文说的“禅观”。藏文说的“禅定”是什么?叫“桑腾”,比如我们三昧营叫“桑腾嘎”。那么这“桑”跟“丁进”在藏语里是不同的意思,因为“桑”指的就是一般的世间禅定,当然有的时候可以泛指一切的禅定,禅定就是禅修的结果,就是那些一般的禅修要达到的状态,一般禅修的状态也最多达到某种禅定而已。但是我们说究竟的禅定、出世间的禅定,我们称之为“禅观”,这个词就是“丁进”,这个很重要,就是超越能所对立的这种状态。

 

所以这种情况,当然它的意思就包括“不要去专注、不要去观想”,观想气脉明点、窍轮、脉道等等,或者代表明觉的字母,比如说“阿”字,“舍”字等等这些。一般哪些字母代表明觉?“阿”字代表明觉,“吽”字也代表明觉,因为“吽”是觉者的意,白色的“阿”通常是大圆满里面代表心的本性。有的时候会有别的字母,但这些都不是大圆满主要的修行的方式。

 

有的时候大圆满也会用一些观想,但都是一些辅助的方式。比如我们的阿底上师瑜伽,一开始也是观想,因为它的观想是做一种持明表示的作用,一种象征,象征着心的本性。比如说白阿代表着心的本性,明点代表着心的本性所具足的潜能或者光明或者能量,包括声、光、光线等等。当你“阿——”,然后明点白阿展现出来,这就代表你的心的本性的真实状态,它也是一切法、一切事物的真实状态,或者它的本性,所以这个就是观想,但是之后我们说要放松等等。所以你不要说大圆满总是在观想,不是,观想是一个助缘,我们有的时候不观想,对不对?刚才我喊“呸”,我让你观想了吗?没有观想任何的东西,是吧?我刚才说“你观察你的心”我让你观想了吗?啥也没观想,是吧?因为很多人修了藏传佛教,他们养成一个习惯,什么都得观想,这不是必要的,有的时候可以用,有的时候不需要用。

 

(念诵原文 略)因为什么叫作观想?就是本来没有,现在把它想象出来,对吧?所以这是一种修正,它当然不是真实的状态。“你只需要发现没有修正或者寻求造作新东西的那个。”再说一遍:你只需要发现没有修正或者寻求造作一个新的东西的那个。我们的心,凡夫的心、普通人的这个心,总是在找一个东西,找一件事去做。很多人静不下来几分钟,他总得找点事去做,如果没做什么事儿呢,至少他开始要找一个什么东西去想,也许他没有去找,念头起来他就跟着跑,总之他总得做点什么才行,这就是我们凡夫的状态。

 

有的人可能没做什么,处在一个相反的状态,一种呆滞的状态,一种没有觉知的状态,这种深沉的呆滞和没有觉知可能就变成了阿赖耶识的状态,阿赖耶的状态是没有觉知的。所以这都不是我们大圆满所要达到的状态,大圆满其实没有达到任何状态,我们只是用这样的词来勉强地说,否则无法用语言来沟通。大圆满只是回归到我们的本来的状态,心的本性本来就没有这一切的过失,没有任何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二元状态,只不过是我们去虚妄分别而已。

 

所以,“除非你获得了实相的知识经验,否则你永远无法让自己解脱”,听到了吗?这是普贤王如来,也就是这本书里的第一人称,普作王——创造一切之王,一切法、菩提心普作王,他说,除非你获得了实相的这种知识和经验,因为英文叫knowledge,它有的时候指的是知识,很多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知识就是knowledge。但是南师使用knowledge这个词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只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包括经验,因为knowledge就是know的东西,你知道的东西,知道的东西就不一定是心智头脑层面的知识,包括实际的经验,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翻译成知识经验。

 

“除非你有实相的经验”,实相就是真实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真如实相,究竟的真理,“否则你永远无法解脱”。很多人以为“我信了佛教就能解脱,我跟着一个上师就一定能解脱,因为上师他一旦成为我的上师、金刚上师,据说有金刚关系,会一直持续这种关系,因为它叫金刚关系,那我一定就能解脱”。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切众生都会解脱,因为《大般涅槃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说了“一切众生终将成佛”,是不是啊?所以有没有上师漫长的未来你总是会成佛的。但是有的人以为“我跟着一位上师就一定会成佛、就一定会解脱”,佛法当中没有任何这样的保证,你怎么能保证你的上师教给你的法是究竟的能证悟实相的教法?你怎么能保证你上师已经发现了这个教法、已经有这种经验了?他自己都没有经验、没有这种解脱的保证、没有解脱的状态、没有解脱的基础,他怎么能保证你能解脱?我想问问你,仅仅因为你们形成了一个金刚师徒关系吗?是不是?他自己都在轮回的大海里折腾,他怎么让你解脱呀?

 

所以我们要找上师,一定要找真正的所谓的“明师”,光明的“明”,明白的“明”,就是要观察他有没有这样的知识经验,并且这种闻思修的智慧,你能不能听懂他的教法?不是说我得了一个传承,完了天天念一念祈祷文,早晚课,然后“嗡隆嗡隆”的一天到晚就折腾几个早晚课,然后说“我一定会解脱”。谁跟你保证了?你怎么就能够解脱了?这里普贤王如来说了“除非你获得实相的经验,否则你永远无法让自己解脱”,难道他说的是假话吗?还是说你的上师比他说的更真?这可是大圆满的根本经典上本初佛普贤王如来说的话,所以你要相信,因为我们学佛的都知道“依经不依论”,密续就是密法当中的经,这就是密续当中的原话,“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还有“依法不依人”对不对?“依智不依识”。你不要以为你有一个金刚上师你就解脱了,没有人能给你保证。

 

还有你有可能违反了金刚关系的这种金刚誓言,也可能你的上师违反了,都有各种可能,所以一定要确认这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尤其重要的是,要发现、要去了解你是否走的就是一条真正的解脱道,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搞了一辈子,“我皈依20多年了、30多年了、40多年了……”基本的佛教的名相没有搞清楚,因为今天听这个人说,明天听那个人说,今天看百度,明天看搜狗等等等等,各种资讯,各种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没有一个真正的解脱的知见。

 

所以解脱的知见就是关于这些,你要了解什么是禅观,因为释迦牟尼也是这么说,普作王普贤王如来也这么说,是不是?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实相,超越能所对立。所以你一辈子念这些咒、念那些佛,然后做这些观想,修一些本尊,修一些祈祷文,修一些加行,谁能保证你能解脱呀?是吗?因为你没有实相的经验,没有解脱的基础,没有这种可能。也许漫长的未来,你下一辈子或者多少辈子,再次遇到真正的大圆满明师,有可能能解脱,否则没有人能给你保证,是吧?就算你的上师是什么某某大法王,比如说什么大宝法王或者什么法王,他名气大,他是否给了你解脱的教导?他名气大是一回事,你有没有得到他的教导是另外一回事。你以他为你的根本上师,他是否真正的成为了你的根本上师,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你一厢情愿地把他当做你的根本上师,就是因为他名气大,因为他叫大宝法王或者他叫什么什么大喇嘛。可是真正的根本上师是让你明心见性,让你见到自心的实相,这样才叫根本上师。所以你有根本上师意味着你已经发现了你心的本性,有明觉的经验,是吧?明觉的经验确信无疑,那已经是解脱的基础了,那你在法性中阴当中一定能证悟报身,这就是大圆满讲的一生成就。

 

但是大圆满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在法性中阴才能够解脱,也有活着的时候在世解脱者。这意味着他们在活着的时候已经确立在这个状态当中,并且他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融摄自己的身语意,甚至他们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肉身都会有变化,他们的报身等等,能量层面这些金刚身等等都会有变化,那么这种最高的显现形式叫“大迁转身”,那不用等到死亡,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大多数人会有这个身体的束缚,身语意的束缚,尤其是身体,所以多数大圆满行者的解脱都会在死后的法性中阴显现出来。有的人可能死后七天之内就显现了虹光身,这种情况也有。

 

今天差不多就讲到这。这里说最后一句叫“森玛措”,森玛措就是“不要修正心意”“不要修正心意”就是心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身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语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身语意如其所是,这就是我前几天跟大家讲过的“彻却四安住”,记得吧?四种安住:如山安住、如海安住、明觉安住、境相安住,对不对?所以这里其实说的还是类似的,这里说的也是“你的身体不用去修正,语不用去修正,”语不光是说话,包括呼吸,包括内在的能量,气脉明点等,然后“心意也不用去修饰”。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身语意在二元的层面在折腾,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就是说,你放松在你心的本性当中,处于明觉的状态,至于你的身和语和意不用去管它,是怎样就怎样,这才是它真实的含义。有的人以为“我的身体想干嘛干嘛,我的语想说啥就说啥,我的心想怎么散乱就散乱”,然后他们以为这就是四安住,这就是疯狂的、错误的理解。

 

课后答疑

(无央老师边念大家在网上提的问题,边解答。)

 

今天就说到这儿。大家可以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我提醒那些最近刚进来的人,尤其是今天刚进来听的人,你可以到QQ群的群文件去下载以前的录音,尽快地把以前的全部从头开始听,尽快地补课。除了听以外,我们还有官方网站,每个人入群,都会有个群管家会发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你尽量地去多了解,这都是闻思的一部分,我们不是说没有目的就给你们发这些。这样的话,你可以迅速的赶上来,大家尽量在同一页纸上,就是说大家尽量同步一些,不至于有的人已经学得很深了,而另外一些人啥都不知道。当然每天都有这样的人进来,但是你们进来以后赶快去补课,恶补一些知识,不光是知识,恶补之前讲课是最重要的,去下载这些录音,群课堂还有视频回放。

 

“修三个‘阿’一个‘呸’的时候,胸有些闷是什么原因?”有任何的闷啊、疼啊、什么什么,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你太紧张了。不要紧张。首先,身体坐直,不要窝着,不要背太僵,直而不僵,然后放松,观察一下自己身体哪里没放松,你把它放松下来,不需要双盘、单盘,如果你盘腿很自然、很舒服没问题,不要追求任何禅修的姿势,就想做一个很漂亮的姿势,然后影响自己的放松,这绝对是不明智的。然后这个情况下,你修“阿”、“呸”等等,都会没有问题。什么闷啊都是因为太紧张的原因。

 

“跟禅宗的无念无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说的是禅宗的究竟的状态的话。无念无住,你们最好引用原话。禅宗的无念无住,禅宗有无数的人说无数的话,哪句话是怎么样的,大概把那个原话引用出来,否则这样的大概说一句,没有办法直接回答。

 

“四安住是指平时非明觉下的?”不是。四安住是大圆满彻却,彻却是先有明觉经验才谈得上安住,否则安什么住?你安住在哪里?安住在想象当中,还是安住在概念当中,还是安住在散乱当中?没有。

 

“有明觉经验,但还要工作、还要学习世间技能吗?”那你该工作工作,你不工作,你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办?该学习、该干嘛干嘛,大圆满不影响你的任何工作,相反它会帮助你,因为你有觉知的话,任何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局限,自己跟别人关系紧张的原因,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因为缺乏觉知。

 

“乐空无别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你的心没有什么念头,有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没有念头,一种是非常细微的念头,没有被这个念头影响。但是同时你已经生起了乐受,并且你在这个当下超越了这些概念,没有处在二元对立——我在体验乐受、我在体验空性等等,这个状态称之为“乐空无别”。

 

明觉的状态有的时候也可以用“乐空无别”来形容,但是任何的“空、明、乐”都不能形容明觉,“空、明、乐”只是一种禅修经验。其次,我们处于明觉当中的时候,有可能会呈现“空、明、乐”方面的任何一种觉受,但是这个觉受本身不是明觉,你要知道,这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因为你不管说空、还是明、还是乐,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它不能代表什么。

 

“大圆满是无勤成就法门,怎么理解?”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个“无修之修”不就是无勤吗?无勤就是不需要努力,你安住在心的本性当中,你什么都不用做,这不就是无勤吗?不需要去努力、辛勤地造作、辛勤地努力、像金刚乘那样不停地磕头、不停地观想、不停地念诵、不停地怎么怎么样。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发现心的本性,然后放松在其中,这个是最伟大的禅修,这个叫“无修之修”。

 

“为什么几次‘呸’都没有被吓住?”我不是让你被吓住,我的目的不是这样。你可能是太散乱,你想太多事了。比如我说“你放松”,然后你尽量放松,然后我“呸”,你立刻(观察自心),我不是要吓住你好吗?我只是制造一个因缘来斩断你之前一直在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各种念头、概念,突然打断,这个时候立刻观察你的心。你们刚才没有体验或者没有任何感受或者没有结果的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因为你被“呸”之后又想别的了,就是这样,你自己观察一下。

 

“觉知当下就是没有任何念头?”我不知道你说的“觉知当下”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说,当下是什么?现在936分,现在我来觉知一下936分我在做什么,这个不叫觉知当下。我们大圆满说的觉知当下,instant presence就是明觉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刹那的觉知或者当下觉知。你要反过来说“觉知当下”也可以,但我们说的这个“当下”指的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那个一切状态的本质,不是跟某个时间有关。所以你们要厘清这些不容易,你一定要跟着我说的这些去思考,你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一些以前积累的各种概念,什么觉知当下……。有的人看了好多书,有一本书叫《当下的力量》,什么这个那个,然后有各种概念。我们现在讲大圆满,一定要顺着我们引导的方式去理解。

 

“我对觉知还是不清楚,比如我专注觉知所在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忘了我心专注的事。”答:你的问题是,你混淆了觉知和专注两个词,你以为专注就是觉知了,完全不是。专注就是你的注意力一直在一个东西上面,这就叫专注。觉知不是这个意思,觉知是,比如说我现在在专注地打字,但是我从这样一种“能”专注于“所”的状态当中抽离出来,我没有执着或者陷入到这个里面去,我有之外的一个观照,对自己的观察。

 

比如说我现在在开车,我专注开车,大多数人都专注开车,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已经生起了一个觉知,就是我知道自己在开车。否则如果你没有这份觉知的话,肯定会出车祸。这个例子说的不是很好,我指的是觉知哈,觉知的话就是用开车做比喻是最好的。专注的话,比如说,我在专注的思考一个问题,我在专注看着一个财务报表,我在专注的吃饭,你把注意力往一个地方投射,这就叫专注。可是觉知是你从这个东西当中抽离出来,就是有一个之外的觉察力,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你就记住,所谓的觉知,一般的,我指的是二元的觉知,有能所、有主客对立的觉知,指的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记住这个概念,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我知道我身语意处于什么状态,这就是觉知。

 

比如现在你坐椅子坐了半天,你自己现在观察你的背、你的腰疼了多久了,绝大部分人没有这个觉知,是吧?有的人有腰椎间盘突出,他疼了很久他还没觉察到。所以当你有觉察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如果腰疼了你就应该站起来活动活动,对不对?这就叫缺乏对身体的觉知。有的人是另外一种没有觉知,听了半天课,然后还是很紧张,那他总是想发现明觉,他没有觉知到自己的紧张。当你越紧张的时候,你越发现不了明觉,因为明觉是完全放松的状态。这就叫缺乏对自己心意的觉察。有的人听了半天课昏昏沉沉的,他不知道自己要喝点茶啊,吃点水果,让自己清醒一些,这个叫缺乏对自己能量的观照。

 

身语意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我们多少都有这种缺乏对自己的一个觉察。可是绝大部分人可能有的专注都不难,大家都在专注地听我讲,这个不是那么难,但是觉知就比较难,现在听懂了吗?觉知跟专注的区别。

 

“请问修大圆满,这样以前的大礼拜、宝瓶气等等,都确定可以放下吗?”所谓大礼拜、所谓宝瓶气等等,如果你自己观察,你自己要觉知,如果你觉知到这些都有特别大的用处,就是很有用或者有一定的益处,你可以继续。但假设你修了很长时间,你觉得它没对你有什么好处,没什么益处,那现在讲的东西你有感觉,觉得有意义,那很显然,谁都知道该怎么办,对不对?而且很明显,大圆满是直接发现实相、直接安住在实相上,用实相融摄一切的身语意的二元状态,这个怎么抉择很清楚。而且大圆满里面也有很多辅助的宝瓶气的修法,你很可能大多数都是金刚乘,我不知道啊,瞎猜的。

 

“成佛以后怎样开展利生的事业?”你作为一个凡夫有必要操成佛的心吗?成佛之后怎么样利生事业,你成佛之后就知道了,这还用管成佛以后怎么利生,太逗了。

 

“第一次体验到一切都脱落了,时间也长,现在体会时间短了,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体验到了一切都脱落了,这就好。“为什么”很重要吗?时间短了,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嘛。

 

“不被分别念左右就是大圆满?”那可不一定。不分别就是大圆满吗?比如说,好多呆子在那天天发呆,他也没分别啊,那是大圆满吗?阿赖耶识,那是大圆满吗?无色界的四禅天,那是大圆满吗?都没有什么分别念。所以没那么简单,仔细听我们在讲什么。

 

“如何区分在禅修中有深度呆滞和实证大圆满?”对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回答了,比如说深度的呆滞,有的人不是在禅修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有这样的,很多人在发呆,有的人在禅修当中处于这种类似于阿赖耶的状态,他也没有善也没有恶也没什么念头,没有觉知,一直在那混混噩噩的那种无记的状态。

 

很简单,跟大圆满有什么区别?大圆满,我刚才“呸”的时候,你有一个知道那个空的那个觉,对吗?你虽然空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东西都空了,空当中还有一个知道这个空的,对不对?所以这是有觉知啊,但这个觉知是无分别的觉知,所以你以后要简单的判断什么是大圆满,一句话——无分别的觉知,这就够了。光是无分别或者光是觉知,都不足以说是大圆满。

 

“会不会有些人不需要传承,自己朝圣就发现一些事情证悟大圆满?”没可能。因为什么叫做证悟大圆满呢?大圆满教法当中说得很清楚,要有五根呀。第四根,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禅观,你怎么证悟大圆满?你去朝圣,朝圣有的时候会有一些震撼,有一些突然领悟怎么样,但是天下没有人靠朝圣成佛的。如果有,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天天去朝圣就好了。比如说转冈底斯山多少圈就减少了多少业力,转多少多少圈就能解脱,我不相信这样的话,否则驴子早就解脱了,这不符合佛教的这些基本的因明。

 

“刚才‘呸’的时候心很静,但是没有听懂要发现什么。”刚才我已经反复解释了,“呸”的当下,你被突然斩断了念头对吧?然后立刻去看你的心,你发现还有一个(知),你并没有完全空,这空当中有一份觉知。

 

“可以躺着吗?”最好不要躺着,因为你躺着可能会睡着,我们最好是坐着听法,很多人躺着到了后来睡着了,然后我一开始念“阿”,唱金刚歌,他就睡着了,最后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我在回向,就是这样。

 

“睡觉是吉祥卧和明觉有什么利益关系?”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吉祥卧只不过是压制了给你带来更多睡眠当中的混乱、执着这方面的脉而已。比如男性右侧而卧,女性应该左侧而卧,因为男性右边的气脉就是给你带来梦境当中的那些迷乱、执着、混乱这些东西。左边是相反的,左边的脉是阳性的脉,右边的脉是阴性的脉,左边脉阳性脉就跟空性智慧能量有关系,所以要长养左边的空性的经验,明白吗?所以压制右边的显现的这个方面。女性是正好相反,应该左侧而卧。你们不要问我为什么释迦摩尼佛教右侧而卧,因为释迦牟尼佛绝大部分的时候他的对境都是男众,你如果记得的话。

 

“阿字观想在什么地方有规定吗?”心轮啊,听以前的录音。问这些问题的人都是投机取巧的人,你赶快补以前的功课,我讲了多少次。你想现场从我这得到答案。去补课去听,我这么回答是很简短的,一定要听完整的讲解。

 

“明觉直指和明心见性有什么不同?”没有说有不同。当我这么直指,你发现了心的本性,这不就是明心见性嘛,还有什么不同。问题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而且发现的这个层次,就是说是一点点的感受,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将信将疑,还是确定。一般我们说明心见性是已经真正明白心的本性,一般我们会说发现了心的本性,并且确立了这种经验,确定了这个叫开悟,否则只有过一点体验,那不叫开悟。

 

“没错,显宗一般说见到心的本性,确定的,这个就是初地菩萨。”没错,大圆满也是类似的看法。

 

“证悟大圆满,传承是不是必须的?”这要看你怎么理解传承。你理解的传承是什么?你理解的传承是不是就是一个西藏的上师在那边念一些藏文?什么是你理解的传承?大圆满最重要的传承是直指心性。刚才我已经用两种方式给你直指心性,第一种就是问两个问题,你当下去发现;第二种是用“呸”,这是最经典的大圆满的直指心性的传承。直指心性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明觉力灌顶。你觉得是不是传承?

 

好,我们现在回向。(略)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